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

禅林类聚卷第二十

狮象 龙虎 牛鹿 猫犬 龟鱼 兔蛇 飞走

狮象

云岩晟禅师因药山问。闻汝会弄狮子是不。师云是。山云弄得几出。师云弄得六出。山云我亦弄得。师云和尚弄得几出。山云我弄得一出。师云。一即六。六即一。师后到沩山。沩问承长老在药山弄狮子是不。师云是。沩云长弄还有置时。师云。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沩云。置时狮子在甚么处。师云置也置也。

法昌云。好一场狮子。只是弄得有头无尾。当时若见沩山道。置时狮子在甚么。处便与放出踞地金毛狮子。直教沩山藏身无路。 湛堂准云。药山云岩钝置杀人。两子父弄一个狮子也弄不出。若是准上座。只消独自弄拽得来。拈头作尾。拈尾作头。转两个金睛。攫几钩铁爪。吼一声。直令百里内猛兽潜踪。满空里飞禽乱坠。准上座未弄狮子。请大众高着眼先看。做一个定场。以拄杖掷下云。个中消息子。能有几人知。喝一喝。

雪窦显颂云。尼愬金毛狮子子。栴檀林下青莎里。置也置也威自全。一出六出眉趯起。非拟拟。知几几。星流不问三千里。天外风清哮吼时。为君吸尽西江水。咄。

仰山寂禅师因见雪狮子。乃指云。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众无对。

云门云。当时好便与推倒。 雪窦显云。云门只解推倒。不解扶起。 琅琊觉云。即今问汝诸人。推倒扶起相去多少。拄杖子拶过眉毛鼻孔。呵呵大笑便掷下拄杖。 灵隐昌云。推倒也错。扶起也错。且道还有过此色者么。

天童觉颂云。一倒一起。雪庭狮子。慎於犯而怀仁。勇於为而见义。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还堕位。衲僧家。了无寄。同死同生。何此何彼。暖信破梅兮春到寒枝。凉飙脱叶兮秋澄潦水。

龙虎

黄檗运禅师因百丈问甚处去来。师云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么。师便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师遂与丈一掴。丈吟吟而笑便归。升座谓众云。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沩山问仰山。仰云和尚怎生。沩云百丈当时便合一斧斫杀。因甚么到如此。仰云不然。沩云子又作么生。仰云。百丈非唯骑虎头。亦解把虎尾。沩云子有崄崖之句。 五祖戒云。百丈大似作贼人心虚。黄檗熟处难忘。

佛眼远颂云。大雄山下斑斑虎。触着伤人谁敢顾。亲遭一口老婆心。何曾用着腰间斧。

龙潭信禅师因德山初来参便问。久响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师云子亲到龙潭。德山作礼而退。

玄觉云。且道德山肯龙潭不肯龙潭。若肯。德山眼在甚么处。若不肯。为甚么承嗣他。 雪窦显云。将错就错。 黄龙心云。雪窦与么道。不知德山将错就错。龙潭将错就错。识休咎底衲僧必知去处。未过关者亦宜辨白。还相委悉么。纵饶栽种得。不是栋梁材。 云峰悦云。大小德山向齏瓮里淹杀。 保宁勇代德山云。洎合放过。 五祖演云。龙潭老人可谓骑贼马赶贼。

保宁勇颂云。浩渺深沈纳众流。谩持香饵掷金钩。风云合匝雷霆动。应讶龙王不出头。 罗汉南云。亲到龙潭不见龙。妙符先觉证玄宗。茅庵盘结孤峰上。静对寒蟾挂碧空。 佛国白云。亲到龙潭不见龙。龙潭龙不在潭中。青天白日兴云雨。千古人同笑叶翁。 长灵卓云。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遭一玷。瞥然归去牙如剑。棒头撒出光焰焰。

岩头奯禅师。僧问路逢猛虎时如何。师云拶。

圆悟勤云。天无四壁。地绝八维。直得万箭攒心千枪着体。也敌他这一机不得。还委悉么。六六元来三十六。

破庵先颂云。岩头一拶。虚空迸裂。父子不传。神仙妙诀。

玄沙备禅师与天龙普请往海坑斫柴见虎。龙云前面是虎。师云是汝阿虎。龙归院乃问。适来山中见虎云是汝。未审和尚尊意如何。师云。娑婆世界有四种重障。若人透得。许汝出阴界。

