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

续灯正统卷四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龙门远禅师法嗣

衢州府乌巨雪堂道行禅师

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照英得度。参佛眼。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南明。迁荐福。末领乌巨。上堂。会即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此/束]生华。试问九年面壁。何如鹫岭拈华。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参。

上堂。云笼岳顶。百鸟无声。月隐寒潭。龙珠自耀。正当恁么时。直得石梁忽然大悟。石洞顿尔心休。虚空开口作证。溪北石僧点头。诸人总在者里瞌睡。笑杀陕府铁牛。

上堂。佛说三乘十二分。顿渐偏圆。痴人面前。不得说梦。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临济三玄。洞山五位。云门三句。痴人面前。不得说梦。南明恁么道。还免得遭人检责么。良久曰。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还有和得雪曲底么。若有。唤来与老僧洗脚。

上堂。通身是口。说得一半。通身是眼。用得一橛。用不到处说有余。说不到处用无尽。所以道。当用无说。当说无用。用说同时。用说不同时。诸人若也拟议。西峰在你脚底。

上堂。句亦刬意亦刬。绝毫绝厘处。如山如岳。句亦到意亦到。如山如岳处。绝毫绝厘。忽若拶通一线。意句俱到俱不到。俱刬俱不刬。直得三句外绝牢笼。六句外无标的。正当恁么时。一句作么生道。倾盖同途不同辙。相将携手上高台。

上堂。赵州道。老僧除却二时斋粥。是杂用心处。乌巨。今朝六月旦。行者击鼓。长老升堂。你诸人。总来者里杂用心。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惊人句。门曰。响。师曰。云门答者僧话不得便休。为甚么。却来鼓粥饭气。以当平生。

上堂。黄梅雨麦秋寒。恁么会太无端。时节因缘佛性义。大都须是髑髅乾。

示众。举□□玑问僧。禅以何为义。众下语皆不契。玑自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於中还有不谤者么。谈玄说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

示疾次。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师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复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跏趺而逝。阇维。烟所至处。累然皆五色舍利。齿舌不坏。塔於寺西。

抚州府白杨法顺禅师

绵州文氏子。依止佛眼。闻眼普说。举傅大士心王铭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师於言下有省。后观宝藏迅转。顿明大法。趋丈室作礼。呈偈曰。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冷冷。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眼。笑而可之。

住后上堂。好事堆堆迭迭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少卖弄。得恁么穷乞相。山僧祇向他道。却被你道着。

上堂。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我脚何似驴脚。往事都来忘却。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大愚滩头立处。孤月影射深湾。会不得见还难。一曲渔歌过远滩。

示众。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祇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上堂。鸡啼晓月。狗吠枯桩。只可默会。难入思量。看不见处。动地放光。说不到处。天地玄黄。抚城尺六状。纸元来出在清江。大众。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

上堂。风吹茆茨屋脊漏。雨打阇黎眼睛湿。恁么分明却不知。却来者里低头立。

因病示众。久病未尝推木枕。人来多是问如何。山僧据问随缘对。窗外黄鹂口更多。只如七尺之躯。甚处受病。众中具眼者。试为山僧指出看。众下语。皆不契。师自拊掌一下。作呕吐声。又曰。好个木枕子。

师律身清苦。出入唯杖笠独行。示寂。阇维收舍利。目睛齿舌数珠。同灵骨塔于寺西。

南康府云居法如禅师

丹丘胡氏子。依护国瑞。祝发登具。徧参诸老。晚至龙门。以平日所证白佛眼。眼曰。此皆学解。非究竟事。欲了生死。当求妙悟。师骇然。一日命主香积。以道业未办固辞。眼勉曰。姑就职。其中大有人为汝说法。未几。晨兴开厨门。望见圣僧。忽契证。趋白佛眼。眼曰。者里还见圣僧么。师诣前问讯叉手立。眼曰。向汝道。大有人为汝说法。

住后上堂。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向者里。有无俱遣。得失两亡。直得十方世界。三世诸佛。总不可得。见前诸人。且道。十二时中。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

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云居又且不然。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掷下拄杖曰。大众也须识取。

