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

洪武四年夏四月癸未朔,复召岳州府知府蒋思德为户部尚书,以侍仪使韩宽为户部侍郎,杨冀安为礼部侍郎。

置梧州府守御千户所。

甲申,享太庙。

诏大都督府同知荥阳侯郑遇春、佥都督庄龄往临濠开行大都督府。

以礼部侍郎秦文绎为户部尚书。

定七品以下官员资级:起居注、给事中,正七品;侍仪使,从七品;引进使,正八品;奉班、都知,正九品;通赞、通事舍人,从九品;各府仓大使,从八品;副使,从九品;龙江子务大使,从九品;都督、断事官、司狱、应天府狱丞,从九品;织染局大使,正九品;副使,从九品。

丙戌,赐儒士始授官者冠带衣服。

颍川侯傅友德攻蜀阶州,克之。先是,友德陛辞,上密语之曰:“蜀人闻吾兵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拒我师。彼必谓地险而吾兵难至,若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则腹心自溃。兵贵神速,但患尔等不勇耳。”友德受命驰至陕西,集诸道兵,扬言出金牛,而潜使人觇知青州、果阳空虚,阶文虽有兵垒而守备单弱。于是引兵趋陈仓,选精兵五千为前锋,攀缘山谷,昼夜兼行,大军继之,直抵阶州。蜀守将平章丁世真率众来拒,友德击败之,生擒其将双刀王等十八人,世真遁去,遂克阶州。

戊子,制奉先殿帝后神主成。行奉安礼,祭用羊、豕。

以礼部员外郎程德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李逢春烽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容羙洞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庸至中途而还,独良臣会德兴攻诸山寨平之,和仍驻师归州。

己丑,申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首领官、参军司参军,从五品;录事,正七品;承奉正,正六品;副,正七品;仪卫正,正六品;副,从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并正七品;典祠副、典宝副、典仪副、典服副、工副、医副,并从七品;牧正,正八品牧;副,从八品;引礼舍人,中书省注。

颍川侯傅友德兵至文州,距城三十里,蜀人断白龙江桥,以阻我师。友德督兵修桥以渡,至五里关,蜀平章丁世真等复集兵据险,都督同知汪兴祖跃马直前,中飞石死。友德怒,奋兵急攻破之,世真仅以数骑遁去,遂拔文州。兴祖,庐州巢县人,少为张德胜餋子,龙湾之战,德胜死之,上悯其忠,命兴祖嗣其职。下安庆,击江州,征蕲黄,平江西,大战彭蠡,兴祖皆有功,擢为参知政事。从征武昌、庐州,援寿州,升佥都督府事。克海陵、高邮、淮安,取湖州,围姑苏,亦预有劳绩,进同知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徐达下山东,收河南,定中原,西取大同,因守其地。未几,命兼晋王府武傅。人有告其罪者,上宥而弗问,俾征蜀以自效。至是战死,上闻而悼之。命省部议封赠,仍给禄,以赡其家,俟其子年长袭职。

庚寅,上以汤和、傅友德等出师伐蜀,已逾三月,未得捷报。复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兵往助之。上躬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告以用师之意。其文曰:“予起布衣,率众渡江,平姑孰,立建业,削群雄,定四方,于今十有七年。凡水陆征行,必昭告于神。予受命上穹,赖神阴佑,天下一统,惟西蜀戴寿者假幼主明昇,擅行威福,据一隅之地,自外声教,以其地则有彼疆、我界之殊,以其民则有朝奔暮窜之患。况西蜀本中国之所统,若容其据土僭窃,兵岂能偃,讨而归一,庶民可安。前遣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征虏前将军傅友德等水陆进兵,于今数月,未见削平。今再命永嘉侯朱亮祖等率兵大会征进,故告神知。”

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辛卯,上谓中书省臣曰:“或言刑名、钱谷之任,宜得长于吏材者掌之,然吏多狡狯,好舞文弄法,故悉用儒者。且自古以来,兴礼乐,定制度,光辅国家,成至治之羙,皆本于儒。儒者知古今,识道理,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然今所用之儒,多不能副朕委任之意,何也?岂选任之际,不得实材与?朕每遇事,无不究心,近调兵北征沙漠,西取川蜀,兵未出门,连夜不寝,身虽不往而心则往矣,惟恐委任非当,或规画未善,不能了事。卿等为朕股肱,于铨材授任,亦当夙夜究心,苟非其材,勿轻选任。”

壬辰,置京城金川、太平二门千户所。

上谕群臣曰:“凡事,勤则成,怠则废,思则通,昏则窒,故善持其志者,不为昏怠所乘,是以业日广,德日进。圣人初无异于常人,而常人不能如圣人者,以弗勤、弗思耳。思日孜孜,禹所以成大功;不遑暇食,文王所以开王业。后之人未勤庶政,先为优逸,若元之季世,上下宴安,骄奢淫纵,政事不理,民穷不恤,卒以失天下。可不戒哉!”