东禅齐云。上座。古人见了道我身心如大地虚空。如今人还透得么。 雪窦显云。要与人天为师。前面端的是虎。

保宁勇颂云。猛虎当途独振威。爪牙真个利如锥。可怜不觉亡身者。碎骨拾来良可悲。 佛慧泉云。前虎后虎。急须看取。凛烈威风。生狞爪距。今古樵人不回顾。丧身失命知何数。若回顾。雄雄坐断山前路。 佛眼远云。宗师方便太慈悲。是汝之言实古锥。万里神光腾顶后。肯将生死吓愚痴。

明招谦禅师问僧。虎生七子。那个无尾。云第七个无尾。

鼓山珪颂云。无尾大虫难傍近。近前便是伤人命。除非自解据虎头。自然头正尾亦正。 径山杲云。第七烟菟没尾巴。食牛之气已堪夸。丛林悱悱争唇吻。几个行人得到家。

大普通禅师。僧问骊龙颔下珠如何取得。师乃拊掌瞬视。

黄龙南禅师云。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时如何。黄檗胜禅师云。猛虎当路坐。

鼓山珪颂云。猛虎当路坐。游鱼脚底过。不学紫湖老。便打刘铁磨。 径山杲云。直出直入。当面不识。更拟如何。着甚死急。

白云端云。梧桐秋动叶先落。日暮山房夜坐长。天晓起来回首见。处处风光断纸帐。(拈颂集有)

牛鹿

南泉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云作一头水牯牛去。僧云某甲随和尚去得不。师云。汝若来。[口*(衔-金+缶)]取一枝草来。

汾阳昭颂云。类中难辨要分明。戴角披毛卒未惺。[口*(衔-金+缶)]取草来方定动。头头物物自真灵。 佛惠泉云。异类中行得自由。拽穿鼻孔卒难收。草枝衔得相逢处。高卧深云任白头。 佛印元云。行履从来异类中。不知头角与谁同。若[口*(衔-金+缶)]水草来相见。摆尾摇头四野风。

药山晚参不点灯。师云。我有一句子。待犊牛生儿即向你道。时有僧便出云。犊牛生儿也。祇是和尚不道。师唤侍者将灯来。其僧便抽身入众。

洞山云。这僧会即会。只是不肯礼拜。 法灯钦云。生底是牯牛儿牸牛儿。又代云双生。 翠岩芝云。我即不然。犊牛生儿也不向你道。何故如是。若向你道。何处更有王老师。 崇觉空云。药山三寸甚密。争奈被这僧下一粒巴豆。直得心肝五藏一时吐出。直饶讨得火来。也是半夜天明。

佛眼远颂云。犊牛生子颇相谙。两眼通红色似蓝。把火照来无觅处。大家普请一时参。

赵州谂禅师问南泉。知有底人向甚么处去。泉云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师云谢师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云峰悦云。若不是南泉。洎被打破蔡州。 佛鉴懃云。若教频下泪。东海也须枯。 径山杲云。云峰老人失却一只眼。殊不知。只因后语。当下打破蔡州。

保宁勇颂云。拽脱鼻头何处是。乱抛泥水恣纵横。日斜倒坐骑归去。又见东山片月生。 宝峰祥云。出窟金毛夺父机。同声哮吼众狐疑。三更窗月如清昼。谁敢重来弄崄巇。 鼓山珪云。眼中见惯是寻常。又不惊人又久长。留得寒窗夜来月。三更依旧照茅堂。 径山杲云。度体裁衣。量水打碓。毫发不差。且居门外。

沩山佑禅师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於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若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某甲。且道唤作甚么即得。仰山出。礼拜而去。

云居膺云。师无异号。 资福代作一圆相托起。 新罗情代作此[○@牛]相呈之。又云。同道者方知。 南塔涌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只得一半。 芭蕉彻代当时作此相呈之。又云。说也说了。注也注了。悟取好。 保宁勇云。一等是入泥入水。 净众岳云。沩山虽是善因而招恶果。灼然作一头水牯牛去。我当时若见。便道这老牛向甚处去。管取一场懡[怡-台+罗]。 大沩智云。瞎却天下衲僧眼。

