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正恭敬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声闻比丘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百人皆是如来种子。权行六道助佛扬化。知众生根威德自在。显发如来方便密教。其名曰生疑菩萨。宝德菩萨。光明王菩萨。慧登菩萨。德臻菩萨。悉达菩萨。无畏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德首菩萨。目首菩萨。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当云何敬法及敬法师。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止止阿难。今时众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乐法及以敬法。已敬当敬。世尊。自我亲近如来以来。未曾得闻如此法门。以不闻故。恭敬如来必失仪则。今若闻者。故得如法修行是事。世尊。复有乐法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法门即得修行。世尊。复有如来法中出家比丘。贫穷下贱但求衣食。不乐求法及敬法师。虽复亲近佛法。而行下贱不能隐覆。必当示现。世尊。是故我今现在自为。并及未来一切比丘。咨请如来如是敬法。世尊。我等云何得修正行。惟愿如来为我解说。

佛告阿难。乐敬法善男子善女人。若欲读诵请问。往至经法应当和上阿阇梨所。至其所已。应问和上阿阇梨。如来正法随心所乐。当知和上阿阇梨心所知法。先应咨请听问以不。师若听者。然后乃问。虽复岁数若十二十。为乐法故应往咨请及受依止。何以故。如来法中虽听五岁比丘得离依止。然彼人以初敬为法求乐法故。何以故。是人为欲成就自德行故。阿难。彼阿阇梨者。应如是与依止。或言可。或言如是。或言尔。或言利。或言教诲。或言谨慎行莫放逸。如法端正修行作。如是与依止。比丘成就如是等法。可与依止。彼得名为成就依止。假使百岁比丘不能通达如是等句。彼人应受依止。况能与他作依止师。若使无岁比丘成就如是等法。沙门密语即得名为以受依止。假使百岁自不达如是等法诸句律者。彼应受依止。是中诵经比丘。应于阿阇梨所作敬重心。及正恭敬彼读诵受经者。在阿阇梨前不得露齿。不得瞻足。不得动足。不得垒足。不得踔足。不得弄足。不得高座处坐。师不借问亦不得语。不得违师语。不得一向瞻相师面。住在师前三肘而立。师听坐即坐。坐已于师所起慈悲心。彼诵经者应先诵熟。熟者诵已。从师受经任意多少。随诸法门中若有疑者。先应咨请听问以不。师若听可然后当问。彼受经已右膝著地。两手接礼师足。若地处恶者。随所有道却退而行。当至平处。若地处先平。彼应礼师足然后当行。行至十肘复更作礼。然后随道而行。彼应作如是念。阿阇梨常逐我后。我不能远离阿阇梨。彼应知时。日三时到阿阇梨所。若不到者。应如法治。若到而不见阿阇梨者。彼应若草若木若杖若土块若石。令作记识。若阿阇梨在房宴坐者。彼应旋房礼敬然后当行。若有所作不问师。亦不得作。除大小便。不得向师作粗犷恶语。不得重循师语。随师所坐之处。若绳床若木床。皆不得坐。彼床若坏即应治之。彼应晨朝时往知时往。不得非时往彼。往已应问阿阇梨。当何所须及何所作。为入聚落不。若言入。阿阇梨所有衣被。应洗手自衣拭手。两手捉师衣已著净处。先与师净水洗手。然后授衣与师。于后安陀会拂尘与之。或覆身衣或雨衣。或所须余衣资用之者。彼应如是敬。不得阿阇梨前[口*弟]唾。若寺内若寺东西。不得左右反抄衣。不得缠头随师所居。有经行处扫洒令净。日三时拂扇。三时洗浴。三时咨问。取水为师乞食。若师有所作者。彼应用力作之。若食竟应从师索钵洗之。若与先洗师钵。然后自洗己钵。师若不与不得重索。何以故。阿难。未来有如是比丘。作是念言。如来等正觉钵无有洗者。彼学我故自欲洗之。如来听如是等人。夏取清凉冬取温暖。随所须者皆应得取。不得师前嚼杨枝。不得说师若好若恶。若遥见师应起迎接。阿难。若从读诵咨请一四句偈。是名阿阇梨。是故彼应恭敬阿阇梨。阿难。若不如是敬阿阇梨者。以不敬故住不正行。说师过恶者。彼不说我以为世尊。何以故。阿难。彼人不重佛不敬法不在僧数。何以故。阿难。如是痴人不得名为住正行中。阿难。住正行者。我为彼人说佛法耳。

尔时尊者阿难涕泣流泪作如是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众生。能住能行如是等行。甚为希有。世尊。我能行住如是等行。世尊。若有比丘不能恭敬和上阿阇梨及说过者。彼人得何等报。佛告阿难。若有比丘不敬和上阿阇梨及说过者。我说彼人愚痴凡夫。何以故。阿难。不得说阿阇梨实恶。何况说虚。是中阿难。若不恭敬和上阿阇梨者。有辟支地狱名之为灭。彼人命终生彼地狱。彼人生已即有四头。身上火然如热铁丸。是中有诸虫名为铁狗。常所食啖彼人舌根。是处命终生畜生中。作虎狼野干。众生见者皆唱言。是虎狼野干。有所见者无能喜乐。以本口过故常食粪秽。受报已尽复生人中。常在边地无佛法处。虽生人中具足众恶。远离功德。身形色力不类人状。禀受身形不似父母。不为父母之所怜爱。常被恶谤远离诸佛。生生愚痴闇钝无智速堕地狱。何以故。以不恭敬教授施法。济拔难者故。阿难。如是等人数得苦法。阿难。假使读诵受持一四句偈。及以经卷书写供养。随彼字等劫。若顶若肩若背荷负彼师。及一切乐具而供养之。阿难。如是供养已。犹不能报阿阇梨恩。佛告阿难。未来世中有如是等诸恶比丘。得是经已而不恭敬阿阇梨和上者。以无行故。说阿阇梨和上过。我今当记如是比丘愚痴人等。堕诸地狱受大苦恼。阿难。我今告汝及以正敕。如来以说善恶道行。随彼众生所行善恶。得报如是。是故阿难。汝等今当应善恭敬应善思量。阿难。善恭敬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门者。赞叹出离诃欲不净。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阿难更整衣服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名何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云何受持修行。于未来世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正恭敬。如是受持。所谓爱佛爱法爱僧。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诸比丘并诸菩萨闻佛所说。皆大踊跃欢喜奉行。

