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八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八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临济宗

南岳下十三世

黄龙心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

韶州黄氏子。生有紫肉幕左肩。右袒如僧伽棃状。壮依佛陀院德修祝发。进具後游方。至黄龙。谒晦堂。堂竖拳问曰。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汝唤作甚麽。师罔措。经二年方领解。然尚谈辩无所抵捂。堂患之。偶与语至其锐。堂遽曰。住住。说食岂能饱人。师窘乃曰。某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堂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乃可耳。师趋出。一日闻知事捶行者。而迅雷忽震。即大悟。趋见晦堂。忘纳其屦。即自誉曰。天下人总是参得底禅。某是悟得底。堂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因号死心叟 初出住云岩。次迁翠岩。晚住黄龙。僧问。如何是黄龙接人句。师曰。开口要骂人。曰骂底是接人句。验人一句又作麽生。师曰。但识取骂的 问弓箭在手。智刃当锋。龙虎阵圆。请师相见。师曰。败将不斩。曰恁麽则铜柱近标修水侧。铁关高鏁凤凰峰。师曰。不到乌江未肯休。曰若然者七擒七纵。正令全提。师曰。棺木里瞠眼。僧礼拜。师曰。苦苦 问承师有言。老僧今夏向黄龙潭内。下三百六十个钓筒。未曾遇着个锦鳞红尾。为复是钩头不妙。为复是香饵难寻。师曰。雨过竹风清。云开山岳露。曰恁麽则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间天上更无疑。师曰。是钩头不妙。是香饵难寻。曰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师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 上堂。深固幽远。无人能到。释迦老子到不到。若到。因甚麽无人。若不到。谁道幽远 上堂。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金果早朝猿摘去。玉华晚後凤衔归 上堂。行脚高人。解开布袋。放下鉢囊。去却药忌。一人所在须到。半人所在须到。无人所在也须亲到 上堂。抝折拄杖。将甚麽登山渡水。拈却鉢盂匙箸。将甚麽吃粥吃饭。不如向十字街头。东卜西卜。忽然卜着。是你诸人有彩。若卜不着。也怪云岩不得 上堂。文殊骑师子。普贤骑象王。释迦老子。足蹑红莲。且道。黄龙骑个甚麽。良久曰。近来年老。一步是一步 上堂。清珠下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乱。浊水自清。浊水既清。功归何所。良久曰。几度黑风翻大海。未曾闻道钓舟倾 上堂。有时破二作三。有时会三归一。有时三一混同。有时不落数量。且道。甚麽处是黄龙为人处。良久曰。珍重 问如何是四大毒蛇。师曰。地水火风。曰如何是地水火风。师曰。四大毒蛇。曰学人未晓。乞师方便。师曰。一大既尔。四大亦同 室中问僧。月晦之阴。以五色彩。着於瞑中。令百千万人。夜视其色。宁有辩其青黄赤白者麽。僧无语。师代曰。个个是盲人 师因王正言问。尝闻三缘和合而生。又闻即死即生。何故有夺胎而生者。某甚疑之师曰。如正言作漕使。随所在处。即居其位。还疑否。王曰不疑。师曰。复何疑也。王於言下领解 宋徽宗政和甲午十二月十三。晚小参示偈曰。说时七颠八倒。默时落二落三。为报五湖禅客。心王自在休参。泊然。坐逝。茶毗。设利五色。後有过其区所者。获之尤甚。塔于晦堂丈室之北。寿七十二。坐四十五夏。

隆兴府黄龙灵源惟清禅师

本州陈氏子。印心於晦堂。每谓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麽处。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麽处。在偷心已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鎚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已枯竭无余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华。华虽逼真。而非真华也 上堂。鼓声才动。大众云臻。无限天机。一时漏泄。不孤正眼。便合归堂。更待繁词。沈理宗旨。纵谓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达磨不西来。少林有妙诀。修山主也似万里望乡关。又道。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直饶恁麽悟入亲切去。更有转身一路。勘过了打。以拂子击禅牀。下座 上堂。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更是谁。雾露云霞遮不得。个中犹道不如归。复何归。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上堂。三世诸佛不知有。恩无重报。狸奴白牯却知有。功不浪施。明大用。晓全机。绝踪迹。不思议。归去好无人知。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 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祖师恁麽说话。瞎却天下人眼。识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 宋徽宗丁酉九月十八日。食罢。呼以栖首座决别。乃起浴更衣净发讫。安坐而寂。门弟子遵师遗诫。藏骨石于海会。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隆兴府泐潭草堂善清禅师

南雄何氏子。初谒大沩喆。无所得。後谒黄龙。龙示以风幡话。久而不契。一日龙问风幡话子。作麽生会。师曰。逈无入处。乞师方便。龙曰。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锯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师从是屏去闲缘岁余。豁然契悟。以偈告龙曰。随随随。昔昔昔。随随随後无人识。夜来明月上高峰。元来只是这个贼。龙颔之。复告之曰。得道非难。弘道为难。弘道犹在己。说法为人难。既明之後。在力行之。大凡宗师说法。一句中具三元。一元中具三要。子入处真实。得坐披衣。向後自看。自然七通八达去。师复依止七年。乃辞。徧访丛林。後出世黄龙。终于泐潭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京三卞四。曰见後如何。师曰。灰头土面。曰毕竟如何。师曰。一场懡[怡-台+罗] 开堂上堂。举浮山远曰。欲得英俊麽。仍须四事俱备。方显宗师蹊径。何谓也。一者祖师巴鼻。二具金刚眼睛。三有师子爪牙。四得衲僧杀活拄杖。得此四事。方可纵横变态。任运卷舒。高耸人天。壁立千仞。傥不如是。守死善道者。败军之兆。何故。棒打石人。贵论实事。是以到这里。得不修江耿耿。大野云凝。绿竹含烟。青山锁翠。风云一致。水月齐观。一句该通。已彰残朽。师曰。黄龙今日出世。时当末季。佛法浇漓。不用祖师巴鼻。不用金刚眼睛。不用师子爪牙。不用杀活拄杖。只有一枝拂子。以为蹊径。亦能纵横变态。任运卷舒。亦能高耸人天。壁立千仞。有时逢强即弱。有时遇贵即贱。拈起则群魔屏迹。佛祖潜踪。放下则合水和泥。圣凡同辙。且道。拈起好。放下好。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色心不异。彼我无差。竖起拂子曰。若唤作拂子。入地狱如箭。不唤作拂子。有眼如盲。直饶透脱两头。也是黑牛卧死水。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

