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四

续藏经 五灯全书

 清 超永编辑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四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云门宗

南岳下十世下

雪窦显禅师法嗣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

永嘉乐清陈氏子。世以渔为业。母梦星殒于屋。乃孕。及产尤多吉祥。儿时坐船尾。父得鱼付师贯之。师不忍。乃私投江中。父怒笞之。师恬然如故。长游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宋仁宗天圣中。试经得度。谒金銮善叶县省。皆蒙印可。遂由洛抵龙门。复至都下。欲继宗风。意有未决。忽遇言法华于市井中。拊师背曰。云门临济去。及至姑苏。礼明觉于翠峰。觉问。汝名甚麽。师曰义怀。觉曰。何不名怀义。师曰。当时致得。觉曰。谁为汝立名。师曰。受戒来十年矣。觉曰。汝行脚。费却多少草鞋。师曰。和尚莫瞒人好。觉曰。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你作麽生。师无语。觉打曰。脱空谩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恁麽不恁麽总不得。师拟议。觉又打出。如是者数四。寻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觉闻。拊几称善。後七坐道场。化行海内。嗣法者甚众 住後。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布发掩泥。横身卧地。曰意旨如何。师曰。任是波旬也皱眉。曰恁麽则谢师指示。师曰。西天此土 问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曰。林间鸟噪。水底鱼行 上堂。须弥顶上。不扣金钟。毕鉢岩中。无人聚会。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着草鞋。朝游檀特。暮到罗浮。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上堂。衲僧横说竖说。未知有顶门上眼。时有僧问。如何是顶门上眼。师曰。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上来道个不审。能销万两黄金。下去道个珍重。亦销得四天下供养。若作佛法话会。滴水难消。若作无事商量。眼中着屑。且作麽生即是。良久曰。还会麽。珍重 上堂。夫为宗师。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遇贱即贵。遇贵即贱。驱耕夫之牛。令他苗稼丰登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渴。遇贱即贵。握土成金。遇贵即贱。变金成土。老僧亦不驱耕夫之牛。亦不夺饥人之食。何谓。耕夫之牛。我复何用。饥人之食。我复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变金作上。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伦。虽然如此。打破大散关几个。迷逢达磨 上堂。雁过长空。影沈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彞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来也挛挛拳拳。用之则敢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参 上堂。髑髅甞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诸仁者。芭蕉闻雷开。还有耳麽。葵花随日转。还有眼麽。若也会得。西天即是此土。若也不会。七九六十三。收 上堂。灵源绝朕。普现色身。法离断常。有无堪示。所以道。尘尘不见佛。刹刹不闻经。要会灵山亲授记。昼见日夜见星。良久曰。若到诸方。不得错举。参 上堂。夜来寒霜凛冽。黄河冻结。陕府銕牛腰折。尽道女娲炼石补天。争奈西北一缺。如今欲与他补却。又恐大地人无出气处。且留这一窍。与大地人出气。参 上堂。虗明自照。不劳心力。上士见之。鬼神茶饭。中下得之。狂心顿息。更有一人。切忌道着 上堂。光透日月。明暗不收。智出圣凡。贤愚不历。所以道。不用低头思量难得。良久曰。是甚麽 上堂。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虗之中。何似南山起云。北山下雨。若也会得。甜瓜彻蔕甜。若也不会。苦瓠连根苦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且道。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说甚麽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只如威音王佛。最初一会。度多少人。若是通方作者。试为道看。良久曰。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看 上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金色头陀。见处不真。鸡足山中。与他看守衣鉢。三千大喻。八百小喻。大似泥里洗土块。四十九年三百六十余会。摩竭提国。犹较些子。德山临济。虽然丈夫。争似罽宾国王一刀两段。如今若有个人鼻孔辽天。山僧性命何在。良久曰。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喝一喝。下座 问天不能葢。地不能载。未审是甚麽人。师曰。掘地深埋。曰此人还受安排也无。师曰。土上更加泥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长江无六月。曰见後如何。师曰。一年一度春 室中问僧。无手人能行拳。无舌人解言语。忽然无手人打无舌人。无舌人道个甚麽。又曰。蜀魄连宵呌。鵽鳭终夜啼。圆通门大启。何事隔云泥 晚年。以疾居池阳杉山庵。门弟子智才。住临平之佛日。迎归侍奉。才如苏城未还。师速其归。及踵门。师告之曰。时至吾行矣。才曰。师有何语示徒。乃说偈曰。红日照扶桑。寒云封华岳。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才问。卵塔已成。如何是毕竟事。师举拳示之。遂就寝推枕而寂。塔全身寺东之原。徽宗崇宁中。敕諡振宗禅师。

越州称心省倧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行人念路。僧曰不会。师曰。紧峭草鞋 上堂。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拈拄杖曰。拄杖是缘。那个是佛种。拄杖是一乘法。那个是缘。这里参见释迦老子了。却买草鞋行脚。不得向衲僧门下过。打折汝腰。且道。衲僧据个甚麽。良久曰。三十年後。莫孤负人。卓拄杖下座。

泉州承天传宗禅师

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曰。承天今日高竖降旗。僧便喝。师曰。临济儿孙。僧又喝。师便打 问如何是般若体。师曰。云笼碧峤。曰如何是般若用。师曰。月在清池。

处州南明日慎禅师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水天影交碧。曰毕竟是同是别。师曰。松竹声相寒。

舒州投子法宗禅师

僧问。如何是道者家风。师曰。袈裟裹草鞋。曰意旨如何。师曰。赤脚下桐城。

天台实相蕴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堂堂八尺余。

岳州君山显昇禅师

上堂。大方无外。含裹十虗。至理不形。圆融三际。高超名相。妙体全彰。迥出古今。真机独露。握骊珠而监物。物物流辉。掷宝以劒挥空。空空绝迹。把定则摩竭掩室。净名杜词。放行则拾得摇头。寒山拊掌。且道。是何人境界。拈拄杖卓一下曰。瞬目扬眉处。凭君子细看。

平江府水月寺惠金典座

依明觉于雪窦。闻举须弥山话。默有契。一日欲往讯。遇之殿轩。觉问。汝名甚麽。曰惠金。觉曰。阿谁惠汝金。曰容少间去方丈致谢。觉曰。即今聻。曰这里容和尚不得。

扬州仪真长芦祖印智福禅师

江州夏氏子。参雪窦。顿明祖意。道行才智。洒然超迈。出世长芦。上堂。僧问宝劒未出匣时如何。师曰澁。曰出後如何。师曰利。问如何是第一机。师曰。不为鼷鼠而发。曰岂无方便。师曰。静处萨婆诃。乃曰。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一任诸人点头。忽若问不在答处。答不在问处。作麽生摸索。乃展两手曰。无遗丝发。一时分付。

