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节 吴、耿、尚三王与郑氏之关系

欲明郑氏之所以亡,当先知三王之所为与三王与郑氏之关系。

三王者何?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也。何以为王?曰:清以其能亡明而封之也。亡明者众矣,何以及三王?曰:三王者已覆明,欲复明,而其终并郑氏而覆之也。郑得三王,或且谓助长势力,而且覆郑者何也?曰:郑氏以十余年休养之力,一泄之于三王;又是时清已弃郑,卒以三王而并及郑氏,是速其亡也。故就其终始关系之点,而区分之为三时期:

第一时期:三王举兵及与郑氏之合从三王之覆明也以自王,其复明也以自帝,而其主动为吴三桂。是时吴据云南、贵州、四川,耿据福建,尚据广东;其地连亘西南,占中原之半。吴以据地广,且经历久,故以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起兵叛清。遂遣使告耿、尚,耿、尚应之。又遣使告郑氏。于是以翌年四月,郑经以檄告天下(檄文甚长,兹略)。一时采薇之客、蹈海之子,所在消匿山洞,各以千人、二千人相率奔走于三王之麾下。至是合从抗清之策以成。

第二时期:耿、郑交恶与其媾和耿、郑以起兵异趣故、壤土相接故,遂生种种冲突之原因。一、经东迁后,安逸日久,故兵甲钝敝,舟亦不多。耿以为易侮,欲离郑氏独自进取。二、经向耿借漳、泉二州地募兵,耿难之。三、耿使海澄总兵赵得胜起兵,得胜不役,降于经,经授得胜为兴明伯左都督,耿衔之,遂构兵。郑将取同安、降守将张学尧。王进者,清勇将也,降于耿。王进功子藩锡逐之以降于郑,进功亦寻降。于是耿命进与郑师争泉州。是时合从军且解散,而吴三桂之仲裁大使适至。是年十月,吴命礼曹周文骥平耿、郑。时耿、郑方战于兴化,得三桂命,以强敌未灭、内相争非谋,各议罢兵。翌年正月,耿遣使台湾,正疆境,以枫亭为界,通盟好,修婚姻焉。

第三时期:三王降灭与郑氏之孤立自合从军兴,清廷大震,几殆矣。然未尝合围,又未尝各以兵北向,清廷得分兵应战,且又以各有顾恋也。

尚虽约合从,然不敢出兵,又翻覆无常。其弟之孝又不从命,清授为平南将军。之信心动,乃以康熙十六年再降于清,至十九年被诛。

耿虽与郑通好,内实不慊。十五年八月,耿出兵仙霞岭,其将士大半亡归于郑。耿氏故封,日渐削减,清攻其外,郑攻其内,耿忧愤不知所出。适清康亲王招耿,耿遂降;时亦为康熙十六年。

是时清以攻耿兵攻郑,郑氏将屡败,经遁入台湾。郑去而吴三桂益孤。康熙十七年八月,三桂死,其孙世璠立,兵力益弱。清得专意于郑氏军。

综此三时期,前后凡五年,而合从军解。而其影响及于郑氏者,则使清廷对于郑氏而生二大主义。

第一为弃地主义,清将赖塔主之。方经归于台湾也,赖塔以书与经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台地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棘,生聚教训,有年于兹。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若能保境息民,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市之日本,于世无患,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第二为略地主义,清将姚启圣、施琅等主之。姚屡阻梗和议,施本郑将,善水战,亡归于清,自陈台湾必可取之。此主义属于外臣者多。

而使清廷从第二主义以行者,其分因则以经对于第一主义而要求海澄为互市之地。至其总因,以是时海外孤岛,又忽有意外之风云,而与清廷以大好机会。国家多难,重以内忧,明王不兴,既伤逝者。呜呼!此何事?此何事?吾闻之故国民,明招讨大将军郑经以归台后五年,即永历三十五年正月,卒于台湾之东宁府。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 遂兴侯详 宜黄侯慧纪 衡阳献 王昌南康湣 王昙朗 文帝诸子 宣帝诸子 后主诸子·李延寿
  征伐第三十五·吴兢
  越绝卷第八·袁康
  《盛世危言》导读·郑观应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第二十二册 天命六年五月·佚名
  绎史卷十·马骕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班固
  王睿传·李延寿
  李维桢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王端毅奏议巻八·王恕
  礼五九·徐松
  纲鉴易知录卷九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参·唐圭璋