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後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澧州夹山灵泉院晓纯禅师

尝以木刻作一兽。师子头牛足马身。每陞堂时。持出示众曰。唤作师子。又是马身。唤作马身。又是牛足。且道。毕竟唤作甚麽。令僧下语。莫有契者。师示颂曰。轩昂轩子首。牛足马身材。三道如能入。元门叠叠开 上堂。有个汉。自从旷大劫。无住亦无依。上无片瓦葢头。下无寸土立足。且道。十二时中。在甚处安身立命。若也知得。朝到西天。暮归东土。

汉州三圣继昌禅师

彭州黎氏子。上堂。木佛不度火。甘露台前逢达磨。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金佛不度炉。坐叹劳生走道途。不向华山图上看。岂知潘阆倒骑驴。泥佛不度水。一道灵光照天地。堪羡玄沙老古锥。不要南山要鼈鼻 上堂。举赵州访二庵主。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隆兴府双岭化禅师

上堂。翠竹黄华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遂举拂子曰。会麽。认着依前还不是。击禅牀下座。

泗州龟山水陆院晓津禅师

僧问。如何是宾中宾。师曰。巢父饮牛。曰如何是宾中主。师曰。许由洗耳。曰如何是主中宾。师便喝。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礼拜了退 上堂。田地稳密。过犯弥天。灼然擡脚不起。神通游戏。无疮自伤。特地下脚不得。且道。过在甚麽处。具参学眼底出来。共相理论。要见本分家山。不支岐路。莫只管自家点头。蹉过岁月。他时异日。顶上一推。莫言不道。

漳州保福本权禅师

临漳人。性质直。而勇於道。乃於晦堂举拳处。彻证根源。机辩捷出。黄山谷。初有所入。问晦堂。此中谁可与语。堂曰。漳州权师。方督役开田。山谷同晦堂往。致问曰。直岁还知露柱生儿麽。师曰。是男是女。黄拟议。师挥之。堂谓曰。不得无礼。师曰。这木头。不打更待何时。黄大笑 上堂。举寒山偈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老僧即不然。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传者以为笑。死心见之叹曰。权兄提唱若此。诚不负先师所付嘱也。

潭州南岳双峰景齐禅师

上堂。拈拄杖曰。横拈倒用。诸方虎步龙行。打狗撑门。双峰掉在无事甲里。因风吹火。别是一家。以拄杖靠肩。顾视大众曰。唤作无事得麽。良久曰。刀尺高悬着眼看。志公不是闲和尚。卓拄杖一下。

温州护国寄堂景新禅师

郡之陈氏子。上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欲知护国当阳句。且看门前竹一林 鄂州黄龙智明禅师。一日上堂。众才集。师乃曰。不可更开眼说梦去也。便下座 上堂。南北一诀。斩钉截铁。切忌思量。翻成途辙 师同胡巡检。到公安二圣。胡问。达磨对梁武帝云。廓然无圣。公安为甚麽却有二圣。师曰。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潭州道吾仲圆禅师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古人恁麽道。譬如管中窥豹。但见一斑。设或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亦如骑马向冰凌上行。者是射鵰手。何不向蛇头上揩痒。具正眼者。试辨看。良久曰。鸳鸯绣出自金鍼。

临安慈云道清禅师

尝垂语四则。一曰。箭锋相拄底。应机乃丝毫无差。边方人语不相谙。如何辨他子细。二曰。格外明机的。问南以北为酬。饥馁人急切相投。未审将何赈济。三曰。妙用纵横底。临机辨若悬河。毗耶城彼上人来。未审若为酬对。四曰。寒灰枯木底。到这里无言。家中给侍之人。日用如何指授。

隆兴黄龙如晓禅师

僧问。如何是黄龙境。师曰。山连幕阜。水泻洞庭。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形容虽丑陋。出语便成章 上堂。烟云绽处。楼殿撑天。水月松萝。交光相映。人和境照。柳眼乍青。佛法人事。无欠无少。虽然。只如不落时机一句。作麽生道。良久曰。少林虽面壁。年老也心孤。

太史山谷居士黄庭坚

字鲁直。以般若夙习。虽膴仕澹如也。出入宗门。未有所向。好作艶词。尝谒圆通秀。秀呵曰。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於此乎。秀方戒李伯时画马事。公诮之曰。无乃复置我於马腹中耶。秀曰。汝以艶语。动天下人婬心。不止马腹中。正恐生泥犂耳。公悚然悔谢。由是绝笔。惟孳孳於道。着发愿文。痛戒酒色。但朝粥午飰而已。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曰。闻木穉花香麽。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麽老婆心切。堂笑曰。只要公到家耳。久之。谒云岩。死心新。随众入室。心见张目问曰。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甚麽处相见。公无语。心约出曰。晦堂处参得底。使未着在。後左官黔南道。力愈胜於无思念中。顿明死心所问。报以书曰。往年尝蒙苦苦提撕。长如醉梦。依稀在光影中。葢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谩了多少。惟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不胜万幸 後作晦堂塔铭曰。某风承记莂。堪任大法。道眼未圆。而来瞻窣堵。实深宗仰之叹。乃勒坚珉。敬颂遗美。公复设苹蘩之供。祭之以文。吊之以偈曰。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禅徒着眼看。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

观文王韶居士

字子淳。出刺洪州。乃延晦堂问道。默有所契。因述投机颂曰。昼曾忘食夜忘眠。捧得骊珠欲上天。却向自身都放下。四棱场地恰团圆。呈堂。堂深肯之。

秘书吴恂居士

字德夫。居晦堂。入室次。堂谓曰。平生学解记忆多闻。即不问。你父母未生已前。道将一句来。公拟议。堂以拂子击之。即领深旨。连呈三偈。其後曰。咄这多知俗汉。齩尽古今公案。忽於狼藉推头。拾得蜣蜋粪弹。明明不直分文。万两黄金不换。等闲拈出示人。只为走盘难看。咦。堂答曰。水中得火世还稀。看着令人特地疑。自古不存师弟子。如今却许老胡知。

