首页 / 正文

五 锡兰岛之佛教

[五 锡兰岛之佛教]

[摩哂陀之传法]

摩哂陀大德应往铜鍱岛,树立圣教,由和尚及比丘僧伽所劝请而思惟:“今是否余往铜鍱岛之时耶?”彼如是观察而想:“今非是时期。”彼之观察所思理由如何,闻茶私婆王之老耄而如是思惟:“彼王入于老境,得彼不能便获得圣教,今[后]其子天爱帝须当执政治,得彼能使获得圣教,然,至其时期之来止,观看近亲,我等是否再还此地耶?”如是思已,礼拜和尚及僧伽而离开阿育园,与一地臾大德等四人之大德,僧伽蜜多之子沙弥须末那、优婆塞之盘头迦共巡回王舍城而往遍历南山人民之间,访问近亲过六个月,渐到达母亲住在地卑提写城之处。昔阿育王为太子时,当领此一地方而赴其地郁支国至卑提写城,与大富长者之女同楼。彼女即日受孕,于郁支国生摩哂陀王子。王子十四岁之时,阿育王即位。其时母住娘家。故曰:“渐到母亲在住地卑提写城之处。”摩哂陀大德之母王妃,见大德之到来,行头接其两足之礼,供与食事,使登上己造之卑提写山大精舍。大德坐此精舍而思惟:“于此我等应为之事业已终了,今应往楞伽岛之时也。”更思之:“天爱帝须王已经拜受我父所赠之王位,闻三宝之功德及供养之意义而出城,登眉沙迦山,其时吾等于其处见彼。”后更于此处过一个月。过一个月当是逝瑟吒月(jeṭṭhamūlanakkhata)之满月集合布萨会,一切人评议:“今吾等是否应往铜鍱岛之时耶?”然,古圣曰:

其时众人言摩哂陀僧伽之上首

一地臾、郁帝臾、拔陀沙、参婆楼

有六通而大威神力,沙弥须末那及

第七见真理之优婆塞盘头迦,

此等大圣密评议。

其时帝释天到摩哂陀大德之处言:“闻茶私婆王死了,今由天爱帝须王执政。汝等依正等觉者既豫言,当来摩哂陀比丘应教化铜鍱岛,然,尊者!今是汝等应往尊岛之时,我亦为汝等之伴侣。”帝释天何故如是言耶?世尊曾在菩提树下,以佛眼观察世界,见此岛将来之隆盛以告其义,令:“其时汝亦应为随伴者。”是故如是言。大德受此语,一行七人由卑提写山飞行虚空,立于阿㝹罗陀城东方之眉沙迦山上。此今日所知之日支帝耶山。然,古圣曰:

住卑提写山及王舍城三十夜,

应行之时我当往最胜之岛,

离阎浮提如雁王腾空

诸大德降于优秀之山

胜都之前方如云山,

如雁立于山之顶。

如是一地臾等共来立之尊者摩哂陀大德,当知是正等觉者涅槃第二百三十六年来到此岛。

阿阇世之第八年是正觉者入涅槃。其年狮子童子之子,毗阇耶童子,为铜鍱岛最初之王,来此岛作人间之止住处。于阎浮提相当于郁陀耶跋陀罗之第十四年,此地毗阇耶王死。郁陀耶跋陀罗之第十五年谓半头婆修提婆者于此岛登王位。于彼处是那迦逐写迦王之第二十年,在此处半头婆修提婆王在位三十年死。其年谓阿婆耶王子于此岛即位。于彼处修修那迦王之第十七年,此处阿婆耶王之即位已满二十年。阿婆耶王之第二十年,谓波君茶迦婆耶华鬘师夺取王位。于彼处迦罗育之第十六年,于此处波君茶迦婆耶之在位已满十七年,其后加一年为十八年,彼处旃陀掘多之第十四年,是此处波君茶迦婆耶王死而闻茶私婆即王位。彼处阿育王之第十七年,是此处闻茶私婆王死而天爱帝须即王位。

正等觉者入涅槃后,阿阇世执政二十四年。郁陀耶跋陀罗是十六年,阿㝹楼陀王及闵蹰王八年,那迦逮婆迦是二十四年,修修那迦十八年,其子阿育王二十八年,阿育王之十王子于王位二十二年间。其后九人之难陀王是二十二年,旃陀掘多王是二十四年,宾头沙罗王二十八年,其后阿育王登位,其即灌顶前四年,相当即位灌顶十八年摩哂陀大德来此岛。当知依如是王朝之次第。如是:“正等觉者之般涅槃第二百三十六年,于此岛树立此事。”

其曰于铜鍱岛之逝瑟吒月祭之祭礼。王提出祭祀之布告,令诸大臣应行式典,随从四万人出城,行狩猎而入眉沙迦山。时住此山之天神,令王见诸大德而变赤鹿之形,如在不远之处啖草步行,王今见此不犹豫拨弦而射,鹿是从闇婆陀罗之路而逃去。王于次后渐追而停止于闇婆陀罗。鹿近于大德之处而消失。摩哂陀大德见王来近,心念:“王唯见我而不见余人。”言:“帝须、帝须来。”王闻此而思:“生此岛者不得有以帝须之名呼我,然而彼褴褛袈裟缠身之秃头呼我名。彼是何者,是人耶?非人耶?”大德曰:

大王!吾等沙门是法王之弟子

衰愍故由阎浮来此处。

其时帝须大王与阿育王为未见面之友。天爱帝须大王之福德威光,于车多迦山麓一竹林生三竹杖,长如车棒,言一为藤杖、一为华杖、一为鸟杖。其内藤杖为银色,其装饰而生之藤呈现金色。华杖见有彩绞,青、华、赤、白、黑之诸华均整而有茎、叶、花丝。鸟杖如显现有白鸟、鸡、共命鸟等之诸鸟及种种四足兽生。然,岛史曰:

车多迦山麓有三竹杖

于白银色之杖有如金色藤

华杖有青等之华,

鸟杖呈现如活之诸鸟。

由海生真珠、摩尼、琉璃等种种宝。铜鍱岛生八种之真珠。是马珠、象珠、庵罗果珠、婆罗耶珠、迦鸠陀果珠、自然真珠。彼王以真珠其他多宝为赠品遣送于阿育法王。阿育甚欢喜,遣送彼王五种之王服饰,即伞、拂子、剑、天冠、宝石屣,及为其他即位灌顶无数之赠品。即螺恒河水、化妆粉末、耳饰、黄金瓶、吉祥华、担床、童女、匙、不得水洗一双布、手巾、青旃檀、曙光色粘土、眼药、阿梨勒果、阿摩勒果等。然,岛史曰:

拂子、冠、伞、剑、屣、头巾、沙罗婆蔓迦

黄金瓶、吉祥华、担床、

螺、耳饰、百万金不触水布、黄金钵、

匙、高价之手巾、一担之阿耨达水,

最上之青旃檀、曙光色粘土、龙王持来之眼药,

阿梨勒果、庵摩勒果、无价之甘露药、芳香、

鹦鹉持来五百担米,

依王之福德所生者,

名阿育之王赠此等。

不仅此物质之赠品,以赠送精神之赠品。

我归依于佛、法、僧,

入释子之教示为优婆塞,

至上胜者之教此等之三者

卿亦起信心应至心归依。

彼王受阿育王所授即位灌顶其日止经一个月。于吠舍佉月之满月行即位灌顶。彼闻不久,忆念彼正法之报知,大德言:“大王!我等沙门为法王之弟子。”闻此语耶才想到“诸尊之来到”,忽放弃武器而座一面,殷勤以交谈问候。然,曰:

放弃武器接近一面,

王坐而有作多意义之问候。

在交谈问候之间,四万人来随彼。其时大德见其他之六人。王见此而言:“彼等由何处来?”“大王!与我俱来。”“今于阎浮提其他亦有如是之沙门耶?”“大王!今阎浮提光辉袈裟衣而圣者之德风吹至各处。”于彼处:

通三明、得神通、洞察心意,

甚多灭尽诸漏之阿罗汉佛弟子。

“尊者!依何物而来此处?”“大王!不依水不依陆。”王领悟由虚空而来。大德为明确王有否智慧,为考察而近对庵婆树而发问:“大王!此树是何名耶?”“尊者!谓庵婆树。”“大王!然者,除彼庵婆树以外,其他有庵婆树耶?”“尊者!其他亦存在很多庵婆树。”“大王!除彼庵婆树及其等之庵婆树以外有其他之树耶?”“尊者!有此,然,其等非庵婆树。”“除其他庵婆树及非庵婆树以外,其他有树耶?”“尊者!彼庵婆树就是。”“善哉,大王!王是贤者,大王!王有亲戚耶?”“尊者!于我有甚多。”“大王!除其等其他有非亲戚耶?”“尊者!非亲戚比亲戚多。”“大王!除王之亲戚与非亲戚以外,其他有谁耶?”“尊者!是我。”“善哉,大王!我者,自己非亲戚,又非非亲戚。”于是大德:“王是贤明得了解法。”而说小象迹喻经,说已王与四万人俱受三归。

其刹那运来王之饮食。王因听经如是领悟想:“此等诸人于此时刻不许食事,然,不问而进食者不相应。”问:“尊者!行食耶?”“大王!我等现今之时不许餐食。”“尊者!于何时准许耶?”“大王!由日出至正午止。”“尊者!我等往城耶?”“大王!于此足矣,我等可住此处。”“尊者!若卿住之彼童子应来。”“大王!彼童望出家了解圣教,获得圣果者,今应出家。”王告言:“尊者!然者,明日遣驾,其可乘来。”作敬礼而行出。大德于王出去不久告修摩那沙弥曰:“然,修摩那!应布告汝听法之时刻。”“尊者!应布告如何可闻之范围耶?”“向全铜鍱岛。”“善哉,尊者!”沙弥入于神足之第四禅定,因此起心念,以寂静心响至全铜鍱岛,布告三度听法之时刻。王闻其声而送使者来大德之处:“尊者!有如何变事?”“我等无何等之变事,令布告听法之时刻,我等将说佛语。”闻沙弥此声音而举地神声,以如是之方便其声达梵天。由其声有天神之大集会。大德见天神之大集会以说平等心经,说已无数之诸天神悟得法,甚多龙王及金翅鸟归依三宝。舍利弗大德说此经而有天神之集会,如是摩哂陀大德亦发起。