道吾真颂云。水牯沩山直截机。分明人类显幽奇。两边语出分身处。夜鸟投林晓复飞。 白云端云。不道沩山不道牛。灼然何处辨踪由。丝毫蹉却来时路。万劫无由得出头。 保宁勇云。改却形容换却头。当阳难隐个踪由。驴名马字虽呼唤。多少傍观满面羞。 真如喆云。蹄角分明触处周。不劳管带不劳收。但知不犯他苗稼。水草随缘得自由。 佛心才云。翻手书空字已成。忙忙人问两头明。屈原不是逢渔父。千古谁人论独醒。 海印信云。山下为牛山上僧。河沙异号未为能。常爱暮云归未合。远山无限碧层层。 无尽居士云。野径蹄岑赚杀人。早曾耕遍大田春。有时落草无寻处。显现沩山老汉身。

黄檗运禅师一日与裴相国行次。见农夫耕田。泥深牛不能行。农夫便打。裴恻然悯之。师云毒打。裴云大善知识何得如此。师云两只脚儿耕不得。

水庵一颂云。运师裴相老婆心。不顾泥深与水深。痛棒毒槌行异类。从教皮下血淋淋。

德山鉴禅师。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云吽吽。僧云饮啖何物。师云吃。

洞山聪颂云。玉角霜毛露地牛。人间天上显踪由。不同雪岭时时吼。肯若沩山日日收。

神山密禅师与洞山行次。忽见白鹿走过。师云俊哉。洞云作么生。师云大似白衣拜相。洞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说话。师云你作么生。洞云。积代簪缨。暂时落薄。(或作白兔)

天童觉颂云。抗力霜雪。平步云霄。下惠黜国。相如过桥。萧曹谋略。能成汉巢。许身心。欲避尧。宠辱若惊深自信。真情参迹混渔樵。

投子同禅师。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云叱叱。云饮啖何物。师云吃吃。

乾明惠觉颂云。露地白牛起问端。随机叱叱齿牙寒。不知饮啖是何物。吃吃直教沧海乾。

涌泉欣禅师因唐武宗废教。在院看牛。时有疆德二禅客到於路次。见师骑牛不识。乃云。蹄角甚分明。争柰骑者不识。师骤牛而去。二禅客相次憩於树下煎茶。师却回。下牛近前问讯与坐吃茶。师乃问二禅客近离甚处。云那边。师云那边事作么生。禅客提起茶盏。师云。此犹是这边。那边事作么生。二人无对。师云莫道骑牛者不识好。

丹霞淳颂云。芳草曼曼岂变秋。牧童白牯恣优游。异中有路人难见。却谓骑牛不识牛。

风穴沼禅师。僧问。麈鹿成群。如何射得麈中主。师云。钓船载到潇湘岸。气咽无寥问白鸥。

投子青颂云。禁殿重闱视听危。侧思偏立绛纶垂。汉乡云断汀洲逈。岭暮猿啼孤月随。

石门彻禅师。僧问云光作牛意旨如何。师云。陋巷不骑金色马。回途却着破襕衫。

丹霞淳颂云。瑞草丛中懒欲眠。徐行处处逈翛然。披毛戴角人难识。为报芒童不用鞭。

猫犬

南泉愿禅师因两堂首座争猫儿。师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取。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遂斩之。至晚赵州从外归。师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保福展云。虽然如是。也即是破草鞋。 翠岩芝云。大小赵州祇可自救。 保宁勇代但引颈向南泉面前。

汾阳昭颂云。两堂上座未开盲。猫儿各有我须争。一刀两段南泉手。草鞋留着后人行。 雪窦显云。两堂俱是杜禅和。拨动烟尘不奈何。赖得南泉能举令。一刀两段任偏颇。又云。公案圆来问赵州。长安城里任闲游。草鞋头戴无人会。归到家山即便休。 罗汉南云。作者纵横斩万机。赵州头戴草鞋时。当台宝鉴无私烛。离匣金刀岂乱挥。 圆通仙云。狼烟起处看兵机。不是将军孰辨伊。两段一刀垓下令。威风千古霸雄基。 佛心才云。伯牙之弦。鸾胶可续。调古风淳。霜月可掬。南泉南泉。龙象继躅。 佛眼远云。安国安家不在兵。鲁连一箭亦多情。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许将军建太平。

赵州谂禅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无。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狗子因甚么无。师云为他有业识性在。又一僧问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云既有为甚么入这皮袋里来。师云知而故犯。

