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育王经 第九卷

阿育王经 第九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虎子因缘

是时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去寺不远有一虎。生子不能觅食。饥饿困苦即便命终。优波笈多以精进慈悲与虎子食。优波笈多有五百弟子。未得道果。白其师。云何乃与难众生食。其师答言。善男子。为解脱因故。彼弟子闻心生疑怪。难处众生。云何而得解脱因缘。彼诸虎子寿命短促将欲近死。优波笈多语虎子言。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汝于我所当生信心。于畜生道应生厌离。时彼虎子于长老所。心生信敬。生信敬已。即便命终。于摩偷罗国生于人中。乃至七岁优波笈多教化令其出家。于七年中得罗汉果。以神通力采种种花供养优波笈多。是时优波笈多与诸弟子而自围绕。罗汉弟子从空中来即住其前。彼未得道五百弟子白其师言。此我同学其年尚少。云何已得神通功德。时师答言。此是先虎子。汝先所问云何与此众生食者。为见我闻法故今得此果。时优波笈多即为五百弟子说法。于是五百弟子深生惭愧。断除烦恼得阿罗汉果

牛味因缘

南天竺国有一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常畏生死而不得涅槃。生心念言。谁能说法教化于我。若有人能说法教我。当得涅槃。其闻摩偷罗国世尊所记教化最胜弟子名优波笈多。闻已往摩偷罗国至优波笈多处。到已礼足合掌白言。长老。佛已涅槃。长老。今者应作佛事为我说法。是时优波笈多见其后身畏生死苦。复见其身从远处来羸瘦疲极。语言。善男子。消息汝身其本所食唯食乳酪。摩偷罗国有种种饮食而无乳酪。优波笈多教其从别路行。彼路中遇见众多女人。持乳酪浆酥等欲从他国入此国。彼诸女人即问长老。何故羸瘦。答言。姊妹我生南天竺恒食乳酪。此摩偷罗国有种种饮食无有乳酪。是故羸瘦。时彼女人于数日中。人人各与乳酪酥等令其身壮。时优波笈多为其说法。彼勤精进即得阿罗汉果。优波笈多语言。汝取一筹着石窟中。即便受教

南天竺人因缘

南天竺国有一人。淫他妇恒往他家。其母不听而语之言。若人为此恶行则无恶不作。其人生嗔即害其母。害已往至他国。至彼国已不得具足五欲。以不得故深生忧恼。即于佛法出家。通达三藏成就多闻。与诸弟子围绕。共至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优波笈多处。是时优波笈多思惟观之。见其害母以罪重故不能见谛不得道果。虽复远来不相慰问。时彼比丘心怀羞愧从此远去。优波笈多五百弟子未得道者。见是事故。于其师所不生欢喜。作是思惟。和上少智见老比丘其心闇钝而为说法。今此比丘聪明智慧善通三藏。眷属随从而不为说。是时优波笈多见弟子意于其起嗔。又见其心应为和上舍那婆私教化降伏。是时舍那婆私住罽宾国。观优波笈多其今教化作佛事不。即见其五百弟子心生嗔恼不敬其师。见已思惟。优波笈多何故不教化之。又复深观。见其非是优波笈多之所能化应是我化。时舍那婆私以神通力往至彼寺。优波笈多游行出外。舍那婆私即入其寺。须发皆长其衣粗弊。优波笈多诸弟子等见已说言。无知老人从何所来入我师寺。前聪明比丘通达三藏和上尚不为其说法。汝今老钝岂当为说。是时舍那婆私入寺已。于优波笈多眠处坐。优波笈多弟子见已而嗔以手曳之。而不能动犹如须弥。即欲骂之而声不出。乃至白优波笈多言。有一贫老比丘。入和上寺坐和上床。优波笈多答弟子言。除我和上无有能坐我床。是时优波笈多还寺已。以最胜恭敬供养和上舍那婆私。自取小床于师边坐。乃至优波笈多弟子思惟。若此比丘是和上师。然其智慧犹不及我和上。时舍那婆私见其意即便思惟。云何方便为彼除慢。见已自举右臂手出牛乳告优波笈多。善男子。此三昧云何。优波笈多答和上言。我今不识此三昧名。和上语言。名龙频呻三昧。第二时复更出乳。复问言。此三昧云何。优波笈多答言。我今不识此三昧名。和上语言。此名青和合觉支三昧。乃至广说诸三昧。优波笈多语和上言。是我智慧境界。和上则说。非我境界则不说之。乃至舍那婆私语优波笈多。善男子。是三昧佛智受持。辟支佛不闻其名。是三昧辟支佛智慧受持。舍利弗不闻其名。是三昧舍利弗智受持。目揵连不闻其名。是三昧目揵连智受持。摩诃迦叶不闻其名。是三昧我和上智受持。我不闻名。舍那婆私又言。善男子。我涅槃时。此三昧法一切皆失。又世尊本生有七万七千名。亦复皆失。一万阿毗昙法亦复皆失。是时优波笈多诸弟子闻此懊恼。即便思惟。此比丘智慧胜我和上。即灭憍慢。舍那婆私教化说法。彼诸弟子悉得阿罗汉果

