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

五灯全书卷第十九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法眼宗

南岳下九世

清凉益禅师法嗣

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

河中府武氏子。初谒法眼。眼问曰。子於参请外。看甚麽经。师曰。华严经。眼曰。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属。师曰。文在十地品中。据理。则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还具六相也无。师懵然无对。眼曰。汝问我。我向汝道。师乃问。空还具六相也无。眼曰空。师於是开悟。踊跃礼谢。眼曰。子作麽生会。师曰空。眼然之。异日因四众士女入院。眼问师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覩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眼曰。子向後有五百毳徒。为王侯所重在。师寻礼辞。驻锡於衢州古寺。阅大藏经。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号慧日永明。请居之。师欲请塔下罗汉铜像。过新寺供养。王曰。善矣。予昨夜梦十六尊者。乞随禅师入寺。何昭应之若是。仍於师号。加应真二字。师坐永明。常五百众 上堂。佛法显然。因甚麽却不会。诸上座。欲会佛法。但问取张三李四。欲会世法。则参取古佛丛林。无事久立 僧问。如何是永明的的意。师曰。今日十五。明朝十六。曰览师的的意。师曰。何处览 问如何是永明家风。师曰。早被上座答了也 问三种病人如何接。师曰。汝是聋人。曰请师方便。师曰。是方便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麽百鸟衔华。师曰。见东见西。曰见後为甚麽不衔华。师曰。见南见北。曰昔日作麽生。师曰。且会今日 问达磨西来传个甚麽。师曰。传个册子。曰恁麽则心外有法去也。师曰。心内无法 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月 问如何是觌面事。师曰。背後是甚麽 问文殊仗劒拟杀何人。师曰止止。曰如何是劒。师曰眼是 问诸余即不问。向上宗乘亦且置。请师不答。师曰。好个师僧子。曰恁麽则礼拜去也。师曰。不要三拜。尽汝一生去 众参次。师指香炉曰。汝诸人还见麽。若见。一时礼拜。各自归堂 问至道无言。借言显道。如何是显道之言。师曰。切忌拣择。曰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元帅大王太保令公 问如何是慧日祥光。师曰。此去报慈不远。曰恁麽则亲蒙照烛。师曰。且喜没交涉 师於宋太祖建隆辛酉九月十八日示寂。白光昼发。举众皆见。闍维舍利不可胜纪。有屠者。展襟就火聚。求获七颗。开宝庚午。韶请建塔天台。

杭州报恩慧明禅师

姓蒋氏。幼岁出家。三学精练。志探元旨。乃南游於闽越间。历诸禅会。莫契本心。後至临川。谒法眼。师资道合。寻回鄞水大梅山庵居。吴越部内。禅学者虽盛。而以玄沙正宗。置之阃外。师欲整而导之 新到参。师问。近离甚处。曰都城。师曰。上座离都城到此山。则都城少上座。此间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不会即去。僧无对 问如何是大梅主。师曰。闍黎今日离甚麽处。僧无对 师寻迁天台山白沙卓庵。有朋彦者。博学强记。来访师。敌论宗乘。师曰。言多去道转远。今有事借问。只如从上诸圣。及诸先德。还有不悟者也无。彦曰。若是诸圣先德。岂有不悟者哉。师曰。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殒。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殒去。彦不知所措。自是他宗泛学来者。皆服膺矣 汉乾佑中。忠懿王。延入府中问法。命住资崇院。师盛谈玄沙。及地藏法眼宗旨臻极。王因命翠岩令参等诸禅匠。及城下名公。定其胜负。天龙长老问曰。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出。未审此经从何而出。师曰。道甚麽。天龙拟进语。师曰过也。资严长老问。如何是现前三昧。师曰。还闻麽。严曰。某甲不患聋。师曰。果然患聋。师复举雪峰塔铭。问诸老宿。夫从缘有者。始终而成坏。非从缘有者。历劫而长坚。坚之与坏即且置。雪峰即今在甚麽处。(法眼别云。只今是成是坏)宿无对。设有对者。亦不能当其徵诘。时羣彦弭伏。王大喜悦。署圆通普照禅师 上堂。诸人还委悉麽。莫道语默动静无非佛事好。且莫错会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还见香台麽。曰某甲未会。乞师指示。师曰。香台也不识 问离却目前机。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汝何不问。曰恁麽则委是去也。师曰。也是虗施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特地伸问。是甚麽意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真跋涉。直下西来不到东 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揑目看花花数朵。见精明树几枝枝。

