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

律苑事规卷第五

四明演忠律寺住持嗣祖比丘省悟编述

月 圣节启建

启建满散佛祖诞忌日用诸仪律中无文今借泽山师兄禅林备用为式编之然上堂入室告香备香问讯两展触礼之类皆除去之原其坐具之制为护身护衣故触礼之法头若至地身衣有污非所宜也如白佛回向右语等文谨严切当有可用者依而行之中间有用禅宗公案却以律苑事相改而补之以备乎行事云尔(列之于后)。

启建行香钹及跪炉多有律院亦如是行香今取之除去揖香出班问讯独此一项行香钹外皆不用。  禅规二展三礼今律规并作大展三拜词语先寒暄次叙事一并称之住持不答拜但低身立受若免拜则问讯直陈其事。  禅规触礼之法有污身衣尽除去之。  大展九拜词语先叙事次寒暄并同禅规。  交代职事更立为主律院不曾行故去之。  特为茶汤而揖坐揖香揖汤鸣板鸣鼓并同禅规新受职人送归钵位等礼并去之。

启建届期礼加严肃僧员给假不许容情堂司预书黄榜轮僧簿及上殿经目预辨启建大牌及启建疏须用黄纸贴签如法楷书严肃(禅规先五日维那委书记制右〔语〕先呈方丈却染疏)隔宿备拌袱炉烛香合维那具威仪带堂司行者人仆拓拌诣方丈佥疏堂司行者通覆住持出即烧香禀云来白启建(某)节拜请和尚佥疏呈疏佥了问讯而退(此礼甚重理当依行)大殿严设香花灯烛汤茶供仪手炉铙钹毕备来曰早忏前鸣大钟众列殿点茶汤侍者下毕鸣行香钹住持上香侍者捧香合(禅规又有维那揖香东西两班对出上香问讯之礼)香毕大众同展三拜此拜佛为告祝 天寿也住持不收具就跪炉非法也维那白佛宣疏至右伏以住持再烧香展拜跪炉知客跪进手炉侍者跪进香合宣疏毕知客跪接炉住持收具或住持受州县关请不在而前堂首座偏位跪炉堂司行者跪进手炉复跪接炉座司茶头跪进香合维那举楞严回向启建 堂司行者隔日将轮僧簿请住持头首众僧佥书上下字名具写差单轮排经目于上揭挂殿内至日住持同众上殿看经各务严肃鸣大钟上殿各炷香三拜归位看经维那当诣殿烧香一炷大展三拜知客躬当点茶汤库司严设香烛点心汤荼堂司行者供送恐有缺典维那时常照拂至晚鸣大钟下殿每日僧员依戒轮定堂司库子直殿行者时时守坊官员到来拈香鸣钟集众讽经方丈库子迎送凡遇圣节启散暂到客司给由随身照证(今时不行)住持领众看经知事营供表嚫务在虔诚当报水土之恩也满散节目并同堂司制疏具列经文例留交割准备刷具凡住持公出归日不问近远鸣钟集众门迎诣方丈人事众散住持更不用巡寮报礼也。

自佛偈(玉毫腾辉 金色炳曜 具大人相 号正徧知 瞻之仰之 福满沙界)又偈(大圆满觉 应迹西乾 心包大虚 量周沙界)回向(上来讽诵洪因端为祝延 圣寿万安金刚无量寿佛仁王菩萨云云至波罗蜜)伏愿(皇风永扇 帝道遐昌 佛日增辉 法轮常转)跪由(暂到一僧(某甲)上座今月巳日恭遇天节已於本寺启散讫凭此为照者)(年 月 日 (某甲寺)知客 某押 给)

右语(启建)伏以红日升时四海赖照临之庆紫云深处常年念伸祝颂之诚以不可思议之功勋倍无有算数之寿量皇帝陛下恭愿渊献珠山献玉令夷夏之归仁车同轨书同文尽山川之一统但(臣)僧(某甲)下情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疏。

