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揔有其二。一外二内。彼外宗见虽有众多不出二种。谓断及常。广说如论。内宗见者。大师在世。同一师学无有差别。佛灭度后。大小乘宗分成多部。小乘宗见有二十二。如宗轮论一一广明。大乘宗见分为三别。一胜义皆空宗。二唯识中观。三法性圆融。此三宗见一一广说。如中广百三十论等。今此经者。厥有菩萨名为世亲。位皆加行。造论释故。是故当知唯识中观宗之摄也。二言明归乘者。如来大悲引接群迷随机设教。有说三五。言说三者。一声闻乘。二缘觉乘。三菩萨乘。言有五者。更加天乘及人乘也。如是五乘所有行议。广如余处经论分别。今此经者。一一唯明菩萨行故。是大非小。是故当知。大乘宗收。三言明归分者。诸佛菩萨及以声闻所说言教。虽有众多。以类相从有十二分。谓契经等一一行相如余处明。今此经者。无请说故。自说分摄。不舍无上菩提心等。是其菩萨广大行故。方广分摄。有伽他故。应颂分摄。是了义故。论议分摄。具譬喻故。譬喻分摄。是故当知五分摄也。

四言辩归藏者。如上所说十二分教。揔而言之归其三藏。一素怛揽藏。此云契经。贯穿连缀。所诠定学。契理契机益他故。藏者摄也。二者毗奈耶藏。此云调伏。所摄戒学。调和三业。制伏恶行而摄益故。三阿毗达磨藏。此云对法。所诠惠学。对向涅槃。对观四谛。而摄益故。契经等分云何三藏而相摄耶。对法集云。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此是声闻素怛揽藏。缘起。譬喻。本事。本生。并伽眷属。名毗奈耶藏。方广。希法。此是菩萨素怛揽藏之所摄也。若唯了义亦阿毗达磨藏摄。如理应思。次当释经之正文。门分为二。一释经题。二释正经。初释题者。一切圣教夫立名者。皆约四种而立其名。谓人处法喻。今此经者。约法立也。言大者。有七大义。一所缘大般若等经所明。一切难行苦行。广大境界。是其菩萨所缘境故。二修行大。广修自行及他行故。三智大。能了人法二无我故。四精进大。三无数劫行难行故。五方便不住生死及涅槃故。六业大。尽生死际。能作诸佛一切业故。七成就大。而能成就十力无畏不共法等大功德故。以此七大。而起二乘故言大也。言乘者。运载之义。生死为此岸。涅槃名彼岸。有情名中流。此经所说四种法船。运载有情。超生死海。令至涅槃故。名为乘。言四者。数也。何故列数。论中自明。言法者。轨持为义。下经所说四种行法。即是菩萨轨则故也。言经者。梵言素怛揽。乃四义。谓依綖廗经。今取綖义。如綖穿花风不散。能以教贯义。邪不能除。如经持律方织物成以教摄生。令得圣果故。以教法目乎。綖经若真实论说有五义。一曰潒泉。二称绳墨。三名结鬘。四谓出生。五号显示。若准此方经者。常也。法也。迳也。古今不易故。揩定正邪故。津通物理故。庄严经论云。示处及于相法义名为经。释题竟。

猜你喜欢
  卷四·赞宁
  天帝释品第二十·佚名
  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三·佚名
  序·佚名
  卷第七·德清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菩萨经·佚名
  卷三·佚名
  卷第八(荒字号)·朱时恩
  第七十四章 齿舍利祭次第·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佚名
  卷第三·宗密
  卷第八·箬庵通问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道宣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道宣
  第三十一章 舍利奉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四·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四元 郝天挺 注曹唐【字尧宾桂州人为道士太和中举进士中第累为诸府从事因暴病卒于家有集二卷无传】暮春戏赠呉端公年少英雄好丈夫【汉书或説陈平于汉王曰平虽贫美大夫如冠玉耳】大家望拜从金

  • 第六场·田汉

    [朱贵在水中挣扎,凫水过场。

  •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李延寿

    泰初爲太学博士,外弟荆州刺史王忱请爲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陈酒既伤生,所宜深诫,其言甚切。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衆,未有若此者也。”或问忱,范泰何如谢邈,忱曰:“茂度漫。”又问何如殷觊,忱曰:“伯通易