金陵报慈行言玄觉导师

泉州人也。上堂。凡行脚人。参善知识。到一丛林。放下瓶鉢。可谓行菩萨道。能事毕矣。何用更来这里。举论真如涅盘。此是非时之说。然古人有言。譬如披沙识宝。沙砾若除。真金自现。便唤作常住世间。具足僧宝。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生长万物。大小不同。甘辛有异。不可道地与雨。有大小之名也。所以道。方即现方。圆即现圆。何以故尔。法无偏正。随相应现。唤作对现色身。还见麽。若不见。也莫闲坐地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此问不当 问坐却是非。如何合得本来人。师曰。汝作麽生坐 师闻鸠子呌。问僧。甚麽声。曰鸠子声。师曰。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江南国主。建报慈院。命师大阐宗猷。海会二千余众。别署导师之号。上堂。此日英贤共会。海众同臻。谅惟佛法之趣。无不备矣。若是英鉴之者。不须待言也。然言之本无。何以默矣。是以森罗万象。诸佛洪源。显明则海印光澄。冥昧则情迷自惑。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则何以於诸尘中。发扬妙极。卷舒物象。纵夺森罗。示生非生。应灭非灭。生灭洞已。乃曰真常。言假则影散千途。论真则一空绝迹。岂可以有无生灭。而计之者哉 问国王再请。特荐先朝。和尚今日如何举唱。师曰。汝不是问再唱人。曰恁麽则天上人间。无过此也。师曰。没交涉 问远远投师。请垂一接。师曰。却依旧处去。

抚州崇寿院契稠禅师

泉州人。上堂。僧问。四众谛观第一义。如何是第一义。师曰。何劳更问。乃曰。大众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作麽生是时节因缘。上座如今便散去。且道。有也未。若无。因甚麽便散去。若有。作麽生是第一义。上座第一义现成。何劳更观。恁麽显明。得佛性常照。一切法常住。若见有法常住。犹未是法之真源。作麽生是法之真源。上座不见。古人道。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殒。还有一法。为意解麽。古人有如是大事因缘。依而行之即是。何劳长老多说。众中有未知者。便请相示。僧问。法眼之灯。亲然汝水。今日王侯请命。如何是法眼之灯。师曰。更请一问 问古人见不齐处。请师方便。师曰。古人见甚麽处不齐 问如何是佛。师曰。如何是佛。曰如何领解。师曰。领解即不是 问的的西来意。师当第几人。师曰。年年八月半中秋 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观音举。上蓝举。

金陵报恩院法安慧济禅师

太和人。初住曹山。上堂。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诸上座。且作麽生会不作方便。又无渐次。古人意。在甚麽处。若会得。诸佛常现前。若未会。莫向圆觉经里讨。夫佛法亘古亘今。未甞不现前。诸上座。一切时中。咸承此威光。须具大信根。荷担得起始得。不见佛赞猛利底人。堪为器用。亦不赏他向善。久修净业者。要似他广额凶屠。抛下操刀便证。直须恁麽始得。所以长者道。如将梵位直授凡庸。僧问。大众既临於法会。请师不吝句中元。师曰。谩得大众麽。曰恁麽则全因此问也。师曰。不用得 问古人有言。一切法以不生为宗。如何是不生宗。师曰。好个问处 问佛法中请师方便。师曰。方便了也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何待问 江南国主。请居报恩。署号摄众。上堂。谓众曰。此日奉命。令住持当院。为众演法。适来见维那白槌了。多少好。令教当观第一义。且作麽生是第一义。若这里参得多少省要。如今别更说个甚麽即得。然承恩旨。不可杜默去也。夫禅宗示要。法尔常规。圆明显露。亘古亘今。至于达磨西来。也只与诸人证明。亦无法可得与人。只道。直下是便教立地构取。古人虽则道立地构取。如今坐地。还构得也无。有疑请问。僧问。三德奥枢。从佛演一音元露。请师明。师曰。汝道有也未 问如何是报恩境。师曰。大家见汝问 开宝中。示灭於本院。

庐州长安院延规禅师

僧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汝到诸方。但道从长安来。

南康军云居山清锡禅师

泉州人。僧问。如何是云居境。师曰。汝唤甚麽作境。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适来向汝道甚麽 後住泉州西明。有廖天使入院。见供养法眼真。乃问曰。真前是甚麽果子。师曰。假果子。天使曰。既是假果子。为甚麽将供养真。师曰。也只要天使识假 问如何是佛。师曰。容颜甚奇妙。