(满散)伏以天开阊阖庆流虹绕雷於斯辰人效华封悉望日瞻云於此际爰毕三旬之华藏聿严万岁之山呼恭愿历数在躬文明至治九五福曰富曰寿无强惟休八千岁为春为秋自今而始。

右语前叙意与后启建牌恭惟前叙意一同今不重笔也。

○启建牌式纯用黄纸楷书

大元国(某道某)路(某)寺    月  日恭遇  天寿圣节本寺预於今月  日恭就    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日逐日轮僧上殿披    阅    经文宣持    密号所萃    洪因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安者    右 恭 惟    佛日洞明    天龙昭格  年 月 日 都监寺(臣)僧 (某甲) 住持 (臣)僧 (某甲) 谨言

盈 圣节官请开讲

今时多於乡下差请而来先用参官礼见上等以顺世情合用礼仪于后 轿番四人 排灯二人 行者打鼓(备鼓槌)侍者一人 凉轿(并席) 油烛 法被 香合 拂子 大香一片(宜避讳字)。

鼓转通(礼宜官员一人执手炉至方丈请说法重祝赞也)侍者问讯住持坐轿香花鼓钹迎至法堂前侧首出轿众官前问讯(众去头袖)住持却转身至中间手朝东西普同和南登座侍者随往上座以合盖盛大香鼓绝捧呈住持(祝香云)此香不假裁培之力天生自然密为熏染之祥神化莫测价重三千之界鼻资八百之功今月  日恭遇天寿圣节奉为(某)道(某)路合属文武官班热向炉中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恭愿阎浮提统是封疆殑伽沙俱为寿量 侍者接香以左手插炉中右手拈从香一炷盖合插香宜子细不可坠下住持上脚踏问讯钦衣趺坐(中间有着鞋而坐者以便於后起身也)侍者下座问讯毕至东首侧立次诸山出班问讯(叉手出班合掌归位)住持宜起身受礼不起亦得而无彼此相敬之仪毕侍者揖众官坐却登座开合左手上香一炷盖合转身提坐具问讯住持谓之请法也侧立过拂子与住持住持举提纲云。

今观释迦如来昔为护明菩萨未离都率已诞王宫未转法轮已度诸有岂在无忧树下出乎大术胎中九水共沐一身八方各行七步指天指地三界称尊食麦食麻六载成道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经通五人共说律为金口亲宣所以道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寔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於兹息唱更能揭开戒网拶透玄关明持犯离持犯相万籁吟风穷真妄源千江印月超凡入圣岂假他求见性明心还须自觅水朝东海浩浩乎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星拱北辰昭昭然历历然吾无隐乎尔说禅讲律共趣佛乘率土普天咸归王化 (良久云)。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了却以拂子安床东以便后取)住持合掌回向云(某)道(某)路总官府(或州或县或司随宜添改) 月 日恭遇天寿圣节预於 月 日恭就(某)寺大佛宝殿启建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日逐日轮官上殿拜首拈香僧众披阅经文揄扬佛号此时命(某)寺住持(臣)僧(某甲)升于此座讲演毗尼妙仪一席所萃洪因端为祝延圣寿万安者 次叙谢(以手揖众云 某甲)樗枥不才滥叨律剎今月 日恭遇(既曰祝赞不应叙谢可於回向后便结座今且随时出之)。

天寿圣节伏(某)州(某)司帖请(某甲)於今月 日开请祝赞不敢固辞今对人天众前甚愧疎陋开讲之次伏承(某)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诸位相公(某)道路合属文武官班诸位相公(或行省官或朝廷差来官当先入之)教禅律三宗诸山师德江湖名胜高人俯临座席为法作证祗对之间不胜战汗祝圣人寿不敢一一叙德装赞即容下座诣前申谢伏惟慈察侍者於座东取拂子与住持了结座云。

记得律中道境既无量戒亦非一略则八万四千广则无量无边且道界境戒量与当今皇帝圣躬寿量是同是别(良久云)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朝东 下座云久立众慈伏惟珍重座下即谢众官及诸山师德为法作证也。

