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补刻二谛章叙

嘉祥藏大师所撰二谛义章三卷。传流吾国已来。仅一千年奇矣。宠藏之古名蓝之间。而不以广其传者也久矣。向者龙宝与公。偶得上下两通。辄刻木以布海内。譬诸宝鼎之阙一足。不亦恨乎。近有书林某者。幸得古本之全者而来。请余重施国字而传于千岁之下矣。于是两本对捡。则与公之本。非但阙中卷。亦于上卷中。脱二十余纸。况且豕亥凤风比比有之。余慨然喟言。曾闻其名未得其书。如渴者闻梅。然而虽偶得传之。阙而未完全者几许年所。今也幸得见其全书。前之所谓渴云者顿息矣。余既然则人谁不尔乎。今将广行于天下。此举岂辞劳乎。是余之所以忘固陋而不敢辞其请也。而今上下两卷。直用与公之所刻者。不复改雕。其中或文字写误者。或两本相异者。或疑而未决者。或恐此处必脱某字者。则皆标之卷眉。而一处未尝以私意改易之。务在存古耳。于是乎可谓。宝鼎再得为完器也。何其快哉。其既然则安知。章主大师之不熙怡微笑于那伽定中也。又安知。与公之不忻跃于地下也。是为序。

宝永七年岁次庚寅孟春日

 洛西五智山沙门慧旭寂谨书于忘虑亭

镌二谛章叙

夫不了二谛。则契实之境。照俗之智。不可融彻。境智不融彻。而入萨波若海者。未有之也。宜哉。诸佛说法。常依二谛矣。支桑道学之士。亦恢张真俗。垂统于后昆者不少。且夫二谛二十家往复之族。虽各述其所见。关键紧要之处。未尝著工夫。岂非肤立持门户皮相矜影响之谓乎。吉藏上人。间出隋世。而禀朗公之学。灵知难思。无不克擢其髓。遂乃制诸经玄疏。翼赞教乘者。不知其几千万言。就中至如今章辨非有非无而二不二鼠娄栗案菰等。启沃旧师之未了。发特见之明也。如此其可忽。诸噫嘻中世以隆。其学不传。其书将泯。余属日名寺藏中得此之锦本。欣戴捧读不堪雀跃。率加点挍授书林。于时岁次丁丑元禄十年腊月谷日杀青斯竟。

 东奥仙台龙宝实养题于洛之陀峰下

猜你喜欢
  黄龙南禅师·惠洪
  清净毗尼方广经·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九卷·佚名
  解深密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阅陈撄宁孙女丹经注·太虚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佚名
  卷十二·普济
  佛说法身经·佚名
  卷第十五·德清
  卷第十九·李通玄
  论中国应努力产生世界新文化·太虚
  卷七·聂先
  卷第八十二·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六·李公焕

    感士不遇赋并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僞斯兴闾阎●廉退之莭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㓗巳清操之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敬卿、景叔语言文字推崇过量,把某看做莫大的人物。心心念念,望世变世革,想某乘运起来复三代。”  又云:“仰观三代,天聪明,乾之九五,圣位莫乘。此等语在分上,固不敢

  • 元明事类钞卷八·姚之骃

    官品门【一】内阁十八入相 元明善集安同年十八入相荐用端良职任汉士天子嘉之曰安同为相朕寝乃熟元名臣事畧安童十八登庸在相位前后二十年海内号为极治案元史俱作安童花马平章 元史布延特穆尔持身亷介常乗花马时称花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戊辰朔福建泉州府地震○辛未诏免河南府祥符阳武封丘三县水灾田租时三县之田连三岁为河水暴决浸没有司不以言 上闻之即遣官核实免其租且切责三县官吏坐视民灾之罪○壬申以湖广全州及灌阳县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万历十二年十月癸卯朔 上亲享 太庙○钦天监奏进明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颁赐文武群臣○甲辰 孝洁肃皇后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伯刘应元祭 永陵○大学士申时行等请修 玉牒报可○复除浙江提学副使王世懋为福建提学

  • ·克复彰城斗六并攻克山路抗庄拟即移师赴嘉搜捕到郡接印摺·丁曰健

    奏为克复彰化城后续克斗六,并攻克彰属山路抗庄,大获胜仗,流离招集,开圳劝农;现在会商分兵追剿逃匪逆巢,筹办善后,拟即移师南驻嘉义,搜捕安抚,赴郡接印: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十一月初三日会同镇臣曾玉明督饬

  • 卷六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七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一贞观十七年冬至有事南郊诏祭圆丘明堂并以高祖太宗配诏郊礼唯昊天开元十一年郊天制命宰臣等分祭郊庙社稷勅外坛入庙行事官先去剑佩及履勅天宝元年南郊制每载四

  • 第一节 学校·吕思勉

    隋初有国子、太、四门、书、算五学,仁寿元年(601年),废之,惟立太学一所,炀帝又复之,已见第二十一章第三节。论史者多訾文帝之不悦学,其实非也。《隋书·儒林传》曰:“曩之弼谐庶绩,必举德于鸿儒,近代左右邦家,咸取士于

  • 卷88·陈邦瞻

    宁宗庆元四年八月,京镗等以帝未有嗣,请择宗室子育之。诏育太祖后燕懿王德昭九世孙与愿于宫中,年六岁矣。寻以为福州观察使,赐名曮,封卫国公。开禧元年五月乙亥,诏立卫国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二年五月,诏以宗室子均为沂靖惠王

  • 哀公篇第三十一·荀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

  • 後序·阎若璩

    予幼讀經書,悉遵先人遺教,每篇惟從白文章句,尋繹大旨,默會精微,蓋不屑屑受後人訓詁牢寵也。故凡有所疑,輒為札記,積久成帙,名曰《經學質疑》,而《尚書》之中所疑尤多,《泰誓》《武成》嘗疑後人偽託,質之里中,宿儒塾師,靡不目瞪釋褐

  • 卷五·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五      宋 吕大圭 撰桓公  公防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盟于越【元年】或问左氏以为易祊田经以为璧假何也曰言假则非易言易则非假向也来归祊则郑以此

  • 普觉菩萨·佚名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ldquo;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八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八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五如是已说一切虚空一切微尘数量高王大决择分。次当说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非乱道路中  亦有金刚位

  • 西台集·毕仲游

    诗文别集。北宋末毕仲游撰。二十卷。仲游字公叔,郑州(今属河南)人。元祐初为军器尉丞,与黄庭坚、张来等同召试学士院,擢为第一,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年七十五岁。有集,《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 晁公武《

  • 读书分年日程·程端礼

    元程端礼撰。凡三卷,《纲领》一卷。程氏有感于时人教育子弟读书时不懂方法、不讲程序、不得要领而编撰。《纲领》一卷提纲挈领地标出为人、修身、读书治学、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正文三卷,前二卷有“读书工程”之称,从8

  • 文殊师利问经·佚名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槃、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

  • 小史·佚名

    亦译《小王统史》。斯里兰卡王朝和佛教编年史,《大史》的续编。僧伽罗学者原将《大史》和《小史》合编,统称《大史》。德国威廉·盖格(WilhelmGeiger,1856—1943)将其分为《大史》和《小史》。《大史》包括第一章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