南康府归宗真牧正贤禅师

潼川陈氏子。世为名儒。幼从三圣澄。为苾刍具戒。游成都。依大慈秀习经论。过目成诵。义亦顿晓。秀称为经藏子。出蜀扣佛眼。一日入室。眼举殷勤抱得栴檀树。语声未绝。师顿悟。眼曰。经藏子。漏逗了也。因手书真牧二字授之。绍兴己巳。出住归宗。

上堂。且第一句如何道。汝等若向世界未成时。父母未生时。佛未出世时。祖师未西来时道得。已是第二句。且第一句如何道。直饶你十成道得。未免左之右之。卓拄杖下座。

上堂。良久。召大众曰。者里作么生。若也拟议。贤上座。谩你诸人去也。打地和尚。瞋他秘魔岩主。擎个叉儿。胡说乱道。遂将一掴成韲粉。散在十方世界。还知么。举拂子曰。而今却在拂子头上。说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还闻么。阎老子知得。乃曰。贤上座。你若相当去。不妨奇特。或不相当。总在我手里。却向他道。阎老子你也退步摸索鼻孔看。击禅床下座 僧问。久默。斯要已泄真机。学人上来。请师开示。师曰。耳朵在甚么处。曰一句分明该万象。师曰。分明底事作么生。曰台星照临。枯木回春。师曰。换却你眼睛。

湖州府吉安州道场正堂明辩禅师

本郡俞氏子。幼事报本蕴。圆颅受具。后谒诸方。至少林。闻僧举佛眼以古诗发明。师子尊者被难话曰。杨子江头杨柳春。杨华愁杀渡江人。一声羌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师默有所契。即趋龙门求入室。佛眼问。从上祖师方册因缘。许你会得。忽举拳曰。者个因何唤作拳。师拟对。眼筑其口曰。不得作道理。於是顿去知见。

住后上堂。猛虎口边拾得。毒蛇头上安排。更不钉桩摇橹。回头别有生涯。婆子被我勘破了。大悲院里有村斋。

上堂。净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桃华碧。唯证乃知难可测。卓拄杖曰。一片何人得。流经十万家。

上堂。三祖道。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当时老僧若见。便与一掴。且道。是憎邪。是爱邪。近来经界稍严。不许诡名挟佃。

解制上堂。十五日已前不得去。少林只履无藏处。十五日已后不得住。桂子天香和雨露。正当十五日。又且如何。阿呵呵。风流不在着衣多。

上堂。举僧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师曰。我疑千年苍玉精。化为一片秋水骨。海神欲护护不得。一旦鳌头忽擎出。

上堂。华开陇上。柳绽堤边。黄莺调叔夜之琴。芳草入谢公之句。何必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非唯水上觅沤。已是眼中着屑。擘开胸曰。汝等当观吾紫磨金色之身。今日则有。明日则无。大似无风起浪。全不知羞。且道。今日事作么生。好个迷逢达磨。不知谁解承当。

僧问。如何是佛。师乃鸣指三下。

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师曰。横身三界外。独脱万机前。曰祇如风穴道。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华香。又作么生。师曰。说者个不唧[口*留]汉作么。曰嫩竹摇金风细细。百华铺地日迟迟。师曰。你向甚么处见风穴。曰眼里耳里绝潇洒。师曰。料掉无交涉。

问。如何是佛。师曰。无柴猛烧火。曰如何是法。师曰。贫做富装裹。曰如何是僧。师曰。卖扇老婆手遮日。曰如何是和尚栗棘蓬。师曰。不答此话。曰为甚么不答。师大笑曰。吞不进。吐不出。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未过冬至莫道寒。曰出水后如何。师曰。未过夏至莫道热。曰出与未出时如何。师曰。三十年后。不要错举。

问。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师曰。古墓毒蛇头戴角。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师子。师曰。虚空笑点头。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师曰。石人拍手笑呵呵。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师曰。布袋里猪头。曰四喝已蒙师指示。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锯解秤锤。随声便喝。

佛眼忌拈香。龙门和尚。阐提潦倒。不信佛法。灭除禅道。拶破毗卢向上关。猫儿洗面自道好。一炷沈香炉上然。换手搥胸空懊恼。遂摇手曰。休懊恼。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曰。莫怪下房媳妇。触忤大人好。