瑞州洞山慧圆禅师

幼参雪窦。便得旨。一时声名籍甚。後依开先暹。会洞山阙人。暹举之以应。遂出世。上堂。学非稽古。道愧当时。俛仰无门。乃随众意。古人道。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时人会也无。只如山僧与诸人。从庐阜来。遇夜便宿。逢晓便行。直至此间。一脚在前。一脚在後。如今个个高挂鉢囊。阁却拄杖。更有什麽事。然虽如是。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

凤阳凤栖仲卿禅师

上堂。僧问。古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和尚出世。所为何事。师张口吐舌示之。曰只者个。别更有。师曰。朝三千暮八百。乃曰。巍巍堂堂。三界无双。磊磊落落。十方寥廓。拟议则丧身失命。思量则千差万错。喝一喝。下座。

长沙龙兴智传禅师

僧问。久处湖湘。拟伸一问。师还答否。师曰。何得拖泥带水。僧便喝。师曰。一阵雨。一阵凉。僧礼拜。师曰。有头无尾 宋英宗治平中。示寂。平生行住坐卧之处。悉涌舍利。禅徒唱得衣物者。舍利日生。有於真前至诚求者。随念示应。

汝宁乾明则禅师

僧问。如何是海印三昧。师曰。但向己求。曰学人不会。师曰。莫从他觅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清风生碧落。曰意旨如何。师曰。明月映长江。

常德乾明知应禅师

上堂。僧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曰。撑天拄地。曰出水後如何。师曰。塞壑填沟。乃曰。马祖陞堂。百丈卷席。火动烟生。云擎雨色。觌面相呈。一何轻掷。重赏三千。轻酬八百。

衡州南岳云峰元益禅师

李林宗问。意欲出尘今未出。请师今日决疑情。师曰。作麽生是出尘底事。李惘然。师曰。还会麽。李忽有省。呈偈曰。心镜从来莹。洪河本是深。只因师问後。沙石化为金。师曰。正趣地狱。李曰。人我无相。何为地狱。师曰。汝今何在。李曰。觌面不识。师曰。只此是黄金。

修撰曾会居士

幼与明觉同舍。及冠异途。天禧间。公守池州。一日会于景德寺。公遂引中庸大学。参以楞严符宗门语句。质明觉。觉曰。这个尚不与教乘合。况中庸大学耶。学士要径捷理会此事。乃弹指一下曰。但恁麽荐取。公於言下领旨。天圣初。公守四明。以书币迎师。补雪窦。既至。公曰。某近与清长老。商量赵州勘婆子话。未审端的有勘破处也无。觉曰。清长老道个甚麽。公曰。又与麽去也。觉曰。清长老且放过一着。学士还知天下衲僧。出这婆子圈缋不得麽。公曰。这里别有个道处。赵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觉曰。勘破了也。公大笑。

延庆荣禅师法嗣

庐山圆通居讷祖印禅师

梓州蹇氏子。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十一出家。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後。肄业讲肆。耆年多下之。会禅者南游回。力勉其行。於是。徧参荆楚间。迄无所得。至襄州洞山。留止十年。因读华严论有省。後游庐山。道价日起。由归宗而迁圆通。宋仁宗闻其名。皇佑初。诏住十方净因禅院。师称目疾不能奉诏。有旨合举自代。遂举大觉琏应诏。及引对问佛法大意称旨。天下贤师知人也。僧问。祖刹重兴时如何。师曰。人在破头山。曰一朝权在手。师便打 一日忽往辞江州牧刘公归。沐浴端坐示寂。当神宗熈宁辛亥三月十六日也。寿六十二。腊四十五。茶毗火焰中。白气上贯太阳。欧阳文忠公。尤独尊重。

百丈映禅师法嗣

临安府慧因怀祥禅师

上堂。南山高北山低。日出东方夜落西。白牛上树觅不得。乌鷄入水大家知。且道。觅得後又如何。良久曰。堪作甚麽。

临安府慧因义宁禅师

僧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摩耶夫人。曰出世後如何。师曰。悉达太子。

南华缘禅师法嗣

齐州兴化延庆禅师

上堂。言前荐得。孤负平生。句後投机。全乖道体。离此二途。祖宗门下又且如何。良久曰。眼里瞳儿吹木笛。

韶州宝寿行德禅师

冬日在南华受请。示众曰。新冬新宝寿。言是旧时言。若会西来意。波斯上舶船。

韶州白虎山守昇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有眼无鼻孔。

韶州佛陀山崇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直截为人一句。师打一拂子曰。会麽。曰不会。师曰。逢人莫错举。

韶州延祥法宁禅师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拄杖子。曰见後如何。师便打。曰今日亲见和尚。师曰。再犯不容。

韶州舜峰慧宝禅师

僧问。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险。曰不进不退时如何。师曰丧。曰如何即是。师曰。苏噜苏噜。

北禅贤禅师法嗣

潭州兴化绍铣禅师

上堂。拈拄杖曰。一大藏教。是拭不净故纸。超佛越祖之谈。是诳諕闾阎汉。若论衲僧门下。一点也用不得。作麽生是衲僧门下事。良久曰。多虗不如少实。击香台下座。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