尔时长老舍那婆私语优波笈多。善男子。世尊付法藏与摩诃迦叶入涅槃。摩诃迦叶付和上入涅槃。和上付我入涅槃。我今付汝当入涅槃。此法藏汝当守护。于此摩偷罗国有人当生名絺征柯。其当出家此法藏当付之。乃至长老舍那婆私付优波笈多法藏竟。以神通力身升虚空。现四威仪入火三昧。入三昧竟有种种花。青黄赤白。从其身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其身端严譬如有山一边出水一边出火。舍那婆私以种种神力。令诸比丘及诸檀越心得开解。作是化已即入涅槃。如水灭火。是时优波笈多及一万八千阿罗汉弟子。供养其身为作塔庙

北天竺人因缘

是时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北天竺有一善男子。于世尊法中出家。多闻智慧通达三藏。说法美妙在在至处。一切诸人请其说法。即为诸人三种说法。常自思惟。谁能为我说法令我得道。其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无相佛。教化第一佛之所记。闻已往彼国至那哆婆哆寺。到优波笈多所说言。世尊已涅槃长老今作佛事。为我说法即说偈言

佛有大慈悲  已入于涅槃

汝今作佛事  世间痴盲冥

汝作智慧光  如日明照世

世间无余师  唯汝以为师

化弟子最胜  长老应化我

是时优波笈多思惟观其心。见其最后身深畏生死。何故前身而不得圣法。即见其缘。未具足故。优波笈多为其作缘令得具足。又见其心乐欲坐禅不欲说法。优波笈多语言。善男子。若汝能受我教。我当为说。彼答言。我当如是。优波笈多言。汝今当说三种法。彼又问。云何修多罗我应当说。优波笈多言。于多闻五功德。一者阴方便。二者界方便。三者入方便。四者因缘方便。五者说法化人下待他教。我已教汝说三种法。乃至次第说法。说法竟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投石窟中