  •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张廷玉

        金纯 张本 郭敦 郭琎 郑辰 柴车 刘中敷 张凤 周瑄 杨鼎 黄镐 胡拱辰 陈俊 林鹗 潘荣 夏时正   金纯,字德修,泗州人。洪武中国子监生。以吏部尚书杜泽荐,授吏部文选司郎中。三十一年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

  • 卷四百六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閏八月盡其月   閏八月庚申,知杭州林希言:「太湖積水未退,為蘇、湖大患。乞專委監司躬詣瀕海泄水處,相度開決,庶使積水漸退,民田復出,流移歸業。」詔左朝奉郎邵光與本路監司同導積水。   辛酉,刑部言:「

  • 卷三百八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九月壬申,文思副使、內侍押班梁惟簡為皇城副使。(十月二十日,蘇軾云云。)   御史中丞劉摯言:「臣昨日曾論林希姦邪,不可為中書舍人,使與朝論。今者,竊聞已有除命,則是臣之區區未蒙採納

  • 西南纪事卷十一·邵廷采

    金声桓金声桓金声桓,字□□,左良玉故将也。世为辽阳人,似军功至总兵。良玉与张献忠战郧襄间,及与群贼战,声桓尝斩帅摧坚。乙酉从良玉讨冯士英,发武昌,趋九江。良玉死,子梦庚及黄得功、黄蜚等战于紫沙州南陵,屡败,全军迎降。英王

  • 卷之八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一·徐紘

        (明)徐纮 撰    文敏杨公墓志铭  杨士奇    正统五年二月十八日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奉勅归展先墓既毕事卜日启行病作众曰曷俟少间公曰君命不可稽也挟医以行至临安武林驿病加遂不起是

  • 五 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园里的植物,据《朝华夕拾》上所说,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和木莲藤,覆盆子。皂荚树上文已说及,桑椹本是很普通的东西,但百草园里却是没有,这出于大园之北小园之东的鬼园里,那里种的全是桑树,枝叶都露出在泥墙上面。传说在那地

  • 杨国忠传·刘昫

    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人。父亲名王旬,凭借国忠的显达,被追封为兵部尚书。则天朝中的宠臣张易之,即是国忠的舅舅。国忠无学术,行为放荡,能饮酒,爱好..艹捕,品行不端,为同宗族人所鄙视。于是发愤从军,在蜀帅手下奉事,因驻防出色应

  • 卷一百四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二下 朱批王柔奏摺 湖南辰永靖道【臣】王柔谨 奏窃查新辟六里一切善後事宜除【臣】巳移会藩臬两司详请督抚核 题外谨先摘大略恭呈

  • 卷十七 礼十二(凶礼 )·龙文彬

    ◎山陵神陵、(熙祖陵,在凤阳府泗州城北。洪武初,荐号曰祖陵,后号其山曰基运。 )皇陵、(仁祖陵,在凤阳府太平乡。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寻改称皇陵,后号其山曰翊圣。 )孝陵、(太祖陵,在南京钟山之阳。后号其山曰神烈。 )长陵

  •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议·李宗仁

    一在我军占领长沙之前,全国各地认为我们的北伐不过和中山先生昔日的北伐大同小异,最多又是一次湘粤边境的小战事罢了。不仅北方军阀如此看法,即广州中央不少军政大员对胜利也殊觉渺茫而一再迟疑观望。但是当我七

  • 备内第十七·韩非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

  •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牧民第一【国颂 四维 四顺士经 六亲五法】  经言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四时所以生成万物也】守在仓廪【食者人之天也】国多财则逺者来地举辟则民留处【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仓廪实则知礼

  • 评无乐器之音乐·太虚

    此种播音器,在空气中所现之微妙音乐,亦可为佛理证明。经说:佛之圆音,无有边际,目犍连尝以神足飞行,至若干世界之外,犹闻佛音平等无减;可知凡物皆动,动皆有音,一音众音皆展转无尽,唯佛之闻觉,无不圆闻。是故佛音皆是圆音,各人各为“

  •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如来自誓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独证自誓三昧’为佛陀昔时在句潭弥国大丛树间之交露精舍所居道场之名。本经叙述如来对贤儒菩萨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