昃 千秋节开讲

祝香提纲结座(规式并与圣节同)祝香云此香产灵於清净觉地育秀於光明宝林一统俱沐其恩连城岂酬其价恭愿 配德乾坤合明日月绍赫赫炎炎之祚成巍巍荡荡之功克享天心永作人主 提纲。

文殊师利是法王子辅释迦如来吉祥观音称安乐人佐无量寿佛双丝成线二掌浪鸣观我如来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有去来暂离兜率陀天下降迦毗罗国住胎出胎示八相而成道密说显说以五时而度人经律论三藏鼎分教禅律三宗派别机缘不等提诱多方轨导圣阶戒德独超於众象住持佛法毗尼实冠於群宗立教虽有万门到家初无二道法华开声闻而佛月落不离天涅盘扶小律以谈常水流元在海超出四重楼阁决开五义分通翠竹黄华尽是真如般若溪声山色无非长舌净身将此最上乘以永无疆祚似玉藏右虹气隐于山川如云升天龙泽沛乎宇宙慈风伏皇风而扇令旨体圣旨而行岁祝千秋日享五福 然虽如是未审祝寿底句如何举似(良久云)曰寿曰富而多男愿效华封之祝宜民宜人而受禄再赓周雅之章 结座 古人有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因成四句。

瑶光贯月赤光高  仙侣排空奏玉箫  梵寿如来添禄算  九天王母进幡桃

辰 圣节祝香

待众宫立班喝拜了举云僧祝赞时却怀香出众对牌座前立定执香云。

威音王如来前栽倍种子三都田地独露先春长生天气力里茂长根苗万国封疆普大荫(某)道(某)路月  日恭遇天寿圣节预於 月 日恭就(某)寺大佛宝殿启建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日。

(若启建直云此时无为若习仪却云今当满散此时习仪行礼无奉为若满散却云此时恭就某处满散)。

奉为本(路)合属文武官班将此宝香爇向炉中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圣躬(云云)皇帝陛下恭愿。

一人有庆遥瞻北关之尊万寿无疆愿效南山之祝(了归元位立之)。

宿 圣节放生

众官拜了僧道祝赞毕不用怀香至放生处但朝北念放生文云。

圣诞今朝瑞气多  欢呼万岁满山河  大恩大德充天地  鸢自翔云鱼跃波

念讫而散。

列 日月蚀祝香伏愿

此香根盘一统叶覆大千孕日月之华精锺天地之秀气(某)年(某)月(日日夜月)有食之(某)路(某)洲(某)司官与合属官班(僧道士〔遮〕人)等(随有无添减)恭就(某)处用伸救护此时将此宝香热向炉中专用祝延今上皇帝圣寿万安次伸奉献(日月)宫天子以助威神所冀 妖(魔蟇)退舍(阳德素魄)还光究两目於上天照群生於下土(念讫诵咒回向)。

张 祈雨请晴祝香伏愿(并祈雪)

此香天地孕灵古今挺秀栴檀林更非别本兜楼波独羡佳名香(云心)一缕才(飘甘泽通天色)十分(大沛开朗)。

○佛天愿雨

佛慈有感圣德无私动下九天即解龟畴之拆霖为三日足沾鱼梦之祥。

○观音愿雨

救苦导师观音慈父将宝瓶之净水徧洒杨枝沾大地之焦枯顿苏禾稼一雨三日惠泽滂沱万廪千仓欢声浃洽。

○诸龙愿雨

上祈天造攸扣龙君早兴慈意之云大注悲心之雨五禾日秀百谷时登民庆常丰年书大有。

○祈晴

释迦世尊观音慈父施无畏力用大悲心扫净碧天莫使痴云作孽拨开皎日陡教大地生辉五禾无淹溺之忧六种有收成之望如斯祈恳即赐感彰。

○祈雪

一冬得雪则年可格於屡丰三白呈祥则天妙施於大巧裒集迩遐僧堂道昭告上下神祇天道虽遥人心可感释迦调御观音导师以父母心副众生愿溥三轮功用煎四大海水点点成华现十力神通遍一统封疆皑皑积玉。