东林总禅师法嗣

隆兴府泐潭应乾禅师

袁州彭氏子。久依照觉。参吹布毛机缘。一日忽顿释所疑。乃呈颂曰。潦倒忘机是鸟窠。西湖湖上控烟萝。布毛拈示无多子。銕眼铜睛不奈何。照可之。俾继其席。上堂。灵光洞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古人恁麽道。殊不知是个坑穽。贴肉汗衫。脱不去。过不得。直须如师子儿。壁立千仞。方能剿绝去。然虽如是。也是布袋里老鵶。拍禅牀下座 宋哲宗绍圣丙子示疾。临逝说偈曰。锋鋩点滴休相许。目病空花徒指注。六十三年浮世人。踏翻海岳重归去。言毕而化。

南康庐山开先行瑛广监禅师

桂州毛氏子。僧问。如何是道。师曰。良田万顷。曰学人不会。师曰。春不耕。秋无望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君山点破洞庭湖。曰意旨如何。师曰。白浪四边绕。红尘何处来 上堂。谈元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入圣超凡。太似飞蛾赴火。一向无事。败种焦芽。更若驰求。水中捉月。以拂子一拂曰。适来许多见解。拂却了也。作麽生是诸人透脱一句。良久曰。铁牛不吃栏边草。直向须弥顶上眠。以拂子击禅牀 上堂。弯石巩弓。架兴化箭。运那罗延力。定烁迦罗眼。不射大雄虎。不射药山鹿。不射云岩师子。不射象骨猕猴。且道。射个甚麽。良久曰。放过一着 上堂。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人须到佛祖道不得处。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底鬼子。华严恁麽道。譬如良药。然则苦口。且要治疾。阿[口*耶][口*耶] 师才器广大。果於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於千仞之溪。无不如意。鲁直黄公。谓师为如来藏中之说客。菩提场中之游侠。葢实录也。

庐山圆通可迁法镜禅师

严州陈氏子。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寸钉牛力。曰学人不会。师曰。参取不会底 上堂。良久曰。便恁麽散去。早是不着。便那堪待长老。鼓两片皮。说青道黄。指南作北。祖师门下。转没交涉。这里忽有个杰出丛林为众竭力的汉。出来掀倒禅牀。喝散大众。将长老推向阶下。也许他有些气息。有麽有麽。既无。老僧倒行此令去也。拈棒下座。一齐打散。

绍兴府象田梵卿禅师

嘉兴人。姓钱氏。僧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麽。师曰。富嫌千口少。曰毕竟如何是正眼。师曰。从来共住不知名 问寒风乍起。衲子开炉。忽忆丹霞烧木佛。因何院主堕眉须。师曰。张公吃酒李公醉。曰为复是逢强即弱。为复是妙用神通。师曰。堂中圣僧。却谙此事 问象田有屠龙之劒。欲借一观时如何。师横按拄杖。僧便喝。师掷下拄杖。僧无语。师曰。这死虾蟇 上堂。春已暮。落华纷纷下红雨。南北行人归不归。千林万林鸣杜宇。我无家兮何处归。十方刹土奚相依。老夫有个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在池 上堂。佛法到此。命若悬丝。异目超宗亦难承绍。竖起拂子曰。赖有这个。堪作流通。於此覰得。便见三世诸佛。向灯笼露柱里。转大法轮。六趣众生。於铁围山。得闻法要。闻声非声。见色非色。随异类四生。各得解脱。如斯举唱。非但埋没宗风。亦乃平沈自己。且道。如何不犯令去。拍禅牀下座。

东京褒亲旌德院有瑞佛海禅师

兴化仙游陈氏子。初参黄龙南。龙问。汝为人事来。为佛法来。师曰。为佛法来。龙曰。若为佛法来。即今便分付。遂打一拂子。师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龙即器之。後依照觉。深悟元奥。出世安州太平。被诏住褒亲。宋哲宗。赐名大觉号佛海 上堂。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一法者。而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化内。以忘言寂默。为大佛事。使其学者。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故。好与三下火抄。有佛土中。以黄华翠竹。而为佛事。令覩相者。见色即空故。且付与弥勒。有佛宝刹。以法空为座。而示佛事。裨其行人。不着佛求故。勘破了勾下。有佛道场。以四事供养。而成佛事。使知足者。断异念故。可与下载。有佛妙域。以一切语言三昧。作其佛事。令随机入者。不舍动静故。为渠装载。大众且道。於中还有优劣也无。良久曰。到者须知是作家。参。

临江军慧力院可昌禅师

僧问。佛力法力即不问。如何是慧力。师曰。踏倒人我山。扶起菩提树。曰菩提本无树。向甚麽处下手。师曰。无下手处。正好着力。曰今日得闻於未闻。师曰。莫把真金唤作鍮石 上堂。佛法根源。非正信妙智。不能悟入。祖师关键。非大悲重愿。何以开通。具信智则权实双行。如金在鑛。全悲愿则善恶可辨。似月离云。大众。只如父母未生时。许多譬喻。向甚麽处吐露。良久曰。十语九中。不如一点。

黄州柏子山栖真院德嵩禅师

上堂。天地一指。绝诤竞之心。万物一马。无是非之论。由是魔罗潜迹。佛祖兴隆。寒山拊掌欣欣。拾得呵呵大笑。大众。二古圣笑个甚麽。良久。呵呵大笑曰。昙华一朵再逢春。

庐山万杉院绍慈禅师

桂州赵氏子。参照觉。问世尊付金襴外。别传何物。觉举拂子。师曰。毕竟作麽生。觉以拂子蓦口打。师拟开口。觉又打。师於是有省。遂夺拂子。便礼拜。觉曰。汝见何道理便礼拜。师曰。拂子属某甲了也。觉曰。三十年老将。今日被小卒折倒。自此推为东林上首 上堂。先行不到。若须弥立乎巨川。末後太过。犹猛士发乎狂矢。或高或下。未有准绳。以是还非遭人点检。且道。如何得相应去。良久曰。红炉焰里重添火。烜赫金刚眼自开。咄 上堂。我祖别行最上机。纵横生杀绝猜疑。虽然塞断群狐路。返掷须还师子儿。众中还有金毛烜赫牙爪生狞者麽。试出哮孔一声看。良久曰。直饶有。也不免玉溪寨主撩钩搭索。参。

