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胜者慧月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有十句义。一者实二者德三者业四者同五者异六者和合七者能八者无能九者俱分十者无说。

实句义云何。谓九种实名实句义。何者为九。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是为九实。地云何。谓有色味香触是为地。水云何谓有色味触及液润是为水。火云何谓有色触是为火。风云何谓唯有触是为风。空云何谓唯有声是为空。时云何谓是彼此俱不俱迟速诠缘因是为时。方云何谓是东南西北等诠缘因是为方。我云何谓是觉乐苦欲嗔勤勇行法非法等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我。意云何谓是觉乐苦欲嗔勤勇法非法行不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意。

德句义云何。谓二十四德名德句义。何者名为二十四德。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觉十三乐十四苦十五欲十六嗔十七勤勇十八重体十九液体二十润二十一行二十二法二十三非法二十四声。如是为二十四德。色云何谓唯眼所取一依名色。味云何谓唯舌所取一依名味。香云何谓唯鼻所取一依名香。触云何谓唯皮所取一依名触。数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等诠缘因一体等名数。量云何谓微体大体。短体长体圆体等名量。微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微诠缘因是名短体。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大诠缘因是名大体。短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短诠缘因是名短体。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长诠缘因是名长体。圆体者。有二种。一极微二极大。极微者。谓极微所有和合一实极微诠缘因是名极微。极大者。谓空时方我实和合一实极大诠缘因亦名遍行等是名极大。别体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别诠缘因一别体等是名别体。合云何。谓二不至至时名合。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合生。随一业生者。谓从有动作无动作而生。俱业生者。谓从二种有动作生。合生者。谓无动作多实生时与空等合。离云何谓从二至不至名离。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离生。此中随一业生及俱业生如前合说。离生者谓已造果实由余因离待果实坏与空等离。彼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远觉所待一实所生彼诠缘因是名彼体。此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近觉所待一实所生。此诠缘因是名此体。觉云何谓悟一切境。此有二种一现量二比量。现量者于至实色等根等和合时有了相生是名现量。比量者此有二种。一见同故比二不见同故比。见同故比者谓见相故待相所相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不见所相境有智生是名见同故比。不见同故比者谓见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故待彼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彼毕竟不现见境所有智生是名不见同故比。乐云何谓一实我德适悦自性名乐。苦云何谓一实我德逼恼自性名苦。欲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希求色等名欲。嗔云何谓一实我和合损害色等名嗔。勤勇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待欲嗔我意合所生策励是名勤勇。重体云何谓地水实和合一实坠堕之因是名重体。液体云何谓地水火实和合一实流注之因是名液体。润云何谓水实和合一实地等摄因名润。行云何此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念因者谓我和合一实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是名念因。作因者谓攒掷等生业所生依附一实有质碍实所有势用是名作因。行谓势用。法云何此有二种一能转二能还。能转者谓可爱身等乐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转。能还者谓离染缘正智喜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还。非法云何谓不可爱身等苦邪智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非法。声云何谓唯耳所取一依名声。业句义云何谓五种业名业句义。何者为五一取业二舍业三屈业四申业五行业。取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合离因依一实名取业。舍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离合因依一实名舍业。屈业云何谓于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合远近处离合因是名屈业。申业云何谓于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离远近处合离因是名申业。行业云何谓一切质碍实和合依一实合离因名行业。

同句义云何谓有性。何者为有性谓与一切实德业句义和合一切根所取。于实德业有诠智因是谓有性。

异句义云何谓常于实转依一实。是遮彼觉因及表此觉因名异句义。

和合句义云何谓令实等不离相属此诠智因。又性是一名和合句义。

有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造各自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有能句义。

无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不造余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无能句义。

俱分句义云何谓实性德性业性及彼一义和合地性色性取性等。如是名为俱分句义。

实性者谓一切实和合于一切实实诠缘因。于德业不转眼触所取是名实性。德性者谓一切德和合于一切德德诠缘因。于实业不转一切根所取是名德性。业性者谓一切业和合于一切业业诠缘因。于实德不转眼触所取是名业性。地性等亦如是。