室中垂问曰。猫儿为甚么爱捉老鼠。又曰。板鸣因甚么狗吠。

师家风严冷。初机多惮之。有达磨赞曰。升元阁前懡[怡-台+罗]。洛阳峰畔乖张。皮髓传成话杷。只履无处埋藏。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华朴鼻香。雪堂行见曰。先师犹有此人在。只消此赞。可以坐断天下人舌头。由是。衲子奔凑。

临终登座。拈拄杖。於左边卓一下曰。三十二相无此相。於左边卓一下曰。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稿。又卓一下。顾大众曰。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下座归方丈。趺坐俨然而逝。火后收灵骨设利。藏所建之塔。曰仙人山。

长沙府方广深禅师

僧问。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未审。意旨如何。师曰。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世寄首座者

成都人。遍依师席。晚造龙门。一日燕坐瞌睡间。群蛙忽鸣。误听为净发版响。亟趋往。有晓之者曰。蛙鸣非版也。师恍然。诣方丈剖露。佛眼曰。岂不见罗睺罗。师遽止曰。和尚不必举。待去自看。未几。有省。乃占偈曰。梦中闻版响。觉后虾蟆啼。虾蟆与版响。山岳一时齐。由是益臻玄奥。眼命分座。师固辞曰。此非细事也。如金针刺眼。毫发若差。睛则破矣。愿生生居学地。而自煅炼。眼。因以偈美之曰。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不知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暮年。学者力请不容辞。后因说偈曰。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无别体。祇在而今一念中。且道。是那一念。众罔措。师喝一喝而终。

温州府净居尼慧温禅师

上堂。举法眼示众曰。三通鼓罢。簇簇上来。佛法人事。一时周毕。师曰。山僧道。三通鼓罢。簇簇上来。拄杖不在苕帚柄。聊与三十。

给事冯楫济川居士

自壮扣诸名宿。最后造龙门。从佛眼再岁。一日。同眼经行法堂。偶童子趋庭吟曰。万象之中独露身。眼拊公背曰。好聻。公於是契入。绍兴丁巳。除给事。会大慧就明庆开堂。慧下座。公挽之曰。和尚尝言。不作者虫豸。今日因甚么又在者里。慧曰。尽大地是个杲上座。又作么生。公拟对。慧便掌公曰。是我招得。

越月。特丐祠。坐夏径山。榜其室曰不动轩。一日慧升座。拈药山参石头及马祖公案罢。公随至方丈曰。适来。和尚所举底因缘。某有个会处。慧曰。你如何会。公曰。恁么也不得。苏嚧娑婆诃。不恁么也不得。[口*悉]哩娑婆诃。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嚧[口*悉]哩娑婆诃。慧印以偈曰。梵语唐言。打成一块。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后知邛州。所至宴晦无倦。尝自咏曰。公事之余喜坐禅。少曾将胁到床眠。虽然现出宰官相。长老之名四海传。绍兴廿三年癸酉秋。乞休政。预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报终至日。令后厅置高座。见客如平时。至辰巳间。降阶望关肃拜。请漕使摄邛事。着僧衣履。踞高座。嘱诸官吏及道俗。各宜向道。扶持教门。建立法幢。遂拈拄杖按膝。蜕然而化。漕使请曰。安抚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颂以表罕闻。公张目索笔。书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竟尔长往。先是。建炎后。名山巨剎。教藏多不存。公累以己俸印施。凡一百二十八藏。用祝君寿。以康兆民。门人蒲大聘。尝志其事。有语录颂古。行世。

开福宁禅师法嗣

长沙府大沩月庵善果禅师

信州余氏子。上堂。奚仲造车一百辐。拈却两头除却轴。以拄杖打一圆相曰。且莫错认定盘星。卓一卓。下座。

谢供头上堂。解猛虎颔下金铃。惊群动众。取苍龙穴里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赞叹不及。汝等诸人。合作么生。竖起拂子曰。眨上眉毛。速须荐取。掷拂子。下座。

上堂。心生法亦生。心灭法亦灭。心法两俱忘。乌龟唤作鳖。诸禅德。道得也未。若道得。道林与你拄杖子。其或未然。归堂吃茶去。

僧问。达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师曰。鱼行水浊。曰二祖礼三拜。为甚么却得其髓。师曰。地肥茄子大。曰祇如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明甚么边事。师曰。贼以赃为验。曰有时乘好月。不觉过沧洲。师曰。阇黎无分。