漳州林氏子。幼弃家。依郡之崇福得度。有大志。自受具游方。名着丛席。浮山远。甞谓人曰。此後学行脚样子也。参北禅。禅问。近离甚处。师曰福严。禅曰。思大鼻孔长多少。师曰。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禅曰。汝道我见时长多少。师曰。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禅曰。学语之流。又问。来时马大师安乐否。师曰安乐。禅曰。向汝道甚麽。师曰。教和尚莫乱统。禅曰。念汝新到。不能打得你。师曰。某甲亦放和尚过。茶罢。禅问。乡里甚处。师曰漳州。禅曰。三平在彼作甚麽。师曰。说禅说道。禅曰。年多少。师曰。与露柱齐年。禅曰。有露柱且从。无露柱。年多少。师曰。无露柱。一年也不少。禅曰。夜半放乌鸡。师留北禅最久。於是。师资敲唱。妙出一时。晚至西山睠双岭。深邃栖息三年。始应法昌之请 师在双岭受请。於英胜二首座。相别曰。三年聚首。无事不知。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以拄杖画一画曰。这个即且止。宗门事作麽生。英曰。须弥安鼻孔。师曰。恁麽则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英曰。深沙努眼睛。师曰。争奈圣凡无异路。方便有多门。英曰。銕蛇钻不入。师曰。这般汉。有甚共语处。英曰。自缘根力浅。莫怨太阳春。却画一画曰。宗门事且止。这个事作麽生。师便掌。英曰。这漳州子。莫无去就。师曰。你这般见解不打。更待何时。又打。英曰。也是我招得 上堂。祖师西来。特唱此事。只要时人知有。如贫子衣珠。不从人得。三世诸佛。只是弄珠底人。十地菩萨。只是求珠底人。汝等正是伶俜乞丐。怀宝迷邦。灵利汉才闻举着。眨上眉毛。便知落处。若更踏步向前。不如策杖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 示众。我要一个不会禅底作国师 上堂。汝若退身千尺。我便当处生芽。汝若觌面相呈。我便藏身露影。汝若春池拾砾。我便撒下明珠。直得水洒不着。风吹不入。如个无孔铁鎚相似。且道。法昌还有为人处也无。良久曰。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上堂。春山青。春水绿。一觉南柯梦初足。擕筇纵步出松门。是处桃英香馥郁。因思昔日灵云老。三十年来无处讨。如今竞爱摘杨花。红香满地无人扫 上堂。拈起拄杖曰。我若拈起。你便唤作先照後用。我若放下。你便唤作先用後照。我若掷下。你便唤作照用同时。忽然不拈不放。你向甚麽处卜度。直饶会得倜傥分明。若遇临济德山。便须脑门着地。且道。伊有甚麽长处。良久曰。曾经大海休夸水。除却须弥不是山 上堂。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空王令下急搜求。唯心便作军中主。云门长驱。沩山队伍。列五位枪旗。布三元戈弩。药山持刀。青原荷斧。石巩弯弓。禾山打鼓阵排。雪岭长蛇兵屯。黄檗飞虎。木马带毛烹。泥牛和角煑。赏三军。犒师旅。打葛藤。分露布。截海扬尘。横山簸土。击元关。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无边刹海竞纷纷。三界圣凡无觅处。无觅处还知否。昨夜云收天宇宽。依然带月啼高树 上堂。闲来只麽坐。拍手谁赓和。回头忽见簸箕星。水墨观音解推磨。拍手一下曰。还会麽。八十翁翁虽皓首。看看不见老人容 法昌在分宁之北。千峰万壑。老屋数间。师力耕火种。殊安乐之。衲子不堪枯淡多弃去。开炉日。以一力挝鼓。陞座曰。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唯有十八高人。缄口围炉打坐。不是规矩严。难免见诸人话堕。直饶硬似秤鎚。未免灯笼勘破。不知道绝功勳。妄自修因证果。喝曰。但能一念回光。即脱二乘羁锁 黄龙南至。上堂。拏云攫浪数如麻。点着铜睛眼便花。除却黄龙头角外。自余浑是赤斑蛇。法昌小刹。路远山遥。景物萧疎。游人罕到。敢谓黄龙禅师。曲赐光临。不唯泉石生辉。亦乃人天欣悦。然云行雨施。自古自今。其奈炉鞴之所。钝銕尤多。良医之门。病者愈甚。瘥病须求灵药。销顽必藉金锤。法昌这里。有几个垛根阿师。病者病在膏肓。顽者顽入骨随。若非黄龙老汉到来。总是虗生浪死。拈拄杖曰。要会麽。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 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却须磨取。曰未审如何下手。师曰。镜在甚麽处。僧遂作一圆相。师便打曰。这漆桶。碌甎也不识 师与感首座。岁夜吃汤次。座曰。昔日北禅师分岁。曾烹露地白牛。和尚今分岁。有何施设。师曰。腊雪连山白。春风透户寒。座曰。大众吃个甚麽。师曰。莫嫌冷淡无滋味。一饱能消万劫饥。座曰。未审是甚麽人置办。师曰。无慙愧汉。来处也不知 英胜二首座。到山相访。英曰。和尚寻常爱点检诸方。今日因甚麽。却来古庙里作活计。师曰。打草只要蛇惊。英曰。莫涂糊人好。师曰。你又刺头入胶盆作甚麽。英曰。古人道。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所以住此山。未审和尚见个甚麽。师曰。你他时异日。有把茆葢头人或问。你作麽生只对。英曰。山头不如岭尾。师曰。你且道。还当得住山事也无。英曰。使钁不及拖犁。师曰。还曾梦见古人麽。英曰。和尚作麽生。师展两手。英曰。鰕跳不出斗。师曰。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英曰。争奈公案见在。师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 龙图徐公禧布衣时。与师往来。为法喜之游。师将化前一日。作偈遗之曰。今年七十七。出行须择日。昨夜问龟哥。报道明朝吉。徐览偈耸然。邀灵源清同往。师方坐寝室。以院务诫知事曰。吾住此山二十三年。护惜常住。每自莅之。今行矣。汝辈着精彩。言毕。举拄杖曰。且道。这个分付阿谁。徐与灵源皆屏息。遂掷杖投床。枕臂而化。

福州广因择要禅师

上堂。王临宝位。大地同风。纽半破三佛殿倒。卓藏身句即不问。你透出一字。作麽生道。拈拄杖曰。春风开竹户。夜雨滴花心 上堂。古者道。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且如何是诸上座了底心。良久曰。渔翁睡重春潭阔。白鸟不飞舟自横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长安东。洛阳西 问如何是佛。师曰。福州橄榄两头尖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隈岩傍壑。曰出世後如何。师曰。前山後山。