无说句义云何谓五种无名无说句义。何者为五。一未生无二已灭无三更互无四不会无五毕竟无是谓五无。未生无者谓实德业因缘不会犹未得生名未生无。已灭无者谓实德业或因势尽或违缘生虽生而坏名已灭无。更互无者谓诸实等彼此互无名更互无。不会无者谓有性实等随于是处无合无和合名不会无。毕竟无者谓无因故三时不生毕竟不起名毕竟无。

如是九实几有动作几无动作。五有动作谓地水火风意四无动作谓此余实。如有动作无动作有质碍无质碍。有势用无势用有彼此体无彼此体应知亦尔。如是九实几有德几无德。一切皆有德无无德实。如一切皆有德和合因缘有实性有异。与果不相违有待因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触几无触。四有触谓地水火风五无触谓余实。如有触无触能造实实德业因共不共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色几无色。三有色谓地水火六无色谓余实。如有色无色有可见无可见有对眼无对眼亦尔。如是九实五常四分别。谓此四中非所造者常所造者无常。如常无常有实无实有细分无细分因。不相违非因不相违非边有异边有异不圆圆亦尔。如是九实五根四非根。何者为五谓地水火风空是根。如是五根鼻根即地味根即水眼根即火皮根即风耳根即空。如是九实地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重体十三液体十四行。水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触四数五量六别体七合八离九彼体十此体十一重体十二液体。十三润十四行。火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一。何者十一一色二触三数四量五别体六合七离八彼体九此体十液体十一行。风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九。何者九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触九行。空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六。何者六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声。时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五。何者五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如时方亦尔。我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觉七乐八苦九欲十嗔十一勤勇十二法十三非法十四行。意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八。何者八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行。