寒 大殿藏殿祝圣

凡旦望之日早忏之前众诵大悲咒一遍住持烧香咒讫维那举南无无量寿佛号众念三声维那回白云 白佛喝(如〔前〕某)路(某)州(某)寺住持(臣)僧(某甲)兹值月(旦望)今辰谨集僧众恭趋宝殿讽诵秘章揄扬佛号所萃洪因端祝延 (亦有住持自回向)今上皇帝圣寿万安皇太后皇后齐年皇太子睿算千秋遥望 圣躬祝陪天算金刚无量寿佛延寿王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了不诵小经便乃礼忏忏毕过堂早粥粥了鸣僧堂前钟集众鸣鼓转藏行者打钹(鼓钹无所免之)维那举消灾经绕藏行道三匝以表法轮三转期帝道遐昌也立定结经维那举南无无量寿佛(回向云)。

大圆照中有华藏海功超造化道绝名言三光电卷而实相闲六合雷奔而湛然寂不思议法难尽赞扬讽诵消灾威德咒经运转天宫法宝轮藏称扬佛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云云如前)。

又云三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然常清净天人得道斯为证三宝从兹现世间(今时初八二十三斋日亦行转藏)讽说。

来 朝廷祈祷

凡遇焚修祈祷须虔诚斋沐如法铺陈花果新鲜香烛殊胜殿宇时时洒扫僧众整肃威仪官员拈香加礼迎送住持知事无涉他缘耆旧斋舍常切严净期必致效功有攸归山门祈祷库司先覆住持意旨预呈维那堂司行者报寮挂牌二时集众讽诵启散严设供养克期功效各冀专诚。

暑 如来降诞

将届诞期堂司行者率众财具数送库司营供养此古法也在住持讲行维那命作者制右语(既有霅溪法师礼文不制亦得)佥疏并与圣节同库司预令行者严设毗蓝园内安太子铜像煎香汤安二小杓於盆内大佛前敷陈供养至日辰时大众各具威仪同诣大殿如讽诵而立住持烧香归位立定维那举浴佛偈(文如后有处多是首座举经举佛可随方也)。

右旋浴佛宜备铜钱各归蒲团位众展具住持上香复位同众三拜不收具进前献汤进食侍者下竟复位众三拜上香下嚫点茶众三拜(禅规鸣鼓三下讲特为鳢)众跪住持执炉维那举香华二偈(如结界仪中)了住持举礼文总白头至三请已众起身住持举白云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 如礼文中)了维那进前宣疏了举变食咒归位众三拜做礼(如礼文中以下皆维那举唱)做礼毕众收具举遗教经或安乐行品了(或回向或只念愿灭三障诸烦恼偈亦得云云)后结云(十方三世云云至波罗蜜)右旋而散(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四恩普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云云)。

○白佛偈

一月在天影涵众水  一佛出世各坐一花  白毫舒而三界明  甘露洒而四生润

○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令离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右语 (某)道(某)路(某)县(某)寺禀 如来遗教住持比丘(某甲)与众比丘等今月初八日伏值 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庆诞之辰聊营庶羞以伸供养者。

右伏以兜率天宫不起于座而常说是法毗蓝园内乘大愿力而示现受生顾上下与四维称独尊於三界芳流像教属此日之诞弥瑞涌龙渊效当年之灌沐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伏愿运甚深之智海回既倒之狂澜盛世光明上延 圣主无疆寿微尘含识同证如来净法身  谨疏。

往 如来涅盘成道

佛忌礼文霅溪法师出之成道之礼亦不可缺而禅林有古语录之于后预日制疏率众财营供养集众上香三拜献汤进食三拜上香下嚫进茶三拜(禅规鸣鼓三下讲特为礼)众跪举香华二偈(如结界仪中)住持执炉举礼文总头白佛宣疏变食做礼(依岳法师礼赞)礼毕众收具举遗教经回向右旋而散(并与佛诞礼同)。

