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舍利弗问经

失译

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只音乐树下。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名闻十方结尽解脱。八部鬼神等愿闻法要。

舍利弗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佛是法王。随众生欲散说法教。令诸天人恭敬奉持。或闻传闻。或行不行。云何名行法者。云何名不行法者。佛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众生。作如是问谛听谛听。吾为汝说。夫行法者。有闻而持。有传闻而持。皆名曰僧。如宝事比丘。闻佛所说诸行无常。即观生灭断诸有漏。真吾弟子是行法者。其传闻者。如观身比丘闻汝说。迦留陀夷说。饮酒者开放逸门。于行道者作大留难。即入无诤三昧。得见道断集。行我法者不行非法。行非法者是名不行是非法人。非吾弟子。入邪见稠林。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为诸比丘所说戒律。或开或闭。如为忽起长者设供。断诸比丘不听朝食。如为社人请。复听食饭[米*(犮-乂+又)]鱼肉。如为频富村人请。复不听食饭但食薄粥。如为频婆娑罗王请。复听饱食饭食。如为阐陀师利请。复听多家数数食。皆不得饱。诸如此语。后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云何奉持。佛言。如我言者。是名随时。在此时中应行此语。在彼时中应行彼语。以利行故皆应奉持。我寻泥洹。大迦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迦叶传付阿难。阿难复付末田地。末田地复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传付优波笈多。优婆笈多后。有孔雀输柯王。世弘经律。其孙名曰弗沙蜜多罗。嗣正王位顾问群臣。云何令我名事不灭。时有臣言。唯有二事。何等为二。犹如先王造八万四千塔。舍倾国物供养三宝。此其一也。若其不尔。便应反之。毁塔灭法。残害息心四众。此其二也。名虽好恶俱不朽也。王曰。我无威德以及先王。当建次业以成名行。即御四兵攻鸡雀寺。寺有二石师子。哮吼动地王大惊怖退走入城人民看者嗟泣盈路。王益忿怒。自不敢入驱逼兵将乍行死害。督令勤与呼摄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出家出家尼一切集会。问曰。坏塔好不。坏房好不。佥曰。愿皆勿坏。如不得已。坏房可耳。王大忿厉曰。云何不可。因遂害之无问少长。血流成川。坏诸寺塔八百余所。诸清信士。举声号叫悲哭懊恼。王取囚系加其鞭罚。五百罗汉登南山获免。山谷隐险军甲不能至。故王恐不洗赏慕诸国。若得一首即偿金钱三千君徒钵叹阿罗汉。及佛所嘱累流通人。化作无量人。捉无量比丘比丘尼头。处处受金王诸库藏一切空竭。王益忿怒。君徒钵叹现身入灭尽定。王自加害。定力所持初无伤损。次烧经台。火始就然飙炎及经。弥勒菩萨以神通力。接我经律上兜率天。次至牙齿塔。塔神曰。有虫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与。今誓令护法。以女与之使至心伏。虫行神喜。手捧大山用以压王及四兵众一时皆死。王家子孙于斯都尽。其后有王。性甚良善。弥勒菩萨化作三百童子。下于人间以求佛道。从五百罗汉咨受法教。国土男女复共出家。如是比丘比丘尼还复滋繁。罗汉上天。接取经律还于人间。时有比丘名曰总闻。咨诸罗汉及与国王。分我经律多立台馆。为求学来难。

