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来应正等觉。在舍卫国。与诸苾刍众俱。是时如来广为时会人天及彼未来而说师范。

尔时如来告苾刍众言。苾刍当具足十种法得度人出家受戒。为苾刍得一生不依止住。得与他人为依止。何等为十。一者得惭愧乐戒。二者得多闻法。三者得毗奈邪多闻。四者得力正行犯生戒。依法依毗奈邪正行。五者得力正行犯生罪邪行邪见。依法依毗奈邪正行。六者得力正行看病安住。七者得力正行爱乐定法。及毗奈邪法自说令他说。八者得力正行说身行戒。九者得力正行说出家梵行戒。十者得十年得十年满得十年余。苾刍。此十种法当具足住。

云何苾刍得惭愧乐戒。谓此苾刍如是得。云何我未得阿钵底。不速疾得阿钵底。如法如毗奈邪作为苾刍。是为得惭愧乐戒。

云何苾刍得多闻知法。谓此苾刍得法藏所说。得多闻说。为得知法力。周四圣谛广略解说。苾刍。是为得多闻知法。

云何苾刍得多闻知毗奈邪。此苾刍所说二毗奈邪说者。周二别解脱广念诵。于行住坐卧口念心思微。细观察。苾刍。是为得多闻知毗奈邪。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犯生戒依法依毗奈邪正行。谓苾刍知阿钵底。知非阿钵底。知轻阿钵底。知重阿钵帝。知因业阿钵底。知非因业阿钵底。知中阿钵底。知前阿钵底。知后阿钵底。知已起阿钵底。知未起阿钵帝。阿钵底起已一一能知。苾刍。是为得力正行依。法依毗奈邪正行。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犯生罪邪行邪见依法依毗奈邪正行。苾刍。此得力正行。谓周缘生广略解说。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得此一大苦蕴集。此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此如是灭。则得一大苦蕴灭。苾刍。是为得力正行生罪邪行邪见依法依毗奈邪正行。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看承病安住。苾刍。此得力正行看承病安住。谓随其病疾而与汤药。满自住房而不嫌厌。苾刍。是为得力正行看承病安住。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爱乐定法及毗奈邪法自说令他说。苾刍。此得力正行。谓爱乐相非相法。自说令他说。及满乐欲说。苾刍是为得力正行爱乐定法及毗奈邪法自说令他说。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说身行戒。苾刍。此得力正行。谓观犯过犯已观察观见。谓见威仪开僧伽梨。及受持钵受饮食。乃至语言爱等。苾刍。是为得力正行说身行戒。

云何苾刍得力正行说梵行戒阿钵底。苾刍。此得力正行。谓四念处四正灭四神足四无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舍摩他微钵舍那念戒无烦恼无我。如是苾刍。是为得力正行说梵行戒阿钵底。

云何苾刍得十年得十年满得十年余。苾刍。如是年满。是名具足。

苾刍。此十种法具足。是苾刍得度人出家受戒。得一生不依止住。得与他为依止。若苾刍此十种法减。度人出家受戒不依止住。复与他为依止。彼日日戒得讷瑟讫哩(二合)多。彼所有法彼一一减。得阿钵底。彼所有法彼一一减。彼日日戒得讷瑟讫哩(二合)多。苾刍。此十年戒。当信重持三法一心行。何等为三。谓度人依止不依止。如是世尊应正等觉。说此十种法戒过犯报应已。是会大众苾刍等。欢喜奉持。礼佛而退。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猜你喜欢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一)·子璇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七·隐元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九·契嵩
  灵隐寺万年簿序·太虚
  卷七·心圆
  卷第三·契嵩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末)·窥基
  佛说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佚名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佚名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如惺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印光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七·德辉
  卷十·普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前集卷三·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三 宋 罗椅 编 七言八句 雨晴游洞宫山坐间复雨 近水松篁鎻翠微洞天宫殿对清辉快晴似为酴醿计急雨还妨燕子飞道士昼闲丹竈冷山童晓出药苖肥拂床不用勤留客我困文书自怕归 醉中到白崖而

  • 卷一 【残诗集】·佚名

    补全唐诗拾遗卷一 【残诗集】李翔《涉道诗》二十八首 【(伯三八六六)】看缙云山图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百步

  • 卷一百六·毕沅

      ◎宋纪一百六 ∷起屠维作噩闰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闰八月,丁丑朔,诏曰:“敌人迫逐,未有宁息之期。朕若定居建康,不复移跸,与夫右趋鄂、岳

  • 读礼通考卷二十八·徐乾学

    丧期二十八通论中陈祥道礼书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书称尧之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而丧服精麤之制于经无见然则有丧无期有期无服皆心丧而已后世渐文故为冠绖衰裳带屦以饰之于

  • 卷之一千四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纪昀

    宋纪 【九】徽宗 【二】 钦宗○徽宗二宣和元年春正月壬子进封建安郡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木巳〉为景王并为太保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僊余为僊人大士僧为 德士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丁巳金遣使来聘 【谨按

  • 宣宗本纪·刘昫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名忱,宪宗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大明宫。长庆元年(821)三月,封为光王,名为怡。会昌六年(846)三月一日,武宗病危,遗诏立李忱为皇太叔,暂且主管军国政事。第二

  • 卷二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六物异考【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物异一门用刘向五行传以水火木金土为纲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以发明大传着天人之应悉本唐史所谓

  • 第十二章 2·辜鸿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另一个场合问什么构成道德高尚的生活。孔子回答:“当出门做事的时候,总是

  • 附録卷上·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附録卷上     婺源江永撰論蔡氏律書【三條】論蔡氏律書未盡善理之在天下至無窮也智者研之而亦有未精愚者思之而或有一得古人發之已謂詳密無可加後人觀之猶謂罅

  • 宗镜录卷第十八·延寿

    夫诸佛法身。普遍众生心。既同一心。云何有现不现。答。常现无不现时。或于一尘顿现。无不具足。或于诸尘普现。无不周遍。一处顿现者。如来眼睫。文殊宝冠。弥勒阁中。普贤毛孔。净名室里。摩耶腹中。芥子针锋。近尘

  • 卷中(二)·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二)僧残篇中。故失精戒第一。此戒人之喜犯故在初也。多论三义故佛制此戒。一为令正法久住故。二欲止诽谤故。三欲生天龙善神信敬心故。四部律中。佛并诃责言。云何以此不净手受人信施。具三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八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智品之四◎当言一眼见色。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为止并义者意故。如尊者昙摩多罗说。眼不见色识见色为止如是意

  • 莲峰志·王夫之

    名胜志。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五卷。夫之, 字而农, 号姜斋,一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著有《船山全集》。莲花峰南岳诸峰之一。旧有嘉靖志,毁于火灾。是志于崇祯十七年(1644)成书。约二万八千字。记事上

  • 雍正江西通志·陶成

    江西地方志。清谢旻等修,陶成等纂。一百六十二卷,首三卷。旻字肃斋,江苏武进人。历官太常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成字企大,号吾庐先生,江西南城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尝主豫章书院。著有《皇极数抄》、《吾庐遗书

  • 白话明史·张廷玉

    《明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清朝顺治二年(1645)曾敕修《明史》,未成而罢。康熙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徐元文、徐乾学、王鸿绪先后任总纂,聘万斯同审定。成书三百十卷,即今署名王鸿绪之《明史稿》。此

  •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

  •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佚名

    凡四十卷。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系编集古来禅家诸祖颂古之作。内容共收世尊机缘二十四则、菩萨机缘三十则及大乘经偈六十二则、祖师机缘七○二则。举凡增续及续收均冠以续收二字,与原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