提婆落起多(翻天护)因缘

是时天护商主住陆求那(不解翻)国常乐布施于佛生信。欲往入海而作师子吼。若我从海安隐得还。我当于佛法中作五年大会。乃至一切诸天闻其语而受持之。其国一切无不闻知。说言。天护商主作师子吼。我从海还。当于佛法作五年大会。是时有一阿罗汉比丘尼住彼国思惟观察。天护从海安隐还不。即见其人安隐得还。复见其还已于佛法中作五年大会。又见会时几僧和合。即见其数一万八千皆阿罗汉。学人倍多凡夫无数。于彼众中谁为上座。即见上座名阿娑陀(星名)。复观阿娑陀上座。为是阿罗汉。为是阿那含。为是斯陀含。为是须陀洹。即见上座是凡夫人。又观其人。为精进为懈怠。见其精进。即便思惟欲往问之。为欲自益。为欲益他。见其自作利益。乃至罗汉比丘尼。至彼僧伽蓝。至已次第从上座礼而说言。大德汝不端严。上座心自思惟。云何以我为不端严。即自观身见须发长。即唤年少比丘剃除须发。乃至剃竟。比丘尼复更思惟。此大德解我语不。即见大德不解语意。复至僧伽蓝次第礼拜说言。大德汝不端严。上座思惟。我已剃须发竟。云何犹不端严。复更观身见其衣服粗弊。唤年少弟子更浣染之。染治既竟着已端坐。比丘尼复更思惟。大德解我语不。即见大德不解其意。乃至三过罗汉比丘尼复至僧伽蓝。次第礼拜说言。大德不端严。乃至大德生嗔。我已剃须发及浣染衣竟。云何谓我不端严耶。比丘尼白大德言。云何以此为佛法庄严。若得四果此为佛法庄严。复次大德闻商主天护作师子吼。我从海中安隐得还。当于佛法作五年大会不。大德答言闻。复问。大德知彼会时众僧数不。答言。不知。比丘尼自说会时僧数有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复倍凡夫无数。大德。是凡夫为第一上座。在罗汉众中先受供养。是庄严不。大德闻此语啼泣懊恼。比丘尼言。何故啼泣。答言。姊妹。我今已老。无可堪任。比丘尼而说偈言

如来法可见  无有于时节

欲得于解脱  一切时与果

复次大德当往那哆婆哆寺。彼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我弟子中教化第一。是时长老比丘。次第往至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优波笈多见长老来。即出迎之。语言。大德。洗足消息。比丘答言。我未洗足。欲见优波笈多。时优波笈多弟子语言。大德。此即是优波笈多来迎大德。比丘闻已。心生欢喜。即便洗足。优波笈多即教化之。为觅檀越洗浴饮食种种供养。语维那言。今有得二解脱比丘入坐禅处。乃至一万八千阿罗汉悉入禅处。是时比丘入第一禅座处坐而便睡眠。时维那取灯以置其前而复弹指。比丘觉寤便欲捉灯。时优波笈多入火三昧。如是一万八千阿罗汉悉入火三昧。比丘见已心生欢喜。而说偈言

一切诸比丘  跏趺坐于地

譬若于盘龙  光明如灯树

乃至优波笈多教化说法。是时比丘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已作所作还其本国。阿罗汉比丘尼见比丘已至。往僧伽蓝礼拜说言。今日大德庄严。比丘答言。姊妹。以汝力故。乃至商主天护安隐海还作五年大会。是时会中一万八千阿罗汉和合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大德上座为天护咒愿。多跋多柯提跋多柯鹥婆跋多柯鸡跋耽婆鼻娑底。乃至五年功德究竟。亦如是咒愿。商主天护问上座。世尊种种说法上座所说。多跋多柯提拔多柯鹥婆跋多柯鸡跋耽婆鼻娑底。而无有异。上座答言。善男子。我思惟汝功德咒愿。于过去世九十一劫我等为商主。经营大舶入海取宝。令满此舶还阎浮提。是时海中遇大风吹舶令堕沙海。我等为毗婆尸佛正觉。聚沙为塔。以珍宝物供养此塔。是时诸天示我道路。我等即复装束大舶。天人语言。七日有大水来。当将汝舶入阎浮提。乃至七日有大水来。将我大舶入阎浮提。以我作此沙塔因缘。经九十一劫不堕恶道。以是因缘我今得阿罗汉果。汝今能供养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于三宝所已作供养。是故我说咒愿。多跋多柯(翻从彼时)提跋多柯(是时)鹥婆跋多柯(从此时)鸡跋耽(是时)婆鼻娑底(生)复次善男子。生死苦无穷。汝当于佛法出家。乃至天护出家得阿罗汉果