时有一长老比丘。好于名闻亟立诤论。抄治我律开张增广。迦叶所结名曰大众律。外采综所遗诳诸始学。别为群党互言是非。时有比丘。求王判决。王集二部行黑白筹。宣令众曰。若乐旧律可取黑筹。若乐新律可取白筹。时取黑者乃有万数。时取白者只有百数。王以皆为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学旧者多从以为名为摩诃僧祇也。学新者少而是上座。从上座为名。为他俾罗也。他俾罗部。我去世时三百年中。因于诤故。复起萨婆多部及犊子部。于犊子部。复生昙摩尉多别迦部。跋陀罗耶尼部。沙摩帝部。沙那利迦部。其萨婆多部。复生弥沙塞部。目揵罗优婆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苏婆利师部。他俾罗部。复生迦叶维部。修多兰婆提那部。四百年中。更生僧伽兰提迦部。摩诃僧祇部。我灭度时二百年中。因于异论生。起鞞婆诃罗部。卢迦尉多罗部。拘拘罗部。婆收娄多柯部。钵蜡若帝婆耶那部。三百年中。因诸异学。于此五部。复生摩诃提婆部。质多罗部。末多利部。如是众多久后流传。若是若非。唯余五部各举所长。名其服色。摩诃僧祇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本居中。应著黄衣。昙无屈多迦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著赤衣萨婆多部。博通敏达以导法化。应著皂衣迦叶维部。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著木兰衣。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著青衣。是故罗旬喻比丘分卫。不能得食。后以五种律衣更互而著。便大得食。何以故。是其前世执性多悭。见沙门来急闭门户云。大人不在。见他布施欢喜摄念。发心愿作沙门。是故今身虽得出家穷弊如此。我法出家。纯服弊帛及死人衣。因罗旬逾故。受种种衣也。舍利弗言。如来正法。云何少时分散如是。既失本味云何奉持。佛言。摩诃僧祇其味纯正。其余部中如被添甘露。诸天饮之。但饮甘露弃于水去。人间饮之水露俱进。或时消疾或时结病。其读诵者亦复如是。多智慧人能取能舍。诸愚痴人不能分别。舍利弗言。如来先云。若寒国土。听诸比丘身著俗服及覆头首。迦那比丘行大林聚落。值天大寒鸟兽死尽。村人与其俗衣。世尊令其忏悔何耶。佛言。听著染色置在衣里耳。舍利弗言。云何世尊常言。诸比丘不得以钵布地。当擎以净物。若无净物。当以草叶木叶。君输柯比丘。与其眷属受日难王请。行净板擎钵。云何世尊。而骂之言。是恶魔行非行法者。我言以清净物不受染。若净无者。乃用草木之叶。一用即弃。不得用木皮木肉。以其体中本有胶故。若胶若漆。以受尘故若已枯燥。本是有故。湿热更流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听诸比丘受施主请食及僧家常食。云何兰若提比丘。受无畏长者。请食如来骂云。是土木人。不应食人食也。佛言。以破坏威仪行食之。时但以眼视不以手受。外道梵志尚知受取。况我弟子而不受食。何况于食。一切诸物不得不受。唯除生宝及施女人。若作法者。犹应授与体上之衣。若贮金器受则判施。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说遮道法不得饮酒。如葶苈子。是名破戒开放逸门。云何迦兰陀竹园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经年危笃将死。时优波离问言。汝须何药。我为汝觅。天上人间乃至十方。是所应用我皆为取。答曰。我所须药是违毗尼故。我不觅以至于此。宁尽身命无容犯律。优波离言。汝药是何。答曰。师言须酒五升。优波离曰。若为病开如来所许。为乞得酒。服已消差。差已怀惭。犹谓犯律。往至佛所殷勤悔过。佛为说法。闻已欢喜得罗汉道。佛言。酒有多失开放逸门。饮如葶苈子。犯罪已积。若消病若非先所断。舍利弗又白佛言。云何如来常言。不得杀众生乃至蚁子。而以腊月八日。于舍卫国长水河边。与输丽外道捔术。先逼以神通力令堕负处。其生惭羞投水自尽。眼视沉没而不拯救。不亦杀乎。方复告众言。输丽持此恶法惑乱众生。前世善熟灭此恶身转生善见不亦快乎。我诸弟子。当于此日设清净浴洗。浣身垢念除倒见身。若清净心亦清净。似结使人无有慈悲。佛言。大智。汝能为诸未通达者。问斯诚要。输丽外道。于无量世中积习邪见。誓障正法。往昔灯明佛时。我行菩萨道。遇一村落。人多疠病。死者纵横。我采众药随宜救济皆得除愈。其中一人名曰不戴(吴音)是梵志学自负多能。不肯信服。临欲终时方复求我。我语之云。汝先可治与药不取。今将气尽方复有求。如汝即时非药能治。不戴曰。我今不能复判优劣。愿未来世共决胜负。我若负者当杀身。求生为汝弟子。汝若不如为我走使。时我报云。善哉善哉。故今生此土与我相值。临终善熟共契所会。发言失据耻其眷属。投水自害。身虽死亡。心发善故。生我法中。有胜进故我不救也。舍利弗言。云何于训戒中。令弟子偏袒右肩。又为迦叶村人说城喻经云。我诸弟子当正被袈裟。俱覆两肩勿露肌肉。使上下齐平现福田相行步庠序。又言。勿现胸臆。于此二言云何奉持。佛言。修供养时。应须偏袒。以便作事。作福田时。应覆两肩。现田文相。云何修供养。如见佛时问讯师僧时。应随事相。若拂床。若扫地。若卷衣裳。若周正荐席。若泥地作华。若揵高足下。若洒若移种种供养。云何作福田时国王请食。入里乞食。坐禅诵经巡行树下。人见端严有可观也。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虚空龙神者。修建德本。广行檀波罗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龙王等。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乾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阿修罗神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斗讼。