翠岩芝云。说有说无。两彩一赛。如今作么生。 五祖演云。大众。你诸人作么生会。老僧寻常只举无字便休。你若透得这一个字。天下人不柰你何。你诸人作么生透。还有透得彻底么。有则便出来道看。我也不要你道有。也不要你道无。也不要你道不有不无。你作么生道。珍重。

真净文颂云。言有业识在。谁云意不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圆通秀云。少年学解昧宗途。老倒依还滞有无。古佛纯金谁辨色。惑为机智竞踌躇。 普融平云。有无双放复双收。赵老机关世莫俦。试上海门高处望。千江万派尽东流。 疎山如云。狗子无佛性。慈悲似海深。寻言逐句者。埋没丈夫心。 慈受深云。赵州口里有雌黄。句下谁人见短长。堪笑几多逐块狗。夜深无故吠虚堂。 径山杲云。有问狗佛性。赵州答曰无。言下灭胡族。犹为不丈夫。

紫湖踪禅师门下立一牌。牌上书云。紫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腰。下取人脚。拟议则丧身失命。或新到才相看。便喝云看狗。僧才回首。师便归方丈。或有僧问如何是紫湖狗。师云嗥嗥。

雪窦显云。众中总道这僧着一口。着则着了也。争奈这僧在。敢问诸人。紫湖狗着者便死。因甚么这僧犹在。若无知方眼救得这僧。设使紫湖出世齩煞百千万个有甚益。我当时若见。先斫下牌。然后入院。待这老汉喝云看狗。与伊放出个焦尾大虫。如今诸人要见么。日势稍晚。归堂。

佛国白颂云。紫湖狗子最威狞。来者投明莫暗行。向道看时如不见。当头齩杀丧平生。 正觉逸云。紫湖堂上绝人行。只为堂前狗子狞。见影闻声心胆慑。当头宁免丧残生。 佛眼远云。老大宗师没巴鼻。养狗之缘太儿戏。夺牌禅客如到来。铅刀争及吹毛利。

曹山本寂禅师。僧问世间甚么物最贵。师云死猫儿最贵。云为甚么死猫儿却贵。师云无人着价。

天童觉云。曹山物贷不入行市。子细看来直是一钱不直。曹山遇贱则贵。我这里遇贵则贱。且道还有相违处么。

丹霞淳颂云。腥臊红烂不堪亲。触动轻轻血污身。何事杳无人着价。为伊非是世间珍。

龟鱼

大隋真禅师因庵畔有一龟。僧指其龟问。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个众生为甚骨裹皮。师拈草鞋覆龟背上。

白云端颂云。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拈起草鞋都盖了。大隋却被这僧谩。 保宁勇云。露足藏头可笑奇。千年谁谓是灵龟。雨倾不解随流去。浮木相逢又几时。 旻古佛云。懒安的子大隋师。一着当头更莫疑。大地山河都盖了。从他衲子下针锥。 禾山方云。千古清声老大隋。机锋壁立杳难窥。未能直下超凡圣。只道将鞋盖却龟。 照觉总云。皮骨曾将问大隋。当头一着更狐疑。可怜无限寻声迹。不荐羚羊挂角时。

三圣然禅师问雪峰。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峰云待汝出网来却向汝道。师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

保福展云。争不足。让有余。 雪窦显云。可惜放过。好与三十棒。这棒一棒也饶不得。直是罕遇作家。 承天宗云。布缦天网须是雪峰。深入虎穴还他三圣。众中有般汉商量道。雪峰在网内。三圣在网外。苦哉苦哉。深屈古人。若非此二员作家。不能横行天下。 大沩喆云。三圣可谓龙门万仞惯曾作客。雪峰大似孟尝门启岂惧高宾。

汾阳昭颂云。透网之鱼不识钩。贪游浪水认浮头。高滩坐钓垂慈者。回掉收纶却上舟。 真净文云。老倒渔翁坐钓台。金鳞赫赫鼓波来。海门空阔才施网。霹雳一轰天地开。 真如喆云。透网金鳞掣电机。休云滞水与拖泥。雷霆一击青霄震。倾湫何处不滂弥。 王祖演云。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绵。仙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是一年。

古德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神鼎諲云。古人恁么道。非有利益非无利益。神鼎即不然。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有何不乐。且道违古人顺古人。试检点看。珍重。