常州正勤院希奉禅师

苏州谢氏子。上堂。古圣道。圆同太虗。无欠无余。又道。一一法一一宗。众多法一法宗。又道。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道。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据此说话。屈滞久在丛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须体究。人身难得。正法难闻。莫同等闲。施主衣食不易消遣。若不明道。个个尽须还他。上座要会道麽。珍重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甚麽处得这个消息 问如何是诸法空相。师曰。山河大地 问僧众云集。请师举唱宗乘。师曰。举来久矣 问佛法付嘱国王大臣。今日正勤将何付嘱。师曰。万岁万岁 问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识。如何得山河大地。为善知识去。师曰。汝唤甚麽作山河大地 问如何是合道之言。师汝问我答 问灵山会上。迦叶亲闻。未审今日谁人得闻。师曰。迦叶亲闻个甚麽 问古佛道场。学人如何得到。师曰。汝今在甚麽处 问如何是和尚圆通。师敲禅牀三下 问如何是脱却根尘。师曰。莫妄想 问人王法王。是一是二。师曰。人王法王 问如何是诸法寂灭相。师曰。起唯法起。灭唯法灭 问如何是未曾生底法。师曰。汝争得知 问无着见文殊。为甚麽不识。师曰。汝道文殊还识无着麽 问得意谁家新曲妙。正勤一句请师宣。师曰。道甚麽。曰岂无方便也。师曰。汝不会我语。

漳州罗汉智依宣法禅师

上堂。尽十方世界。无一微尘许法。与汝作见闻觉知。还信麽。然虽如此。也须悟始得。莫将为等闲。不见道。单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只具一只眼。还会麽。僧问。纤尘不立。为甚麽好丑现前。师曰。分明记取。别处问人 问大众云集。谁是得者。师曰。还曾失麽 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行脚 问如何是宝寿家风。师曰。一任观看。曰恁麽则大众有赖。师曰。汝作麽生。曰终不敢谩大众。师曰。嫌少作麽 问僧。受业在甚麽处。曰在佛迹。师曰。佛在甚麽处。曰甚麽处不是。师举起拳曰。作麽生。曰和尚收取。师曰。放闍黎七棒 问僧。今夏在甚麽处。僧曰。在无言上座处。师曰。还曾问讯也否。僧曰。也曾问讯。师曰。无言作麽生问得。僧曰。若得无言。甚麽处不问得。师喝曰。恰似问你 师与彦端长老。吃饼餤。端曰。百种千般。其体不二。师曰。作麽生是不二体。端拈起饼餤师曰。只守百种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见处。师曰。汝也是罗公咏梳头样 师将示灭。乃谓众曰。今晚四大不和畅。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浩浩地。还有人治得麽。若治得。永劫不相识。若治不得。时时常见我。言讫。告寂。

金陵锺山章义院道钦禅师

太原人。初住庐山栖贤。上堂。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则神。我寻常示汝。何不向衣鉢下座地。直下参取。须要上来讨个甚麽。既上来。我即事不获已。便举古德少许方便。抖擞些子龟毛兔角。解落向汝。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里。三门下。寮舍里。参取好。还有会处也未。若有会处。试说看。与上座证明 僧问。如何是栖贤境。师曰。栖贤有甚麽境 问古人拈椎竖拂。还当宗乘中事也无。师曰。古人道了也 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和尚指示。师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後江南国主。请居章义。上堂。总来这里。立作甚麽。善知识如河沙数。常与汝为伴。行住坐卧。不相舍离。但长连牀上稳坐地。十方善知识自来参。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许多难易。他古圣嗟。见今时人不奈何。乃曰。伤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对真而不觉。此乃嗟汝诸人看却不知。且道看却甚麽不知。何不体祭古人方便。只为信之不及。致得如此。诸上座。但於佛法中留心。无不得者。无事体道去。便下座 僧问。百年暗室。一灯能破时如何。师曰。莫谩语 问佛法还受变异也无。师曰。上座是僧 问大众云集。请师举扬宗旨。师曰。久矣 问如何是元旨。师曰。元有甚麽旨。