癸巳,颍川侯傅友德兵度青川、果阳白水江,会都督佥事王成亦领兵至,蜀人望风惊遁,友德遣人谕降之,俾各还本业,留巩昌卫指挥潘某守之,遂引兵趍隆州。

乙未,广德侯华高卒于广东。高,和州人,初与俞通海、廖永忠等聚舟师,保巢湖。及上驻兵和阳,高乃与永忠等以水寨舟师自黄墩来附,遂从渡江,克采石,取芜湖,攻溧水,定金陵,皆预有功。寻克镇江,使守其地。从征江阴,取淮东,克湖州,破姑苏,以功累官至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天下已定,论功行赏,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封广德侯,食禄六百石。然高为人性怯,尝命从征,或称病不行,或以不闲熟水战辞,或以无子为请,又颇以不廉闻。以故上以高为不诚,尝遣诸旧臣往治四方,唯高不遣。及循抚广东,高自请行,遂命之以往。至是,巡海南城池,还至琼州卒。讣闻,上念其来从之志,且悯其无子,以铁券纳之墓中,亲为文以祭之,追封巢国公,谥武庄。

置长淮卫于临濠,统领水军。

丁酉,弘文馆学士致仕罗复仁卒。复仁,江西吉水人,初从陈友谅于九江,为翰林编修官,甚见礼遇,然丑友谅所为,不乐为之用。岁壬寅,上兵至九江,复仁因拔身来归。上得之甚喜,命侍左右,亲任之。癸卯,从破友谅于鄱阳,赍蜡书招谕临江、袁州诸郡。甲辰,上即吴王位,除中书咨议。复仁性率直,每论事,指陈得失,无有隐避,由是待遇甚厚。是时大兵围武昌久不下,上以复仁友谅旧臣,令往招谕其子理使降。复仁至城下,号恸不已,理怪之,使召之入问故。复仁曰:“今不降,大兵且屠城,城中民何罪?愿蚤为之计,则家族可保也。”理由是遂降。复招谕江西,还为国子助教,以老赐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丙午春,奉使山西,招谕元将扩廓帖木儿,前使者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迁翰林编修。二年冬,赍诏谕安南毋侵占城疆域。既至,晓以大义,安南王悦服。暨还,遗以黄金、吉贝等物,复仁辞不可,归奏之。上多其廉让,适安南使者至,固令持以归其国,改翰林检阅。未几,拜弘文馆学士,屡召与论事。复仁常操土音以对,不为文饰。上以其质直,多见听纳,寻乞致仕,许之。陛辞,赐玉带、袭衣、名马、铁拄杖、坐墩、饮食之具,至是卒于家。

戊戌,太白昼见。

庚子,召陕西儒士赵晋、浙江儒士张羽至京。晋字孟阳,博学,善谈论古今,入见,所言深合上意。诏赐袭衣,授秦府说书,寻以年老致仕,加赐缗,遣还。敕曰:“卿学乎孔孟之道,抱济世之术,而元不能用,隐居乡里。及朕平一海内,旁求俊彦,卿乃诣阙,俾辅亲王,朝夕启沃,克尽厥职,而年老疾作,难以久劳。特命卿致仕,俾得安餋自遂,优游余年。”羽字来仪,应对不称旨,遣还。

赐乐舞生钱有差。

辛丑,五色云见。

以秀才丁仕梅为苏州府知府,童权为扬州府知府,俱赐冠带。

傅友德兵克隆州。

以皇太子将行婚礼,先期,告四庙,各用犊一。祝文曰:“深荷祖宗积德,福延后嗣。今长子标年已长成,谨择今月二十六日与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常氏为婚,敢用祭告。”

上御午门,有二人由御道西偏南行,左右执之。上以律未有禁条,命释之,仍命省部臣定议。省部臣言:“西汉天子所行中道曰驰道,人臣不敢横度;东汉南宫御道三,天子从中道,百官从左右道;元崇天门外亦分三道,中为御道,左右则百官以下行之。请如汉、元之制为三道,其有輙度御桥从中道东西偏行者杖流之,卫士见而不举者,罪减三等。”上曰:“直驰中道者罪之,横度者勿论。”