深明二上座因到淮河。见人牵网。有鲤鱼透出。明云。深兄。俊哉。一似个衲僧。深云。虽然如此。争似当初不撞入网罗好。明云。深兄。你欠悟在。深行三十里方省。(一本小异)

虎丘隆云。明上座钩头有饵。深禅老一钓便上。虎丘当时若见他道深兄你犹欠悟在。只对道今日网得一个。不独塞断明上座口。且要千古之下免人怪笑。山僧亦有个缦天网子。遂举起拂子云。还见么。山僧唤作拂子了也。诸人且唤作甚么。若唤作拂子。未出山僧网子在。若不唤作拂子。行脚眼在甚么处。是汝诸人还见虎丘为人处么。三汲浪高轰霹雳。一声透过禹龙门。

鼓山珪颂云。网中跳出便飞腾。好个天然俊衲僧。何似当初未入网。悟来方始是知音。 径山杲云。俊哉一跃透重渊。霹雳追之去不还。却笑龙门烧尾者。依前点额在波澜。

兔蛇

归宗常禅师因刬草次。有座主来参。偶见一蛇过。师遂锄断之。主云。久响归宗。元来是个粗行沙门。师云。你粗我粗。主云如何是粗。师竖起锄头。主云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主云与么则依而行之。师云。依而行之且置。你甚处见我斩蛇。主无对。

雪峰问德山。古人斩蛇意旨如何。山便打。峰便走。山召云布衲子。峰回首。山云。他后悟去。方知老汉彻底老婆心。 雪窦显云。归宗只解慎初不能护末。德山颇能据令。且未明斩蛇。乃云。大众。看翠峰今日斩三五条。以拄杖一时打散。 佛鉴懃云。归宗虽粗。粗中有细。座主虽细。细中有粗。要得粗细两忘。须会斩蛇意始得。若会得。一任依而行之。若未会。各各照顾脚下。掷拄杖下座。

汾阳昭颂云。庐岳宗师接上机。斩蛇特地施慈悲。高茅座主惊忙怕。却道粗心错是非。 海印信云。大用纵横掣电机。烁迦罗眼尚胶黐。迷徒梦里争唇吻。却忆随他去一随。 南华炳云。千寻竿上翻筋斗。大海波心掷钓钩。大体还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大随真禅师因烧山次。见一蛇。师以拄杖挑向火中咄云。这个形骸犹自不放舍。你向这里死。如暗得灯。时有僧问。正当恁么时。还有罪也无。师云。石虎叫时山谷响。木人吼处铁牛惊。

南堂静颂云。劫初劫末。法弱魔强。定光老子铁作脊梁。文经武纬把定封疆。碧天云散祖风凉。佛日光辉舜日长。

雪峰存禅师示众云。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长庆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云门以拄杖撺向师面前作怕势。僧举似玄沙。沙云须是棱兄始得。虽然如此。我即不与么。僧云和尚作么生。沙云用南山作么。

真净文云。奇哉。善知出处。非父不生其子。蓦拈拄杖召大众云。南山鳖鼻蛇却在这里。掷下拄杖云。拟即丧身失命。

雪窦显颂云。象骨岩高人不到。到者须是弄蛇手。棱师备师不柰何。丧身失命有多少。韶阳知。重拨草。南北东西无处讨。忽然突出拄杖头。抛对雪峰大张口。大张口兮同闪电。剔起眉毛还不见。如今藏在乳峰前。来者一一看方便。师高声喝云。看脚下。 白云端云。象骨鳖蛇当大路。棱师可惜便亡身。云门弄得虽然活。争似南山不用亲。 直净文云。打鼓弄琵琶。相逢一会家。云门能合调。长庆解随邪。古曲非音律。南山鳖鼻蛇。何人知少诀。的子是玄沙。 天童觉云。玄沙太刚。长庆少勇。南山鳖鼻死无用。风云际会头角生。果见韶阳下手弄。下手弄。激电光中看变动。在我也能遣能呼。於彼也有擒有纵。底事如今付阿谁。冷口伤人不知痛。

洞山虔禅师。僧问学人径往时如何。师云。死蛇当大路。劝子莫当头。云当头者如何。师云丧子命根。云不当头者如何。师云亦无回避处。云正恁么时如何。师云失却也。云未审向甚么处去。师云草深无觅处。云和尚也须堤防始得。师拊掌云。一等是毒气。

