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中观释论 第六卷

大乘中观释论 第六卷

安慧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观有为品第七之二

◎又复有言。我宗有别道理。令彼生法离无穷过。故彼宗颂言

如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他

彼生法亦然  自生复生他

论者言。作如此说。亦非道理。以无照故。若有暗冥即有所照。故颂破言

灯中自无暗  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  无暗即无照

释曰。今此观察若无有暗。是故灯不自照。亦不照他

复次颂言

无少处可照  是灯何能照

生亦无少分  生法可成就

又复有言。彼灯生时即可照邪

论者言。若灯生时亦不能照。以先分位无暗可破。若彼有暗即有所破。如是乃说。灯能自照。亦复照他。今此所说云何灯不到暗而能破暗。若不到者。故颂遣言

云何灯生时  而能破于暗

彼灯初生时  不能及于暗

释曰。灯初生时。无有性故。若或俱时。又无分位。若灯不到暗能破暗者

复次颂言

灯若不到暗  而能破暗者

灯在于此间  应破一切暗

释曰。同法若不到。差别因无体。譬如磁石。力能差别无决定因。此说亦非有其力能。先有所成故。如彼磁石所成皆遍。是法生时无所诠表。力能无体故。此复云何

复次颂言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他者

暗亦于自他  暗蔽定无疑

释曰。此非所乐自所作处有相违故。灯亦复然。此非所乐。灯以照明为所成性。若灯与暗相违。灯即可成自照照他。无复别异所作性故。暗以暗蔽所成其性。若暗与明相违。暗即亦应自暗暗他。如是安立非有此义。如瓶等色现可见故

此中应问。所言生法自生。为未生生。为已生生

故颂答言

生法若未生  自体不能生

释曰。未生无体。故不能生。若其无者。如兔角等。因性不生故

复次颂言

生法若已生  生已复何生

释曰。若法已生还复生者。此义应知。如其作已。不复更作。是故生已何复有生。由此应知必无生法自生道理。若从他生。其义亦然。若生时生者。离已生未生。别无生时可得

复次颂言

非已生未生  生时亦不生

或有人言。彼生时者。少分已生少分未生。如是中间无别有体

论者言。若彼生法相离之性。或有少分而可生者。如是余法亦然可生。是中云何有所生耶。若一切法有所生者。如是谛观非今所说。岂有生时而可得耶。以彼生时无分位故。又一切法自体无分位可成。如是应知。若无生时。云何有彼生法可得

复次毗婆沙师言。有未来法体生向现在。故有生时可生

论者言。云何生时先有法体生向现在。有何异法说生时耶。此中无有少法。云何有其生法自体。以彼生法先无所得自体无性故。云何如是有所成耶。若复现转之法常不离自相。此说相违。若于过去未来转者。又非道理。若别异可生者。彼牛生时亦应有马。无此道理。若无少法以未来体生向现在。所说生时此即相违。由如是故。生时不生。已生法不生。若生已复生。彼即无体可生。以无自性故无。即如兔角无有生故

复次颂言

去未去去时  前品此已说

释曰。此诸所说前已广明

复次五顶子人言。若法实无生性。云何因法而得显明

论者言。彼等决定所说。此皆止遣。此中应知。不显明时因亦不离。亦复云何有其不离。此说显明。是故去未去去时。前品已广说。若或诸法有所离者。即成粗重前不实因。亦非如是先有所生。亦非离因别有法体。以有所离故

有异人言。有果可生。由自因和合故。或种子等和合因性物体功能及彼业用此无差别。若不生者。云何自生他生而得成耶。由如是故。彼一切果于一切时及一切处。皆有所生

论者言。所言和合者。为一性耶。为异性耶。或已生未生或复生时。自因彼果有和合耶。此所计执于一切处皆非道理。谓已生未生各无有性。彼因果二先性不立。无所诠表有性无体。是故汝所说种子等和合。已生未生皆无所有。已生未生各无性故。若有种子等和合。即所立相违。无未生性可诠表故。若其无者。如兔角等。是故无果和合可有。云何生法当有所得。又有人言。生法不相离。此说为生时。故颂遣言

