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刻五百问论序

五百问论何为而造耶曰为俾破权执悟实道也然笃而论之如来一代说大小权实教每会必各有嘱累诸大罗汉弘演小宗弥勒以权教为职文殊大乘为任等是荷担菩提庄严双树其间岂容优劣哉及至灭后诸大祖师后先递出分宗立家偏弘一门盖亦各受密嘱乘愿毂而来者也若慈恩基师专据深密主张瑜伽以三时教该括一化三无二有统辖众机其极遂至乎以一乘为权三乘为实矣斯旨也始与我所弘法华之者戛戛乎不相容焉则不得不作为玄赞别立一家之说也然窃忖其意岂非木牛杨叶俯提弱丧以余深法示教利喜者耶所谓世界故实第一义故实权诱方便皆无唐捐但禀今宗教眼未明者或眩其说将泣两岐又彼宗徒牢执一途或恐驯致蹋顺璟之祸又复焉知无或不幸而宝器受粗食者乎是论主之所以深忧远虑而有此造也欤条章虽多大要有三焉一开显正意为决定声闻而翻判属有性以败种之论通再活之经安得今已生竟引论灭之此剡足徇屦点金成铁不知其可二今经要在乎显一代设化之意诸法门纲目总让之前经然虚张名相广开章段大小参杂今昔莫辨而大事因缘措之弗顾买椟还珠不亦戾乎三末世弘通专为行人纷纶法相茫如烟海不见一语及于行要问桥论箭空费光景一朝瞑目色心何依此弃所急而不知务也他若事义去取训诂同异类则抑末矣三要既呈矣庶几教台徒确有所守及习彼宗者祛胶着或有圆种者生慕向焉非必图强聒一切悉使舍彼从此也制作主意盖如斯而已矣此论智证大师之所将来赵宋时彼方已失传最宜须宝护独奈旧刻卤莽讹谬相望而复靡别本可雠校慧心致疑其来也久矣每一披卷未曾不怃然而增慨也山门硕匠有守笃和尚恒惋惜不置乃据昔人所考核及玄赞等默索精思严订其讹疑者不敢辄改别为笺注三卷论定是非且略释肯綮难通者於是从来以为不可读委诸高阁者皆喜而读之研之得益者寝多其孙昌宗上人锐志进学称不愧堂构之任比以和尚校本寿之梨枣仍以笺注分会入本论各章之下合刻之将欲以公于大方而揭论主之志於几坠也其为功为惠亦岂小哉刻成征余弁言余闻之喜甚乃不自揣敢摅鄙见如此且为提其要曰清凉国师有言法华云此经难信难解佛现在世犹多怨嫉况灭度后诚哉斯言若保执三乘五性不信一乘一性者深为可愍此甄简权实丝毫不贷所谓宝山无非宝取之先择摩尼也智证大师曰释法华者三家三论法相天台并是法王之一官法界之一门能为众生之妙药能为诸趣之律梁此四悉投机诸祖一揆所谓雪山无非药采者期於对病也若异其异而不通於大同则於和合海分河饮水徒长见慢与夫外道诤讼何异乎虽然此犹未也智者大师之言曰方便说称妙不妙见理之时无复权实非权非实亦无妙与不妙是故称妙也呜乎此何等境界安得与法界有情同造乎斯地受广大妙法喜乐乎读者倘幸稔知之则守笃和尚用心之苦并昌宗上人致力之勤皆为非唐设也乃是论流通日昌月盛我有望焉岂不大欢喜哉。

宽政六年岁次甲寅孟秋 后学六如沙门慈周撰

猜你喜欢
  卷第一·李遵勖
  第十七卷·圆瑛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八·玄奘
  卷第四·祖琇
  卷第十二·佚名
  访太虚大师记·太虚
  观音玄义卷上·智顗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智旭
  卷第三十六·呆翁行悦
  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上·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佚名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鼓峰·唐圭璋

      烛影摇红   五月初三   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彩丝长命鬥新奇,还是端阳近。想见瑶池仙韵。对蟠桃、朱颜相映。篆飘宝鼎,酒满霞觞,黄堂深静。   超悟真筌,凤归不作登台恨。庆馀有子在河图,详试龚黄政。好是棠