丹霞淳颂云。长江澄彻印蟾花。满目清光未是家。借问渔舟何处去。夜深依旧宿芦花。 天童觉云。三老暗转拖孤舟。夜回头。芦花两岸雪。烟水一江秋。风力扶帆行不棹。笛声唤月下沧洲。

飞走

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舁猪过乃问。这个是甚么。云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云。也须问过。

明安云。不因世尊问。洎乎忘却。 地藏恩云。瞿昙老汉也是无端。大似节目上强生节目。忽若被二人呵呵大笑舁猪便行。也是一场懡[怡-台+罗]。

木庵琼首座颂云。舍筏怀兼济。逢耕更问津。却将未归意。说与欲行人。

百丈海禅师因侍马祖行次。忽见一群野鸭飞过。祖云是甚么。师云野鸭子。祖云甚处去也。师云飞过去。祖遂把师鼻搊。师负痛失声叫阿[口*耶]阿[口*耶]。祖云又道飞过去。元来只在这里。师直得浃背汗流。因兹有省。

汾阳昭颂云。野鸭飞空却问僧。要传祖印付心灯。应机虽对无移动。才搊纲宗道可增。 雪窦显云。野鸭子。知何许。马祖见来相共语。话尽山云海月情。依然不会还飞去。欲飞去。却把住。道道。 佛眼远云。草里寻常万万千。报云飞去岂徒然。鼻头是甚闲皮草。十字纵横一任穿。 佛鉴懃云。马师悯汝无知识。借来野鸭通消息。直得鼻头鲜血流。费尽老婆多少力。 智海清云。师资闲向草中行。野鸭飞鸣意忽生。鼻孔搊翻成底事。新罗日午打三更。

中邑恩禅师因仰山问。如何得见性去。师云譬如一室有六窗。内有一猕猴。外有猕猴从东边唤猩猩。猕猴即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仰山礼谢起云。适蒙和尚譬喻。无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内猕猴瞌睡。外猕猴欲相见如何。师下绳床执仰山手作舞云。猩猩与汝相见了。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头叫唤云。土旷人稀。相逢者少。(依传灯添入蟭螟虫一段)

云居锡云。中邑当时不得仰山这一句语。何处有中邑也。 崇寿稠云。还有人定得此道理么。若定不得。只是个弄精魂脚手。佛性义在甚么处。 玄觉云。若不是仰山。争得见中邑。且道甚么处是仰山得见中邑处。 佛鉴懃云。仰山放憨。中邑卖峭。峭措卖来憨痴。憨痴放来峭措。虽然猕猴睡着。其奈肚里惺惺。直饶杜绝六窗。猩猩何处不见。诸人要见二老誵讹么。各各面皮厚三寸。 信相显云。诸人要见二老么。我也与你说个譬喻。中邑大似个金师。仰山将一块金来。使金师酬价。金师亦尽价相酬。临成交易。卖金底更与贴秤。金师虽然暗喜。心中未免偷疑。何故。若非细作。定是贼赃。

南堂静颂云。仰山拨草瞻风中。邑拖泥带水。猕猴独任室中。俯仰低头侧耳。六窗齐唤齐应。仰山顿悟作礼。礼拜狐疑未尽。犹恐猕猴打睡。中邑把定猩猩。相见是我是你。 天童觉云。冻眠雪屋岁摧頺。窈窕萝门夜不开。寒槁园林看变态。春风吹起律个灰。

雪峰存禅师一日见猕猴乃指云。这猕猴各各佩一面古镜。三圣问云。历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师云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师云老僧住持事繁。

雪窦显云。好与二十棒。一棒也少不得。直是罕遇其人。这棒放过也好。免见将错就错。 天童觉云。当时若见雪峰道瑕生也。但近前云诺诺。且道何故如此。争之不足。让之有余。

保宁勇颂云。堪笑山翁不识羞。为他头上更安头。岩前跳踯无寻处。一片残霞晓未取。 祖印明云。大地为炉冶。何年鼓铸功。圆同诸佛面。高鉴十方空。 白杨顺云。鉴觉未萌全体现。才分鉴照便成瑕。要知莹彻圆明处。长短青黄总不差。