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时如何。师曰。验尽当行家。曰树倒藤枯。句归何处。又作么生。师曰。风吹日炙。曰懒安呵呵大笑聻。师曰。波斯读梵字。曰。今日足见老师七通八达。师曰。仰面哭苍天。僧礼拜。师曰过。

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曰。乾坤无异色。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徧界有清香。

大随静禅师法嗣

重庆府钓鱼山护国寺石头自回禅师

东川合州人。世为石工。虽不识字。志慕空宗。每从人口授法华。能诵之。弃家投大随。供扫洒。取崖石。手不释锤凿。而诵经不辍。随。见而愍之。令看赵州勘婆因缘。久之。因凿石稍坚。尽力一锤。瞥见火光电迸。忽然省彻。走至方丈礼拜。呈颂曰。用尽工夫。浑无巴鼻。火光迸散。元在者里。复献赵州勘婆颂曰。三军不动旗闪烁。老婆正是魔王脚。赵州无柄铁扫帚。扫荡烟尘空索索。随忻然可之曰。子彻也。遂授以僧服。人以其尝为石工故。称回石头。有颂曰。石头和尚。咬嚼不入。打破虚空。露些子迹。既而归钓鱼山。建护国禅林。化道弥着。

上堂。参禅学道。大似井底叫渴。殊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动转施为。是甚么人。使作眼见耳闻。何处不是路头。若识得路头。便是大解脱场。方知。老汉共山河大地。与你证明。所以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诸仁者。大凡有一物当途。要见一物之根源。见得根源。源无所源。所源既非。何处不圆。诸禅德。老汉亦无甚么胜你处。诸人又有甚么不如老汉处。还会么。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下座。

尝自甃石二十四片为龛。一日别众。自入掩门而逝。

潼川州护圣愚丘居静禅师

成都杨氏子。年十四。礼白马安慧为师。参南堂。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往返酬诘。师於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师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者小厮儿。师珍重便行。

出住东岩。上堂。月生一。东岩乍住增愁[寂-又]。红尘世路有多端。米面仓储无颗粒。崖为伴泉为匹。飒飒清风来满室。山神土地暗中忙。云版钟鱼偷泪滴。人世莫道守空岩。亦有东篱打西壁。

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证自心。还得稳当也未。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中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者曲录床子。受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祇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你在。间有学者。各门颂出呈师。师以颂示曰。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成都府简州南岩胜禅师

上堂。召众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分明在半途。且道。到家一句又作么生。释迦弥勒没量大。看来犹祇是他奴。

僧问。放行五位即不问。把定三关事若何。师曰。横按镆铘全正令。曰把定三关。蒙指示。放行五位事如何。师曰。大平寰宇斩痴顽。曰恁么则南岩门下。土旷人稀。师曰。灵利衲僧。祇消一点。

问。自古自今。同生同死时如何。师曰。家贼难防。曰今日学人小出。大遇去也。师便打曰。须是老僧打你始得。僧礼拜。师曰。切忌诈明头。

常德府梁山廓庵师远禅师

合州鲁氏子。上堂。举杨岐三脚驴子话。乃召众曰。扬其汤者。莫若扑其火。壅其流者。莫若杜其源。智人明鉴。佛法至论无出斯。也者因缘。如今丛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少。有般底祇道。宗师家无固必。凡有所问。随口便答。似则也似。是即未是。若恁么。祇作个乾无事会。不见杨岐用处。乃至祖师千差万别。方便门庭。如何消遣。又有般底。祇向佛边会。却与自己没交涉。古人道。凡有言句。须是一一消归自己。又作么生。又有般底。一向祇作自己会。弃却古人用处。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却如何消遣。既消遣不下。却似抱桥柱澡洗。要且放手不得。此亦是一病。又有般底。却去驴脚多少处会。若恁么会。病最难医也。所以他语有巧妙处。参学人。卒难模索。才拟心则差了也。前辈谓之杨岐宗旨。须是他屋里人。到恁么田地。方堪传授。若不然者。总是守死善道。直须是个透顶彻底汉。方能了得。自余禅和子。莫道会不得。即天下出世为人称宗师底。亦少有会得者。若要会去。须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轻轻一觑。提起便行。捺着便转。却向万仞峰前进一步。可以笼罩古今。坐断天下人舌头。如今还有恁么者么。有则出来。道道看。如无。更听一颂。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者个说话。是家常茶饭。须知衲僧家别有奇特处始得。且道。衲僧门下。有甚奇特处。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壁。地得一。万象森罗及瓦砾。君王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且道。衲僧得一时如何。笑看客从何处来。闲持经卷倚松立。

