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二

嗣法門人徹巖等編

住浙江嘉兴府青莲禅院

上堂。拈香祝

聖畢,乃云:「鎮夜滂沱擊曉煙,雲雷相送到青蓮,偶然雨歇晴初出,獨露長長一箇天。且南湖十頃煙雨,樓孤星象潛,輝日浮水面。者箇境界,便是諸公不動腳跟親見本來面目底時候也。秖如一漚未發之先,浸殺釋迦眼睛,淹卻彌勒鼻孔,是與麼人,敢援其溺?從上佛祖,於一漚未發之先,接物利生;山野於一漚未發之先,上天童代掃埽菴;護法於一漚未發之先,易社菴為青蓮禪院;眾居士於一漚未發之先,設最厚伊蒲,兼請山野登無畏床,舉揚般若。」復作怕勢云:「舉則不無,秖恐混著諸公腳頭。」便下座。

密言律主請小參。師云:「十字街頭出入,聲色堆裏逃禪,門前一道坦然平。今古行來行去,廊下左右舖店客,羅列八寶七珍。村歌社舞,時時轉根本法輪,語四言三,句句明第一義諦。舖舖打開無盡藏,人人販賣摩尼珠,縱奪自如,收放有在,伸手縮手,許多漏逗,貴買賤賣,不勝郎當。戎馬匆匆不息政,文殊仗劍逼如來,饅頭顆顆馨香現,觀世音將錢來買。驢來馬去洞明劫外春風,犬吠雞鳴露盡生死根本。紅粉佳人一生取辦,恁意廝炒廝煎,赤窮漢子露骨露筋,就裏許多快活。綿綿密密底三拳兩謊,徹頭徹尾者拿三道三。隔簾聞見酒壚香,舌底涎生拄上齶。大眾還作佛法商量?作世法理會?」一僧云:「有智主人二俱不取。」師云:「還有不落綿密者麼?李二麻賣饆饠䭔子,張四姐好簪棗卷蒸。咬得著,超出普賢行門,古釋迦不先,新彌勒不後。如無,山僧秖得道箇買賣不饒鍼。」

而敕錢居士為外甥蔣聖祖請小參。師云:「秋江卷白雲,玉露初沾柳,適有乘舟人,儼如天上有。正與麼時,聖祖夙承願力,厭彼沉浮,善諸佛機,具大人見,烈烈挈挈,父母不辭,六親不顧,騎青龍遊天府,泛銀河攀月渚,興盡二十重華藏世界,再入娑婆春波橋畔,作一莖奕葉,垂芳之玉樹。此子去就如是,山僧所示,如是生,亦如是死,亦如是間。有不如是者,棹盡清波金鱗始遇。」

除夕上堂。「時日盡時春體露,梅林亂吐象先花,衲子佳珍成滯貨,起齒粘連上下牙。」

過漢陽府棲賢寺訪獨冠法弟,請上堂。師云:「今日冒曉上堂,有三樁好事,一喜紅日半銜東嶺,二喜孤月猶縣北闕,三喜大眾腳跟箇箇站在地上。老僧所供詣實不敢熱瞞,眾中有不受瞞者,且道今日是甚麼日子?」復云:「漢陽甲於三楚,居上游之上位,中國之中,股肱衡岱,眉目嵩廬,背負峨眉,襟垂吳越,中有選佛場地,顏曰棲賢,被吾弟冠翁當陽坐斷,絕聖離凡,涓滴不漏。不佞聞有如是韜略,作如是佛事,泛輕舟而相訪,殊意請登寶座以快煙波,憾汗顏欠沬不堪接拍,惟將吾弟坐斷處聊露一絲。」卓拄丈,云:「木上座為汝諸人撥轉上頭關去也。」喝一喝,下座。

再住汉中府静明寺

結制,上堂。師詣座前指云:「者樣規模,當陽顯現,無人不知,有眼盡見,因甚十箇五雙被伊熱瞞?」復顧左右云:「要會便會;不會,看木上座向毘盧頂上現三頭六臂去也。」便陞,拈香祝

