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回 上山结拜

(小生上)

(白)英雄谁能比,赴会到潼关。俺伍员,千岁发兵,在此伺候?(内白)千岁到!

(手下生上)

(小生白)参!(生白)伍员,人马可齐?(小生白)俱已齐备。(生白)兵发临潼!(手下白)哦!(排子)哪里人马?(占白)吴国人马。你等哪里人马?(手下白)楚国人马!(同白)兵合一处。(占白)参见皇伯!(生白)儿是姬光?(占白)是!(生白)你为父为何不来?(占白)父王有疾在身,故命儿臣前来。(生白)伍员,此乃吴国姬光太子,临潼会上须要照看一二。(小生白)得令!(同下)(四王子上,同白)只道临潼有险,哪知此山难过?(内白)吴楚两国兵到。(同白)有请!(吹打)(同白)皇兄!(生白)你等还不到临潼,为何在此扎营?(外白)柳展雄挡住山口,不能过去。(生白)柳展雄,他兄柳下惠乃是贤人。(外白)皇兄!可有能人退得柳展雄?(生白)我乃偏邦小国,哪有能人?(外白)皇兄,我等将宝献上了罢。(小生白)众位王爷,休长他人志气。待我生擒进营。(同白)这位将军是谁?(生白)此乃伍员。(同白)将军此去,须要小心。(小生白)哎!

(唱)听一言来怒气生,太阳穴(校记:“穴”,原文作“头”。)上冒火星。休说他人比吾能,生擒贼子界进营。

(下)

(同唱)见他英雄威风领,但愿此去把功成。(下)

(小生上)

(唱)来在山顶高声叫,叫声贼子快出兵!

(净上)

(白)停过三日未交兵,来了穿白挂孝人。不怕死的通名姓,不杀无名少姓人。(小生白)楚平王临潼去赴会,我是保驾叫伍员。

(净白)某在红雀为翦径,霸占山冈柳道腾。有名将官会过阵,何况小小一伍员?有何武艺只管使,战过三合算你能。(杀下)

(小生上)

(白)这贼不知进退,打他下马!杀!被我打下马来,待我下马来,待我一鞭打死!哎,可惜一员上将。呔,贼子醒来!

(净唱)杀得天昏地也昏,抬头只见小伍员。我死□生将你战——

(小生唱)杀你不死不知情。既在天下为好汉,为何埋名在山林?劝你不如归真主,享尽荣华做公卿。

(净唱)讲什么为官做公卿,如羊伴虎心内惊。俺也有三宫并六院,也有宫殿扭龙灯。享不尽人间无穷福,无忧无虑散淡君。

(小生白)你是英雄我好汉,做个八拜之交手足情。(净白)少待他将我打下马来,不伤性命,不免与他结拜,把穆公所托之事,与他细说明白,岂不以恩报德?将军!你乃英雄上将,我乃山野草寇,不敢高攀。(小生白)不必如此,将军多大年纪?(净白)小弟二十五岁。(小生白)小弟二十四岁。(净白)强者为兄。(小生白)长者为兄。(净白)你我下马拜个少兄老弟。(小生白)请!

(唱)伍员撩袍跪在尘,对着苍天把誓盟。家住楚国小监利,二十四岁腊月生。我与展兄来结拜,患难相顾手足情。日后若有欺弟意,天诛地灭剜双睛。

(净唱)我在红雀为翦径,倚山押势害良民。伍员劝我来归顺,八拜相交做好人。日后若有欺兄意,死在千军万马营。

(小生唱)贤弟收兵回山寨,愚兄打马进西秦。

(净白)兄长此番赴会,只怕千难万难。(小生白)过了贤弟宝山,也没有什么难处。(净白)天色已晚,同到荒山把秦穆公所托之事细说一番。

(唱)二人同行上山林,把穆公之事说分明。(下)

(二手下上)

(白)大王掳良民,金银平半分。伙计,大王命你我山上备酒,在此伺候了。

(净上)

(唱)虎帐坐定伍兄长,柳展雄奉陪把杯擎。

(小生唱)那穆公定的什么计?贤弟一一说分明。

(净唱)穆公定计实跷蹊,他命甘英到山里。叫我抢夺各国宝,送我金银彩缎匹。尽是断龙生虎计,兄长斟酌要仔细。

(小生唱)既是穆公讨便宜,一心想把各国欺。一计能破他二计,贤弟一一说端的。

(净唱)我劝兄长放宽心,愚弟言来你是听。只要主意拿得稳,席前押住君共臣。□住穆公袍和带,勒逼秦楚结姻亲。他国有个吴祥女,两下正好割衫襟。要他相送出虎径,做个名夫第一人。

(小生唱)撩袍躬身把贤弟谢,我领你恩义下山林。

(净唱)日落西山夜黄昏,就在山上宿一巡。(同下)

(同白、上)盼望旌旗不见伍员消息。

(小生上)(同上)伍员怎么过山?(小生白)柳展雄挡住山口,乃穆公计,众王爷兵发潼关!(同白)好!(下)