○白佛偈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有去来

○又成道

正觉山前睹明星而悟道大千界内驾慧日以流辉。

右语(涅盘疏语大智律师出之如芝园集第十三卷中今不再出)。

疏节叙情与佛诞同但改庆诞为涅盘为异耳。

(成道)雪覆千山大地春回寒谷星明午夜觉天云散长空示六年苦行之因证历劫进修之果(某甲)等叨承末运忝嗣宗猷深怀麻麦之餐兹焉有愧处奉苹蘩之供理亦难忘 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伏愿光照临开发蒙昧大千国土永延圣主福寿康宁一切众生咸证如来智慧德相。

秋 兰盆献供

七月十五日兰盆供堂司行者预率众财具数送库司营供养以报父母恩德也染疏佥疏(与圣节同)至日於大佛前敷陈供养大众各具仪到殿(与南山忌同)住持上香众三拜不收具进前献汤进食侍者下竟复位众三拜上香下嚫点茶众三拜跪不收具(禅规鸣鼓二下讲特为茶礼)住持执炉维那奉香华二偈(有处乃是首座举唱)了住持举礼文总白头至请佛已众起立叹三宝咒愿了维那宣疏变食归位众三拜做礼(如灵芝礼文中)毕众收具举兰盆经了众回向云 以此修行修善根报答父母劬劳德存者福乐寿无穷亡者离苦生安养四恩三有诸含识三涂八难苦众生俱蒙晦过洗瘕疵尽出轮回生净土十方三世(云云)右旋而散。

右语(兰盆疏语大智律师出之如芝园集第十三卷中)。

收 南山灵芝祖忌

南山礼文(孤山出霅溪出堪律师出)灵芝礼文(安律师出)将届忌辰堂司预命染疏与圣节同(右语斋路如后)住持专诚山门执事备辨东浙律苑维那做南山忌知客做灵芝忌一切斋供所需皆出当忌者职事费钱以为出世根脚若此孰肯留心於祖文者哉悲夫当忌者先委请执事人借辨器皿分头管之时提点法堂敷陈玩具昼参头差行者排辨守直法堂挂真严设祭筵炉瓶香几一一如仪上间即设禅椅拂子衣架挂法衣下间设椅子经案炉瓶香烛部文而已设床折者非也堂司行者覆方丈诸寮当晚讽经并覆来日半斋各具威仪散忌讽经参前鸣僧堂前钟集众鸣鼓献特为汤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具进前上汤侍者下竟复位三拜进前揖汤问讯三拜收具直日人鸣引子维那举遗教经回向毕众散 昏钟鸣集众讽经住持上香维那举经毕回向 次行堂参头领众排前喝参礼拜讽经 作寮排列声喏参拜讽经 次日早粥罢住持如常上香上汤维那举经回向 半斋鸣僧堂前钟集众如常讽诵排立俟住持烧香归位立定维那举南无(南山祖师大智律师)菩萨右旋从真前各归蒲团位展具三拜不收具点汤进食侍者下竟复位众三拜烧香下嚫点茶众三拜不收具鸣鼓三下讲特为茶礼众跪住持执炉维那举然香偈散华偈了住持举礼文总白头至三请已众起身住持白真云(代有觉人云云端严具足云云)众随念了维那进前宣疏毕举变食咒归位众三拜做礼(如礼文中以下皆维那举唱)礼毕众收具举遗教经了云(愿灭三障偈了)十方三世(云云)了大众右旋而散山门设供无嚫有品食。

初夜回向 悲愿深重道大难名忝借润於余波致有光於末裔仰冀真慈俯垂照鉴今月(初三初一)日伏值(南山灵芝)大师示寂之辰营备香羞预伸供养讽诵经文称扬圣号所集殊勋上酬慈荫伏愿群机有赖报扬(太一芝苑)之家风妙智无穷成就圆宗之根器十方三世(云云) 又回向云 上来讽经功德奉为(南山灵芝)大师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十方三世(云云如前愿灭三障偈亦得)。