金陵报恩匡逸禅师

明州人。江南国主。请居上院。署凝密禅师。上堂。顾视大众曰。依而行之。即无累矣。还信麽。如太阳赫奕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设尔思量得及。唤作分限智慧。不见先德云。人无心合道。道无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无事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圣。於此若未会。可谓为迷情所覆。便去离不得。迷时即有窒碍。为对为待。种种不同。忽然惺去。亦无所得。譬如演若达多。认影迷头。岂不担头觅头。然正迷之时。头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为得。何以故。人迷谓之失。人悟谓之得。得失在於人。何关於动静 僧问。诸佛说法。普润群机。和尚说法。甚麽人得闻。师曰。只有汝不闻 问如何是报恩一句。师曰。道不是得麽 问十二时中。思量不到处。如何行履。师曰。汝如今在甚麽处 问祖嗣西来如何举唱。师曰。不违所请 问如何是一句。师曰。我答争似汝举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未审和尚出世如何。师曰恰好。曰恁麽则大众有赖。师曰。莫错会。

金陵报慈文遂导师

杭州陆氏子。尝究首楞严。甄分真妄缘起。本末精博。於是节科注释。文句交络。厥功既就。谒於法眼。述己所业。深符经旨。眼曰。楞严岂不是有八还义。师曰是。曰明还甚麽。师曰。明还日轮。曰日还甚麽。师懵然无对。眼诫令焚其所注之文。师自此服膺请益。始忘知解。金陵国主。署雷音觉海大导师 上堂。天人羣生类。皆承此恩力。威权三界。德被四方。共禀灵光。咸称妙义。十方诸佛常顶戴汝。谁敢是非。及乎向这里。唤作开方便门。对根设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无穷。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所以清凉先师道。佛是无事人。且如今觅个无事人。也不可得 僧问。巅山岩崖。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汝唤甚麽。作巅山岩崖。曰如何是道。师曰。妄想颠倒 上堂。老僧平生。百无所解。日日一般。虽住此间。随缘任运。今日诸上座。与本无异。珍重。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僧再问。师曰。止止不须说。且会取千差万别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方丈板门扇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师曰。四郎五郎庙 问如何是吹毛劒。师曰。簳面杖 问如何是正直一路。师曰。远远近近。曰便恁麽去时如何。师曰。咄哉痴人。此是险路 问僧。从甚麽处来。曰曹山来。师曰。几程到此。曰七程。师曰。行却许多山林谿涧。何者是汝自己。曰总是。师曰。众生颠倒。认物为己。曰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总是 上堂。诸上座。各在此经冬过夏。还有人悟自己也无。山僧与汝证明。令汝真见。不被邪魔所惑。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好个师僧。眼目甚分明。

漳州罗汉院守仁禅师

泉州人。上堂。只据如今。谁欠谁剩。然虽如此。犹是第二义门。上座若明达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须子细看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师曰。即今是甚麽意 问如何是涅盘。师曰生死。曰如何是生死。师曰。适来道甚麽。晚参。物物本来无处所。一轮明月印心池。便归方丈 次住报恩。上堂。报恩这里。不曾与人拣话。今日与诸上座。拣一两则话。还愿乐麽。诸上座。鹤胫长。凫胫短。甘草甜。黄蘖苦。恁麽拣辨。还惬雅意麽。诸上座。莫是血脉不通。泥水有隔麽。且莫错会。珍重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唤甚麽作西来意。曰恁麽则无西来也。师曰。由汝口头道 问如何是报恩家风。师曰。无汝着眼处 问学人未委禀承。请师方便。师曰。莫相孤负麽。曰恁麽则有师资之分也。师曰。丛林见多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向汝道甚麽 问如何是无生之相。师曰。舍身受身。曰恁麽则生死无过也。师曰。料汝恁麽会 示众。人人皆备理。一一尽圆常。僧便问。如何是圆常之理。师曰。无事不参差。曰恁麽则纵横法界也。师曰。巧道有何难 问如何是不到三寸。师曰。你问我答 问僧。甚麽处来。曰福州来。师曰。跋涉如许多山岭。阿那个是上座自己。曰某甲亲离福州。师曰。只恁麽。别更有商量。曰更作甚麽商量。师曰。汝话堕也 问不昧缘尘。请师一接。师曰。唤甚麽作缘尘。曰若不伸问。焉息疑情。师曰。若不是今日便作官方。