过其夜,王遣车辆于大德。御者以车置一面而告大德:“尊者!可乘车运,我等去吧!”诸大德告曰:“我等不乘车,汝可去,我等应于后来。”而腾虚空,降下于阿㝹罗陀城东方第一佛殿处。此佛殿是诸大德最初降临所建故名第一佛殿。王亦遣御者,命令诸臣当于宫殿内设置大假堂。立刻诸人大欢喜建立极庄严之大假堂。王再思之:“昨日大德说戒德章时,言不许高床、大床,圣者等是否坐于席耶?”在思惟中,御者已达城门,于此处见诸大德比他先到,而结腰带着三衣。见而起深厚信心,来告王言:“王!诸大德来了。”王问:“乘车耶?”“王!不乘车,虽比我后出而比我先来立东门。”王闻亦不乘车,想圣者等当不受高床而语:“然者,于诸大德设席如地上之敷物。”而进前方。诸大臣施设褥,其上备羊毛布等有彩色之敷布。诸相师见此豫言:“今此等之人(诸大德)领地,铜鍱岛是彼等之所有者。”王往礼拜大德,取摩哂陀大德手上之钵,捧大尊敬与供养,请大德入城,更入宫殿。大德见所备之席,我等之席扩大如全楞伽岛之大地,应不动而住及思惟而坐。王亲手供美味之饮食,至诸大德喜悦充足为止,阿㝹罗夫人为始与五百之夫人亦对诸大德当行尊重供养而言彼等坐于一面。大德之餐食毕,为王及侍众降法宝之雨,说饿鬼事、天宫事、四谛之教义,听大德此说法,彼五百之夫人得证预流果。先日于眉沙迦山中见诸大德,诸人到处说诸大德之威德,闻此之大众集于宫殿之庭举大唤声。王问:“其何声耶?”侍臣言:“王!国中之人民吾等不能拜诸大德而号泣。”王思惟:“若彼等入来亦无余地。”言:“汝等行监理象屋而布砂撒五色之华,张慢之帐屋,于大象王处设诸大德之席。”王臣等如是作者,行彼处着座说天使经。说已而一千人住预流果,其后象屋亦混乱者,当于城之南门设席于难陀园林。大德坐此处说蛇喻经,听此者一千人获得预流果。如是到达之日于第二日有二千五百人得悟法。于难陀园林,大德应接长者之主妇、妻、女等至日暮。大德量时:“我等今往眉沙迦山耶!”从座起立。诸大臣言:“尊者!去何处耶?”“往我等之住处。”彼等得王之许可受王之意言:“尊者!今非往彼处之时,此难陀林游园应为尊者之住处。”“否!然,走了!”诸大臣再以王敕命而言:“尊者!王言,彼眉伽园林之游园是我父之领分,离城不甚远又不近,往来甚为便利,尊者等定居住彼处。”诸大德即住于眉迦园林。王过其夜往大德之处,问讯是否起居安乐,问:“尊者!比丘僧伽可住围林耶?”大德告:“大王!允许。”而说次之经文:“诸比丘!我应许园林。”王欢喜手执金瓶,灌水于大德之手献上大眉伽园林。灌水同时大地震动。于此大寺为最初之地震,王恐怖而向大德问:“何故大地震动耶?”“大王!勿怖畏,于此树立十力之教,此当为最初之精舍处,此唯为其瑞相。”王愈愈信心欢喜。大德翌日亦于宫殿行餐食,而后于难陀林说无始流转之教,翌日说火聚喻经。如是示说七日间,八千五百人得法之洞察。由此之后难陀园林即为此圣教之光显扬之处,而得名为光明园。第七日大德等于宫中为王说大不放逸经毕,还回支帝耶山。其时王向诸大臣:“大德由森严之教诫以诫我等而离去!”诸大臣言:“王!大德不由之屈请而自来,然者,不告别而去!”于是王乘车与二夫人同乘,卤簿堂堂往支帝耶山。到后王使二夫人退于一面,自近诸大德之侧,极为疲劳之体,大德向王言:“大王!如何如是疲劳而到此!”“尊者!大德给我等森严之教诫,知非欲今离去也。”“大王!我等非欲离去,大王!今为入安居之时,于此处欲定为入安居之处所。”其日阿栗咤大臣与五十五人之兄弟,共立于王侧言:“王!吾等欲于诸大德之处出家。”“宜也,卿等可出家。”王允许之,要大德同意,大德即日令出家。一切入于剃发室,立即获得阿罗汉果。王亦于其刹那围康多迦佛殿境内而兴起六十八房之工事而还城。彼大德等使王家之十兄弟入于信仰,进行教化大众入于支帝耶山安居。支帝耶山上最初入安居时有六十二人之阿罗汉。

[请来佛舍利]

尔时,尊者大摩哂陀安居竟而行自恣之式,而且于迦提月满月之布萨会日言:“大王!我等由见正等觉者既久,无师而过安居,将往阎浮提。”王:“尊者!我供四种之资具,彼大众依大德等而住三归依,何故怀忧愁耶?”“大王!我等见正等觉既久,不讯问、起立、合掌、礼拜是故怀忧愁。”“尊者!正等觉者非言已入涅槃耶?”“大王!虽般涅槃,其遗骨存在也。”“尊者!知尊者等欲建塔婆者,我当建立塔婆以选土地,然,尊者!遗骨应由何处得耶?”“大王!应与修摩那商议。”“宜也,尊者。”王至修摩那之处问:“尊者!我等由何处得遗骨耶?”修摩那曰:“大王!王应恬静,令扫洒道路,以幢、幡、满水器等严饰之,与众俱行布萨会,奉献一切伎乐,于吉祥象施所有之庄严,其上翳白伞,日暮向摩诃修迦园林而行,于彼处必得遗骨。”王言:“善哉!”与同意。诸大德赴支帝耶山。于此处摩哂陀大德言修摩那沙弥:“沙弥!汝往阎浮提,到汝祖父阿育法王之处,应如是言我言,大王!王之友,天爱帝须于佛教之信心甚厚,志愿建立塔婆,于先王之手所存佛骨,请赠我。取此而到帝释天之处应如是言,大王!于先王之手有二个佛骨即右牙齿及有右锁骨,今由卿等礼拜供养右牙齿,应给我等右锁骨。”又应向彼言:“大王!王遣我等于铜鍱岛,何故住懈怠耶?”修摩那应答大德之言:“尊者!善哉!”立刻取衣钵腾于虚空,降下于波咤利弗城门,往王之处以语此事实。王欢喜而取沙弥手上之钵,以香涂钵,如优秀之真珠盛与佛骨。彼取此之后,到帝释天之处。帝释天见沙弥言:“尊者!修摩那!何故徘徊耶?”“大王!王遣我等于铜鍱岛而何故住懈怠耶?”“尊者!我非懈怠,有告我应为何事。”“于王等之手有二个佛骨即右牙齿及右锁骨,今由王等礼拜供养右牙齿,右锁骨应授与我等。”“尊者!宜哉!”帝释天开长一由旬之七宝塔婆,取右锁骨之佛骨来与修摩那,彼取此还到支帝耶山。其时,摩哂陀为上首,一切之大龙象等,由阿育法王所授佛骨使安置于支帝耶山,右锁骨奉戴至黄昏而入摩诃那伽园林。王有如修摩那所告以行供养,乘于象背之上自以吉祥象之头上翳白伞而到达诃那伽园林。其时,王如念:“若此是正等觉者之佛骨,伞离,象跪地上,舍利盒应住我头上。”王如是念之同时伞离,象跪,舍利盒住于头上。王如甘露浸于全身,住无上之欢喜而问:“尊者!佛骨应如何者。”“大王!当置象之头上。”王取舍利盒置象之头上。象喜而发白鹭之声,兴起大云降骤雨,大地震动而及水边。人天共欢喜:“正等觉者之佛骨安住此边地。”由如是威神力之光辉令人天生欢喜:

于四月祝月之满月大雄由天界

来此处止住于象之头顶。

种种伎乐围绕彼象王,面于西方受大供养,逆行而到城之东门,由东门入城内,受全城之大供养,由南门出而塔园之西方部,有称为波醘阇处,往其处,再归立塔园。其时,塔园有过去三佛之遗物庙址。

昔,此岛称为塸阇洲时,王称为阿婆耶,城名为阿婆耶市,支帝耶山名为提婆鸠咤,塔园言为波利耶园。其时,鸠留孙佛出世,其弟子名为摩诃提婆,与一千人比丘俱住提婆鸠咤。恰如摩哂陀大德于支帝耶山。时塸阇洲之人民为生恶性之热病而陷于大苦恼,鸠留孙佛以佛眼观察世界,见彼众生陷大苦恼,见此受四万人比丘围绕而出行,依其威神力,热病忽然沉静。疫病沉静,佛乃说法,八万四千人得洞察法。佛授与法瓶而去。安置此而于波利耶园建立佛殿。摩诃提婆以教化守护此岛而止住。拘那含佛之时,此岛名婆罗洲,王名为沙灭地。城言为跋阇摩,山称为金峰山。其时,此婆罗洲因大旱魃而谷物不熟有大饥馑,人民为饥渴而受大苦恼。拘那含佛以佛眼观察世界,见彼众生陷于苦恼,见此受三万人比丘围绕而行出,依佛之威神力令云神降两,以时成为丰作。佛说法,八万四千人得洞察法。佛与一千比丘俱摩诃须摩那大德派遣此岛授腰带而去。安置此而建佛殿。

迦叶佛之时,此岛名为慢陀洲,王言为支衍多。城称为毗沙罗,山称为清净峰。其时,慢陀洲有大斗诤,甚多人民为战乱而沉沦苦恼。迦叶佛以佛眼观察世界,见彼众生陷大苦恼,见此二万人比丘围绕而来镇伏此斗乱,宣说法,八万四千人得洞察法。佛与一千人比丘俱萨婆陀大德派遣此岛,与洗浴衣而去。以安置此而造佛殿。

如是塔园过去虽存三佛之佛殿,与圣教之灭尽共归荒废,唯遗留其基碍。故曰:“其时,塔园内有过去三佛之遗物庙址。”依天神之威力此等之消失而枝多刺,种种灌木所围而存其基碍,为令无染污此不净秽恶。其时,王臣等,比象先到,以采伐一切灌木,清扫地令平坦如掌。象王行往彼塔基前立于菩提树处之西面。诸人企求从象头请下佛骨,但象不肯,王向大德问:“尊者!何故象不肯降下佛骨耶?”“大王!不宜登上而请下。”其时,阿婆耶湖,湖干涸,地上一面生起龟裂,容易取起土块。于是大众匆匆而运泥土,造象顶上高之台,为立即建塔而开始制造砖头。造好砖头之数日间,象王立菩提树处之象屋,夜奉事塔婆之建立地。筑彼台王问大德:“尊者!塔婆筑造如何之形耶?”“大王!如稻之聚积。”“尊者!善哉。”王为请下佛骨令积脚长之塔婆以行大供养,一切都邑人集来见舍利供养会。此大众之集时,十力之舍利由象之顶上升上七多罗树高之虚空,示现一双之神变,佛骨到处生起六色之水流及火聚。如于舍卫城之犍咤庵罗树下世尊所示现之神变。此非大德之威力,亦非天之威力,是依佛之威神力也。世尊在世时之遗敕曰:“我入涅槃后,于铜鍱岛阿㝹罗陀城之南方过去三佛之遗物庙址,在我右锁骨之安住日当示现一双神变。”

如是诸佛不可思议,诸佛之法亦不可思议,

有信心于不可思议者,其果报亦不可思议。

然,正等觉者,其在世中亦三次来此岛。第一时,为教化夜叉而单独来,教化夜叉,我般涅槃后,树立圣教于此岛,与守护此铜鍱岛三次往来此岛。第二时,为教化伯父甥之二龙王单独而来,教化彼等而去。第三时,于五百比丘所围绕而来,于大庙处、塔园处、大菩提树止住处、无提央迦那庙处、提伽互毗庙处。加如耶尼庙处等,入灭尽定而住。今第四处是佛舍利之到来。由舍利出水所润泽,全铜鍱岛无有不润泽之处。如是此舍利以水之润泽,镇伏铜鍱岛之饥渴,而于大众示现神变,降于王之头上而止住。王受人身是念宿生之果报,行大供养而安置舍利同时大地震动,依此舍利之神变,谓起信心王弟之阿婆耶王子与一千人俱出家,由齐多利聚落五百童亦出家,由土瓦罗曼达罗等之诸聚落来,由城内外亦出家,总有三万之比丘。塔婆之建立,王、王妹、王夫人即各自行天、龙、夜叉亦可惊哄之供养。舍利供养毕,安置殊胜之舍利,摩哂陀大德往眉伽园林定为住处。