如是色等二十四德几是现境几非现境。色味香触或是现境或非现境。云何现境。谓若依附大非一实是名现境。云何非现境。谓若依附极微及二极微果名非现境。声一切是现境如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亦尔。觉乐苦欲嗔勤勇是我现境。法非法行唯非现境。此诸德中几是所作几非所作。觉乐苦欲嗔勤勇法非法行离彼体此体声唯是所作。余或所作或非所作。色味香触若地所有皆是所作。色味触液体润极微和合者非所作。二微果等和合者是所作。重体亦尔如非所作是所作常无常亦如是。如水所有火所有色触风所有触亦尔。地火所有液体一切是所作。一数二别体随所作非所作实和合成所作非所作。二体等数二等别体一切是所作。大体微体短体长体一切是所作。圆体一切非所作。诸质碍及质碍非质碍合是所作。如所作非所作常无常亦如是。此诸德中声触色味香各一根所取。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势用眼触所取。如是诸德谁何为因。色味香触同类为因者谓二微果等和合。火合为因者谓地所有诸极微色味香触。地及火所有液体地水所有重体。及水所有液体润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一数一别体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同类不同类为因。一体别体彼觉为因。大体长体因多体。大体长体积集差别为因。微体短体因二体为因。合离随一业俱业合离为因。彼体此体一等时相属待远近觉为因。智有二种谓现及比。现有四种一犹豫智二审决智三邪智四正智犹豫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念我意和合为因。为何物智名犹豫智。审决智以何为因。犹豫智为先待各别异印我意和合为因。定是此智名审决智。邪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见我意和合为因。暗决断智是名邪智。正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现量我意和合为因。无颠倒智是名正智。如现比亦尔。现量有三种一四和合生二三和合生三二和合生四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了相于至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重体液体润势用。地水火实取等业有性。除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于俱分有能无能所有智。我根意境四和合为因。三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于声及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有性境所有智我根意三和合为因。二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于乐苦欲嗔勤勇境及彼有能无能俱分有性境所有智。我意二和合。为因比量谓所和合一义和合相违智为先。待合等相属念我意合为因。乐苦待法非法四三二和合为因。欲嗔待乐苦念邪智我意合为因。勤勇待欲嗔我意合为因及命缘为因。不欲故与入出息等业为因。势用以何为因攒掷生业势用为因。法非法欲嗔为先待闻念远离法非法能成净不净密趣俱我意合为因。念因行待现比智行我意合为因。声有三种一合生二离生三声生。一合生者有触实合势用俱有触实空处合为因。离生者有触实离势用俱有触实空处离为因。声生者有触实合离势用待无障空处声为因。如是二十四德几依一实几依非一实。色味香触量彼体此体觉乐。苦欲嗔勤勇法非法行重体。液体润势用声此二十一皆依一实。合离依二实。数或依一实或依非一实。何者依一实谓一数。何者依非一实谓二体等数。如数别体亦尔。如是二十四德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遍所依。余不遍所依。如是二十四德谁与谁相违。合离生声能造余声一切声果相违。法乐正智果相违。非法苦邪智果相违。一切智行果相违。差别智。一切智行果相违。最后声一切因相违。最后我德亦尔。乐苦欲嗔果相违。法非法因相违。欲嗔勤勇果相违。乐苦因相违。中间所有声亦尔。我德勤勇苦有触实合二非果因相违。行我德行念因与苦非果因相违。行念因果相违。作因有触实合非果相违。二性等数与二等觉果不相违。如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彼体此体亦尔。色味香触地所有极微和合者与大合非果因相违。合离展转非果因而相违。一实极微色等能造同类二微等色同类果不相违。最后有分实色等果与因色等同类不相违。中间所有有分实色等与同类果因色等不相违。一实色等展转非果因不相违。一切德与实不相违。如是二十四德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无德无动作非和合因缘是有德实之幖帜。无质碍无细分亦尔。如是五业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依一实无质碍无德无细分离合之因能作所作事不积集实之幖帜。是攒掷等所待行之因非同类为因亦尔。如是五业谁依何实。取业以一切地水火风意为所依。如取业舍业行业亦尔。屈业以极舒缓细分安布差别果大长实为所依。如屈业申业亦尔。如是五业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一切遍所依。有说依附极微意者遍所依。依附二微等者不遍所依。如是诸业若在内者。以身及彼因缘身所合鼻味皮眼根并意为和合因缘。此中身业初者以欲为先我合勤勇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身业在意及细分业亦尔。鼻味皮眼业初者以我合勤勇身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鼻等业在杵等仗及在属身鬘缨络涂香等业亦尔。睡者身堕落业初者。以重性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重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睡者入出息业或睡者不。欲故初者。以命缘为先勤勇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下流水初者以液体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液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火之上燃风之傍扇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四大极微造身因缘初业。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如为造身为造树等变异及在二微等业亦尔。意趣向及弃背业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地足业表众生利益不利益异熟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在地水火掷打相应业以合重体液体勤勇势用为不和合因缘。如其所应有取等业。若在火除重体若在风除液体若在意除打掷。

如是有性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亦尔。有实德业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一有同诠缘因。

别有异于实转依一实遮余觉因表此觉因空方时转。空等想因常非所作无德无动作无细分。除有性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和合是一常非所作无细分无质碍。一切实德业同异有能无能俱分生至因同诠缘相。如是有能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无质碍亦尔。于实德业上各别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同诠缘相。是谓有能无能亦尔。俱分实性遍实句义所和合一。无质碍无细分无动作无德常非所作。诸实展转共即此与德业异。德性业性地等性亦尔。

如是五种无说句义几常几无常。未生无是无常与实德业生相违故。已灭无更互无毕竟无皆是常不违实等故。不会无有常有无常。云何常如地等实余德不和合。若实性等同异及有能无能异除自所依于余处不和合。若有性于同等不和合。云何无常谓实与实虽未相应当必相应此于彼无。若于实所有实德业当必和合彼于此无。如是五无几是现量境几非现量境。一切非现量境亦不依他转皆比量境。此十句义几是所知几非所知。一切是所知亦即此。诠因。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猜你喜欢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目录·佚名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佚名
  惟念品第六·佚名
  卷五百四·佚名
  卷之十一·铁壁慧机
  卷二百九十三·佚名
  广百论疏卷第一·文轨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唐慧琳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大悲经持正法品第六·佚名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太虚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三·隐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云龛子·隋树森