聖畢,乃云:「片片瑞雪為誰飄,粒粒珠璣灑聖朝,想是主人名號,雪天,將銀色布山椒時,連雲棧口八陣圖開,鼓角頻催,大好衝鋒法戰。若我臨濟兒孫單刀直入,老僧避他有分,稍涉疑思,凍雲排陣去也。老僧為天童掃塔,經今五載,復荷眾宰官居士飛翰東甌,秖得帆開淮面,袖拂楚雲,錫挂終南,鐺支漢水,雖謂不負其來命,殊覺有生風骨沿途漏逗了也。與麼酬唱,還有佛法道理也無?」遂噁一聲,拽拄杖,下座。

上堂。問:「知一切法繇本已來,離卻棒喝又作麼生?」師云:「箍桶漢。」僧遶一匝,師云:「如法箍。」問:「峨眉琴瑟雲中操,海島泥牛月下鳴,如何是無絃調?」師便打。乃云:「山重重,水重重,無位真人踞此中,東嶺雲擁一輪出,照徹人間千萬戶。馬馳馳,車簇簇,耕者耨而書者讀。風鳴條,雨破塊,今朝冬月廿五在,嬾石上座母難辰,更請老僧演法塵,嚴寒扶病登曲彔,抖擻精神無一物,但據本有些子事,是汝諸人立地處。」

上堂。問:「秖見爐邊煙未息,不知鍛煉是何人?」師云:「縱目所觀。」進云:「無面目漢到來如何相為?」師打,進云:「杖頭須得隨機用,不無狼籍好家私。」師云:「是。」問:「木人子夜登高峻,惟見峨眉月半邊,如何是那半邊?」師云:「著甚麼死急。」僧喝。師云:「猶是者邊底。」問:「生從何來?」師打。進云:「死從何去?」師亦打。進云:「秖如不生不死,又作麼生?」師連打,進云:「恁麼則脫灑灑去也。」師放下拄杖,乃云:「此事如倚天長劍,四海賓心,絕纇離瑕,光寒萬里,犯其鋒者死不移時,觸其鋩者喪不旋踵,不以眼見,覷之則瞎,不以耳聞,聽著則聾。故我臨濟大師,七事隨身,干犯天下,生平賣弄,曾不犯一秋毫,空拳赤手伐萬仞之寨於黃檗,單瓢隻杖破重圍之城於大愚,有時全賓即主,有時全主即賓,有時主賓互換,有時照用同時,簸土揚塵,繁興問答,是則也是,似則未似。何也?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復。」踊身,卓拄杖云:「而今四海清如鏡,正是 皇圖旺化時。」

臘八日上堂。問:「世尊睹明星,高峰墮枕子,是同是別?」師云:「均非丈夫。」進云:「珊瑚枕上兩行淚,半是思君半恨君。」師云:「拈七放八。」進云:「請和尚道。」師打,僧喝,師復打。乃云:「一別王宮又六春,衣霜食艸臥寒冰,旄頭星現眉端上,野翠流芳直到今。斯辰凍雲滿,袖白露沾裳,梅吐煙霞之色,霜凝柏脂之香,聊申慶祝老瞿曇,以八萬四千毛孔,於一一孔中現八萬四千香水海,於一一海中現八萬四千浮幢王剎,於一一剎中現八萬四千獅子座,於一一座上現八萬四千化佛,各各佛座下,各各滿眾生,擊大法鼓,演大法義,同一口宣,同一音演,謂佛子住此地,則同佛受用。適佛性居士聞作如是佛事,傾鳳池之水潤菡萏花,移龍扆之屏護苾芻艸,晨炊和羅粥,午饌厚伊蒲,表嚫飯僧,人人得以沾濡,箇箇咸云具足。東邊底東立,西邊底西站,腳跟箇箇在地上。畢竟如何是佛底受用?」起身卓杖云:「一頓饅頭兩頓粥,經行坐臥在其中。」