开先暹禅师法嗣

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

饶州浮梁林氏子。诞生之时。祥光上烛。须发爪齿。宛然具体。风骨爽拔。孩孺异常。发言成章。语合经史。闾里先生称曰神童。年将顶角。博览典坟。卷不再舒。洞明今古。才思俊迈。风韵飘然。志慕空宗。出家圆具。感悟夙习。即徧参寻。投机於开先。出为宗匠。九坐道场。四众倾向。名动朝野。宋神宗。赐高丽磨衲金鉢。以旌师德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木头雕不就。曰恁麽则皆是虗妄也。师曰。梵音深远。令人乐闻。问如何是诸佛说不到底法。师曰。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曰学人未晓。请师再指。师曰。九万里鹏从海出。一千年鹤远天归。问达磨面壁。意旨如何。师曰。闭口深藏舌。曰学人未晓。师曰。一言已出。驷马难追。问大修行人。还入地狱也无。师曰。在里许。曰大作业人。还上天堂也无。师曰鰕跳不出斗。曰恁麽则镬汤炉炭吹教灭。劒树刀山喝使摧。师曰。自作自受。乃曰。适来禅客。出众礼拜。各以无量珍宝。布施大众。又於面门上。放大光明。照耀乾坤。令诸人普得相见。於此明得。可谓十方诸佛各坐其前。常为劳生。演说大法。岂假山僧重重注破。如或未然。不免横身徇物。乃横按拄杖曰。万般草木根苗异。一得春风便放花 上堂。寒寒。风撼竹声乾。水冻鱼行涩。林疎鸟宿难。早是严霜威重。那堪行客衣单。休思紫陌山千朵。且拥红炉火。一攒放下茱萸。空中竹橛倒却。迦叶门前刹竿。直下更云不会。算来也太无端。参 师一日与学徒入室次。适东坡居士到。师曰。此间无坐榻。居士来此作甚麽。士曰。暂借佛印四大为坐榻。师曰。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腰下玉带子。士欣然曰。便请。师曰。居士适来道。暂借山僧四大为坐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居士向甚麽处坐。士不能答。遂留玉带。师却赠以云山衲衣。士乃作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犹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李公麟。为师写照。师令作笑容。自为赞曰。李公天上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不为拈花传大事。等闲开口笑何人。泥牛漫向风前齅。木马无端雪里春。现对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哲宗元符戊寅正月四日。与客语。有会其心轩渠。一笑而化。其令写笑状而赞之。非苟然也。

东京智海本逸正觉禅师

福州彭氏子。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青青河畔草。曰磨後如何。师曰。郁郁园中柳。曰磨与未磨。是同是别。师曰。同别且置。还我镜来。僧拟议。师便喝 上堂。开口是。合口是。眼下无妨更着鼻。开口错。合口错。眼与鼻孔都拈却。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衲僧肚皮似海宽。此乃一出一入。半含半开。是山僧寻常用底。敢问诸禅德。刹竿因甚麽头指天。力士何故揎起拳。良久曰。参 上堂。拈拄杖曰。这拄杖。在天也。与日月并明。在地也。与山河同固。在王侯也。以代蒲鞭。在百姓也。防身御恶。在衲僧也。昼横肩上。渡水穿云。夜宿旅亭。撑门拄户。且道。在山僧手里。用作何为。要会麽。有时放步东湖上。与僧遥指远山青。击禅床下座 上堂。忆得老僧年七岁时。於村校书处。得一法门。超情离见。绝妙绝玄。爰自染神。逾六十载。今日輙出普告大众。若欲传持。宜当谛听。遂曰。寒原耕种罢。牵犊负薪归。此夜一炉火。浑家身上衣。诸禅德。逢人不得错举 上堂。古者道。接物利生绝妙。外甥终是不肖。他家自有儿孙。将来应用恰好。诸禅德。还会麽。菜园墙倒晴方筑。房店篱穿雨过修。院宇漏时随分整。儿孙大小尽风流 上堂。举暹和尚道。寒寒。地炉火暖。闲坐蒲团。说迦叶不是。谈达磨无端。此也彼也。必然一般。师召大众曰。迦叶甚处不是。达磨那里无端。若检点得出。彼之二老一场懡[怡-台+罗]。若点检不出。三十年後。莫道不被人瞒好 上堂。我有这一着。人人口里嚼。嚼得破者。速须吐却。嚼不破者。翻成毒药。乃召诸禅德。作甚麽滋味。试请道看。良久曰。医王不是无方义。千里苏香象不回 道士问。如何是道。师曰。龙吟金鼎。虎啸丹田。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吐故纳新。曰道与道中人。相去多少。师曰。罥鹤颠崖上。冲天昧米民。

越州天章元楚宝月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一年三百六十日。曰便恁麽会时如何。师曰。迢迢十万不是远 上堂。鼓声错落。山色崔嵬。本既不有。甚处得来。良久曰。高着眼。

南康庐山万杉善爽禅师

上堂。僧问。如何是万杉境。师曰。万株杉下千寻竹。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老僧义手对闍黎。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崑仑头戴华山尖。乃曰。古即今。今即古。家家窗下有诸祖。文殊示现满山川。自是时人不解悟。大众且道。悟个什麽。喝一喝。

钦山勤禅师法嗣

鼎州梁山圆应禅师

僧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曰。吃粥吃饭。

云葢鹏禅师法嗣

绍兴诸暨锺山报恩谭禅师

上堂。法身无像。应物现形。诸禅德。作麽生说个应物现形底道理。拈拄杖示众曰。世尊身长丈六。这个拄杖子。亦长丈六。弥勒身长千尺。这个拄杖子。亦长千尺。方圆任器。隐显从他。大包天地。细入微尘。如驴觑井。如井觑驴。得之者。运筹帷幄。把断要津。失之者。杳杳忽忽。虗生浪死。得失二途。一时放却。敢问诸人。且道。山僧拄杖子。毕竟长多少。良久曰。笑指客从何处来。击香几一下。

雁宕吉禅师法嗣

温州净光为觉禅师

上堂。净光绀宇。古佛只园。闻名者。尘心顿息。目覩者。宛若昇天。面临郛郭。背靠林泉。处处尽歌皇化。何须演妙谭元。向上一窍。又且如何。蓦拈拄杖。卓一卓曰。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鍼度与人。下座。

禾山材禅师法嗣

抚州曹山宝积雄禅师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寒猫不捉鼠。问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学人如何下足。师曰。大地草漫漫。曰谢师答话。师曰。明眼人难暪。曰大众一时记取。师曰。曹山今日失利。问法雷一震。龙象四来。和尚如何行令。师曰。清风不会侬家意。吹散白云撩乱飞。曰学人还有安身立命处也无。师曰。脚踏实地。乃曰。善应羣方。万机丛凑。相逢相见即不问。你拈匙把筯。为甚麽道不得。良久曰。曹山今日失利 上堂。山不青。水不绿。南北东西无下足。白云片片岭头飞。夜来却入芦花宿 上堂。千江竞凑。万派同源。宝月腾辉。光分沙界。山河大地。明暗自殊。坐卧经行。何人分上。其中莫有语言道断函葢相应底衲僧麽。出来与曹山相见。时有僧出方礼拜。师曰。大众。分明记取这僧话头。