南岳衡岳寺道辩禅师

僧问。拈槌举拂即且置。和尚如何为大。师曰。客来须接。曰便是为人处也。师曰。麤茶澹饭。僧礼拜。师曰。须知滋味始得。

吉州禾山甘露志传禅师

僧问。一等没弦琴。请师弹一曲。师曰。山僧耳聋。曰学人请益。师曰去。曰慈悲何在。师曰。自有诸方眼 上堂。牛头没。马头回。劒轮飞处绝纤埃。南北东西无异路。谩言南岳与天台。

东京褒亲旌德宗谕禅师

上堂。新罗打鼓。大宋上堂。庭前柏子问话。灯笼露柱着忙。香台拄杖起作舞。卧病维摩犹在牀。这老汉。我也识得你病。休讶郎当。咄。

隆兴府西山龙泉夔禅师

上堂。众集。师乃曰。只恁麽便散去。不妨要妙。虽然如是。早是无风起浪。钉橛空中。岂况牵枝引蔓。说妙谭元。正是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且道。拂尘出屑。是甚麽人。卓拄杖下座。

南康军兜率志恩禅师

上堂。落落魄魄。居村居郭。莽莽卤卤。何今何古。不重己灵。休话佛祖。搊定释迦鼻孔。揭却观音耳朵。任他雪岭辊球。休管禾山打鼓。若是本色衲僧。终不守株待兔。参。

福州兴福院康源禅师

上堂。山僧有一诀。寻常不漏泄。今日不囊藏。分明为君说。良久曰。寒时寒。热时热。

慧圆上座

开封酸枣于氏子。世业农。少依邑之建福德光为师。性椎鲁。然勤渠祖道。坚坐不卧。居数岁得度。南游抵庐山。至东林。每以己事请问朋辈曰。如何是禅。朋辈曰。能鸣者乃蝉也。以其貌陋。举止乖疎。皆戏侮之。师遂疑。至面壁深思。骨立者数月。一日行殿庭中。忽足颠而仆。了然开悟。作偈。俾行者书於壁曰。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即日离东林。众传至照觉。觉大喜曰。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令人迹其所往。竟无知者(大慧武库谓。证悟顒语非也)。

泉州开元真觉志添禅师

本州陈氏子。依东林。一日室中示吹布毛因缘。师当下开悟。呈颂曰。老师曾把布毛吹。举处分明第一机。欲识个中端的处。岭头日日白云飞。宋元佑初。游京师。徐国大王。遣使召入宫。小参。毗卢遮那实性。与汝等诸人本性无别。从旷劫来。转轮法界。於受生中。无本无末。无去无来。无性无相。无古无今。纤尘不立。毫发难存。然虽如是。据衲僧门下。天地悬殊。直饶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神通过於鶖子。辩智胜於满慈。到这里也须结舌。良久曰。国令已传清宇宙。人人齐贺太平年。宣仁皇太后。赐师真觉禅师号。并赐磨衲袈裟。御笔题金环绦[金*匊]曰。赐真觉道者。当来同成佛果。诸宫。屡赐紫衣。四十余道回奏。徧赐诸方禅律。哲宗上僊。复於福宁殿陞座。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

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黎明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机锋不可触。公拟抑之。即微服往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於是尊礼之。後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公戏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宝峰文禅师法嗣

隆兴府兜率真寂从悦禅师

赣州熊氏子。初首众道吾。眼高无人。一日领数衲。谒云葢智。智与语。未数句尽知所蕴。乃笑曰。观首座。气质不凡。奈何出言吐气。如醉人耶。师面热汗下。智复与锥劄之。师茫然。遂求入室。智曰。曾见法昌遇否。师曰。曾看他语录。自了可也。不愿见之。智曰。曾见洞山文否。师曰。关西子没头脑。拖一条布裙。作尿臭气。有甚长处。智曰。你但向尿臭气处参取。师依教即谒洞山。深领奥旨。复谒智。智曰。见关西子後。大事如何。师曰。若不得和尚指示。洎乎蹉过一生。遂礼谢 出世鹿苑。有清素者。久参慈明。寓居一室。未始与人交。师因食蜜渍茘枝。偶素过门。师呼曰。此老人乡果也。可同食之。素曰。自先师亡後。不得此食久矣。师曰。先师为谁。素曰。慈明也。某忝执侍一十三年。师乃疑骇曰。十三年堪忍执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遂馈以余果。稍稍亲之。素问。师所见者何人。曰洞山文。素曰。文见何人。师曰。黄龙南。素曰。南匾头见先师。不久法道大振如此。师益疑骇。遂袖香诣素作礼。素起避之曰。吾以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为人师。益恭。素乃曰。怜子之诚。违先师之记。子平生所得。试语我。师具通所见。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师曰。何谓也。素曰。岂不见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关。如是累月。素乃印可。仍戒之曰。文示子者。皆正知正见。然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妙。吾今为子点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 僧问。提兵统将。须凭帝主虎符。领众匡徒。密佩祖师心印。如何是祖师心印。师曰。满口道不得。曰只这个。别更有。师曰。莫将支遯鹤。唤作右军鹅 问如何是兜率境。师曰。一水[木*委]蓝色。千峰削玉青。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七凹八凸无人见。百手千头只自知 上堂。耳目一何清。端居幽谷里。秋风入古松。秋月生寒水。衲僧於此更求真。两个猢狲垂四尾。喝一喝 上堂。兜率都无辨别。却唤乌龟作鼈。不能说妙谈真。只解摇唇鼓舌。遂令天下衲僧。觑见眼中滴血。莫有翻瞋作喜。笑傲烟霞者麽。良久曰。笛中一曲昇平乐。筭得生平未解愁 上堂。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着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牵犂拽杷。须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麽处。良久曰。叱叱 上堂。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庆快。诸禅德。翻思范蠡谩泛沧波。因念陈抟空眠太华。何曾梦见。浪得高名。实未神游闲漂野迹。既然如此。具眼衲僧。莫道龙安非他是己好 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虗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目还如哑。参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诸禅德。大小傅大士。只会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印板上打将来。模子里脱将去。岂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元妙门。跳出断常坑。不依清净界。都无一物。独奋双拳。海上横行。建家立国。有一般汉。也要向百尺竿头。凝然端坐。洎乎翻身之际。舍命不得。岂不见。云门大师道。知是般事。拈放一边。直须摆动精神。着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荐得。犹是钝汉那堪。更於他人舌头上。咂啖滋味。终无了日。诸禅客。要会麽。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喝一喝。下座 一日。漕使无尽张公商英。按部过分宁。请五院长老。就云岩说法。师最後登座。横拄杖曰。适来诸善知识。横拈竖放。直立斜抛。换步移身。藏头露角。既於学士面前。各纳败阙。未免吃兜率手中痛棒。到这里。不由甘与不甘。何故。见事不平争忍得。衲僧正令目当行。卓拄杖下座 室中设三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麽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麽生脱。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麽处去 宋哲宗元佑辛未冬。忽一日浴讫。集众说偈曰。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奄然而化。其徒遵师遗诫。欲火葬捐骨江中。无尽。遣使持祭。且曰。老师於祖宗门下。有大道力。不可使来者无所起敬。俾塔於龙安之乳峰。諡真寂禅师。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