浴佛上堂。举药山浴佛公案。拈云。者僧问处。依稀越国。彷佛扬州。药山答来。眼似流星。机如掣电。点检将来。二俱不了。若是山僧即不然。当时才见。问只浴得者个。且不浴得那个。但转木杓柄与伊。待他拟议之间。拦面便泼。药山纵有大神通大智慧。也无施展处。敢问大众。者个即且置。唤甚么作那个。下座佛殿烧香。为你说破。师有十牛图并颂行于世。

嘉定州能仁默堂绍悟禅师

结夏上堂。最初一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末后一言。一微尘中深锁断。有时提起。如倚天长剑。光耀乾坤。有时放下。似红炉点雪。虚含万象。得到恁么田地。天魔外道。拱手归降。三世诸佛。一时稽首。便可以大圆觉。为我伽蓝。於一毫端。现宝王剎。朝往西天。暮归东土。亦是禁足。百花丛里。坐淫坊酒肆行。亦是禁足。虽然。不僧动着者里一步。所以道。九旬无虚弃之功。百劫有今时之用。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敢问大众。作么生得到者田地去。良久。拍案曰。如人上山。各自努力。

上堂。举赵州访二庵主公案。颂曰。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雾卷云收山岳静。楚天空阔一轮寒。

成都府彭县土溪智陀子言庵主

绵州人。初至大随。闻举石头示众偈。倐然有得。归隐土溪。悬崖绝壑。间有石若蹲异兽。师凿以为室。中发异泉无涸溢。四众讶之。居三十年。化风盛播。室成日。作偈曰。一击石庵全。纵横得自然。清凉无暑气。涓洁有甘泉。宽廓含沙界。寂寥绝众缘。个中无限意。风月一床眠。

保宁府剑门南修道者

淳厚之士也。自大随一语契投。服勤不怠。归谒崇化赟。坐次。赟以宗门三印问之。南曰。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涛竞起。假饶去就十分。也是灵龟曳尾。

莫将尚书

字少虚。家世豫章分宁。因官西蜀。谒南堂。咨决心要。堂使其向好处提撕。适如厕。俄闻秽气。急以手掩鼻。遂有省。以偈呈曰。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堂答曰。一法才通法法周。纵横妙用更何求。青蛇出匣魔军伏。碧眼胡僧笑点头。

龙图王萧居士

字观复。留昭觉日。闻开静版声有省。问南堂曰。某有个见处。才被人问。却开口不得。未审。过在甚处。堂曰。过在有个见处。堂却问。朝旆几时到任。公曰。去年八月四日。堂曰。自按察几时离衙。公曰。前月二十。堂曰为甚么却道开口不得。公乃契悟。

五祖自禅师法嗣

黄州府蕲州龙华高禅师

上堂。象王行师子住。赤脚昆仑眉卓竖。寒山拾得笑呵呵。指点门前老松树。且道。他指点个甚么。忽然风吹倒。时好一堆柴。

续灯正统卷之四

 

猜你喜欢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上)·智升
  序·楚石梵琦
  云居佛印元禅师·惠洪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印光
  卷第七(从第十六经二纸半尽第二十四经一半)·澄观
  卷四·水鉴慧海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序·智圆
  序·纪荫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岱宗心泰
  卷第四十·佚名
  跋·佚名
  卷第七十六·德清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佚名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七言律诗·林逋

    湖上隐居湖水入篱山绕合,隐居应与世相违。闲门自掩苍苔色,来客时惊白鸟飞。卖药比尝嫌有价,灌园终亦爱无机。如何天竺林间路,犹到秋深梦翠微。湖山小隐二首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春翠湿衡茅。庄生已惯鸥鸢吓,扬子休讥蝘蜒嘲。