(三回终)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四·彭定求
  赵文·唐圭璋
  北江诗话跋·洪亮吉
  ●跋·杨香池
  木天禁语 全文·范梈
  楔子·郑光祖
  第三折·关汉卿
  卷十一·万树
  卷一百二十七·徐世昌
  卷79 ·佚名
  卷三百八十·陈思
  薛涛集补遗·佚名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御选明诗卷五十七·康熙
  十一集 一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79 ·佚名

    曾丰 雨霁宿荐福寺遣问寺僧 松筠邀我梵王宫,耳目俱醒骨肉融。 风雨收声禅入寂,烟云敛色法归空。 出浮沤外不生灭,从浩劫来无异同。 问数比丘皆卷舌,舌虽不卷亦无功。 曾丰 欲入修门未果且留妙山逆

  • 《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刘半农

    因为20年来,我居住江阴的时候很少,所以要采集江阴的民歌,也就苦着没有很多的机会。七年前采到了20首船歌,已由常维钧君代在歌谣周刊第24期发表。去年冬季,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希望将来能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六·乾隆

      明  庄烈帝  【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光元年】我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臣等谨按厯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厯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进退失宜如续网目于

  •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七卷 明清武进士·缪荃孙

    明 武 进 士 应天府 刘 焕   六合人。嘉靖丙辰科。 李在公   六合人。万历丙辰科。 孙忠明   高淳人。天启乙丑科。 赵 彝   高淳人。崇祯庚

  • ·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仝卜年·丁曰健

    台湾自道光十三年程前宪旋斾后,又径一十四载。督、抚大宪每遇巡阅之年,均以有事未获亲临;而地方情形,较之曩时迥不相同。凡在属吏,各羁职守,不克躬诣崇辕;虽复详禀时申,中怀莫由罄吐。幸值旄节东渡,不特东瀛父老

  • 六九、宋辟公乃桓侯辟兵其元年当周安王二十二年·钱穆

    非周烈王四年在位四十一年非三年辨《年表》载宋昭公卒,误后十八年,(详《考辨》第四十五。)以下纪宋年均依此误。梁氏《志疑》定悼公元在齐宣公三十五年,(周威烈王五年。)休公元在齐宣公四十三年,(周风烈王十三年。)辟公元在齐康

  • 卷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九雍正五年七月上谕三十二道初一日奉上谕上年湖北地方数州被水收成歉薄已降谕旨令该有司动用仓谷减价平粜以惠穷民今闻本年四五月间有数处雨水稍多江流泛涨沿江之地罹於水患如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 洪武二十六年冬十月癸酉朔。 甲戌,享太庙。 乙亥,大理寺奏:“四川民以输粮违期及移易者,坐法当诛。”上曰:“四川水陆险峻,输挽良难,故有失期,彼移易者,或两取便利,求无逋欠可矣,岂得遽论以死?甚

  •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以报以德第二十八·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臣之报其君何以?”晏子对曰:“臣虽不知,必务报君以德。士逢有道之君,则顺其令;逢无道之君,则争其不义。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

  • 管子补注卷十六·刘绩

      内业四十九         区言五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精谓神之至灵者也得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气【谓上之精者则人气也】杲乎如登于天【杲明貌也】杳乎如

  • 读孟子劄记卷上·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梁惠王篇霁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章前半章发其仁民之心至老吾老一段结後半章导其仁民之政至五亩之宅一段结 始则使之返求於一念爱牛之微既笑而不自解告之以故乃戚然而自伤然後用心之轻重可得而叩也继又

  • 卷五·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五      宋 张虙 撰仲夏之月仲夏者斗建午之辰汉志云咢布于午则午咢也夏正爲五月日在东井五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井三十一度元嘉历云日在东井十八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午与未合故五月斗建午则日

  • 潮音草舍诗存序·太虚

    余喜读方外诗,取其平澹自然,不事雕琢,而信手拈来,都成妙语,能使读者易契禅理也。太虚吾师博通三藏,彻悟二空,融会古今中外之学说,适应时代机宜,宣鬯佛法真理,为今佛学界之泰斗,固不以诗鸣者也。惟早岁亲近八指头陀与陆镇亭、易哭

  • 天请问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容殊妙。过于夜分。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是天威光。甚大赫奕。周遍照曜誓多园林。尔时彼天。以妙伽他。而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佚名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

  • 雕虫诗话·刘衍文

    诗话者,论诗用笔记体以出之者也。其名称滥觞於宋欧阳公《六一诗话》,同时而起者,有司马温公《续诗话》、刘贡父《中山诗话》。其后流风所扇,大振芳尘,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渔洋,本以诗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驾一代;而章实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法藏

    唐法藏撰。一卷。依据《华严经》,各分十门讲“普贤观”和“普贤行”,前者是观想思考的义理,后者是具体的修行内容。“普贤观”分十门:(1)“会相归性门”,指“观一切法自性皆空”,根据“理”而进行思考,达到“摄散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