自妙年游方。谒圆通玑。入室次。玑举僧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作麽生。师曰。恩大难酬。玑大喜。遂命首众。至晚为众秉拂。机迟而讷。众笑之。师有赧色。次日於僧堂点茶。因触茶瓢坠地。见瓢跳。乃得应机三昧。後依真净。因读西天七祖婆须密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证得虗空时。无是无非法。豁然大悟。每谓人曰。我於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曰。悟得方寸禅。出住归宗。诏居净因 僧问。达磨西来。传个甚麽。师曰。周秦汉魏 问昔日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曰。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师曰。赤心片片。曰若是学人即不然。师曰。汝又作麽生。曰昨夜擡头看北斗。依稀却似点糖糕。师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上堂。西来祖意。教外别传。非大根器。不能证入。其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声色是非所迷。亦无云门临济之殊。赵州德山之异。所以唱道。须明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若向这里荐得。可谓终日着衣。未甞挂一缕丝。终日吃饭。未甞齩一粒米。直是呵佛骂祖。有甚麽过。虽然如是。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喝一喝。下座 上堂。拈拄杖曰。归宗会斩蛇。禾山解打鼓。万象与森罗。皆从这里去。掷下拄杖曰。归堂吃茶 师以力参深到。语不入时。每示众。常举。老僧熈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辈後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问曰。宝华王座上。因甚麽一向世谛。师曰。痴人佛性岂有二种耶。

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

兴元府梁氏子。初谒真净。净问。近离甚处。师曰大仰。净曰。在夏甚处。师曰大沩。净曰。甚处人。师曰。兴元府。净展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师罔措。净曰。适来只对。一一灵明。一一天真。及乎道个我手何似佛手。便成窒碍。且道。病在甚处。师曰。某甲不会。净曰。一切见成。更教谁会。师当下释然。服勤十载。所往必随。绍圣丙子。真净移石门。众益盛。凡衲僧扣问。但瞑目危坐无所示。见来学则往治蔬圃。率以为常。师谓同行恭上座曰。老汉无意於法道乎。一日举杖决渠。水溅衣。忽大悟。净诟曰。此乃敢尔藞苴耶。自此迹愈晦。而名益着。显谟李公景直。守豫章。请开法云岩。未几移居泐潭 僧问。教意即且置。未审如何是祖意。师曰。烟村三月里。别是一家春 问寒食因悲郭外春。墅田无处不伤神。林间垒垒添新塚。半是去年来哭人。这事且拈放一边。如何是道。师曰。苍天苍天。曰学人特伸请问。师曰十字街头吹尺八。村酸冷酒两三巡 问一法若有。毗芦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去此二途。请师一决。师曰。大黄甘草。曰此犹是学人疑处。师曰。放待冷来看 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曰为甚不传。师曰。家家有路透长安。曰只如衲僧门下。毕竟作麽生。师曰。放你三十棒 上堂。五九四十五。圣人作而万物覩。秦时[车*度]轹钻头尖。汉祖殿前樊哙怒。曾闻黄鹤楼。崔颢题诗在上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可知礼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蓦拈拄杖。起身曰。大众。宝峰何似孔夫子。良久曰。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卓拄杖下座 上堂。劄。久雨不晴。直得五老峰头。黑云靉靆。洞庭湖里白浪滔天。云门大师。忍俊不禁。向佛殿里烧香。三门头合掌。祷祝呪愿。愿黄梅石女生儿。子母团圆。少室无角铁牛。常甘水草。喝一喝。有甚麽交涉。顾众曰。不因杨得意。争见马相如 上堂。混元未判。一气岑寂。不闻有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秋收冬藏。正当恁麽时。也好个时节。尀耐雪峰老汉。却向虗空里钉橛。辊三个木球。直至後人构占不上。便见沩山水牯牛。一向胆大心麤。长沙大虫。到处齩人家猪狗。虽然。无礼难容。而今放过一着。孝经序云。朕闻。上古其风朴略。山前华尧民解元。且喜尊候安乐。参 上堂。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杖。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喝曰。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上堂。太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洞山和尚。祗解夜半捉乌鷄。殊不知惊起隣家睡。宝峰相席打令。告诸禅德。也好冷处着把火。咄 上堂。古人道。不看经。不念佛。看经念佛是何物。自从识得转经人。举拂子曰。龙藏圣贤都一拂。以拂子拂一拂曰。诸禅德。正当恁麽时。且道。云岩土地。向甚麽处安身立命。掷下拂子。以两手握拳叩齿曰。万灵千圣。千圣万灵 上堂。僧问。教中道。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殒。未审此理如何。师遂展掌点指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罗二土。三水四金。五太阳。六太阴。七计都。今日计都星。入巨蟹宫。宝峰不打这鼓笛。便下座 上堂。大道纵横。触事现成。云开日出。水绿山青。拈拄杖卓一下曰。云门大师来也。说道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元来却是馒头。大众。云门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宝峰即不然。掷下拄杖曰。勿於中路事空王。策杖须还达本乡。昨日有人从淮南来。不得福建信。却道。嘉州大像。吞却陕府铁牛。喝一喝曰。是甚说话。笑倒云居土地 上堂。祖师关捩子。幽隐少人知。不是悟心者。如何举似伊。喝一喝曰。是何言欤。若一向恁麽。达磨一宗。扫土而尽。所以大觉世尊。初悟此事。便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普令南北东西。西维上下。郭大李二。邓四张三。同明斯事。云岩今日不免傚古去也。击拂子曰。方便门开。也作麽生是真实相。良久曰。十八十九。痴人夜走 示众。拈拄杖曰。衲僧家。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倒把横拈。自有意思。所以昔日药山问云岩曰。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岩曰。是山曰。弄得几出。岩曰。弄得六出。山曰。老僧亦解弄。岩曰。和尚弄得几出。山曰。老僧只弄得一出。岩曰。一即六。六即一。山便休。大众。药山云岩。钝置杀人。两子父弄一个师子。也弄不出。若是准上座。只消得自弄。拽得来。拈头作尾。拈尾作头。转两个金睛。攫几钩铁爪。吼一声。直令百里内猛兽潜踪。满空里飞禽乱坠。准上座未弄师子。请大众高着眼。先做一个定场。掷下拄杖曰。个中消息子。能有几人知 师自浙回泐潭。谒深。深寻命分座。闻有悟侍者。见所掷爨余有省。诣方丈通所悟。深喝出。因丧志。自经於延寿堂厕後。出没无时。众惮之。师闻。半夜特往。登溷方脱衣。悟即提净水至。师曰。待我脱衣。脱罢悟复到。未几。悟供筹子。师涤净已。召接净桶去。悟才接。师执其手问曰。汝是悟侍者那。悟曰。诺。师曰。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底麽。参禅学道。只要知个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剗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他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汝每夜在此。提水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麽不知下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师猛推之。索然如倒垒甓。由是无复见者 当宋徽宗政和乙未夏。师卧病。进药者。令忌毒物。师不从。有问其故。师曰。病有自性乎。曰病无自性。师曰。既无自性。则毒物宁有心哉。以空纳空。吾未甞颠倒。汝辈一何昏迷。十月二十日。更衣说偈而化。闍维。得设利。晶圆光洁。睛齿数珠不坏。塔于南山之阳。寿五十五。腊三十五。径山杲。请丞相张商英。撰行业碑。