    云龛子,道士。姓名,生平均不详。 小令 【中吕】迎仙客 混元珠,无价宝,赤水溪边收拾了。色浑浑,光皎皎,手中握定,占断人间俏。 没机关,没做作,日月任催催不老。逆行船,翻拨掉,谁知这个,清净家风好, 水深清,山色

  • 序·吴衡照

    诗莫盛于唐,唐人不作诗话。词莫盛于宋,宋人不作词话。其有论词者,类皆附见诗话中,不别自为书,惟周草窗浩然斋雅谈末有词话一卷。国朝毛西河、徐虹亭外,传者亦复寥寥。自李唐迄今,以词名世,不下数百家,而词话独少,非艺林之缺事欤

  • 四集卷五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二古今体六十二首【戊戌八】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礼成述事年节虽恒叩後殿【海於元旦及  皇祖  皇考  圣诞  忌辰必躬诣  後殿拈香瞻礼】未曾前殿祭斯

  •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沈约

    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

  • ●卷四十·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五。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甲寅,尽二十二百戊午。   十八日甲寅聂山论伏阙劄子。   臣闻前日蔡懋李梲谕与大学长贰令屏去伏阙上书陈东等诸生闻之莫不怨忿一学多士咸欲拂袖出学今日。又闻梲令根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一·乾隆

      明  神宗皇帝  【壬午】万厯十年春正月免天下逋赋  张居正上言带征逋赋徒为民累百姓财力有限一嵗之入傅足供一嵗不幸嵗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嵗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徃移新抵旧年分杂淆小民竭脂膏胥吏

  • 唐鉴卷三·范祖禹

    太宗一贞观元年帝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好音耗】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乡者辨之未精也【乡读曰向】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

  •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周作人

    我在绍兴教育会混迹四五年,给公家做的事并不多,剩下来做的都是私人的事,这些却也不少,现在可以一总的说一下子。我于一九三六年写《关于鲁迅》这篇文章里,曾经说过:“他写小说,其实并不始于《狂人日记》,辛亥年冬天在家里的时

  • 卷五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九宋 徐天麟 撰兵四屯田文帝时晁错言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中周虎落【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者也】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

  • 后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1】,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2】,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

  • 太极图说·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

  • 孟子集疏卷七·蔡模

    宋 蔡模 撰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

  • 礼记析疑卷二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杂记上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朱轼曰帷上接于輤如裳续衣故曰裳帷丧大记素锦褚加帷荒荒即輤褚即屋也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唯輤为説于庙门外于大夫言载以輲车而后入及阶説车而后举以升此

  • 第十六部分·毛公

    大雅 荡之什《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传】上帝,以托君王也。辟,君也。【笺】荡荡,法度废坏之貌。厉王乃以此居人上,为天下之君。言其无可则象之甚。疾威

  • 毛诗谱考证·孔颖达

    毛诗谱考证周南召南谱文王受命疏以泰誓之篇伐纣时事已言周公曰○尚书泰誓文无周公曰三字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臣防汾】按杨龟山谓仪礼大合乐歌周南召南仪礼之作正在周公之世则分二南在周公

  • 四书正误卷一 大学·颜元

    大学章句序先生辈何不如此学,如此教?【第三段】孔子与三千人习而行之,以济当世,是圣人本志本功;删述是老来无奈何方作底,朱子认作诵而传之,误矣。【第五段】大学在记中通是一篇,而朱子务将古人书装裁就训诂式样,分作十一章,竟指

  • 论富强·印光

    ●(以下论富强)中国之贫弱, 由于不依礼义, 依礼义, 何至贫弱。试问贫弱之因, 何一不是贪赃受贿以利外人乎?汝未认清病源, 便谓药不见效, 可谓智乎?外国之强, 以国小, 不同心协力, 不能自立。中国则人各异心,

  • 卷第八·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八侍者 行导 编请益僧进方丈问云和尚普说中以百丈扭鼻与高峰睹赞齐举不能无疑请决之师云疑个甚么僧云百丈因扭鼻得省马祖次日升座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问曰我适来未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