南岳下十一世

云居舜禅师法嗣

金陵蒋山法泉佛慧禅师

随州时氏子。僧问。古人说不到处。请师说。师曰。夫子入太庙。曰学人未晓。师曰。春暖柳条青 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问祖师面壁。意旨如何。师曰。撑天拄地。曰便恁麽去时如何。师曰。落七落八 问二祖立雪齐腰。意旨如何。师曰。三年逢一闰。曰为甚麽付法传衣。师曰。村酒足人酤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西瞿耶尼。曰出水後如何。师曰。泗州大圣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发长僧貌丑。曰未审意旨如何。师曰。闭户怕天寒 问南禅结夏。为甚麽却在蒋山解。师曰。众流逢海尽。曰恁麽则事同一家。师曰。梦里到家乡 上堂。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後擎天柱。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覰。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上堂。画一圆相。以手拓起曰。诸仁者。还见麽。团团离海峤。渐渐出云衢。诸人若也未见。莫道南明长老措大相。却於宝华王座上。念中秋月诗。若也见得。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上堂。要去不得去。要住不得住。打破大散关。脱却娘生袴。诸仁者。若到腊月三十日。且道。用个甚麽。良久曰。柳絮随风。自西自东 上堂。古人恁麽。南禅不恁麽。古人不恁麽。南禅却恁麽。大众还委悉麽。王婆衫子短。李四帽檐长 圣节上堂。拈拄杖击法座一下曰。以此功德。祝延圣寿。便下座 上堂。时人欲识南禅路。门前有个长松树。脚下分明不较多。无奈行人恁麽去。莫恁去急回顾。楼台烟锁钟鸣处 因雪上堂。召大众曰。还有过得此色者麽。良久曰。文殊笑。普贤嗔。眼里无筋一世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上堂。快人一言。快马一鞭。若更眼睛定动。未免纸裹麻缠。脚下是地。头上是天。不信但看八九月。纷纷黄叶满山川 师晚奉诏。住大相国智海禅寺。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是。众皆无对。师索笔书偈曰。非佛非心徒拟议。得皮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书毕坐逝。

明州天童澹交禅师

僧问。临云阁耸。太白峯高。到这里如何进步。师曰。但寻荒草际。莫问白云深。曰未审如何话会。师曰。寒山逢拾得。两个一时痴。曰向上宗乘。又且如何举唱。师曰。前言不及後语 上堂。也大奇。也大差。十个指头八个罅。由来多少分明。不用钻龟打瓦。便下座。

建州崇梵余禅师

僧问。临济喝。少遇知音。德山棒。难逢作者。和尚今日作麽生。师曰。山僧被你一问。直得退身三步。脊背汗流。曰作家宗师。今日遭遇。师曰。一语伤人。千刀搅腹。僧以手画一画曰。争奈这个何。师曰。草贼大败 问恁麽来底人。师还接否。师曰。孤峰无宿客。曰不恁麽来底人。师还接否。师曰。滩峻不留船。曰恁麽不恁麽则且置。穿过髑髅一句作麽生。师曰。堪笑亦堪悲 上堂。直须向黑豆未生芽时构取。良久。召大众曰。劒去远矣。

处州慈云院修慧圆照禅师

上堂。片月浸寒潭。微云满空碧。若於达道人。好个真消息。还有达道人麽。微云穿过你髑髅。片月触着你鼻孔。珍重。

杭州南山长耳相子良禅师

僧问。六月休歇时如何。师曰。在家致仕。曰忽遇客来。如何只待。师曰。烂嚼清风。饱餐明月。曰学人有分也无。师曰。无下口处。乃曰。莺啼绿柳。鹊噪花枝。於斯荐得。触处光辉。更有一般道理。防萌杜渐。居安虑危。是何言欤。

建宁开元莹禅师

上堂。有一面镜。到处悬挂。凡圣不来。谁上谁下。遂拈拄杖曰。这个是拄杖。那个是镜。良久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 上堂。倐忽倐忽。东涌西没。无害无伤。穿皮透骨。平等应用。非心非佛。拶破面门。个是何物。古人无端谓辽天鹘。无眼者看取力口希。咄咄咄。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大沩宥禅师法嗣

庐山归宗慧通禅师

僧问。如何是函葢乾坤句。师曰。口出东方夜落西。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铁山横在路。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师曰。船子下扬州 问如何是尘尘三昧。师曰。灰飞火乱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黄河水出崑仑觜 问十二时中。如何履践。师曰。铁牛步春草 问只履西归。当为何事。师曰。为缘生处乐。不是厌他乡。曰如何是当面事。师曰。眼下鼻头垂 上堂。心随相起。见自尘生。了见本心。知心无相。即十方刹海。念念圆明。无量法门。心心周匝。夫如是者。何假觉城东际。参见文殊。楼阁门开。方亲弥勒。所以道。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拈起拄杖曰。这个是一法。那个是道场。这个是道场。那个是一法。良久曰。看看。拄杖子。穿过诸人髑髅。须弥山。拶破诸人鼻孔。击香台一下曰。且向这里会取 上堂。从无入有易。从有入无难。有无俱尽处。且莫自颟顸。举来看。寒山拾得礼丰干。

安州大安兴教慧宪禅师

上堂。我有一条拄杖。寻常将何比况。采来不在南山。亦非崑仑西嶂。拈起满目光生。放下骊龙缩项同徒若也借看。卓出人中之上。击香台下座。

饶州崇福清雅禅师

僧问。如何是崇福境。师曰。磬敲寒夜月。香炷白云朝。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僧是僧。俗是俗。曰向上更有奇特事也无。师曰。卢毗顶上金冠子。曰重重蒙指示。千古为流通。师曰。笑杀旁观者。

育王琏禅师法嗣

临安府佛日净慧戒弼禅师

僧问。如何是毗卢印。师曰。草鞋踏雪。曰学人不会。师曰。步步成踪。

福州天宫慎徽禅师

上堂。八万四千波罗蜜门。门门长开。三千大千微尘诸佛。佛佛说法。不说有。不说无。不说非有非无。不说亦有亦无。何也。离四句。绝百非。相逢举目少人知。昨夜霜风漏消息。梅花依旧缀寒枝。

杭州径山无畏维琳禅师

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不在燃灯前。亦非释迦後。曰莫便是育王儿孙也无。师曰。神岳峰高。尾间水急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神鸾顶上轩眉坐。黄鹄岫中昂首行。曰未审意旨如何。师曰。会即便会。觅甚意旨。僧珍重便行。师曰。听取一偈。榾柮火残飞白灰。老僧身上白如雪。地炉冥坐人不知。苍狖山西呌明月。