庐山慧日文雅禅师

受请日。僧问。向上宗乘。乞师不吝。师曰。拄杖正开封。曰小出大遇也。师曰。放过即不可。便打。

瑞州洞山梵言禅师

太平州人。上堂。有二僧齐出。一僧礼拜。一僧便问。得用便用时如何。师曰。伊兰作旃檀之树。曰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师曰。甘露乃蒺蔾之园 上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子劳而无功。更有个拾得道。不识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恁麽说话。自救不了。寻常拈粪箕。把扫帚。掣风掣颠。犹较些子。直饶是文殊普贤再出。若到洞山门下。一时分付与直岁。烧火底烧火。扫地底扫地。前廊後架。切忌搀匙乱箸。丰于老人更不饶舌。参退吃茶 上堂。一生二。二生三。遏捺不住。廓周沙界。德云直上妙峰。善财却入楼阁。新妇骑驴阿家牵。山青水绿。桃华红李华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乃合掌曰。不审诸佛子。今晨改日。季春极暄。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少间专到。上寮问讯。不劳久立 上堂。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麽。击拂子曰。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德安府文殊宣能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灯。师曰。四生无不照。一点任君看 上堂。石巩箭。秘魔叉直下会得眼里空华。堪悲堪笑少林客。暗擕只履度流沙。

桂州寿宁善资禅师

上堂。若论此事。如鵶啄铁牛。无下口处。无用心处。更向言中取觅。句下寻思。纵饶卜度将来。翻成戏论边事。殊不知本来具足。直下分明。佛及众生。纤毫不立。寻常向诸人道。凡夫具足圣人。法。凡夫不知。圣人具足凡夫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然则凡圣。一致名相。互陈。不识本源。迷其真觉。所以逐境生心。狥情附物。苟能一念情忘。自然真常体露。良久曰。便请荐取 上堂。诸方五日一参。寿宁日日陞座。莫怪重说偈言。过在西来达磨。上士处处逢渠。後学时时蹉过。且道。蹉过一着。落在甚麽处。举起拂子曰。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

衡州南岳祝融上封慧和禅师

上堂。未陞此座已前。尽大地人。成佛已毕。更有何法可说。更有何生可利。况菩提烦恼。本自寂然。生死涅盘。犹如昨梦。门庭施设。诳謼小儿。方便门开。罗纹结角。於衲僧面前。皆成幻惑。且道。衲僧有甚麽长处。拈起拄杖曰。孤根自有擎天势。不比寻常曲彔枝。卓拄杖。下座。

瑞州五峰净觉本禅师

僧问。同声相应时如何。师曰。鹁鸠树上啼。曰同气相求时如何。师曰。猛虎岩前啸 问一进一退时如何。师曰。脚在肚下。曰如何是不动尊。师曰。行住坐卧 上堂。僧问。宝座既陞。愿闻举唱。师曰。雪里梅花火里开。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师曰。井底红尘已涨天。乃曰。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恁麽不恁麽。总不得。诸人作麽生会。直下会得。不妨奇特。更或针锥。西天此土 上堂。五峰家风。南北西东。要用便用。以橛钉空。咄。

永州太平安禅师

上堂。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卖贵。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资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良久曰。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潭州报慈进英禅师

吉州太和罗氏子。十八得度。事母丧终。见云庵。庵以黄檗接临济。云门接洞山机缘启师。师恍然大悟。甞为佛印。呼为銕喙。初开法报慈。上堂。僧问。远涉长途即不问。到家一句事如何。师曰。雪满长空。曰此犹是时人知。有转身一路又作麽生。师便喝。乃曰。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着眼看。遂趯下一只鞋曰。还知这个消息也无。达磨西归时。提擕在身畔 上堂。与麽上来。猛虎出林。与麽下去。惊蛇入草。不上不下。日轮杲杲。喝一喝曰。潇湘江水碧溶溶。出门便是长安道 上堂。掷下拄杖。却召大众曰。拄杖吞却祖师了也。教甚麽人说禅。还有人救得也无。喝一喝 上堂。蓦拈拄杖曰。三世一切佛。同入这窠窟。衲僧唤作辽天鹘。卓拄杖一下 後游台南。还结庵梁山。宋徽宗政和甲午。住花药之天宁。宣和辛丑冬。复庵梁山。明年腊月示寂。