      参字少鲁,自号三休居士,邵武人。   沁园春   自适   曰归去来,归去来兮,吾将安归。但有东篱菊,有西园桂,有南溪月,有北山薇。蜂则有房,鱼还有穴,蚁有楼台兽有依。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人间征路熹微。看处

  • 御定曲谱卷三·王奕清

    【北双调】双调【其音健捷激袅】新水令 范子安【竹叶舟】【我曾向】五湖四海自遨游【韵则我这】拂天风雨放袍袖【韵】唤灵童采瑞草【句】共仙子上瀛洲【韵】散淡优游【韵】叹尘世几昏昼【韵】【上字淡字俱应上声又淡

  • 卷七十八·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八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客行河水东 客行河水东客行河水西客行河水南客行河水北行行无已时朱顔变老色至人栖一方庭户罗八极保心如止水不受万物役有道肥其躯故能适所息 凤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六·佚名

    嘉靖二年闰四月辛丑朔△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伦以母病乞归侍餋 上命给驿暂归未行而母故伦辞免驰驿令遵前旨行△以用药有效命给太医院院使杨立陈宠金带院判郑琇徐镇钑花银带吏目曹鼎并冠带医士许绅等俱升御医礼部执奏不

  • 卷之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杨佶传·脱脱

    杨佶,字正叔,南京人。幼年时聪慧过人,读书能自己断句,有见识者认为他是个奇才。成年之后,声名远扬。统和二十四年(1006),举进士第一,历任校书郎、大理正。开泰六年(1017),转任仪曹郎,典掌书命,加谏议大夫。出为易州知州,治理政事

  • 一一零、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钱穆

    《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崔述《孟子事实录》云:“齐称前日,而宋、薛称今日,则是至宋、薛在至齐后也。然则孟子去齐之后,先至宋、薛,然后至

  • 汉纪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阳朔三年(己亥、前22)·司马光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1]春,三月,壬戌,陨石东郡八。 [1]春季,三月,壬戌(疑误),东郡坠落八块陨石。 [2]夏,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九郡。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逐捕,以军兴

  • 提要·张原

    【臣】等谨案玉坡奏议五巻明张原撰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徳甲戌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疏论时事谪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召复故官坎坷八年其志不挫益以慷慨直谏自许如正殷通等陞职世袭疏赵云陞命疏选近习疏请逐太监萧敬二疏论锦

  • 卷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典礼志三八旗仪制【诸王仪仗 公主王妃等仪仗 八旗官员仪仗】诸王以下仪仗【王府器用附】天聪六年二月礼部定旗伞等仪仗除出征仍照旧规外凡近地

  •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胡适

    地质调查所是民国五年(1916)正式成立的。在君不但是第一任所长,还是最初负责筹备创立的人。他的筹备工作,第一步是设立地质研究所来训练地质调查的人才,第二步是他自己实行作大小规模的地质矿产调查。这两步工作,我在上文已

  • 四年·佚名

    (丁卯)四年清同治六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丙辰。大王大妃殿寶齡六旬稱慶。詣仁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受賀,頒赦。敎文若曰:「迓邦籙於三始,皇穹畀純嘏之常。添海籌於六旬,慈極膺難老之錫,受玆介福,率是彝章。恭惟孝裕獻聖宣敬

  • 第六卦:《讼卦》·佚名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白话】《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

  •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多罗那他

    约当第三结集之后,迦腻色迦王去世时,在迦湿弥罗之西与吐货罗邻近的北方阿湿摩波兰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圆满。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请来自西方摩庐国的毗婆沙大德世友与吐货罗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国中。供养三十万比丘十二年

  • 卷第五·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五嗣法门人原澄等编赞金陵长干舍利宝塔(有序)舍利者何谓佛之真身也宝塔者何谓吴大帝所造函此真身也大帝初未信吾教适遇康僧会曰卿教何验会曰吾佛舍利祷之

  • 基姆·吉卜林

    鲁德亚德·吉卜林创作小说,基姆是个小孩的名字,英国白人小孩却生於印度长於印度,他的父亲是爱尔兰小牛团队的旗手,流落东方殖民地,在基姆三岁时抽鸦片死去,把孩子留给一个欧亚混血的穷女人,但他这位潦倒的父亲坚信,有一天一切

  • 燕台再游录·柳得恭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

  • 池北偶谈·王士祯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