杭州临平胜因资禅师

上堂。僧问。菩提不可以心得。和尚从何而得。师曰。龊汉。乃曰。若论此事。如日月丽天。八方普照。盲者不见。盆下不知。非日月不明。乃当人障隔。若据祖师在令。拟议千差。直须打透金锁元关。一任纵横妙用。

温州弥陀正彦庵主

一日谒雪窦良。良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无且置。和尚是有主禅师。无主禅师。良曰。却葫芦倒缠藤。师曰。道什麽。良拟对。师拂袖便出曰。见面不如闻名。良呵呵大笑。

灵隐知禅师法嗣

临安府灵隐正童圆明禅师

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夜行莫踏白。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黄张三。黑李四。

承天简禅师法嗣

婺州智者山利元禅师

上堂。拈拄杖曰大用现前。不存轨则。东方一指。乾坤肃静。西方一指。瓦解冰消。南方一指。南斗作窜。北方一指。北斗潜藏。上方一指。筑着帝释鼻孔。下方一指。穿过金刚水际。诸人面前一指。成得甚麽边事。良久。卓一下曰。路上指奔鹿。门前打犬儿。

温州瑞安僧印禅师

上堂。僧问。如何是法身体。师曰。头大耳小。曰如何是法身用。师曰。南源耕罢者。牵犊负樵归。曰恁麽则三身不分也。师曰。大虫看水磨。乃曰。将心问佛如天远。以佛求心道转赊。若遇云门行正令。管教棒下辨龙虵。良久曰。具眼者看取 宋神宗熙宁丁巳九月十三日。沐浴更衣。说偈曰。倚空灵劒冷光浮。佛祖魔军一刃收。带月吼风归宝匣。銕牛惊散曲江头。言讫而逝。茶毗敛骨。获舍利五色。

九峰韶禅师法嗣

明州大梅法英祖镜禅师

本郡张氏子。弃儒试经得度。肄讲延庆。凡义学。有困於宿德。輙以诘师。师纵辞辨之。为众所敬。忽曰。名相迂曲。岂吾所宗哉。乃参九峰。峰见器之。与语若久在丛席。因痛劄之。师领旨。自尔得誉 住後。上堂。三十六旬之始。七十二候之初。末後句则且置。只如当头一句。又作麽生道。拈拄杖曰。岁朝把笔。万事皆吉。急急如律令。大众。山僧恁麽举唱。且道。还有祖师意也无。良久曰。记得东村黑李四。年年亲写在门前。卓拄杖下座 宋徽宗宣和初。敕天下僧尼为德士。虽主法聚议。无一言以回上意。师肆笔解老子。诣进上览。谓近臣曰。法英道德经解。言简理诣。於古未有。宜赐入道藏流行。仍就赐冠佩坛诰。不知师意者往往以。其为佞谀。明年秋。诏复天下僧尼师独无改志。至高宗绍兴初。晨起。戴桦皮冠。披鹤氅。执象简。穿朱履。使击鼓集众陞座。召大众曰。兰芳春谷菊秋篱。物必荣枯各有时。昔毁僧尼专奉道。後平道佞复僧尼。且道。僧尼形相作麽生。复取冠示众曰。吾顶从来似月圆。虽冠其发不成仙。今朝抛下无遮障。放出神光透碧天。掷之于地。随易僧服。提鹤氅曰。如来昔日贸皮衣。数较慙将鹤氅披。还我丈夫调御服。须知此物不相宜。掷之。举象简曰。为嫌禅板太无端。岂料遭他象简瞒。今日因何忽放下。普天致仕老仙官。掷之。提朱履曰。达磨携将一只归。儿孙从此赤脚走。借他朱履代麻鞋。休道时难事掣肘。化鹏未遇不如鵾。畵虎不成反类狗。掷之。横拄杖曰。今朝拄杖化为龙。分破华山千万重。复倚肩曰。珍重佛心真圣主。好将尧德振吾宗。掷下拄杖。敛目而逝。

玉泉皓禅师法嗣

郢州林溪兴教文庆禅师

上堂。六六三十六。东方甲乙木。嘉州大像出关来。陕府铁牛入西蜀。参。

夹山遵禅师法嗣

江陵福昌信禅师

闽县萧氏子。年十二。便能行头陀行。二十六得僧服。入夹山室。住後。僧问。一花开五叶。如何是第一叶。师提起坐具。僧曰。云生片片。雨点霏霏。师曰。不痛不知伤。僧曰。这个犹是风生雨意。如何是第一叶。师将坐具摵一摵。僧拍掌。师曰。一任[跳-兆+孛]跳 问如何是佛。师曰。东家儿郎。西家织女。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掷笔抛梭 上堂。召大众举头。师曰。南山风色紧。便下座 宋哲宗元佑戊辰又十二月示寂。寿五十九。塔于善塔之左。

天衣怀禅师法嗣之一

东京慧林宗本圆照禅师

常州无锡管氏子。体貌厖硕。所事淳厚。年十九。依姑苏承天永安昇出家。巾侍十载。剃度受具。又三年。礼辞游方。至池阳谒振宗。宗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着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於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麽法。天亲曰。只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师久而开悟。於是名播寰宇。漕使李复圭。命师开法瑞光。法席日盛。武林守陈襄。以承天兴教二刹。命师择居。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值福。不敢久占。道俗始从。元丰壬戌。神宗诏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之三门。为士民演法。翌日召对延和殿问道。赐坐。师即跏趺。帝问。卿受业何寺。奏曰。苏州承天永安。帝大悦。赐茶。师即举盏长吸。又荡而撼之。帝曰。禅宗方兴。宜善开导。师奏曰。陛下知有此道。如日照临。臣岂敢自怠。即辞退。帝目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後帝登遐。命入福宁殿说法。以老乞归林下。得旨任便云游。州郡不得抑令住持。击鼓辞众。说偈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临别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晚居灵岩。其嗣法传道者。不可胜纪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韩信临朝。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屍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师曰。三皇塚上草离离 问上是天。下是地。未审中间是甚麽物。师曰。山河大地。曰恁麽则谢师答话。师曰。大地山河。曰和尚何得瞒人。师曰。却是老僧罪过 上元日。僧问。千灯互照。丝竹交音。正恁麽时。佛法在甚麽处。师曰。谢布施。曰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师曰。大似不斋来 上堂。於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拈起拄杖曰。这个是尘。作麽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敢问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击禅床。下座 上堂。看看。烁烁瑞光。照大千界。百亿微尘国土。百亿大海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乃至微尘刹土。皆於光中。一时发现。诸仁者还见麽。若也见得。许汝亲在瑞光。若也不见。莫道瑞光不照好。参 上堂。头圆像天。足方似地。古貌棱层。丈夫意气。趯倒须弥。踏翻海水。帝释与龙王。无着身处。乃拈拄杖曰。却来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变化。究竟须归这里。以拄杖卓一下 哲宗元符十二月。酣卧而寂。全身塔於苏之灵岩。寿八十。腊五十有二。