若生时有生  彼生相已破

释曰。此非次第。此中云何若有若无亦有亦无。一切处离皆悉止遣

又有人言。若此生法从缘生时。云何所生无道理耶。如名瓶生。瓶从缘生。如是生时乃有所成

论者言。若彼生时决定有瓶。是瓶云何生已复生。彼瓶生时未有发起作用力故。是瓶云何别有生时别有生法而当得耶。且无瓶生之时。生已还有衣相可得。诸有所作若离所依。亦非道理。故颂遣言

云何生时生  而说为缘起

释曰。诸外道等。以巧辩才说缘生法。彼自相违。佛说缘生不同一切外道知解故。佛为破彼巧辩才勤求所知。彼所知法于胜义谛中伺察无义。彼外道等诬谤因果起恶见根本。佛以善法方便化度。为令彼断不正见故。如佛所言。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是等说。皆世俗谛。非胜义谛。胜义谛者

复次颂言

若法众缘生  彼自性寂灭

释曰。此义离自性故。如契经说。佛言。大慧。诸法自性本来不生。然以和合一切性亦非无自性

复次颂言

是故生时生  如是皆寂灭

释曰。此无不和合对治过失。况复如是有所生耶。故前颂言。若法缘生自性寂灭。无复自性故。是故诸法。无实因缘发起所生及作用等

又有人言。若法从缘生。可名生时耶

故颂遣言

若法未生时  如瓶等何有

缘法假和合  生已复何生

释曰。云何有体可生而无生时道理。谓所生非有故。譬如未生法。彼无自性。此说义成

复次颂言

若生时有生  是即有所生

诸生性如幻  此生复谁生

释曰。若法已生复有别异生者。生即无穷。是故决定无生法可作。亦非别有本生能生于生

复次颂言

若生已复生  是生即无穷

释曰此无未生。亦无本生。能生道理

复次颂言

若无生而生  法皆如是生

释曰。而彼生法亦然。何有意谓此生而为有生。真实理中无生可有。非意驰流谓一切有

复次颂言

有法不应生  无亦非道理

有无俱不然  前品此已说

释曰。证成前品云何生法而有所得。此中应问。灭时可有生法立耶。谓诸生相生已即坏。诸法坏性而同等故

故颂答言

若灭时有生  无体而可得

释曰。此中不应生灭同时。生时分位亦无有灭

复次颂言

若法不灭时  彼体不可得

释曰。如空花等。此中住法而非一向。有所住者。此说不成

此中应问。为未住体住。为已住体住。为住时住耶

故颂答言

未住体不住  住不住相违

住住时不住  此复何有住

释曰。住者现在过去二法一处同时不生。是故无住。又离已住未住。住时无体。谓以胜义谛中无生法可得。从前广说。悉为证成无实生法。生法若无。云何有住

复次颂言

若灭时有住  彼无体可得

住灭二相违  住位中无灭

释曰。若说无灭时。彼体不可得。灭法随逐有为相故。若住时有灭。无此道理。此中所说

复次颂言

诸法于常时  皆有老死相

释曰。老者衰变前相。死者坏灭为义。谓以自体于一切时而常转易。若有生时。即无老死法成。后亦不得生法可成。如火无冷性。今所观察

复次颂言

而有何等法  离老死有住

此中应问。诸有住法。为自体住。为别有住法而成住耶

故颂答言

住不自相住  异住非道理

如生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复次如别颂言

此住若未住  住体云何立

此住若已住  复何住可成

若已住更住  此住即无穷

若或无住住  法皆如是住

论者言。一切生法皆随顺说。若有灭处。即无生住。二法以相离性。彼不有故。如是生住灭法诸说皆然

此中应问。所言灭者。为已灭灭耶。为灭时灭耶

故颂答言

已灭法不灭  未灭法灭空

释曰。云何是已灭法不灭。谓法灭已灭即无体。此中灭法彼不生故。如是亦然。灭时及未灭二俱有过。何以故。谓一切法。于胜义谛中止遣其生

复次颂言

彼灭时亦然  无生何有灭

释曰。生法既尔。何有住体。灭亦不可得。住灭二法。彼相违故。是故无住亦复无灭。彼无住者。住性离故。若除遣住法。灭法即成。是故无有诸物分位。如是亦无一切物体◎

猜你喜欢
  致安东格西书·太虚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卷第三·佚名
  等品第四十五·佚名
  俱舍论记 第九卷·普光
  卷第三十·元来
  毗尼日用录·佚名
  新与融贯·太虚
  第一卷·佚名
  卷第二·智旭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第七十五則 烏臼屈棒·胡兰成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卷第七十一·佚名
  卷第二·函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章丽贞·唐圭璋