龙牙遁禅师。僧问二鼠侵藤时如何。师云须有隐身处始得。云如何是隐身处。师云还见侬家么。

丹霞淳颂云。寒月依依上远峰。平湖万顷练光封。渔歌惊起汀洲鹭。飞出芦花不见踪。

洛浦安禅师。僧问。一毫吞尽巨海。於中更复何言。师云。家有白泽之图。必无如是之怪。

保福展别云。家无白泽之图。必无如是之怪。

丹霞淳颂云。岩前虽有云千顷。户内殊无半夜灯。极目危峦今古秀。暮天斜照碧层层。

保寿沼禅师问僧甚么处来。云西山来。师云见狝猴么。云见。师云作甚么伎俩。云见某甲一个伎俩也作不得。师乃打之。

古德颂云。旧人相见话中心。借问西山路境深。对众直言呈伎俩。红炉煅炼要真金。

玄沙备禅师因参次。闻燕子声乃云。深谈实相。善说法要。便下座。寻后有僧请益云。某甲不会。师云。去。无人信汝。

东林颜召大众云。玄沙恁么道。不是苦心人不知。

古德颂云。紫燕飞来绕画梁。深谈实相响琅琅。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云门问僧。江西湖南还闻长觜鸟说禅么。僧云不闻。师拈拄杖云。禅。

古德云。鸦鸣鸦。鹊鸣鹊。天然自会。不从人学。跛脚阿师。放过一着。拈起拄杖口边吹。[口*官][口*官]犹胜鹧鸪啼。三月提壶沽美酒。杜鹃相勉不如归。

投子温禅师与僧游山次。僧见蝉壳遂问。壳在这里。蝉向甚么处去。师拈蝉壳就其耳畔摇三五下。作蝉鸣声。其僧有省。(或作同禅师)

南堂静颂云。轻薄寒蝉壳。枯乾败叶形。拈来临耳畔。连噪两三声。

兴阳剖禅师。僧问。娑竭出海乾坤静。觌面相呈事若何。师云。妙翅鸟王当宇宙。个中谁是出头人。云忽遇出头时又作么生。师云。似鹘捉鸠君不觉。御楼前验始知真。云恁么则叉手当胸退身三步。师云。须弥座下乌龟子。莫待重教点额痕。

天童觉颂云。丝纶降。号令分。寰中天子。塞外将。军不待雷惊出蛰。那知风遏行云。机底联绵兮自有金针玉线。印前恢廓兮元无鸟篆虫文。

投子青禅师云。若论此事。如鸾凤冲霄不留其迹。羚羊挂角那觅其踪。金龙不守於寒潭。玉兔岂栖於蟾影。其或主宾若立。须威音路外。摇头问答言陈乃玄路傍提为唱。若能如是。犹在半途。更若凝眸。不劳相见。

丹霞淳颂云。水澄月满道人愁。妙尽无依类莫收。劫外正偏兼到路。不萌枝上辨春秋。

云居舜禅师。僧问。承师有言。不谈玄。不说妙。去此二途。如何指示。师云虾蟇赶鹞子。云全因此问。师云老鼠弄猴狲。

天衣怀禅师示众云。雁过长空。影沈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沈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来也挛挛拳拳。用之则敢与君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参。

古德颂云。寒鸿高贴冷云飞。影落寒江不自知。江水无情雁无意。行於异类亦如斯。

正堂辩禅师室中问僧。蚯蚓为甚么化为百合。乃自颂云。住山身已老。世事任乖张。年来无侍者。客到自烧香。

隐静岑颂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禅林类聚卷第二十(终)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六·佚名
  目录·铁壁慧机
  卷第三·雷庵正受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卷二百九·佚名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上·佚名
  祝印度佛教的复兴·太虚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窥基
  卷十六·佚名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重编曹洞五位序·慧霞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三·佚名
  道行经清净品第六·佚名
  山家绪余集卷下·善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清夫·唐圭璋

      清夫字静甫,建阳人。与刘子寰齐名。   念奴娇   武夷咏梅   乱山深处,见寒梅一朵,皎然如雪。的皪妍姿羞半吐,斜映小窗幽绝。玉染香腮,酥凝冷艳、容态天然别。故人虽远,对花谁肯轻折。   疑是姑射神仙,幔亭宴罢,迤

  • 提要·道潜

    臣等谨案参寥子集十二卷宋僧道潜撰道潜于潜人苏轼守杭州卜智果精舍居之墨庄漫録载其本名昙潜轼为改曰道潜轼南迁坐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诏复祝髪崇寜末归老江湖尝赐号妙总大师国朝呉之振宗诗钞云参寥集杭本多误采他诗