右语(南山斋忌疏语大智律师出灵芝疏希颜法师出并在芝园集中)。

冬 开山祖忌

当遵旧典不忘厥祖可力行之若檀越建寺就请开山例当修忌或立事功於山门者勿拘也须当於法堂中间铺设集众讽经展拜与南山忌同 回向云宝明空海湛生死漩澓之波大寂定门融今古去来之相仰冀真慈俯垂照鉴今月  日伏值开山(某人)和尚示寂之辰常住营备斋羞以伸供养比丘众讽诵经文称扬圣号所集殊勋奉为真慈增崇品位伏愿昙华出现重开觉苑之春慧日长明永烛昏衢之夜十方三世(云云)。

藏 诸祖忌

道行崇重功宰山门隔日法堂铺设不可越例若例祖忌如常粥罢讽经当请牌座法堂敷设供养依法上香住持两班展拜侍者班尾拜或大众拜有处只就祖堂下食一分讽经甚非礼也 回向 仰冀真慈俯垂照鉴今月 日山门伏值前住当山第巳代(某人)和尚示寂之辰营备香羞以伸供养讽诵经文称扬圣号所集殊勋奉为真慈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闰 嗣法师忌

先德唯以弘阐宗乘发明自己诲示方来知有授受以报德也禅宗近代大川做浙翁和尚忌横川做天目和尚忌方丈设位置食一分烧香一炷大展九拜不许讽经二大老深有意焉然尊师重道礼不可亏忌辰须设供衣合中预计钱物归常住置祭设供法堂铺陈法座挂真与南山忌同但不做礼须请时为汤请名德西堂光伴到坐其右无则己之住持行礼鸣鼓三下退座堂司行者覆参前讽经挂牌报诸寮并报来日半斋各具威仪散忌讽经昏钟鸣集众讽经侍者令方丈客头预请两班耆旧伴真汤果於法堂上间设位行者计位铺排如法眷属尊长同门兄弟皆当请之小师师孙不可同食僧众讽经散侍者揖请两班耆旧住持引入座坐定住持离位进前上香上汤复位侍者烧香下汤行汤果次早粥罢上香上汤住持展拜僧众讽经回向 乡人法眷随即举经半斋鸣僧堂前钟集众与南山忌同住持上香展具三拜不收具上汤进食侍者下竟三拜烧香下嚫点茶大众同展三拜盖在座下皆曰参学故也鸣鼓三下讲特为礼退座收具举经回向而散凡讽经时住持即在真左有法眷同列斋时入堂住持烧香一炷大展三拜入位侍者行嚫多见法堂讽经表嚫甚非所宜。

余 九祖颂

法正为初二法时  三聪四覆五光随  六云洪七八智首  九祖南山皆圣师

九祖圣师岂可称其单讳为此颂者乃便於后人记持耳非慢也今列之于后。

初祖法正尊者  二法时律师  三法聪律师  四道覆律师  五慧光律师  六道云律师  七道洪律师  八智首律师  九南山律师

成 送法衣

专使首到客司人事知客同专使上侍司烦通报方丈或即相接或在来早侍者令客头报请两班专使插香先通客礼起炉前谢茶毕再插香三拜免则止之柈袱托呈法衣信物入座光伴献茶罢转特为位献汤两班同送安下处侍者引巡寮别日致祭拈衣有佛事礼与下遗书同。

律苑事规卷第五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佚名
  卷二十·彭绍升
  卷第二(地字号)·朱时恩
  重编曹洞五位卷下·慧霞
  卷九十·佚名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七卷·佚名
  卷十五·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散种章第一·佚名
  民国与佛教·太虚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一卷·佚名
  佛说演道俗业经·佚名
  卷第八·李通玄
  往古品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希青彡·唐圭璋

      希青彡字清中,号十洲,四明人,燕王德昭八世孙。开禧元年(1205)生。宝庆二年(1226)进士。曾除南雄守,不赴。咸淳二年(1266)卒,年六十二。   霜天晓角   桂   姮娥戏剧。手种长生粒。宝榦婆娑千古,飘芳吹、满虚碧。   韵