故受今身。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谄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夫出世道者。不杂魔邪谄悦之语。谄悦之语非出生死。是入恶道。谄悦邪人所可言说。大观似道细则睒铄。当依正法及行正法者。当得佛法僧力解脱无为。若依相似法。依行邪导师。系缚生死永沦恶趣。是无知人非求出世。入邪见网。邪导师者。虽读众经。以邪事业矫制邪科。出邪谄法诳惑凡人。以求敬仰非人所知。说云我知。非人所得。说云我得。或人难曰。那知那得。答曰。空界天神幽中知识。密以语我。或云。某年某月有利有害。逆相开示应防应救。此灭彼兴我得汝失。如是欺诳薄俗之人。不能深思德本。随逐邪末失其正见。兴造邪业生顾钱帛。死入恶道。拔舌吞铜百千万岁。后作畜生亦无量岁。复生为鬼。或在山林旷野河海舍宅。益怀谄诳无有休息。或迷谤行人使失道径。或示语邪巫言。先亡形服恐动百端。甚可恶贱求人饮食。无有终极。值我弟子心怀正直不失正念者。闻即呵叱终敢复为。若我弟子。心怀怯弱易失心者。从其求免逾得其便。千端万绪求索无厌。如是之人无丈夫相。为邪所动。死堕恶趣。甚可悲念。舍利弗复白佛言。八部鬼神。依空为空神。依地为地神耶。佛言别有地神。如净华光等。过去世时好修布施。多嗔难满嗜酒喜歌舞。故作此神。著纯白之衣。洁净无垢。舍利弗。复白佛言。云何如来。告天帝释及四天大王云我不久灭度。汝等各于方土护持我法。我去世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睺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佛言。但像教之时信根微薄。虽发信心不能坚固。不能感致诸佛弟子。虽专到累年。不如佛在世时一念之善。其极慊至无复二向。汝为证信。随事厚薄为现佛像僧像。若空中言。若作光明。乃至梦想。令其坚固。弥勒下生听汝泥洹。舍利弗复白佛言。如来现世二十年前。度诸弟子无有常施随有便施。自二十年后。施多定物。是义云何。佛言。有长者子。名曰分若多罗。宿有善根。生婆罗门家。乐欲舍家修无上道随大目犍连。于巴连弗邑天王精舍。求受具戒。目连语云。汝可七日七夜悔汝先罪皆使清净。无诸妨障者。我当为汝从僧中乞。分若多罗言。云何得知妨障已灭。云何得知我受得戒。仰愿诸佛。加我威神。令我罪灭得见得戒之相。佛言。汝但勤诚。诚至自见。分若白佛。谨奉尊教。恳恻日夜到第五夕。于其室中雨种种物。若巾若帊若拂若帚若刀若斧若锥若铲次第分别堕其目前。分若多罗。生欢喜心。生得果心。满七日已。具白目连。目连问我。我语之曰。是离尘相拂割之物也。当以嚫师。师其缘也。夫受戒者。随其力办可以为施。不限于此不必备此。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有诸檀越。造僧伽蓝厚置资给供。来世僧有似出家僧。非时就典食僧。索食而食。与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是不与取。非施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犹有发心置立之善。舍利弗言。时受时食。食不尽者非时复食。或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不。佛言。时食净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戒。是大劫盗。是即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者。以时非时非时辄与。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是名恶魔。是名三恶道。是名破器。是癞病人。坏善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当尔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是盗我法利。著无法人。盗名盗食。非法之人。盗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酢。死堕燋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生饿鬼。还伽蓝中处。都圊内啖食粪秽。并百千万岁。更生人中贫穷下贱。人所弃恶。所可言说人不信用。不如盗一人物其罪尚轻。割夺多人故。良福田故断绝出世道故。舍利弗复白佛言。如来宗亲多有出家。为自发心。为佛神力耶。佛言。诸释憍慢著乐。何能愿乐。特是父王宣勒。宗室生二子者。一人随我。阿那律久积善根深乐正法。携率释子跋提难提金毗罗难陀跋难陀阿难陀提婆达多优波离。澡浴清净来至我所。欲求出家。时有上座名毗罗茶。别度阿难阿难陀。次一上座名婆修罗。别度提婆达多跋难陀。唯阿难修不忘禅。宿习总持。于少时中得佛觉三昧。积百万川水。揽以为雨。雨水奔流入于大海。阿难手从海中取以分别色味。不杂。还置本源。无有漏失。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舍利弗者。如来常言。其于声闻中智慧第一。不谓小心能问要义。佛言。其久种明悟。发扬我法。以诸慧利利众生故。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长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又言。当何名斯经。佛言。当名菩萨问喻。以广大故。又名舍利弗问。尔时四众闻说是已。五十新学比丘。信根成立法眼清净。旧德天人八部等。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舍利弗问经