  • 李师中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年十五,即上书议论时政,由是知名。后中进士。累官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熙宁初,历河东转运使,知秦州、舒州、瀛州。后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安置。

  • 卷一百十·表第十一·宰辅年表二·张廷玉

        ◎宰辅年表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万历十三年二月壬寅朔诏定科场事宜先是各省乡试以巡按御史及二司充总裁官内外无复讥防又预自撰录有主者未入闱而文已传于外矣关节既易大臣子弟多幸中而中式举人得自写原卷送部名曰公据其朱墨卷不以解部即有物议无从磨

  • 卷之一千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金毓黻

    古者史官,近于卜祝,实典记言记事之任,至汉司马迁以官太史令而修《史记》,犹为能举史官之职者。其后则史官分为二途:其一则仍称太史,职掌天时星历,一如明清两代之钦天监正,而无与记言记事;其一则以别职来知史务,或另设著作起居之

  • 卷四·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四 唐 司马贞 撰 孝文本纪第十 新啑血【汉书作喋音跕丁牒反汉书陈汤杜业皆言喋血无盟歃事广雅云蹀履也谓履涉之】宋昌【东观汉记宋杨传宋义後有宋昌又会稽典録昌宋义孙也】犬牙相制【言封

  • 南唐书卷十七·陆游

    宋 陆防 撰杂艺方士节义列传第十四吴廷绍为太医令烈祖因食饴喉中噎国医皆莫能愈廷绍尚未知名独谓当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冯延己苦脑中痛累日不减廷绍密诘厨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等对曰多食山鸡鹧鸪廷绍曰吾得之矣投以甘

  • 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五象纬考【十】月食【下】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月食【臣】等谨按考成上编论月食甚详且绘图系说兹弗克具载仅録其要焉定食限以距交度太阴半径与地影半径相切即入食之限故以两半径度相

  •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在东汉政治上占有地位的,一面是代表“王室”的外戚和宦官;另一面则是代表“政府”的新兴与士族,便是当时之所谓“名士”。一、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士人在政治上占有地位,自西汉武、宣以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五·钱若水

    起端拱元年七月,尽九月秋七月乙酉朔以捧日左厢都指挥使范廷召为齐 州防御使右厢都指挥使傅思让为郑州防御使天 武左厢都指挥使髙琼为单州防御使右厢都指挥 使王超为怀州防御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孔贞为 颍州防御使神卫右

  • 初禀篇第十二·王充

    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鱼赤乌。儒者论之,以为雀则文王受命,鱼乌则武王受命;文、武受命于天,天用雀与鱼乌命授之也。天用赤雀命文王,文王不受,天复用鱼乌命武王也。若此者,谓

  • 明杜思刻徐幹《中論》序·徐干

      宋南豐曾氏起于五代純學之後,程學西顯之前,文章本原六經,世稱江漢星斗矣。編校館阁羣書,取《中論》二十萹序而傳之,何哉?漢自桓靈以後,姦雄濁亂,海内俗儒,騖於曲说,黨權營利,求其究觀道妙而不汙於世者盖寡矣。偉長獨能恬淡體

  • 五经稽疑序·朱睦㮮

    屈平者楚之同姓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屈平职掌三姓叙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励国人言行职修王甚珍之为同列上官靳尚所譛王乃疏平平含忠履洁而遽见放逰于江潭行吟泽畔郁伊易感作离骚以此知古之三百篇皆非无感而作也余少靡所好

  • 卷七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七丧服四制第四十九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丧服四制者以其记丧服之制取於仁义礼智也此於别録旧说属丧服但以上诸篇皆记仪礼当篇之义故每篇言义此则记者别记丧服之四制非记仪礼丧

  • 卷二十·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二十宋 朱子 撰邦国礼一之上燕礼燕礼小臣戒与者【与音预 小臣相君燕饮之法戒与者谓畱羣臣也君以燕礼劳使臣若臣有功故与羣臣乐之小臣则警戒告语焉饮酒

  • 太 虚 自 传·太虚

    ──二十八年初稿三十四年秋修正──弁言  一 生长  二 出家与受戒读经  三 学教参禅与阅藏  四 新学及革命思想的侵入  五 学生教员与法师方丈  六 我与辛亥革命时的佛教  七 民初间思想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