癸卯,傅友德兵徇下江油、彰明二县,遂趋绵州。将至,友德乃遣精锐鼓行而前,别遣都督佥事蓝玉夜袭其垒,蜀守将向大亨军惊扰。达旦,友德麾兵乘之,俄大风起,诸将顺风纵击,蜀兵大败,遂克绵州。龙骧卫指挥史鉴战死,大亨走保汉州。

乙巳,置文州汉蕃千户所,以王均谅为副千户,赐文绮十匹及袭衣靴袜。先是,均谅为汉蕃千户,受夏主命,摄礼店元帅府同知。至是,来朝贡马,因授以职使,还戍其地。

丙午,命中书省徵天下儒士贡举下第者及山林隐逸,悉起赴京,其有业农而有志于仕、才堪任用者,俱官给廪传,遣之。

戊申,五色云见。

册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女常氏为皇太子妃。初,礼部参酌唐、宋皇太子纳妃六礼,奏定礼仪。皇帝临轩,命使纳采、问名,既卜吉,复命使纳吉、纳徵、请期,遣官奏告太庙,遣使备册宝礼物至妃第,行册礼,皇太子将亲迎。皇帝临轩醮戒,皇太子至妃第亲迎,行合卺礼于东宫内殿。明日,妃朝见皇帝、皇后。又明日,诣皇帝、皇后合行盥馈礼,皇帝、皇后飨妃如宫中之仪。既盥馈,乃谒太庙,百官行贺礼于奉天殿,内外命妇行贺礼于中宫,锡宴。遂以所定仪进。上览之曰:“贽礼不用笲,但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鴈以玉为之。其礼宜定为一代之制,其亲近执绥御轮乃古礼,今但用轿则揭帘是矣。其合卺依古制用匏,妃朝见入宫中乘小车,以帷幙蔽之,谒庙则皇太子俱往,大礼成后三日,乃宴群臣、命妇,余如定仪。”至是皆遵行之。其冠服:皇太子冕服九章,妃九翚四凤,冠、翟衣九等。车辂:皇太子乘金辂,妃乘厌翟车,今用凤轿册宝,皆用金,制度与皇太子同。宝篆文曰“皇太子妃之宝”。册文真书,镌刻之曰:“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为烝民主,皆选勋德之家贞良女子以媲之。朕子标年已长,以尔常氏,实朕功臣开平忠武王长女,相结为亲。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册宝,命尔为皇太子妃。尚其思尔父勋,敬慎内仪,相以正道,用永于家邦。”

太白昼见。

置岳州卫,以指挥佥事音亮领兵镇守。

己酉,五色云见。

辛亥,定太庙合祭功臣配享。先是,特享太庙,命以青布帏列功臣之位于庙庭中,俾预配享。既而以亲王与功臣分祀于两庑,遂罢帏设之次。及是,合祭,上谓中书省臣曰:“太庙之祭,以功臣配列于庑间,然合祭之时,朕意祖宗之神具在,使功臣故旧之殁者得少依神灵,以同享祀,则不独朝廷宗庙之盛典,亦以寓朕眷念功臣不忘之意也。其定合祭配享之位以闻。”于是礼官奏:“凡合祭之时,于太庙内为黄布幄,殿设两庑,中设祖考神位,亲王及功臣列于两庑,每行礼。既奠献祖考,则遣大臣各分献两庑。”制可。

靖州绥宁县人郑成名、苏子荣等结诸洞蛮为乱,州兵讨捕不克。上命江阴侯吴良率兵讨之。

以王廉为渑池县丞。渑池之境,旧有虎害,耕夫行旅甚苦之。廉至,为文告城隍之神,词甚激切,已而虎遂绝迹。廉,处州人,明经有治才,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

故元降将知院白文显聚众于华亭县作乱,平凉卫指挥秦虎以兵讨平之。

是月,诏立祠祀元御史大夫福寿。上谓中书省臣曰:“朕渡江以来,元之守臣如御史大夫福寿,仗义守职,保障其民,以身徇国,虽无甲兵外援,而能临难不避,可谓忠臣矣。宜立祠。”令有司岁时致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赵尔巽
  卷二百三十三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卷第一百五十一·胡三省
  大事记续编卷十八·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六·徐紘
  ◎北京追悼黄蔡记(挽词难煞诸 大老祭台哭倒沈佩贞)·李定夷
  清波别志卷二·周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纪昀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之七十五·阿桂
  世家卷第十四 高丽史十四·郑麟趾
  卷一·徐自明
  三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187_1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韦应物   车马日萧萧,胡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   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人生羁寓时