我见婆罗门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摩偷罗国有一婆罗门。常起我见。问佛弟子言。有人可造生死不。佛弟子答言。婆罗门当往那哆婆哆寺。彼有比丘名优波笈多。常说法无我。时婆罗门往彼寺。优波笈多为四众说法。优波笈多见婆罗门说无我偈

世间无有我  亦复无我所

无人无寿命  唯有生死心

是时婆罗门。闻说无我法我见即断。于优波笈多所出家。优波笈多为其说法。婆罗门精进思惟即得阿罗汉果。婆罗门已作所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睡眠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有一善男子。依优波笈多出家。常好睡眠。优波笈多说法亦复睡眠时。优波笈多教其往禅处。至已树下跏趺而坐。犹故睡眠。乃至优波笈多以神通力。于其四边化作深坑。深一千肘。以惊怖之是时比丘见此深坑即便惊觉。时优波笈多复化作路令其得行。是时比丘随路而出往优波笈多处。优波笈多复令其往。至彼住处。比丘答言。和上彼有深坑深一千肘。优波笈多言。此深坑小。生死深坑最为广大。所谓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人不知四谛则堕其中。是时比丘复往彼树下跏趺而坐。其心思惟恐有深坑不复睡眠。以怖畏故思惟精进。除诸烦恼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给事人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有一善男子。东国人。于佛法中出家能为给事。所至寺处。诸比丘等令其作给事。诸比丘言。若有檀越至汝处者。汝当教化令其作功德。乃至给事教化疲极。思惟言。谁能为我说法教化。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至已礼足合掌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思惟见其最后身能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见其因缘未足。云何方便令其满足。若更为给事因缘当足。复见疲极不作给事。优波笈多言。善男子。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言。如是。优波笈多言。汝当于众僧更作给事。答言。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人。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大德语言。汝能早起入国不。答言。能入。比丘又问。此寺众僧其数有几。大德答言。有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是时彼比丘即为一切众僧而作给事。令一切僧专修道业。时给事比丘早起着衣持钵入摩偷罗国。是时有一长者。从摩偷罗国出逢此比丘。所未曾见而今见之。见已礼足。礼已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言。从东国来。长者问言。为何事来。比丘答言。我来至优波笈多处。为欲闻法。而优波笈多令我为僧给事。我今不知摩偷罗国人谁精进谁不精进。长者语言。汝今不须思惟是事。我当代汝给事。众僧一切饮食衣服医药我悉给与。乃至比丘与长者共取饮食等供养众僧。三月安居。时比丘思惟所作功德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窟中

工巧因缘

尔时东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善能工巧。在所至处。一切众僧。令其造作寺舍屋宇。日日不息生大疲极。即自念言。我欲坐禅思惟。佛先已说一切比丘应坐禅修道不得放逸。即自生心。谁能为我说法教化。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礼拜合掌。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最后身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见因缘未足。云何方便令其满足。见其更为工巧因缘当足。复见其疲极不能作工巧。优波笈多言。善男子。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言。如是。优波笈多言。若地未起寺者。汝当于彼起寺。佛已说此言。若有地未起寺处。若人于彼能起寺者。当得梵功德。答言。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大德语言。善男子。汝能早起着衣持钵入国不。答言。如是。乃至早起持钵入国。是时有一长者。从摩偷罗国出逢此比丘。所未曾见而今见之。见已礼足。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言。从东国来。长者问言。为何事来。比丘答言。我来至优波笈多处。为欲闻法。而优波笈多语我。若有地未起寺处。汝当起寺。我今不知摩偷罗国谁精进谁不精进。长者言。大德。今不须思惟是事。我当为比丘种种办具。是时比丘与长者有未起寺处欲为起寺。共长者捉绳量度。绳未至地即于其中思惟所作功德。除一切烦恼。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投石室中