  • 郑熏初·唐圭璋

      熏初字幼霞,号小山。与李曾伯同时。   八六子   忆南洲。绀波萦绕,垂杨柳拂朱楼。念十载风流梦觉,满身花影人扶,旧曾暗游。   无言空怆离忧。醉袖裛将红泪,吟笺写许清愁。试与问、杨琼解怜郎否,也应还是,旧家声价,

  • 卷七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岳吟稿【一】冯山字允南蜀之普州人初名献能嘉祐二年进士熙寜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终祠部郎中有安岳集春意赏花不须折一折春思阑饮酒不必醉一醉无余欢相

  • 卷二百四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四 贡奎 天游亭 凉秋马肥健山行快闲心斜阳衆峰出岂待穷追寻兹亭独崔嵬超然散尘襟瑶汉湛虚碧灵飈荡幽隂滉漾连沃野苍茫俯乔林真游本无驭妙道悟匪深麻姑

  • 卷一三二 宋紀十四·司马光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閹茂(庚戌),凡四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三年(丁未,公元四六七年)   春,正月,張永等棄城夜遁。會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棄船步走,士卒凍死者太半,手足斷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後,大破永等於呂梁

  • 卷七·龙衮

      陈省躬 周彬 孙鲂 邓洵美 李家明   颖川陈省躬者,南昌人。少负辞学。与徐铉兄弟友善。先主辅政,射策入仕。累官至庐陵永新令。在任明察体理,吏不敢欺。敏于判部,部民交讼,不下吏议,面讯其由。省躬情素,立分当否,不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九月戊午朔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秦桧落职时言者论陛下愤中国之未振付桧以内修之事而桧不知治体信任非人不以宽大之政辅陛下仁厚之德乃以苛刻为务事图减削过为裁抑人心大摇怨讟在路又引用程瑀

  • 卷第七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七〔起柔兆摄提格(丙寅),尽玄黓涒滩(壬申),凡

  •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七十二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 江南盗犯叶伯玉等,供出朱三太子一案,因拿庐州盗犯,审得俞祥麟口供,即移东省缉拿去后。臣已经奏讫。日下闻朱三太子父子三人,已在山东获解,于二十边可抵浙省。大约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纪昀

    宦者传(臣)等谨案宦寺之祸唐与东汉覆辙相踵至召外兵以诛锄之国随以亡唐末令天下悉诛宦者方镇往往藏匿给事后唐庄宗复令 访求送京师得数百人谗谮反侧卒至阶祸宋初待宦者甚严掖庭给使不过五十人民闲有私阉童孺者论死然养

  • 韦艺传·魏徵

    韦艺字世文,小时受学业于国子。 北周武帝时,几次因军功升迁,当了上仪同,赐爵为修武县侯,食邑八百户。 授为左旅下大夫。 出京任魏郡太守。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图谋不轨,朝廷也略略知晓。 派韦艺的小叔父韦孝宽去代替

  • 达尔文学说之修正·李宗吾

    我同友人谈及达尔文,友人规戒我道:“李宗吾,你讲你的厚黑学好了,切不可涉及科学范围。达尔文是生物学专家,他的种源论,是积数十年之实验,把昆虫草木,飞禽走兽,一一考察遍了,证明不错了,才发表出来,是有科学根据的。你非科学家

  • 卷四·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四      宋 陈深 撰闵公【名啓方庄公庶子母叔姜史记名开諡法在国遭难曰闵】元年【庚申】春王正月【案左氏去冬立闵公杜氏注於是年八岁母叔姜哀姜之姊亦齐女故哀姜与庆父利其幼而立焉不

  • 卷一·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一周易乾元亨利贞检讨【臣】陈兆仑朱子曰伏羲仰观俯察见隂阳有奇耦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

  • 蜀中广记·曹学佺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

  • 新城录·沈亚之

    《新城录》生动地记录了唐朝名将裴度、李曜在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叛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系作者客于寿春时亲闻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二著录其文,今据以标点整理。

  • 月灯三昧经·佚名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