[菩提树之移植]

其时阿㝹罗夫人告王出家,王闻其语而如是告大德:“尊者!阿㝹罗夫人欲出家以使彼女等得度。”“大王!我等不许得度彼女,在波咤利弗城有我妹名僧伽蜜多,当招唤彼女。大王!于此岛过去三佛之菩提树仍存,赫灼而放光泽之吾等佛之菩提树亦应安立此地。其故送如是传言,彼僧伽蜜多当持来菩提树。”“尊者!善哉!”以答应大德之语。与诸大臣协议之结果,向王之外甥阿栗咤言:“汝往波咤利弗城得与请来大菩提树及尊者僧伽蜜多大德尼耶?”“王!若允许出家,我得如是为。”“应去,请来大德尼而可出家。”彼持王及大德之传言,依大德之威力,乘船渡海一日即达阎浮俱罗港而到波咤利弗城。是时,阿㝹罗夫人与五百童女及五百之宫女共受十戒着袈裟衣,于近城及某处所造房舍定止所。

阿栗咤其日往述传言,如是向王言:“王!王之子摩哂陀大德如是言,王之旧知天爱帝须王兄弟之妃阿㝹罗夫人欲出家,为使彼出家,请派遣尊者僧伽蜜多大德尼及大菩提树!”以告大德之传言,而后到僧伽蜜多大德尼之处言:“尊者!尊者之兄摩哂陀大德遣我来尊者之处,因天爱帝须王兄弟之妃阿㝹罗夫人欲与五百童女、五百宫女俱出家,来而令彼女出家,尊者之兄摩哂陀大德派遣我。”彼女急急往王之处如是言:“大王!我兄摩哂陀大德如是来言,王之兄弟妃阿㝹罗夫人与五百童女及五百宫女欲俱出家,待我之来?大王!我应往铜鍱岛。”王言:“然,我子摩哂陀大德、孙之修摩耶沙弥使往铜鍱岛如断我乎,不见彼等而起悲哀,见汝之脸即镇静,不可去。”“大王!兄之语也重,阿㝹罗刹帝利围绕一千妇女,准备出家等待我甚切,大王!我往耶!”“然者,当持往大菩提树。”“王之菩提树在何处耶?”王且修摩那未来得舍利之前!既欲送菩提树于楞伽岛,以刀切断为不相应,我应如何送往大菩提树,不知其方法而寻问摩诃提婆大臣,彼曰:“王!有多贤明之比丘耶?”王闻是事供食物于比丘僧伽,于餐食之毕而问僧伽:“尊者!世尊之菩提树应否往楞伽岛耶?”僧伽推举目犍连子帝须大德。大德言:“大王!大菩提树应往楞伽岛。”而语世尊之五大遗敕。五者何耶?往昔,世尊大般涅槃之卧于床,遗敕:为安立大菩提树于伽岛阿育大王应取送往菩提树,其时大菩提树大之南枝自析当停住于金盆中,此为第一之遗敕。遗敕:停住时之大菩提树应入于雪云内,此为第二遗敕。遗敕:第七日由雪云内降而停住于金盆,叶与果实应放六色之光辉,此为第三之遗敕。遗敕:塔园之舍利右锁骨安置于堂宇内之日,当行一双神变,此为第四之遗敕。遗敕:在楞伽岛,当安置我陀那量之舍利于大佛殿时,佛陀之姿腾于虚空,应作一双神变,此为第五之遗敕。王闻此等五大遗敕而起信心,由波咤利弗城至大菩提树处,今检分道路,为造黄金瓶,多运黄金。然,此问毗舍神洞察王之心中,化为金工匠之姿而立于前。王见彼:“言当取黄金造瓶。”“王!要知其寸尺。”“汝当知造。”“然,我造之。”取黄金已,其威神力以手碎之,令现出黄金之瓶。其周围九肘,高五肘,直径三肘,厚八指长,瓶口之周围大如象鼻。其时以长度一由旬幅一由旬由大军兵共出波咤利弗城,率圣众到大菩提树处。军兵围绕大菩提树,在此揭举幢幡,饰以种种之宝石,施种种之装饰,覆种种之华,奏种种之妓乐而供养。王为一千之众上首而伴诸大德,于全阎浮提受即位灌一千之王及自己随菩提树,立于大菩提树之下瞻仰大菩提树,大菩提树之干及除大南枝长度四肘之部分已不见其残部。王见此神变生起欢喜心、语比丘僧伽:“尊者!我欢喜见此神变,以全阎浮提之领土供养大菩提树。”对菩提树行即位灌顶。由此供养香华,行三周之右绕礼,礼于八处,合掌捧立,行誓言欲取菩提树,由地上造高台至大菩提树之南技止,令置黄金瓶于一切宝石所造之床造上而升宝玉之座,执黄金之画笔,刻入于雄黄石而誓言曰:“若大菩提树应安立于楞伽岛,若是我佛教之信奉者,大菩提树!应自立此黄金之瓶。”作誓言之同时,菩提树枝由刻雄黄石之处折而满薰泥之黄金瓶立于上空。其干高十肘,每四肘有五大枝,装饰五个之果实,又有小枝一千。其时,王由刻在根上部三指尺之处,今入一刻,由此忽生泡沫生出十支大根,由此各三指尺之上方刻入九个,由此各生十个之泡沫而生九支之根。最初十大支其长达四指尺,其他生如织成图状之罗网。王立于宝玉之床座见如是神变,合掌发大声,数千之比丘叹赏:“善哉!”王之全军举叫唤,漂飞一万布帛。最初于地上之诸神而至梵天界之诸神,举声:“善哉!”王见此神变,欢喜充满肉身而不绝,合掌而立之间,大菩提树持百根树于黄金瓶中,十大根直下达黄金瓶之底,余九十根渐次生长,含御薰泥于根而立。如是大菩提树安立于黄金瓶时,大地震动,天鼓鸣于虚空,诸山舞蹈,诸神欢声,夜叉嘻嘻笑,阿修罗唱赞歌,梵天拍手,云霄雷鸣,四足兽吼,诸鸟啭声,一切乐器鸣妙音,由地上至梵天界止遍成为嚣嚣震响。五枝各各由果实放六色之光明,如以全铁围山之宝玉桷覆而达梵天界。其刹那七日间大菩提树入住于雪云胎,任何人亦不能见大菩提树。王由宝玉之床座下来,七日间对大菩提树行供养。第七日由一切方角之雪放六色之光明,入其大菩提树雪云散去而于清朗之铁围山上空,大菩提树具足树干之大枝小枝,饰五个之果实知如止住黄金瓶。王见大菩提树由此等之神变起大欢喜心:“于全阎浮提之领土,供养幼之大菩提树。”于此授即位灌顶,七日间立于大菩提树之处。大菩提树在前迦提月自恣之最初日薄暮而止住于黄金瓶中。由此于雪胎中之七日间,即位灌顶过七日间而于黑牛月之布萨会,王一日而入波咤利弗城,于迦提月中白半月之初日,从大菩提树置于东方大沙罗树之下。令安置于黄瓶之日,在第十七日大菩提树现几多之新萌芽。见此而王欢喜,再以王位供养大菩提树,授全阎浮提之即位灌顶。修摩那沙弥于迦提月满月之日为取舍利往向大菩提树行迦提月祭之供养。如是以金刚座奉载大菩提树来止住于波咤利弗城,就大菩提树如是言:“汝取大菩提树。”彼女答:“善哉!”