  • 卷八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一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楼上观山 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林下得月以木隂蔽遮为恨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繁隂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

  • 卷一百四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十七 欧阳修 自叙 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时士不俛眉默默谁与言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

  • 东汉会要卷三十·徐天麟

    民政下荒政【下】殇帝延平元年六月诏曰自夏以来隂雨过节其减大官导官尚方内府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七月勅司校尉部刺史各实覈所伤为除田租刍藁安帝即位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永初二年正月禀河南下邳东莱河内贫民二

  •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佚名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查四库全书排架,系依照编目体例,每部以类为次,史部内《御批通鉴辑览》一书,不但各卷评语均出圣制,其中纲目大书分注,亦一本睿裁,是以敬谨列入史部编年第

  • 王皇后传·欧阳修

    高宗废后王氏,是并州祁县人,北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堂伯母同安长公主因见王氏温顺善良,告知太宗娶为晋王之妃。晋王入居东宫后,她也进封为皇太子妃,并提升其父仁..为陈州刺史。皇太子即位后,立王氏为皇后,以仁..为特进

  • 虞书·皋陶谟·佚名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

  • 既夕礼第十三·佚名

    【题解】 本篇与前一篇《士丧礼》实为一篇,因简册繁重厘而为二,故历来被视为《士丧礼》的下篇或续篇。该篇取篇首二字为题,与“有司撤”同例,似不必有“礼”字,然旧本俱有,今一仍其旧。 既,已也。《既夕礼》讲述先葬二日已夕

  • 卷之五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二信父子之信《唐书》,太宗文武大圣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母日太穆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戍午生於武功之别馆。年始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贵人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太虚

    一 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  二 中国固有之社会组织  三 现代的世界鸟瞰  四 落伍中的中国现状  五 从固有道德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六 从改进教育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七 从改进政制以建设现代中国文

  •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印光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ldquo;我灭度后,敕(ch&igrave;告诫,嘱咐)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

  •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上·本嵩

        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述  师本京人也。始听华严大经深通玄奥。终历诸祖禅林洞明宗旨。于神宗元丰六年甲子罢参隐嵩。少间无尽居士响师德。于元祐戊辰岁。谨率群贤邀师入京。请讲此观。被禅教二种学徒。造通玄

  • 卷十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四嗣法门人传我等编法语示春侍者(五则)江河湖海。溪涧沟渠皆水也。而有浅深清浊之殊。日月星辰皆光也。而有小大之别。凤凰鸿雁皆禽也。而有羽毛长短粗细之不同。道一也

  • 寒松阁集·詹初

    宋代诗文别集。3卷。詹初著。首卷《翼学》10篇,为论述儒学的文章。次卷《日录》,内容皆为谈修生养性之道的语录。卷3为诗。其中有以诗阐道的枯燥乏味的理学诗,如《读〈易〉》:“先天本无言,有言即后天。欲知先天易,须

  • 幼科指南·周震

    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医学指南》。4卷。清周震(慎斋)撰。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卷1为小儿歌赋及总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证下列有方名,卷后附载类方,并介绍药物组

  • 老君二十七戒·佚名

    中国道教道德戒条。据《云笈七签》卷三八,分为上九戒、中九戒、下九戒。其内容为:勿费用精神;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色;勿伤王气;勿贪宝货;勿忘道;勿为妄动;勿枝形名道;勿杀生;勿贪功名。此为上九戒。勿为耳目鼻口所娱

  • 宋季三朝政要·佚名

    编年体史书。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著。作者情况已不可考,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大概是宋朝遗老所作。《宋季三朝政要》采用编年体,按年月先后顺序主要叙述了宋理宗、度宗、恭帝(赵)三朝的史迹。前五卷记南宋理宗、度宗、

  • 南史札记·李慈铭

    清李慈铭撰札记。一卷。是书为《越缦堂读史札记》之一种。以明毛晋汲古阁所刻唐李延寿撰《南史》为底本,与《宋书》、《齐书》,《梁书》、 《陈书》相校。凡《南史》与诸书所栽有异,则参用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