  • 第一折·史樟

    (冲末扮蓬壶仙长上,云)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十二时中行好事,灾星变作福星临。小圣乃蓬壶仙长是也。今有太白金星,传玉帝敕命,为因大罗神仙升玉京上清南华至德真君,在玉帝前见金童玉女,执幢幡宝盖,不觉失笑。玉帝怪

  • 卷一百四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外集第三 仙诗 蓬莱四真人诗 【真诰曰兴宁三年四月九日杨君梦北行登高山上有大宫室数千间欎欎不可名四面皆大水仰见白龙身长数十丈东向飞

  • 卷八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二刘希夷刘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後为人所害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旨悲苦未为人重後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集十卷今

  • 卷十四 安帝·王夫之

      〖一〗  国之亡,类亡于淫昏暴虐之主,而晋独不然;前有惠帝,后有安帝,皆行尸视肉,口不知味、耳不知声者也。与子之法,定于立适,二君者,皆适长而豫建为太子,宜有天下者也。藉废之而更立支庶之贤者,则抑凌越而为彝伦之斁。虽然

  • 第九十回 傅良佐弃城避敌 段祺瑞卸职出都·蔡东藩

      却说刘建藩据住零陵,与北军相持多日,寡不敌众,多败少胜,不得不向两粤乞援。段总理也恐两粤援刘,暗着人运动粤吏,使他反抗省政府,作为牵制。适值粤属惠州清乡总办张天骥,为省政府所黜,改任刘志陆为总办,天骥心怀怨望,遂对省

  • 名山藏卷之二十四·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四◆典谟记二十四世宗肃皇帝三○世宗肃皇帝三十六年正月辛已朔上朝祭卯皇三子生杜康妃出穆宗皇帝也二月赦诸臣适戍者百四十人惟马录吕经冯恩杨慎王元正鄮济丰熙邵经邦不与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五)·陈寅恪

    前引有学集壹柒&ldquo;赖古堂文选序&rdquo;云:&ldquo;己丑之春余释南囚归里。&rdquo;故可依牧斋自言之时间以推定有学集贰秋槐支集&ldquo;勾曲逆旅戏为相士题扇&rdquo;七律以前多是在南京所作,其中固亦有时间可疑、排列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五·徐紘

    (明)徐纮 撰昌宁伯壮敏赵公墓志铭  尹直国朝膺天御宇百二十载内安外宁丰亨熙豫固由圣明继作于上而亦文武夹辅于下之所致肆惟英桓果毅之才宏伟颀硕之资入则缨冠佩玉位保傅仪百辟出则绾章持节总师旅敌王忾使朝廷有所恃

  • 卷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九孔氏父子奉上谕记太宗重修孔庙碑文太祖召杜斅勑旨宋文鉴编书始末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吕公矶○孔氏父子奉上谕记洪武戊申十一月十四日早朝,宣圣五十五代袭封衍圣公臣孔克坚于谨身殿同

  • 二七○ 谕内阁杨昌霖在四库全书馆编校实心着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佚名

    二七○ 谕内阁杨昌霖在四库全书馆编校实心着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乾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杨昌霖因在四库全书馆纂校书籍,是以钦赐进士,准其一体殿试。昨新进士引见,该员甲第在后,而江苏省馆

  • 卷二百十四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三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广东总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盐政流弊仰祈 睿鉴事窃【臣】前奏谨陈两广盐政事摺内荷蒙朱

  •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曾国藩

    早,接奉廷寄,即前复奏英夷助剿运漕一案。饭后清理文件。写澄弟信一件,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写纪泽信一件,言文章之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旋阅选放翁七绝。中饭后又

  • 卷八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大夫廟門之位筮日主人西面既宿尸主人南面宗人北面請期【鄭氏曰大夫不西面者尊於

  • 齐俗训·刘安

    【原文】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君臣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师子吼菩萨品之五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

  • 卷第二十九·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穴/(丬*臬)]言 序曰。虚空世界。一梦场也。三乘四教。一梦法也。诸佛众生。一梦中人也。梦中之人。据梦场受梦法。又安保其不梦梦乎。故有梦中而言其不梦者。正大梦者

  • 大三摩惹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三摩惹者梵语,会之义。佛在迦毗罗林,四梵王各以颂赞,大众云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恶,佛说声闻法调伏之。是与长阿含大会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