瑞州洞山至乾禅师

上堂。洞山不会谈禅。不会说道。只是饥来吃饭。困来打睡。你诸人必然。别有长处。试出来尽力道一句看。有麽。有麽。良久曰。睦州道底。

平江府宝华佛慈普监禅师

本郡周氏子。幼不茹荤。依景德寺清智下发。十七游方。初谒觉印英。不契。遂扣真净之室。净一日。举石霜虔侍者话问之。释然契悟。作偈曰。枯木无华几度秋。断云犹挂树梢头。自从斗折泥牛角。直至如今水逆流。净肯之。命侍巾鉢。晚狥众。开法宝华。次移高峰 上堂。参禅别无奇特。只要当人命根断。疑情脱。千眼顿开。如大洋海底辊一轮。赫日上昇天门。照破四天之下。万别千差。一时明了。便能握金刚王宝劒。七纵八横。受用自在。岂不快哉。其或见谛不真。影像彷佛。寻言逐句。受人指呼。驴年得快活去。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着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虽然如是。卧云门下。有个铁门限。更须猛着气力。跳过始得。拟议之间。堕坑落壍。以拂子击禅牀。下座 上堂。月圆伏惟。三世诸佛。狸奴白牯。各各起居万福。时中淡薄无可相延。切希宽抱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恼。不甘水草遇着。暖日和风当下和身。便倒教渠拽杷牵犂。直是摇头摆脑。可怜万顷良田。一时变为荒草。

瑞州九峰希广禅师

游方日。谒云葢智。乃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牀。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你意作麽生。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秖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净曰。你意作麽生。师复打一坐具。净曰。他打你也打。师於言下大悟。净因有颂曰。丈夫当断不自断。兴化为人彻底汉。已後从教眼自开。棒了罚钱趂出院。後住九峰。衲子宗仰。有戒药王者。请上堂。戒出问。如何是九峰境。师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曰人境已蒙师指。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吃得棒也未。戒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陞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师子子。出窟便哮吼。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曰。即是今晨戒药王。便下座 师晚佐同门福深於泐潭。雪夜同福围炉。谭久。福潜使人撤师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睡熟。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有如此。

瑞州黄檗道全禅师

洛阳王氏子。初业讲。董君劝发。弃从甘露。复从栖贤秀。凡七年。後事真净五年。一日以所悟告净曰。吾一槌打透无尽藏。一切珍宝皆吾有。净可之。出住石台清凉。次徙黄檗。上堂。以拂子击禅牀曰。一槌打透无尽藏。一切珍宝吾皆有。拈来普济贫乏人。免使波吒路边走。遂喝曰。谁是贫乏者 宋神宗元丰甲子十二月乙丑。与众诀别。坐化。体香软。茶毗舍利无数。塔于断际。塔右苏辙铭之。寿四十九。腊三十。

瑞州清凉觉范慧洪禅师

郡之彭氏子。年十四。父母俱亡。乃依三峰靘为童子。日记数千言。览群书殆尽。靘器之。十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得度。从宣秘讲成实唯识论逾四年。弃谒真净於归宗。净迁石门。师随至。净患其深闻之獘。每举玄沙未彻之语。发其疑。凡有所对。净曰。你又说道理耶。一日顿脱所疑。述偈曰。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花。尀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鰕。净见为助喜。命掌记。未久去。谒诸老。皆蒙赏音。由是名振丛林。显谟朱公彦。请开法抚州北景德。後住清凉 示众。举首楞严。如来语阿难曰。汝应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然於一珠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於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旃檀木。生於汝鼻。为生於空。阿难。若复此香生於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旃檀。云何鼻中有旃檀气。称汝闻香。当於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若生於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籍炉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齅与香。二处虗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师曰。入此鼻观。亲证无生。又大智度论问曰。闻者云何闻。用耳根闻耶。朋耳识闻耶。用意识闻耶。若耳根闻。耳根无觉识知。故不能闻。若耳识闻。耳识一念故。不能分别。不应闻。若意识闻。意识亦不能闻。何以故。先五识。识五尘。然後意识识。意识。不能识现在五尘。唯识过去未来五尘。若意识。能识现在五尘者。盲聋人。亦应识声也。何以故。意识不破故。师曰。究此闻尘。则合本妙。既证无生。又合本妙。毕竟是何境界。良久曰。白猿已呌千岩晚。碧缕初横万字鑪 住景德日。僧问。南有景德。北有景德。德即不问。如何是景。师曰。颈左项上 宋徽宗崇宁癸未。会张无尽於峡之善溪。张甞自谓。得龙安悦末後句。丛林畏与语。因夜话及之。曰可惜云庵不知此事。师问。何以。张曰。商英顷自金陵酒官。移知豫章。过归宗见之。欲为点破。方叙悦末後句未卒。此老大怒骂曰。此吐血秃丁。脱空妄语不得信。既见其盛怒。更不欲叙之。师笑曰。相公但识龙安口传末後句。而真药现前不能辨也。张大惊起执师手曰。老师真有此意耶。曰疑则别参乃取。家藏云庵顶相。展拜赞之。书以授师。其词曰。云庵纲宗。能用能照。天鼓希声。不落凡调。冷面严眸。神光独耀。孰传其真。觌面为肖。前悦後洪。如融如肇。大慧处众日。甞亲依之。每叹其妙悟辩慧。高宗建炎戊申五月。示寂于同安。太尉郭公天民。奏赐宝觉圆明之号。师着。有林间录。僧宝传。高僧传。智证传。志林。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石门文字禅。竝行于世。

衢州超化静禅师

上堂。声前认得。已涉廉纤。句下承当。犹为钝汉。电光石火。尚在迟疑。点着不来。横屍万里。良久曰。有甚用处。咄。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

婺州吴氏子。年十四。依智慧偁。二十二。试所习落发。肆讲十二年。宿学敬慕。尝欲会通诸宗。正一代时教。有禅者问曰。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师无对。即出游方。晚至洞山。谒真净。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净叱之。师趋出。净笑呼曰。浙子斋後游山好。师忽领悟。久之辞去。净曰。子所造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因识其意。自尔诸方力命出世。师却之。庵居二十年。不与世接。士夫踵门略不顾。有偈曰。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缘萝庵 或问。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师曰。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个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 宋徽宗崇宁改元壬子冬。曳杖造龙安。人莫之留。明年六月晦。问侍僧曰。早暮。曰已夕矣。遂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示寂於最乐堂。茶毗收骨。塔于乳峰之下。