王为护卫大菩提树,与十八部之天神、八部之大臣、八部之婆罗门、八部之豪族、八部之番人、八部之达罗奢族、八部之迦怜迦族,为灌水而供与八个黄金瓶,八个之银器,如是与随从者与大菩提树,使此在恒河乘船,王自己由城市出,过银奢多义,渐次进行七日间,到陀摩利提港。其途上,天、龙、人间向大菩提树行盛大之供养。王亦于海岸七日间立大菩提树于全阎浮提授大王位。于此三次于阎浮提行授与王权。如是供养大王权,在摩迦尸罗月之第一日,阿育法王捧大菩提树入于水中及颈,此安置于船中。僧伽蜜多大德尼与随行者共乘船,向阿栗咤大臣如是言:“我三次于全阎浮提以王位供养大菩提树,入水及颈,此以赠我友,彼亦应如是供养大菩提树。”如是与友传言:“然,大菩提树放十力赫灼之光明而去。”悲泣合掌,流泪而立。大菩提乘船,船看见大王由出不远之海面,大海一由旬之间风浪平静,生五色莲华之果实,虚空与起天之伎乐,住于空、水、陆、树木诸天神开摧极盛大之供养会。僧伽蜜多化为金翅鸟形,于诸族受之威胁者,可惊之诸龙王来而见此威光,请大德尼从大菩提树运去龙宫,七日间以供养龙王之位,再安置于船。其日船到达阎浮俱罗港。阿育大王与大菩提树离别苦而痛心,涕泣只要视力所及而观望,然后而还。

天爱帝须大王亦从修摩那沙弥之语,摩迦尸罗月之初日以来,由城之北门至阎浮俱罗港清扫严饰道路,由城出之日在城北门近处,是否可在海岸立家?依大德之神力放其威光由大海而近岸,见大菩提树出来而大欢喜,令全道路散五色之华,各处设置华供养所。一日而达阎浮俱罗港,一切伎乐所围绕供华香而入水中至头颈:“然,十力光明赫灼大菩提树到来。”欢喜而起信心以捧大菩提树,安住于头上围绕大菩提树渐到达,与十六人之贵族共由海中徒涉而来,菩提树立海岸,于三日间全铜鍱岛供养王位,令十六人之贵族执政治。第四日奉载大菩提树行大供养渐到达阿㝹罗陀城。在阿㝹罗陀城亦行大法会,第十四日黄昏,大菩提树由城之北门进入,经由城之中央而出城之南门,隔城南门五百弓之处,此处吾等之正等觉者坐入灭尽定,又过去三佛曾在此入禅定而坐。又鸠留孙佛之立摩诃尸利菩提树、俱那含佛之宇顿婆罗菩提树、迦叶佛之尼具卢达菩提树。在大云园林之提罗迦树之处,依修摩那沙弥之语,开拓新土地于王城门之楼阁处,令安立大菩提树。何以故?来围绕菩提树此之十六人贵族,着王之装束,王着门卫之服,十六人之贵族,取大菩提树置于此地。大菩提树是否将彼等之手离去,即腾上高达八十肘之虚空而放六色之光明。赫灼之光明遍于全岛,上入梵天界。见大菩提树之神变,一万人起信心,于次第获得知见,得阿罗汉果而出家。至日落止大菩提树立于虚空,日没赤牛星落在地上,菩提树之安住时共至水际大地震动。大菩提树安住后,再七日间止住于雪胎,去了此世界不能见之处。第七日天空云晴。六色之光明遍照。大菩提树之干及枝出现五个之果实。摩哂陀大德、僧伽蜜多大德尼、王并其从者共往大菩提树之处,全岛之住民来会者次第增加其数。彼等之间亲眼看到北枝一果熟而离枝,大德手出伸出,果实即安住大德之手。大德:“大王!应植之。”而授王。王取而散布如黄金瓶蜜之土壤,盛有薰香之泥土,植大菩提树,以此令立其座。一切人在见之间生长四手尺八根之小菩提树。王见此神变,于八根之小菩提树供盖白伞而王位灌顶。由大菩提树之到来之时,一菩提树最初止住植于阎浮提罗港,一树于达瓦迦婆罗门村之入口、一树于塔园、一树于他化自在天寺、一树于第一支帝耶处、一树于支帝耶山、一树于楼醯那地方之迦多罗村、一树于移植楼醯那地方之旃檀村。由其他四个之种子三十二根幼菩提树植于周围一由旬之园。如是子孙相传为遍岛住民之利益安稳,安立十力者法幢之大菩提树。阿㝹罗夫人与五百人之童女及五百之宫女等一千人妇人俱于僧伽蜜多大德尼之处出家,不久与从者共得阿罗汉果。王之外甥阿栗咤亦与五百男俱于大德之处出家,不久与从者共得阿罗汉果。