东京法云寺法秀圆通禅师

秦州陇城辛氏子。母梦老僧托宿。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老僧。与应乾鲁者善。甞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场岭下。鲁後闻其所。俄见儿生。即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鲁归。遂从鲁姓。十九试经圆具。励志讲肆。习圆觉华严。妙入精义。因闻无为军铁佛怀法席之盛。径往参谒。怀问曰。座主讲甚麽经。师曰华严。曰华严以何为宗。师曰。法界为宗。曰法界以何为宗。师曰。以心为宗。曰心以何为宗。师无对。怀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汝当自看。必有发明。後闻僧举白兆参报慈。情未生时如何。慈曰隔。师忽大悟。直诣方丈。陈其所证。怀曰。汝真法器。吾宗异日在汝行矣。初住龙舒四面。後诏居长芦法云为鼻祖。宋神宗上仙。宣就神御前说法。赐圆通号 僧问。不离生死。而得涅盘。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何。师曰。赤土涂牛嬭。曰谢师答话。师曰。你话头道甚麽。僧拟议。师便喝 问阳春二三月。万物尽生芽。未审道芽还增长也无。师曰。自家看取。曰莫便是指示处麽。师曰。芭蕉高多少。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曰。这个是白公底。你底作麽生。曰且待别时。师曰。看你道不出 上堂。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量才补职。宁越短长。买帽相头。难得恰好。直饶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东西不辩。南北不分。有甚麽用处。任是纯纲打就。生铁铸成。也须额头汗出。总不恁麽。如何商量。良久曰。赤心片片谁知得。笑杀黄梅石女儿 上堂。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相唤吃椀茶汤。亦无祖师妙诀。禅人若也未相谙。踏着秤鎚硬似铁 上堂。秋云秋水。青山满目。这里明得。千足万足。其或未然。道士倒骑牛。参 上堂。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诸人尽知有。且道。风作何色。若识得去。许你具眼。若也不识。莫怪相瞒。参 上堂。少林九年冷坐。却被神光覰破。如今玉石难分。只得麻缠纸裹。还会麽。笑我者多。知我者少 上堂。衲僧家。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未为分外。只如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又图个甚麽。良久曰。彼彼住山人。何须更说破 师示疾。谓众曰。老僧六处住持。有烦知事首座大众。今来四大不坚。火风将散。各宜以道自安。无违吾嘱。遂曰。来时无物去时空。南北东西事一同。六处住持无所补。师良久。监寺惠当进曰。和尚何不道末後句。师曰。珍重珍重。言讫而逝。当哲宗元佑庚午八月也。寿六十四。坐四十五夏。

东京相国慧林院若冲觉海禅师

江宁府钟氏子。上堂。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长江莹如练。清风来不歇。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诸仁者。适来道个清风明月。犹是建化门中事。作麽生是道人分上事。良久曰。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 上堂。无边义海。咸归顾盼之中。万象形容。尽入照临之内。你诸人。筑着磕着。因甚麽却不知。良久曰。莫怪山僧太多事。光阴如箭急相催。珍重。

真州长芦应夫广照禅师

滁州蒋氏子。僧问。古者道。如来禅。即许你会。祖师禅。未梦见在。未审。如来禅与祖师禅。是同是别。师曰。一箭过新罗。僧拟议。师便喝 问识得衣中宝时如何。师曰。你试拈出看。僧展一手。师曰。不用指东画西。宝在甚麽处。曰争奈学人用得。师曰。你试用看。僧拂坐具一下。师曰。众人笑你 上堂。召众曰。江山遶槛。宛如水墨屏风。殿阁凌空。丽若神仙洞府。森罗万象。海印交参。一道神光。更无遮障。诸人还会麽。良久曰。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参 上堂。顾大众曰。这个为甚麽。拥不聚。拨不散。风吹不入。水洒不着。火烧不得。刀斫不断。是个甚麽。众中莫有钉觜铁舌底衲僧。试为山僧定当看。还有麽。良久曰。若无。山僧今日失利。久立。

临安府佛日智才禅师

台州金氏子。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水冷生冰。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春雪易消。曰如何谈论。师鸣指一下 问东西密相付。为甚麽众人皆知。师曰。春无三日晴。曰特伸请益。师曰。拖泥带水。曰学人到这里。却不会。师曰。贼身已露 上堂。城里喧繁。空山寂静。然虽如此。动静一如。死生不二。四时轮转。物理湛然。夏不去而秋自来。风不凉而人自爽。今也古也。不改丝毫。谁少谁多。身无二用。诸禅德。既身无二用。为甚麽龙女现十八变。君不见。弄潮须是弄潮人。珍重 上堂。风雨萧骚。塞汝耳根。落叶交加。塞汝眼根。香臭丛杂。塞汝鼻根。冷热甘甜。塞汝舌根。衣绵温冷。塞汝身根。颠倒妄想。塞汝意根。诸禅德。直饶汝翻得转。也是平地骨堆。参 上堂。严风刮地。大野清寒。万里草离衰。千山树黯黪。苍鹰得势。俊鹘横飞。颇称衲僧。鉢囊高挂。独步遐方。似猛将出荒郊。临机须扣敌。今日还有麽。良久曰。匣中宝劒。袖里金鎚。幸遇大平。挂向壁上。参 上堂。诸禅德还知麽。山僧去身父母。一时丧了。直是无依倚处。以手搥胸曰。苍天苍天。复顾大众。良久曰。你等诸人。也是铁打心肝。便下座 上堂。举柏树子话。师曰。赵州庭柏。说与禅客。黑漆屏风。松椤亮隔 问如何是无为。师曰。山前雪半消。曰请师方便。师曰。水声转呜咽。