饮食因缘

尔时摩偷罗国有一善男子。于优波笈多所出家。为贪食故不得圣道。时优波笈多言。我明当与汝食。至明日以一器盛满糜。一是空器。屏置其前而语言。汝当取食。令此器空。又语言。使此糜冷稍稍食之。此比丘以贪食故。而多欲食。又以口吹令冷。如是一过二过。白和上言。我已冷竟。优波笈多复言。汝虽能令乳糜冷。而汝心有欲爱火热。汝复令冷汝贪欲热。以不净观为水除此心热。若爱饮食当如服药。时此比丘食此糜竟。即便吐出满于空器。优波笈多言。汝当食之。比丘白和上。此吐不净。云何可食。优波笈多复语言。汝今当观一切法不净犹如涕吐。时优波笈多即为说法。闻法竟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少欲知足因缘

时南天竺有一善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少欲知足不乐荣华。不以苏油摩身。不汤水浴。不食苏油。常畏生死。为四大无力故不得圣道。即生心念。谁能为我说法。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合掌礼敬。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最后身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即便见其四大无力故常乐粗恶不愿荣华。时优波笈多语言。善男子。当随我教。我当为说。答言。如是优波笈多为其教化。令诸檀越设种种饮食洗浴众僧。又语年少比丘。汝当为此比丘洗浴。时年少比丘以苏油摩其身。以汤水洗浴。食时至。以种种美食与之。是比丘食竟。数日之中身有气力。是时优波笈多为其说法。是比丘精进思惟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罗刹因缘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启其父母求欲出家。往优波笈多处。至已礼足。白言。大德。我得佛法中出家作比丘受具足不。我欲于世尊法中修行梵行。优波笈多见其于身为爱所缚。语言。善来。我当与汝出家。其人闻已礼长老足欲还其家。即于中路作是思惟。我若至家或有留难不得出家。于其路中有一神庙便在中宿。优波笈多即以神力作二罗刹。一持死尸入于庙中。一则空往。既入庙已。共诤死尸。一言。我得此尸。一人言。我得此尸。于是二罗刹互共相诤。既不自决而问此人。谁将此尸来入庙耶。此人思惟。若我实言彼空来者。必当杀我。若不实语将尸来者复应杀我。乃可受死。不应妄语。即语鬼言。是彼将来。时空来鬼即牵其臂而欲食之。将尸鬼者助其牵掣令得免脱。又牵其脚而欲食之。将尸鬼者复助牵掣令得免脱。如此良久遂至日出。经二日后往优波笈多处。至已为其出家。精进修道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猜你喜欢
  卷五·净挺
  卷十七·佚名
  地狱品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佚名
  卷二百一十·佚名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德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护 法·太虚
  在加尔各打与波史先生谈话·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二卷·李通玄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佚名
  佛说四谛经·佚名
  明行道六成就法敘·佚名
  卷第八·佚名
  药师本愿经讲记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何鉏翁·唐圭璋

      满庭芳   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於是无穷。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返复周流八脉,戊已炼、阴虎阳龙。凝情处,金光朗朗,身外见形容。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

  • 潘阆·唐圭璋

      阆字逍遥,大名人。或云钱塘人。卖药京师,好友结贵近,有言其能诗者。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未几,追还诏书。真宗时为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有逍遥集。   酒泉子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 卷下·叶梦得

      姑苏南园,钱氏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最为上。王翰林元之为长洲县宰时,无日不携客醉饮,尝有时曰:「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今园中大堂,遂以醉乡名之。大观末,蔡鲁公罢相,欲东还,诏以园赐公