猜你喜欢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七卷·蕴闻
  語錄卷中·铁壁慧机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唐慧琳
  卷第七十七·霁仑超永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第四品]界双论·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二·普瑞
  卷六十九·佚名
  卷第三·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玄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719_1 【芭蕉(数岁时作,传于都下)】路德延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卷719_2 【感旧诗】路德延   初骑竹马咏芭蕉,尝忝名卿诵满朝。五字便容趋绛帐,   一枝寻许折丹霄。岂

  • 月明和尚度柳翠·臧懋循

    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元)李寿卿撰●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显孝寺主诵金经 正名 月明和尚度柳翠楔子〔老旦扮观音领小末扮善才

  • 卷一百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二】王质水友辞鸳鸯身麻褐杂花防如鸭而小稍长夜傍滩岸雌雄交颈即成睡赋性好思鸳鸯鸳鸯一雌一雄春水乡惟尔所思在何方葡萄顔色桃花香溪南

  • 卷三百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九桂花类五言古【附长短句】咏桂树         【梁】范 云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咏桂          【梁】庾肩吾新丛入望苑旧榦别层城倩视

  • 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简文三子·房玄龄

    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冲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三月己卯朔诏金人已退当进幸江宁府经理中原庚辰中书侍郎兼御营副使朱胜非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胜非自平江还朝以晡入见是夕锁院故事命相进官三等至是胜非特迁五官为宣奉大夫熊克小历胜

  • 1917──中華民國六年丁巳·郭廷以

      1﹐1(一二,八)   (1)以淞滬護軍使第四師師長楊善德代呂公望為浙江督軍,齊耀珊為浙江省長。  (2)以范源廉兼署內務總長。   (3)黎元洪派禮官向清帝溥儀賀年。   (4)胡適在【新青年】雜誌發表【文學改革芻議】,主白話體(2﹐1陳獨秀

  • 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蔡东藩

      却说燕帖木儿得撒敦来文,报言古北口复陷,心中大愤,即日召集各军,出京北去。途次又接紫荆关急报,苦难分身,只得遣快足至辽东,飞调脱脱木儿西援。看官!你道陷古北口及紫荆关的兵马,从何而来?原来就是秃满迭儿,及忽剌台、阿剌

  • 第十五节 吴、耿、尚三王与郑氏之关系·陈匪石

    欲明郑氏之所以亡,当先知三王之所为与三王与郑氏之关系。三王者何?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也。何以为王?曰:清以其能亡明而封之也。亡明者众矣,何以及三王?曰:三王者已覆明,欲复明,而其终并郑氏而覆之也。郑

  •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正月甲午。上御乾清宫。赐廷臣大学士等燕。  ○谕内阁、本日召见理藩院尚书松森、询以该衙门有无熟谙蒙文人员。该尚书奏对未能明晰。松森着交部议处。此次具奏事件。该尚书何以又未呈递膳牌。着

  • 四一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交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四一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交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初四日臣三宝谨奏,为续收应毁各书委员解缴,恭折奏闻事。窃臣钦遵谕旨,查收应毁之书,业经十次,陆续共查获过书一千八百六十三部,先后奏明,委员分起解交军机处进呈

  • 卷四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六乾隆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乙未谕定边将军成衮扎布等来京请训上谕军机大臣曰现在逆贼阿睦尔撒纳已逃入俄罗斯俄罗斯与喀尔喀毗连一应侦探防范事宜甚关要成衮扎布素得喀尔喀之心为

  • 六、释器·佚名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盎谓之缶,瓯瓿谓之瓵,康瓠谓之甈。 斪劚谓之定,斫谓之?,谓之[1234]。 緵罟谓之九罭,九罭,鱼网也。 嫠妇之笱谓之罶。 罺谓之汕。 篧谓之罩,椮谓之涔。 鸟罟谓之罗,兔罟谓之罝,麋罟谓之罞,彘罟

  • 卷一百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四宋 陣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

  • 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胡兰成

    绪论世界上有几个基础学问,如数学、物理学、哲学,还有中国文明的礼乐之学。宗教不能算是基础学问之一,因为宗教没有加以理论体系的学问化。学问必须是抽象化、理论体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证明的。证明是以理论来证明,还重要过

  • 新华严经论 第五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十方佛所以同名为此十住法证圣位法流已入法界大海。同佛圣位智慧故。是以佛与法慧菩萨名同。为表法同故。又明十住法门因果齐故。佛位果德菩萨为因。因与果体不异。是故同名。说此十住法时升须弥山顶上

  • 汴京遗迹志·李濂

    明李濂著。嘉靖二十五年(1546)刊本。二十四卷。记述宋都汴京遗迹。内容分京城、宫室、官署、山岳、河渠、台池、园苑、关梁、寺观、庵院、杂志、艺文等类,引证旧籍包括正史、会要、文集、笔记等,亦涉及前后各代事迹,

  • 吕氏春秋白话文译文·吕不韦

    也叫《吕览》。先秦诸子散文著作。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共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其著述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进行思想与理论准备。书中内容兼容儒、道、名、法、墨、农及阴阳各家思想。《汉书·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