北京天鉢寺重元文慧禅师

青州千乘孙氏子。母梦於佛前吞一金果。後乃诞师。相仪殊特。迥异羣童。十七出家。冠岁圆具。初游讲肆。颇达教乘。甞晏坐古室。忽闻空中有告师。学上乘者无滞於此。惊骇出视。杳无人迹。翌日客至。出寒山集。师一览之。即慕参元。至天衣法席。遇众请益。豁然大悟。衣印可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出世後。僧问。如何是禅。师曰。入笼入槛。僧拊掌。师曰。跳得出是好手。僧拟议。师曰了 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上是天。下是地 上堂。冬不受寒。夏不受热。身上衣。口中食。应时应节。既非天然自然。尽是人人膏血。诸禅德。山僧恁麽说话。为是世法。为是佛法。若也择得分明。万两黄金亦消得。喝一喝 上堂。福胜一片地。行也任你行。住也任你住。步步踏着。始知落处。若未然者。直须退步脚下看取。咄 上堂。古今天地。万象森然。岁岁秋收冬藏。人人道我总会。还端的也无。直饶端的。比他鷄足峰前。是甚麽闲事。良久曰。今朝十月初旬。天寒不得普请。参 师四易名蓝。缁白仰重。示寂。正盛暑中。清风透室。异香馥郁。茶毗。烟焰到处。获舍利五色。太师文彦博。以上赐白瑠璃瓶贮之。藉以锦褥。躬葬于塔。何震所获。额骨齿牙舍利。别剏浮图。

台州瑞岩子鸿禅师

本郡吴氏子。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开眼觑不见 问法尔不尔。如何指南。师曰。话堕也。曰乞师指示。师呵呵大笑 上堂。一不守二不向。上下四维无等量。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临济缩却舌头。德山阁却拄杖。千古万古独巍巍。留与人间作榜样。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四

猜你喜欢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靖迈
  卷四百九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七·佚名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释门自镜录卷上·怀信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菩萨戒本疏卷下(之本)·义寂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九卷·蕴闻
  明哲品第十四·佚名
  卷三百八十八·佚名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佚名
  七曜星辰别行法(自翼计者氐星不当房星当也)·一行
  卷第二十·佚名
  安乐集卷下·道绰
  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14 ·佚名

    曹彦约 挽蔡祭酒诗二首 旧说乘骢老,新来衣绣人。 眷方隆嗣圣,世已厌成均。 景晚迟鵷序,边秋忆虎臣。 家声传庆历,忠惠岂前身。 曹彦约 挽蔡祭酒诗二首 昔缔金昆好,慈恩有旧题。 及今如社燕

  • 唐诗拾遗卷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上太宗皇帝帝京篇三落日双阙昏廽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褰幌翫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防鳯肃来仪鹤纷

  • 王隱晉書卷九·汤球

      逸民傳  孫登晉書隱逸傳亦作第一。   魏末有孫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無家屬。時人于汲郡北山上土窟中得之。以上亦見五十五。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髮自覆。為人無言。好讀易鼓琴。初、宜陽山中作炭者。忽見

  • 中篇·陆圻

    ○人参饲犬羊宗光中朝,天宫道士袁本盈进春方:用人参饲羊,羊饲犬,细切狗犬拌入草中喂驴,候驴交峻作时,割其势以陷至尊,御宫人,多以洪巨创死。后跻道士太常少卿,用黄盖双棍。乙酉正月初六曰,上传天财库召内监五十三人进宫演戏饮酒

  • 卷四·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四 宋 曾巩 撰 宰臣 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国公乾德二年罢相初和凝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第尝

  • 齐荣显传·宋濂

    齐荣显,字仁卿,聊城人。父齐旺,为金朝同知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荣显自幼聪明,童年时与一些儿童游戏,划地为战场,他端坐指挥,各按阵式行动。九岁,代父为千户,佩金符,随其舅严实归顺蒙古,屡立战功。攻濠州时,荣显直逼城下,所向披靡,主

  • 二、释言·佚名

    殷、齐,中也。 斯、誃,离也。 谡、兴,起也。 还、复,返也。 宣、徇,遍也。 驲、遽,传也。 蒙、荒,奄也。 告、谒,请也。 肃噰,声也。 格、怀,来也。 畛、厎,致也。 恀、怙,恃也。 律、遹,述也。 俞、{合田},然也。 豫、胪,叙也。 庶

  •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晏婴

    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楚王曰:“当去剖。”晏子对曰:“臣闻之,赐人主之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者万乘无教今,臣故不敢剖,不然,臣非不知也。”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論語全解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元祐中為太常博士秘書省正字李廌師友談記載其本末甚詳晁公武讀書志云王介甫論語注子雱口義其徒陳用之解紹聖後皆行於場屋為當時所重又引或人言謂用之書乃鄒浩所著托之

  • 卷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一宋 李明復 撰隐公程頤曰隐公名息姑惠公子惠公元妃孟子其弟聲子生隐公隐謚也隐拂不成曰隐元年春王正月程頤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法隐不書即位明

  • 提要·齐履谦

    【臣】等谨按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録一卷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书乃其延祐丁巳为国子司业时所作前有自序谓今之春秋盖圣人合二十国史记为之自三传専言褒贬于诸国分合与春秋所以为春秋

  • 卷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十二宋 黄干 撰丧通礼丧礼十补【丧礼有可以先后次第见者如士丧礼至卒哭袝练祥禫六篇是也亦有终丧通用而不可以次第见者各随其事析为

  • 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奈良兴福寺讲──奈良、为日本古文化之中心点,而在座诸君,都系各宗长老,以太虚之浅学,何敢在诸君前饶舌?盖奈良为日本佛化之发祥地,吾人借境生情,而推征原始佛教之思想勃生。盖诸佛为何而说经欤?菩萨以

  • 佛说希有较量功德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老阿难比丘。在兰若处独坐思惟。作如是念。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受持三归依处。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生是念

  • 第七十五則 烏臼屈棒·胡兰成

    第七十五則烏臼屈棒舉:僧從定州石藏禪師會裏,來到烏臼。烏臼禪師問定州法道如何?僧答:不別。烏臼云:若不別,更轉彼中去。便打。僧云:棒頭有眼,不得草草打人。烏臼云:今日打看一個也。又打三下。僧便出去。烏臼云:屈棒元來有人喫

  •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定隱寺語錄卷第三·佚名

    侍者德閒錄住持嗣法德茂編次結制上堂:定隱今冬結制,要且不比,往年多處宜,減,少處宜添。或問添減何意?向道千聖不然。山僧直心直行,從來不敢欺瞞。不是德山托缽,亦非婆子燒庵。諸禪眾!爾既一總不會,切須擦褲磨肩,咬緊一具,牙齒捏定

  • 孝经·佚名

    《孝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在汉代就被列入“七经”。它以论述封建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为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