      丽贞,宋宫人。   长相思   吴山秋。越山秋。吴越两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   风飕飕。雨飕飕。万里归人空白头。南冠泣楚囚。

  • 第九出 初晤·周履靖

    【霜天晓角】〔老旦上〕东风送暖。碧草闲阶满。惆怅良人去远。眼前花事空姸。莺燕芳菲节。其如离别何。弱女本非男。慰情良胜无。相公出去。止我母子在家。女儿素耽幽寂。另处一室。两日因有义妹之子远来。与他盘桓

  • 第四折·关汉卿

    (老孤、夫人、正末、外末上了)(媒人云了)(正旦扮上了)(小旦云了)可是由我那,不那?(唱) 【双调】【新水令】我眼悬悬整盼了一周年,你也枉把您这不自由的姐姐来埋怨。恰才投至我贴上这缕金钿,一霎儿向镜台旁边,媒人每催逼了我两三遍。

  • 自序·胡适

    胡适既已自誓将致力于其所谓“活文学”者,乃删定其六年以来所为文言之诗词,写而存之,遂成此集。名之曰“去国”,断自庚戌也。 昔者谭嗣同自名其诗文集曰“三十以前旧学第几种”。今余此集,

  • 卷之五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御制书事·温睿临

    幼年即羡闻我摄政睿亲王致书明臣史可法事,而未见其文。昨辑「宗室王公功绩表传」,乃得读其文。所为揭大义而示正理,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旨正辞严,心实嘉之。而所云可法遣人报书,语多不屈,固未尝载其书语也。夫可法,明

  • 卷十四【七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四【七则】    宋 岳珂 撰 九阁 熙陵笃意右文篇章翰墨夐出前代帝王之右真皇继统首辟龙图阁以严毖藏此本朝西清列阁之权舆也阁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

  • 卷二【八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二【八则】     宋 岳珂 撰 近属名制 国朝宗属本未定联名之制艺祖友悌因心凡宣祖本支之在子行者皆冠德字赐名授爵俱无等差熙陵继序初更用元字以别大统自是而後真皇

  • 卷四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六 卤簿二 皇后卤簿【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同】 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驾皆御金根车重翟羽盖加青交络帷裳唐皇太后皇后卤簿清游旗一人执二人引夹领三十人并带

  • 卷四十四·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四八旗都统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四八旗都统国朝官制八旗都统满洲防古汉军旗各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旗各二人【正二品】分掌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之政令以

  • 贵义第四十七·墨子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

  • 隐公·隐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传】十年春,王

  • 致常惺法师书·太虚

    常惺法师慧鉴:法师与满、翠二子书,言将赴藏,并述其动机。证之法师素来倾心实证之谈话,知出真诚。且虚近讲救僧运动,首重真修实证以成果,尤见万里同心,不谋而合。此间人莫不奋然欲遮法师旋厦,而虚以极须有如法师之出乎真诚解行

  • 目录·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目录序一(沙门慧研奉王旨撰)  序二(沙门志宁)  论主事迹  目录卷第一之第七会释卷第八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卷第九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卷第十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卷第十一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卷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佚名

    以无极大道、无上正真道、无为太平清约大道并列为三道,与 《三天内解经》中的无为大道、清约大道、佛道等三道有联系,吉 冈义丰《太平经と佛教》据此认为该经出自六朝极末。敦煌遗经 《灵真戒拔除生死济苦经》与本经部

  •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佚名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元。假托元始上帝为宝上真人说玉清紫光夫人本生故事,劝人设醮持诵《九光真经》,祈求智慧福寿。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 三梦记·白行简

    唐代传奇小说。 1卷。白行简撰。现存本最早见于原本《说郛》所收。《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香艳丛书》、《唐宋传奇集》、《丛书集成初编》、《晋唐小说畅观》、《唐人小说》、《旧小说》都收有

  • 三厨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述佛临涅槃时说“三厨法”,谓:“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畏厨,第三非有无非(非无)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者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审其内容,颇似道家辟谷法。经中及附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