[圣教之确立]

某日王礼大菩提树而与大德共至塔园,于此是到铁殿处耶?王臣持来华,王献华于大德,大德以华供养铁殿处。华落于地上而起大地震动,王问:“尊者!何故大地震动耶?”“大王!此处将来应建立僧伽之布萨堂,此是其前瑞徴也。”王再与大德共行而至庵婆罗处,于此处有人持来色味具足,极上美味熟庵婆,王示此味而献于大德,大德于立此处言:“此应食此处。”王取其庵婆之核实立即植之而洒水。植庵种子同时大地震动。王问:“尊者!何故大地震动耶?”“大王!此处将称为庵婆园应存为僧伽之集会堂,此是其瑞兆。”王于此所散八束之华而行礼,再与大德共进至大庙处。于此处有持来瞻卜华者,王以此献给大德,大德供华于大庙处而行礼忽然大地震动。王问:“大德何故大地震动耶?”“大王!此处将来应建佛世尊其他无比类之大塔,此是其前瑞之兆。”“尊者!我亦应建立。”“大王!不可!王为其他之事业多,王之孙名睹达迦迷尼、阿婆耶王当建造此。”因此,王:“尊者!若我孙子造立者,我当造之。”即运来十手尺之石柱,令刻:“天爱帝须之王孙睹达迦迷尼、阿婆耶者,于此地方塔婆。”之文字而令直立,问大德:“尊者!于铜鍱岛圣教既树立耶?”“大王!圣教树立然未卸下根也。”“尊者!何时当卸下根耶?”“大王!于铜鍱岛产之父母,在铜鍱岛所生之童子,铜鍱岛出家执持律藏,至在铜鍱岛宣说此者,其时得谓圣教卸下根了。”“尊者!有如是比丘耶!”“大王!王有此阿栗咤大比丘堪行此事业。”“尊者!然,我应为何耶?”“大王!当起集会堂!”王言:“善哉!尊者!”王于妹迦湾那婆耶之处所,行大合诵时,如阿阇世大王所造集会堂之集会堂,依王之威力而建立,以一切伎乐而实践各各其役职,“见我圣教卸下根”,王受数千人之围绕而到达塔园。

其时,塔园集会六万八千之比丘。大摩哂陀大德床座面南而设,大阿栗咤大德之座面北而设。其时,大阿栗咤大德受摩哂陀大德所请,依自相应顺应之顺序坐于法座。面于摩哂陀大德之六十八人之大德,围于法座而坐。王弟名为末多耶大德者为上首,“应执持律藏”,与五百之比丘俱围大阿栗咤大德之法座而坐。其余之比丘等,王及从者各各就其处。其时,尊者大阿栗咤大德,“尔时,世尊在毗兰若那邻罗宾洲曼陀罗树下”宣说律因缘。尊者阿栗咤大德说律因缘?于虚空雷电霹雳不时起大叫唤,诸天人叫:“善哉!”大地震动至水际。如是现种种之神变时,尊者阿栗咤大德以大摩哂陀大德为上首,有各自众六十八人之爱尽大德,围绕其他六万八千人之比丘,于迦提月之第一自恣日,在塔围精舍之中央,为世尊之哀愍众生宣说佛之大悲威德,应调伏身业、口业之动乱而开演律,开演毕而后,于寿命之限内化导众生,于众生之心底树立圣教而入无余涅槃。大摩哂陀为上首,彼人人于此集会中:

六十八人之上首大德来会,

此皆持各自众法王之声闻,

爱尽神通自在通达三明,

悟无上义而教化国王,

放光明而遍照国土,

如火聚之光诸大仙般涅槃。

此等大德之般涅槃后其弟子等,帝须达多,迦罗须摩那、毗伽须摩那等及大阿栗咤大德之第子等,如是既说,如由阿阇梨相承而传承此律藏至今日。然,曰:“由第三结集以后,摩哂陀大德传承来此等,依摩哂陀修学由阿栗咤大德传来,由此来至今日止,其弟子之相承依阿阇梨相承而传来。”