婺州双溪印首座

自见真净。彻证宗猷。归遯双溪。一日偶书曰。折脚铛儿谩自煨。饭余长是坐堆堆。一从近日生涯拙。百鸟衔花去不来 以触衣碎甚。作偈曰。不挂寸丝方免寒。何须特地袅长竿。而今落落零零也。七佛之名甚处安。

隆兴奉新慧安慧渊禅师

北人。孤硬自立。久参晦堂有契证。次参真净。陆沉众中。人无知者。慧安院临道左。衲子往来於泐潭黄龙洞山黄檗者。无不经由。偶法席虗。时真净在宝峰。太守移书。命择人居之。众皆惮其行。师白真净曰。慧渊去得否。真净喜曰。汝可去。遂复书举师。首座湛堂。问师曰。公去如何住持。师曰。慧渊无福。当为一切人结缘。自肩一栲栳打街供众。湛堂曰。须是老兄始得。遂作颂饯之。及师既至。逐日打化。遇暂到即延归。院中宿泊。且曰。容某甲归修供养。如此三十五年。风雨不易。院宇鼎新。凡丛林所宜有者。咸皆备焉。死心。初住黄龙访之。师曰。新长老。汝尝爱使没意智一着子该抹人。今夜且宿此待。与理会些细大法门。死心惮之。语侍者曰。者汉是真个理会底。不能与他剺牙劈齿得。不若去休。不宿便行。师後终於慧安。闍维。六根不坏者三。获舍利无数。异香满室。累月不绝。奉新後遭兵火。残破无孑遗。独慧安诸殿。嶷然独存。葢愿力成就。神物护持所致云。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八

猜你喜欢
  大悲经持正法品第六·佚名
  卷第四·志磐
  覆万梁居士书·太虚
  西归直指卷一·周梦颜
  卷第十七·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佛说护国经·佚名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吉藏
  普慈闿士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三·善月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三·澄观
  卷第七十七·佚名
  爱乐品第五·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宗赜慈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四·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国风秦有车邻邻【十七真】有马白颠【一先】未见君子寺人之令【力珍反】阪有漆【五质】隰有栗【五质】既见君子竝坐鼓瑟【七栉】今者不乐逝者其耊【十六屑】阪有桑【十一唐】隰有杨【十阳】既见君子竝坐鼓

  • 第十二出至第二十二出·刘唐卿

    第十二出看瓜 【虞美人】(生上)可惜英雄都丧弃,无烦恼要寻烦恼。遥望卧牛冈上,今晚便知分晓。踏破天涯路,平生不信邪。李洪一夫妻,夜来把冷热酒灌醉,着我到此看瓜。若不来被他笑话。你看四野无人,天色榜晚,趱行前去。 【祝英

  • 卷十二·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十二明 钱仲益 撰锦树集二七言律诗宋纪善梅花室【先生名询字文忠】賸栽琪树遍书林绕屋花开雪色深一榻暗香侵晓梦半帘疎影助清吟每题婉丽珠玑赋未害孤高铁石心惆怅广平风度在逋仙千载是知音溪山

  • 卷六·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六明 文徴明 撰太史诗集七言律诗谒江浦庄先生留宿定山草堂十亩青松四靣山草堂宛转乱流间若非清福安能主为访高人得暂闲竹圃眠云秋濯濯水舂孤枕夜潺潺就中何事尤堪羡国是人非了不关重至滁州

  • 发凡·朱隗

    一盛期诗选。初意合为一编。三百年来作者如林。未易卒业。今先以二集问世。自天启。辛酉。至崇祯甲申春。为断也统前后补亡拾遗。及海内名稿搜罗未竟。并子廿年所藏同人邮寄之稿。山城迁转。多致散佚。须更收辑者。统

  • 帝纪第八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李百药

    后主讳纬,字仁纲,武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胡皇后,梦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遂有娠。天保七年五月五日,生帝于并州邸。帝少美容仪,武成特所爱宠,拜王世子。及武成入纂大业,大宁二年正月丙戌,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武成禅位于帝。天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一·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一【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君名 【后妃 皇子附

  • 沈重传·令狐德棻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从小聪明颖悟,与一般儿童不一样。少年时成为孤儿,居丧合于礼制。长大后,专心儒学,不远千里从师,得以博览群书,尤其通晓《诗经》、《礼记》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529),担任王国常侍。梁武帝打算

  • 世祖后察必传·宋濂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名察必,姓弘吉剌氏,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生裕宗,中统初立为皇后。至元十年(1273)三月受册封,上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四怯薛官奏请划京城外附近农田为牧马场地,世祖允准,皇后想谏阻。一天乘太

  • 卷83·陈邦瞻

    ○北伐更盟宁宗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兵连祸结,士卒涂炭,府库空匮,国势日弱,群盗蜂起,民不堪命。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恢复之议遂起。聚财募卒,出封桩库黄金

  • 第八章 秦汉之际·张荫麟

    第一节陈胜之起灭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在旧楚境的蕲县大泽乡停留着附近被征发去防守渔阳的闾左兵九百人。适值大雨,道路不通。这队伍已无法如期达到指定的处所。照当时的法律,将校误期,要被处斩。有两位下级将校陈胜和吴广,便

  • 卷四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八     婺源江永撰兵制    軍禮一補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李靖語】 殷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猶立司馬之官設六軍之衆【顔師

  •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二十二·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神通宝藏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法周罗法门。大神通法门。香藏法门。师子吼入聚法门。破法相法门。栴檀凉法门。无相法门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东都沙门(宝臣)集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觉二无我等法名为佛。过去诸佛已觉此法。故名为佛。以过去故。世尊今觉此法亦名为佛。觉道虽一。过现不同。云何言我是过去

  • 修一片净土·李叔同

    佛法本无宗,一念一清净。缘起缘灭处,一切皆成空,修一分宁静心宽体健,修一片净土颐养身心。诚心处有净土太阳不必多,只有一个,便能普照一切众生。净土无需求,只要一颗诚心,就能化去一切烦恼。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

  •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长筌子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即《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长筌子注。两书俱有序,文字相同。经、注文稍有出入。论内丹术。

  •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佚名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长生护福神王讲说,篇幅较短。内称众生归依大道,应先行三清静:「第一身清静,第二心清静,第三口清静」。然后可修三洞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