抚州黄山良匡禅师

吉州人。僧问。如何是黄山家风。师曰。筑着汝鼻孔 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春夏秋冬 问如何是一路涅盘门。师曰。汝问宗乘中一句。岂不是。曰恁麽则不哆哆。师曰。莫哆哆好 问众星攒月时如何。师曰。唤甚麽作月。曰莫只这个便是也无。师曰。这个是甚麽 问明镜当台。森罗为甚麽不现。师曰。那里当台。曰争奈即今何。师曰。又道不现。

金陵报恩院玄则禅师

滑州卫南人。初问青峰。如何是学人自己。峰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後谒法眼。眼问。甚处来。师曰青峰。眼曰。青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眼曰。上座作麽生会。师曰。丙丁属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己求自己。眼曰。与麽会又争得。师曰。某甲只与麽。未审和尚如何。眼曰。你问我。我与你道。师问。如何是学人自己。眼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师於言下顿悟。开堂日。李王与法眼。俱在会。僧问。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学人知是出世边事。到此为甚麽不会。师曰。会取好。僧举头看师。又看法眼。乃抽身入众。法眼与李王。当时失色。眼归方丈。令侍者唤问话僧至。眼曰。上座适来问底话。许你具眼。人天众前。何不礼拜葢覆却。乃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吐光而终 僧问。了了见佛性。如何是佛性。师曰。不欲便道 问如何是金刚大士。师披胸曰。见也未 问如何是诸圣密密处。师曰。却须会取自己。曰如何是和尚密密处。师曰。待汝会始得 上堂。诸上座尽有常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所以月在云中。虽明而不照。智隐惑内。虽真而不通。无事珍重 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飞飞扬扬 问如何是了然一句。师曰。对汝又何难。曰恁麽道莫便是也无。师曰。不对又何难。曰深领和尚恁麽道。师曰。汝道我道甚麽 问亡僧迁化。向甚麽处去也。师曰。待汝生即道。曰宾主历然。师曰。汝立地见亡僧 问如何是学人本来心。师曰。汝还曾道着也未。曰祗如道着。如何体会。师曰。待汝问始得 问教中道。树能生果。作玻瓈色。未审此果何人得吃。师曰。树从何来。曰学人有分。师曰。去果八万四千 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江河竞注。日月旋流 问宗乘中元要处。请师一言。师曰。汝行脚来。多少时也。曰不曾逢伴侣。师曰。少瞌睡。

金陵净德院智筠达观禅师

河中府王氏子。初住栖贤。上堂。从上诸圣。方便门不少。大抵只要诸仁者有个见处。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诸仁者亦未尝违背一丝发许。何以故。烜赫地显露。如今便会取。更不费一毫气力。还省要麽。设道毗卢有师。法身有主。斯乃抑扬。对机施说。诸仁者。作麽生会对底道理。若也会。且莫嫌他佛语。莫重祖师。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僧问。如何是的的之言。师曰。道甚麽 问纷然觅不得时如何。师曰。觅个甚麽不得 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用祖师意作甚麽 问今朝呈远瑞。正意为谁来。师曰。大众尽见。汝恁麽问 江南国主。创净德院。延请居之。署达观禅师。上堂。夫欲慕道。也须上上根器始得。造次中下。不易承当。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识境界。上座莫恁麽[怡-台+(卄/(ㄇ@人)/戍)]猰地。他古人道。沙门眼。把定世界。函葢乾坤。绵绵不漏丝发。所以诸佛赞叹。赞叹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上座威光赫奕。亘古亘今。幸有如是家风。何不绍续取。为甚麽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晓悟。只为如此。所以诸佛出兴於世。只为如此。所以诸佛唱入涅盘。只为如此。所以祖师特地西来 问诸圣皆入不二法门。如何是不二法门。师曰。但恁麽入。曰恁麽则今古同然去也。师曰。汝道甚麽处是同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恰问着。曰恁麽则学人礼拜也。师曰。汝作麽生会 问如何是佛。师曰。如何不是 师尝曰。吾不能投身岩谷灭迹市廛。而出入禁庭。以重烦世主。吾之过也。遂屡辞归故山。国主。锡以五峰栖玄兰若 宋太祖开宝己巳八月十七日告寂。寿六十四。腊四十四。

高丽国道峰山慧炬国师

始发机於法眼之室。本国主思慕。遣使来请。遂回故地。国主受心诀。礼待弥厚。一日请入王府。上堂。师指威凤楼。示众曰。威凤楼为诸上座举扬了也。还会麽。傥若会。且作麽生会。若道不会。威凤楼作麽生不会。珍重。