  • 卷十六·纪事七·冯金伯

    建文帝满江红建文帝首至吴江史仲彬家,题诗清远轩云:“玉蟾飞入水晶宫。万顷琉璃破晓风。诗就云归不知处,断山零落有无中。画高飞江水涨,老渔亟唱夕阳斜。秋风客子兴归思,船到吴江即是家。”又三至吴江题满江红

  • 楔子·贾仲明

    (旦同荆楚臣上,云)小生想来,堂堂七尺之躯,生于天地间,被人如此数说。大丈夫必当立志,况兼朝廷春榜动,选场开,凭小生文学,必夺取一个状元回来。但不知姐姐意下如何!(正旦云)楚臣主见不差,男子汉当以功名为念。你若肯去进取,妾解下

  • 卷一·孟浩然

    ○五言古诗寻香山湛上人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石门殊壑险,篁径转森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

  • 卷二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三琴曲歌辞【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自是已後作者相继】白雪歌【僧贯休 唐书乐志曰白雪周曲也】列鼎佩金章泪眼看风枝却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儿负米无远近所希升斗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班固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制曰:“朕获承至尊

  •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蔡东藩

      却说建文帝嗣位,诏令各地藩王,毋须来京,于是诸王皆遣使朝贺,不复入觐。独燕王棣星夜南下,将至淮安,被兵部尚书齐泰闻知,禀白帝前,遣使出阻,促令还国,燕王怏怏北还。自是启嫌。先是太祖在日,因建文帝头颅少偏,性又过柔,恐不能

  • 卷六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老庄申韩列传第三 老子者【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

  • 安帝纪·房玄龄

    安皇帝名叫司马德宗,字德宗,孝武帝的大儿子。太元十二年(387)八月十八日,立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二十日,孝武帝死。二十一日,太子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二十三日,任司徒、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代理政事。十月初四

  • 樊山政书卷十五·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西安府详批同官县详批紫阳县禀批安康县详批沔县详批延安府禀批长武县禀批临潼县词讼册批朝邑县词讼册批兴平县详批榆林盐厘刘令汝欣禀批咸宁县西木头市乡约靳大发呈词批白河厘局吴牧禀批咸宁县易令国

  • 读朱随笔卷一·陆陇其

    监察御史陆陇其撰朱子大全集卷三十答汪帅论两苏云语道学则迷大本论事实则尚权谋衒浮华忘本实贵通达贱名检此数语断尽两苏之学与汪帅论苏学凡三书学者皆当玩味庶不爲睂山兄弟所溺 又卷四十六答詹元善云苏氏兄弟乃以仪

  • 卷十一·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十一明 杨于庭 撰定公立炀宫左氏及杜预之说是也意如逐君而惧乃请祷于炀公已而昭公死于乾侯意如以为得默佑矣故立其宫如今里伧还愿之类夫叔孙舍以他人逐君而使祝宗祈死意如乃亲逐其君而祷于炀

  • 虚舟省禅师诗集·虚舟普度

    虚舟省禅师诗集题溪饮庵老宿诗刻谁是西溪第一庵泉回面面镜光涵身忙谁得烟霞住眼冷方能涧石耽磬落清声书未卷钵分午食鸟来参几多逸兴归佳句我欲然藜细细探 又水到西溪分外幽年年清映似深秋君能一口都吞尽黄叶何曾一片

  • 卷第四·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四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於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後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

  • 庚道集·佚名

    道教。炼丹术书汇编。撰集人不详。九卷。内容有《文真子金丹大药宝诀》、《月桂长春丹》、《太上灵砂大丹》、《东坡三黄匮法》、《丹阳术》、《葛仙翁九转灵砂丹》、《升仙大丹九转灵砂诀》、《西蜀玉鼎真人九转大丹

  • 红楼余梦·佚名

    绮缘之草《反聊斋》已三万言,才及全稿四之一。而此三万言者,皆所以写众生之幻象耳。众生既有幻象,则绮缘胡独而无幻象;众生之幻象既尝述之,则绮缘之幻象又何可独付阙如耶!于是濡我秃笔,砑我残笺,以写绮缘之幻象焉。嗟乎!文字有

  • 观林诗话·吴聿

    诗话。宋人吴聿撰。二卷。聿字子书,余不详。此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书成于南宋初。一百十六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述苏轼、黄庭坚,作者当为江西诗派。于诗人、诗作亦间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