树立于何处耶!于圣典及其义无所缺失,恰如摩尼投于器,水一点亦不漏出,如是有惭愧之勇猛精进,当知树立于戒学志深人人之间。其后为律之树立,依认识通晓律之利益、爱好戒学之比丘而应通晓律。通晓律之利益者,通晓律之善人于圣教获得信心应是善男子之父母。实倚赖其者是彼等之出家、具足戒、大小行事、威仪之具足,又依通晓律,善守善获其戒聚,对起疑怠惑者庇护。在僧伽中述无所畏怖,有犯罪时依法处罚犯罪者,至令正法久。然,世尊宣说:“诸比丘!持律之人有五种功德,坚固守护自己之戒聚……令正法久住。总之持根于禁戒者,此是善法。”持律之人,持根于律者是法之相续人。故世尊说:“律是为禁制之禁制、为无悔之不悔事、为幸福而幸福、为欢喜而欢喜、为安静而安静、为安乐而安乐、应入于三昧而三昧,使得如实知见而如实知见,使起厌离之念而厌离,为离欲而离欲、为解脱而解脱、为解脱知见而解脱知见、为无执着涅槃、即为此而说话,为此而咨询,为此之根据,为此之寻问者也。”即如是离执着心而得解脱,是故应为通达律而努力。

如是为律之注释而举纲要。于此:

依何人、何时、何故说、依何人所执持、又所传承、

于何处树立、又此此之称、由此生仪轨。

实详说此偈颂之意味,律外序之注释,所注释如其义也。

猜你喜欢
  论存心立品·印光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卷六·僧祐
  卷第十(从第三十八经尽第四十经)·澄观
  利益存亡品第七·佚名
  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佚名
  雪關和尚語錄卷二·雪关智訚
  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法华举禅师·惠洪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末)(论第八)·慧沼
  法华灵验传卷上·佚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六·湛然
  卷第一百六十九·佚名
  论知行难易·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369_1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卷369_2 【赠

  • 巴州守·唐圭璋

      水调歌头   霁色满空碧,爽气正横秋。登高行乐,□来只说古巴州。扫□尘埃来坐,携取烟云杖屦,容□□清游。坐上尽佳客,一醉破千尤。   倚虚壁,绝临□,上层楼。黄花赤叶,鸟□啼断四山幽。醉里不知归去,空有乱云衰草,落日几

  • 卷三·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三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观兖国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欧阳文忠封兖国】 生世何用早我已後此翁【柳子厚答元饶州论陆先生春秋书曰若吾生前距此数十年则不得是学矣今适後之不为不遇也此句

  • 阵雨·刘半农

    阵雨初过万山绿,断续钟声出林曲。 君如不怕归去迟,稍留共看今宵月。

  • 卷三百五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七十七 黄泽【字敬仲侯官人】 九日登凤丘山 秋气何凄清登高豁怀抱采菊簪白头轻风落乌帽故人隔层霄情深寡音耗欲往从之游翅短无由到林幽草青青川渺沙

  • 文山诗补钞·吴之振

    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

  • 御选元诗卷五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三七言律诗十一李士瞻甲午嵗题江汉王粲楼和答石蛮彦修韵大江西下思漫漫憔悴王郎旧倚阑貔虎昼嗥沙草白辘轳夜转井梧寒帛书喜托云中雁锦字羞题梦里鸾魏国山河刘社稷可怜无地望长安春日陪防道

  • 班马异同卷十八·倪思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史记一百二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汉书五十张廷尉释之者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字季有与兄仲同居以訾赀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年不得调无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

  • 卷之一千二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巻一·努尔哈赤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一敬天天命三年戊午闰四月壬午上谕贝勒诸臣曰人君即天之子也贝勒诸臣即君之子也民即贝勒诸臣之子也君以父事天敬念不防克眀厥徳仰承天锡丕基则

  • 卷七 礼二(言礼 )·龙文彬

    ◎亲郊太祖祀上帝于圜丘九。(洪武元年十一月庚子,二年十一月乙巳,三年十一月庚戌,四年十一月丙辰,五年十一月辛酉,六年十一月丙寅,冬至,改卜郊壬午,七年十一月辛未,八年十一月丁丑,九年十一月壬午。 )合祀天地于奉天殿一。(十年

  • 卽位年·佚名

    十二月12月8日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昇遐于昌德宮之大造殿。大王大妃敎曰:「院相,以領府事爲之。」仍召見時原任大臣于重熙堂。領府事鄭元容曰:「臣民無祿,當此罔極之變。慟迫冤酷,不知攸達矣。」大王

  • 卷四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运第九昔者节注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聚毛本误祭疏内同】孔子节音义逮【监本误逺】疏凡説事必须因渐【渐毛误惭】观阙

  • 卷八·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八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豳豳风者何七月一篇也。何以系于诸风之末盖豳风志王业之本;虽为王业之本,然既不可入于周、召,又不可杂于诸国,故系于末也;犹之系商颂于周、鲁之后之意。然何以不入雅其体为风,非雅也,故不入

  • 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佚名

    西秦沙门圣坚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二千。尽一生补处应尊位者。皆从十方世界来会。悉得总持辩才无碍。执意坚固所言真谛。珍贵恭顺不放逸法。惭愧慈忍以为上服。

  •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上·居顶

    卷第一大鉴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禅师法嗣一十六人汾阳善昭禅师 叶县归省禅师神鼎洪諲禅师 谷隐蕴聪禅师广慧元琏禅师 三交智嵩禅师铁佛智嵩禅师 首山怀志禅师仁王处评禅师 智门迥罕禅师鹿门慧昭山主 丞相王随居

  • 方症会要·吴迈

    综合性医书。4卷。清吴迈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书共收46种病症,以内科疾患为主,旁及妇科、五官科等。每病有论有方,其论多撷取《内经》、仲景及金元诸家之说。病机论述旁及经旨,并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

  • 流类手鉴·虚中

    唐释虚中撰。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文宗、宣宗间在世,与贯休、齐己、郑谷、修睦、尚颜、栖蟾等为诗友。哀帝天祐间,至中条山访司空图,未遇而留诗,为司空图所激赏。晚住湘西宗成寺,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以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