杭州真身宝塔寺绍岩禅师

雍州刘氏子。吴越王。命师开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禅师。上堂。山僧素寡知见。本期闲放以了余年。岂谓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山僧効诸方宿德。施张法筵。然大王致请。也只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摄。岂曰明心。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徧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虗。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诸仁者要会麽。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僧问。六合澄清时如何。师曰。大众谁信汝 师於宋太祖开宝辛未七月示疾。谓门弟子曰。诸行无常。即常住相。言讫。跏趺而逝。寿七十三。腊五十五。

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师

上堂。皎皎烜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纤毫间断相。无时无节。长时拶定。上座无通气处。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识。放光动地。触处露现。实无丝头许法可作隔碍。如今因甚麽却不会。特地生疑去。无事不用久立 僧问。优昙花折人皆覩。般若家风赐一言。师曰。不因上座问。不曾举似人。曰恁麽则般若雄峯。讵齐今古。师曰。也莫错会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麽百鸟衔华。师曰。汝甚麽处见。曰见後为甚麽不衔华。师曰。且领话好 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今日一会。何人得闻。师曰。试举迦叶闻底看。曰恁麽则迦叶亲闻去也。师曰。乱道作麽 师自述真赞曰。真兮寥廓。郢人图雘。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庐山归宗策真法施禅师

曹州魏氏子。初名慧超。谒法眼。问曰。如何是佛。眼曰。汝是慧超。师从此悟入。住後上堂。诸上座。见闻觉知。只可一度。只如会了。是见闻觉知。不是见闻觉知。要会麽。与诸上座。说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我向汝道。即别有也 问如何是归宗境。师曰。是汝见甚麽。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出去 问。国王请命。大启法筵。不落见闻。请师速道。师曰。闲言语。曰师意如何。师曰。又乱说 问承教有言。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尘刹即不问。如何是报佛恩。师曰。汝若是则报佛恩 问无情说法大地得闻。师子吼时如何。师曰。汝还闻麽。曰恁麽则同无情也。师曰。汝不妨会得好 问古人以不离见闻为宗。未审和尚以何为宗。师曰。此问甚好。曰犹是三缘四缘。师曰。莫乱道 师次住金陵奉先。复迁报恩。宋太宗太平兴国庚辰示寂。

洪州同安院绍显禅师

僧问。王恩降旨师亲受。熊耳家风乞一言。师曰。已道了也 问千里投师。请师一接。师曰。好入处 云葢山乞瓦造殿。有官人问。既是云葢。何用乞瓦。僧无对。师代曰。罕遇其人。

庐山栖贤慧圆禅师

上堂。出得僧堂门。见五老峯。一生参学事毕。何用更到这里来。虽然如此。也劳上座一转了也。珍重 僧问。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未审古人意旨如何。师曰。大众一时会取 上堂。有僧拟问。师乃指其僧曰。住住。其僧进步问。从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前言不构。後语难追。曰未审今日事如何。师曰。不会人言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好 问如何是栖贤境。师曰。入得三门便合知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此土不欠少。

洪州观音院从显禅师

泉州人。上堂。众集。良久曰。文殊深赞维摩。未审维摩受赞也无。若受赞。何处有居士耶。若不受赞。文殊不可虗发言也。大众作麽生会。若会。真个衲僧。僧问。维摩默然。文殊深赞。此意如何。师曰。汝问我答。曰忽遇恁麽人出头来。又作麽生。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问如何是观音家风。师曰。眼前看取。曰忽遇作者来。作麽生见待。师曰。贫家只如此。未必便言归。问久负没弦琴。请师弹一曲。师曰。作麽生听。其僧侧耳。师曰。赚杀人。乃曰。卢行者当时大庾岭头。谓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来。观音今日不恁麽道。还我明上座。恁麽道。是曹溪子孙也无。若是曹溪子孙。又争除却四字。若不是。又过在甚麽处。试出来商量看。良久曰。此一众真行脚人也。便下座 宋太宗太平兴国癸未九月中。师谓檀那袁长史曰。老僧三两日间。归乡去。袁曰。和尚年尊。何更思乡。师曰。归乡图得好盐吃。袁不测其言。翌日师不疾坐亡。寿七十有八。袁建塔于西山。