佛说正恭敬经

猜你喜欢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九·弘储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五·弘储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佛说净业障经·佚名
  卷第六十四·霁仑超永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十三·道原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学·太虚
  第八品·佚名
  乙二 明一乘行·太虚
  四 集·佚名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全文·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逢怒·李渔

    〖双调引子·谒金门〗(外带末上)儿女债,随处把人牵碍。何事行来千里外,带将愁一块。我曹个臣侨寓维扬,等汪年兄一同北上。谁想他为考事耽搁,一时不得起身。我只因将女儿带在身旁,半步也走动不得,终日闷坐荒斋,好难消遣。

  • 黄庭坚诗全集二·黄庭坚

    慈孝寺饯子敦席上奉同孔经父八韵日永知槐夏,云黄喜麦秋。同朝国士集,赐沐吏功休。只园冠盖地,清与耳目谋。晴云浮茗椀,飞雹落文楸。一客众主人,醉此顾虎头。虎头持龙节,挑河使东流。厥田惟上上,桑麻十数州。计功不汗马,可致万

  • 五代春秋 全文·尹洙

      ○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甲子,帝即位于汴州。戊辰,改元,建汴州为东都,改京师为西都。五月,李思安帅师及晋人战于潞城,思安师败绩。  二年正月,晋王克用薨。三月壬申,帝幸西都,征潞州。丁丑,次泽州,晋人还师。四月丙午,帝还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天启三年十月戊午朔孟冬时享 太庙○钦天监进天启四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颁赐文武群臣○己未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嘉猷祭 永陵○兵部署部事左侍郎李瑾等覆万历四十五年以来延绥宁夏甘肃三

  • 一百二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设法补完盐课亏空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初一日摺子回南,伏蒙御批: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尔须设法补完,不可疏忽。钦此。臣跪读之下,不胜惊悚感泣,谨设香案叩头谢恩。窃念臣从幼豢养,包衣下

  • 第三卷 图说一·缪荃孙

    江苏全省图说江苏省以江宁府为省会。在北平南二千四百里。东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三十里。东至太仓州,海岸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四百七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滕县界,八百八十

  • 卷四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巻四十七乾隆七年十二月戊子敕谕准噶尔台吉噶尔丹防零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遣吹纳木喀等请安进贡尽知尔属下人谎言妄行之事声明认罪恭顺奏请朕深嘉予尔称前次奏章并非抗激因本处言语不同

  • 绎史目録·马骕

    世系图年表太古计十卷【卷一至卷十】卷一开辟原始卷二皇王异说卷三太皥纪【女娲附】卷四炎帝纪卷五黄帝纪卷六少皥纪卷七髙阳纪卷八高辛纪卷九陶唐纪卷十有虞纪三代计二十卷【卷十一至卷三十】卷十一禹平水土卷十二夏

  • 史记集解卷六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聴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専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

  • 皇甫冉传·欧阳修

    皇甫冉,字茂政,十岁便能写文章,张九龄赞叹称奇。与弟皇甫曾都善于做诗。天宝年间,相继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无锡县尉。王缙为河南元帅,表奏他任掌书记。逐步升为右补阙,死去。皇甫曾字孝常,曾任监察御史。其名声与皇甫冉不相上下

  • 曾樱传·张廷玉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又做过郎中。天启二年(1622),他略有提升,做了常州知府。当时御史巡按盐政、粮仓、江防、漕运及提学、屯田的都掌握着检举、弹劾地方官的大权,他们的文书天天传来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王礼考【二十九】山陵   【上陵】【臣】等谨按上陵之礼昉於汉世考迁史周本纪武王上祭於毕马融以毕为文王墓地名则三代已有之特其仪节未

  • 凡例·佚名

    凡例一会典之作一遵勅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後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

  • 贵直论第三 原乱·吕不韦

    原乱原文:六曰: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讠刂)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虑祸之,所以完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以为夫人,以奚齐为太子。里克率国人

  • 卷七十四·佚名

    释转不退轮品第五十六之下【经】&ldquo;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延寿

    夫真如一心。平等法界。众生不了。妄受沉沦。今悟此宗。欲入圆觉位。于六度万行庄严门中。以何法助道保任。速得成就。答。若论庄严。无非福智二业。于六波罗蜜中。前五是福德业。后般若是智慧业。前五福德业中。唯禅

  • 皇朝本记·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濠梁人也姓朱氏世為農業名  字國瑞 母太后陳氏夜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南麥塲中麥糠內取白藥一丸置 太后掌中大后視漸長黃冠曰好物食之 太后應而吞之覺謂 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 帝生生三日腹脹幾殆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佚名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