  • 记画·刘半农

    买得旧雕板画一幅,中写圣希利那岛拿破仑墓。爱其笔笔是诗,以诗记之。草自青青花自红,斜阳一角小山中。 短篱疏树围孤冢,憔悴当门执戟翁。一九二三,七,二九,巴黎

  • ●远山戏·沈泰

    (新都伯玉汪道昆撰琅琊敬美王世懋评西湖林宗沈、泰元标、李光阳阅) 〔末上〕【画堂春】(花间素女抱云和,传来一曲阳阿。金钗乍坠舞婆娑,妒杀青娥。肯信风云气少,浪言儿女情多。风流京兆有遗歌,胜事如何?) 籍籍张京兆,金杯映翠眉

  • 姚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姚合( 775-854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 人。宰相姚崇曾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 825-827),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州、杭州二州刺史。后入朝为刑、户二

  • 卷二 後唐二十條·陶岳

      太祖號獨眼龍  太祖武皇,本朱耶赤心之後,沙陀部人也。其先生於雕窠中,酋長以其異生,諸族傳養之,遂以「諸爺」為氏,言非一父所養也。其後言訛,以「諸」為「朱」,以「爺」為「耶」。至太祖生,眇一目,長而驍勇,善騎射,所向無敵

  • 提要·王铚

      王铚(生卒年不详),字性之,汝阴(今属河南)人。绍兴(1131-1162)初,官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官。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著有《默记》、《补侍儿小名录》,《雪溪集》、《四六话》。《宋史

  •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蔡东藩

      却说明帝继承大统,即日正位,年已三十,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时经王莽乱后,旧典多散佚无存,诸王前来奔丧,尚与新天子杂坐同席,藩国官属,亦得出入宫省,与朝廷百官无别。熹独正色立朝,横剑殿阶,扶下诸王,辨明尊卑;复奏遣谒者,监视

  • 卷第一百一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一〔起上章涒滩(庚申),尽昭阳大渊献(癸亥),凡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十·徐乾学

    宋纪二十【起屠维大渊献六月尽上章困敦三月凡十月】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六月丁巳宰臣监修国史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实録五十卷帝览之降诏嘉奬赏赐有差 戊午枢密使兼侍中曹彬卒帝临其丧哭之

  • ●附录三·黄宗羲

    梨洲先生世谱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传传传黄梨洲先生年谱·梨洲先生世谱万斯大姚江黄氏,汉颍川之后。靖康之乱,迁于婺源。有仕为庆元通判者,金人破庆元,不屈死之。子三人,分地避兵;一居定海(东发之始祖),一居慈溪吴岙,一居凤凰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纪昀

    七音略 【三】门法解○门法解(臣)等谨按门法既繁有一字而分数切者有一切而分数字者一字而分数切此由立切时所用门法不同或同一门法而所用出切 行韵之字不同所致然取径虽殊而会归则一固不害其为大同也若一切而分数字则多

  • 三〇 青莲阁·周作人

    我们于辛丑(一九〇一)八月初二日到上海,在那里耽搁三天,初四日乘轮船出发,至初六日上午到南京。据日记上所载如下:“初二日,晴。晨至上海,寓宝善街老椿记客栈。上午至青莲阁,啜茶一盏。夜至四马路春仙茶园看戏,演《天水关》《蝴

  • 洪范正论卷二·胡渭

    徳清胡渭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传曰五行以下箕子所陈正义曰五行先后以微着为次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王氏【安石】曰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神徃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

  • 卷一百九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七离娄章句上考异古本注圆作员 名作题孟子曰离娄至吾君不能谓之贼考异古本注无射应钟也无也字足利本同今本 乃可为后世之法也无世之二字足利本作

  • 能言第四十·桓宽

    【题解】此篇就言和行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夫指责儒者“能言而不能行”,“君子耻之矣”。贤良则肆意阉割和篡改荀子的文章,来为自己的言行不一辩护,胡说什么“能言而不能行者,国之宝也”,认为

  •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分别诸部分第十一复次我今于持明藏。分别佛菩萨等。乃至诸部所说真言印契等。如来所说三俱胝五洛叉真言。及说明主名字故名持明藏。又观自在菩萨亦说三俱胝五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