洛京兴善栖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向汝道甚麽即得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适来犹记得。

洪州严阳新兴院齐禅师

僧问。如何得出三界去。师曰。汝还信麽。曰信则深信。乞和尚慈悲。师曰。只此信心。亘古亘今。快须究取。何必沉吟。要出三界。三界唯心 师因雪示众。诸上座。还见雪麽。见即有眼。不见无眼。有眼即常。无眼即断。恁麽会得。佛身充满 问学人辞去泐潭。乞和尚示个入路。师曰。好个入路。道心坚固。随众参请。随众作务。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去之与住。更无他故。若到泐潭。不审马祖。

润州慈云匡达禅师

僧问。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未审和尚出世如何。师曰恰好。曰作麽生。师曰。不好。

苏州荐福院绍明禅师

州将钱仁。奉请住持。乃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切处看取。

泽州古贤院谨禅师

侍立法眼次。眼问一僧曰。自离此间。甚麽处去来。曰入岭来。眼曰不易。曰虗涉他如许多山水。眼曰。如许多山水也不恶。其僧无语。师於此有省 住後。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筑着你鼻孔 问僧曰。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如何是坚密身。僧竖指。师曰。现则现。你作麽生会。僧无语。

宣州兴福院可勳禅师

建州朱氏子。僧问。如何是兴福正主。师曰。闍黎不识。曰莫只这便是麽。师曰。纵未歇狂。头亦何失 问如何是道。师曰。勤而行之 问何云法空。师曰不空。有偈示众曰。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不念观世音。争知普门入。

洪州上蓝院守讷禅师

上堂。尽令提纲。无人扫地。丛林兄弟。相共证明。晚进之流。有疑请问。僧问。愿开甘露门。当观第一义。不落有无中。请师垂指示。师曰。大众证明。曰恁麽则莫相屈去也。师曰。闲言语 问如何是佛。师曰。更问阿谁。

抚州覆船和尚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不识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莫谤祖师好。

杭州奉先寺法瓌法明普照禅师

僧问。释迦出世。天雨四华。地摇六动。未审今日有何祥瑞。师曰。大众尽见。曰法王法如是。师曰。人王见在 问法眼宝印。和尚亲传。今日一会。当付何人。师曰。谁人无分。曰恁麽则雷音普震无边刹去也。师曰。也须善听。

庐山化城寺慧朗禅师

江南相国宋齐丘。请开堂。师陞座曰。今日令公请山僧为众。莫非承佛付嘱。不忘佛恩。众中有问话者出来。为令公结缘。僧问。令公亲降。大众云臻。从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莫是孤负令公麽 问师常苦口。为甚麽学人己事不明。师曰。闍黎甚麽处不明。曰不明处请师决断。师曰。适来向汝道甚麽。曰恁麽则全因今日去也。师曰。退後礼三拜。

杭州慧日永明寺道鸿通辩禅师

上堂。僧问。远离天台境。来登慧日峰。久闻师子吼。今日请师通。师曰。闻麽。曰恁麽则昔日崇寿。今日永明也。师曰。幸自灵利。何须乱道。乃曰。大道廓然。古今常尔。真心周徧。如量之智皎然。万象森罗。咸真实相。该天括地。亘古亘今大众还会麽。还辩白得麽。僧问。国王嘉命。公贵临筵。未审今日当为何事。师曰验取。曰此意如何。师曰。甚麽处去来。曰恁麽则成造次也。师曰。休乱道。

高丽国灵鉴禅师

僧问。如何是清净伽蓝。师曰。牛栏马廐 问如何是佛。师曰。拽出癫汉着。

荆门上泉和尚

僧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我得 问远远投师。如何一接。师按杖视之。其僧礼拜。师便喝 问尺璧无瑕时如何。师曰。我不重。曰不重後如何。师曰。火里蝍蟟飞上天。

庐山大林寺僧遁禅师

初住圆通。有僧举。僧问玄沙。向上宗乘。此间如何言论。沙曰少人听。未审玄沙意旨如何。师曰。待汝移却石耳峰。我即向汝道(归宗柔别云。低声)。

池州仁王院缘胜禅师

僧问。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僧家自有本分事。曰不问僧家本分事。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话头何在。

五灯全书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佚名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四(本)·窥基
  佛教徒应参预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太虚
  卷第九·道忞
  卷第一·佚名
  劝发菩提心集卷下·慧沼
  語錄卷下·铁壁慧机
  附錄唯識二十論頌·欧阳竟无
  不可妄期圣证·印光
  归戒序·弘赞
  卷第一百八·霁仑超永
  卷六·佚名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上·叶梦得

      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

  • 大鹤山人词话·郑文焯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

  • 卷九十九·徐世昌

    查昌业查昌业,字立功,号次斋,天津人。有《箖箊馆集》。苑口晚眺三港迷离水接烟,趁墟人去晚来天。断桥杂树碧云外,落日乱凫红渡边。野寺无镫闻远磬,空山有月见归船。劳君西指长安近,迁客多应住辋川。史鉴史鉴

  • 第七回 二郎神地狱遣神鬼 商员外金桥哭别离·蒲松龄

    按下员外父子团圆,伺候对理不题。却说那新泰县老王,从得病回县,昼夜只害头疼。忽一日说:"二郎爷爷叫我审理去哩。"刨燥了噪子,就呜呼尚飨了。 [耍孩儿]两个鬼到衙门,套上了锁一根,造就此时命该尽。打诈的银钱拿不了去,止有无

  • 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脱脱

        ◎儒林三   ○邵伯温 喻樗 洪兴祖 高闶 程大昌 林之奇 林光朝 杨万里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着、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

  • 卷一 梁二十一條·陶岳

      太祖應讖  太祖朱全忠,黃巢之先鋒。巢入長安,以刺史王鐸圍同州,太祖遂降,鐸承制拜同州刺史[1]。黃巢滅,淮、蔡間秦宗權復盛,朝廷以淮、蔡與汴州相接,太祖汴人,必究其能否,遂移授宣武軍節度使以討宗權,未幾滅之。自是威福由

  • 卷之十三·佚名

    成化元年春正月己酉朔 上诣 奉先殿 慈懿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是日立春顺天府官并进春致词云兹遇纪元成化正旦逢春气节会同天人交泰恭惟 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文武群臣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卷吴·缪荃孙

    二十六年,始置丹阳郡。自宛陵迁于建业。魏以吕虔为徐州刺史。二十七年,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曰武昌,称藩于魏。十月丁巳,魏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邢贞至吴,孙权受之,遣中大夫赵咨使魏谢。魏以曹休为征东将军

  •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林语堂

    有登龍之術,也有謙退之道,而蘇東坡不愧為謙退大師。現在蘇東坡的情況是,不追求政治,而為政治所追求,頗為有趣。當年王安石得勢之時,他在政壇坎坷不達,不足詫異;可是如今他的同黨既然當政,他仍然失敗,則確屬可驚了。蘇東坡永遠不

  • 王筠传·姚思廉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笽郡临沂县人。祖父王僧虔是齐朝的司空简穆公。父亲王楫,曾任太中大夫。王筠很小时就很机灵、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十六岁写了一首《芍药赋》,文章写得很漂亮。长大后,文静好学,与他的堂兄王泰都有名

  • 自序·张荫麟

    这部书的开始属草,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二年;这部书的开始刊布,是在事变之后将近三年。现在发表一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或就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都可说是恰当其时。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正处于中

  • 卷三·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      明 湛若水 撰 立志上 易临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臣若水通曰临卦初九阳明居正徧临四阴君子临照小人之情状故有咸临

  • 读礼志疑卷二·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魏庄渠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故祭祀皆子孙自主之亲友咸来助祭若祭他人祖考岂有感格之理世俗他人有丧辄致奠祭以此为厚而不知其为非礼也虽先哲大儒亦未免从俗然于吾心终不安葢偶窥测得圣人制礼之本

  • 原序·陈则通

    春秋一经说者亡虑数十百家其皆绘天地而图日月似则似矣於化工之妙容光之照则亡也愚读是经茫无津涯及见此编櫽括诸传苞举无遗颇於圣人之意若沧海之有畔可以济其濶而极其际伏读之余因思儒者之行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 八大菩萨经正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八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

  •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一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一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序品第一敬礼一切佛无上之大道及诸菩萨众坚心住十地声闻辟支佛无我我所者今解十地义随顺佛所说问曰汝欲解菩萨十地义。以何因缘故说。答曰。地狱畜生饿

  • 卷第八·宗密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八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上 (金刚藏十六唱。七十偈。忏疑慢)。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成正觉时。於一切义。无所观察。於法平等。无所疑惑。无二无相。无行无上。无量无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