晚參。云:「法無準轡,權衡在人,因有曲直,故假墨繩,爾有八兩,稱你半觔,如拳作掌,用之則伸,似刀割水,了無縫痕,一截截斷,萬派歸真,於斯領取,非去來今。」復云:「眾公幸生中國,不落邊邦,喜復人身,弗倫畜質,卑賦男子,不墮女流,落髮為僧,行禪家事,種種慶幸,非一生兩生植種德本,急須猛力提撕,掀翻舊窟,那有餘工作庸人事業,結名利網,撈摝六塵。然成佛極容易,貴乎信而行,不得疏而散。」

除夕資亡上堂。云:「一年三百六十日,今日乃末後一日,古人道:末後一著始到牢關。兩堂龍象合有千指,透此關者能有幾人?」遂指亡牌云:「者四箇漢威如虎兕、氣若王侯,贊畫佛乘,奴隸祖席,五六年來,殊無一隙。寬蒙堂,裁新補舊,了無矜伐之聲;雲直歲,種竹栽松,實有操寒之色;其監院,嚼雪餐冰,拋風流之質於東海;登維那,披風浴日,厝煙霞之骨於漢南。公等雖欠點額之污,喜脫金縈之難。到與麼時節,大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貴乎所得不留餘影,速轉身來吾尚遲。汝眾中有頂門具眼者,推倒禪床,喝散大眾,卻道山頭老漢白日見鬼,老僧秖得退步有分。」復舉芭蕉示眾云:「你有拄杖子,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奪你拄杖子。且與奪二字有兩負門,與字上認得親,則知老僧今日薦亡徒,也是望空啟告,憐兒不覺醜,負門處麤。若向奪字上見得的,便知推倒禪床,喝散大眾,據令而行,負門處細。雖是看孔著楔,要且車不橫推,風無豎力。然首明生死之殊,中露與奪之機,末判麤細之見,此三關一模托出,會一以該三也。眾中設有此人,許伊過年去;倘涉沉吟,正好挽著眉毛,看他春冬交候之際是甚麼。」

上堂。以拄杖挑臥具登座。上首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便下座。牧雨首座云:「進步無如退步高。」師復陞。一僧出作禮,師便打,僧擬開口,師連棒打退,大笑一聲,云:「此是甚麼時節,你猶作者般去就?釋迦老子一段堅密之骨,被白椎上座擊碎了也。其肝膽熱血撒向諸人面前,為你不肯薦取,老僧秖得入泥入水。若道白椎上座勘破老僧,椎纔舉起葛藤遍地,何待更教人觀?若道老僧勘破白椎上座,不消重登曲彔床,引骨牽筋。昔者德山鑒禪師,一日因齋遲,托缽下法堂,雪峰云:『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麼處去?』山便歸方丈。峰舉似巖頭,頭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你看他三父子,發一機、出一令,蓋世驚群,勿假湊泊。此公案與今日大同小異,老僧於此擘開合卻,要使路平,德山向蛆邊截肉,雪峰去兩上添觔,巖公以秤錘蘸醋,要且口門狹。眾兄弟!若會得德山托缽意,便是靜明陞座時,省得典座質問底,便知首座白椎了。明得德山低頭處,必會老僧重陞事。薦得巖頭密啟句,卻識牧雨答話心。今古拈弄時雖不同,要且鍼線是一,如磁石在鐵,不撥而自轉,豈可度量計較而明?欲識末後句,秖者是。」

晚參。舉:「古德云:『十五日以前,樹凋雲作葉,十五日以後,月滿兔兒肥,正當十五日,晴高天氣正,世泰兆民熙。』古人與麼說話,總是點景,非我衲僧家事。老僧亦有一語,十五日以前,夜長睡不足,十五日以後,褥煖夢有餘,正當十五日,病退非因藥,身強喜遇春。若有箇漢出來道,大小堂頭也秖道得一半,非我衲僧家事。然我衲僧家於此事未明,即向未明處,朝也參暮也疑,胸次中如負人債相似,那有閒工談天論地、道短言長,念念時時觸處現前,不離本位,萬不向外邊打之遶,唐突古今。」良久,起身云:「請歸長連床上問取好。」

解制上堂。云:「推開兩扇柴門,放出一群虎兕,爪牙雖未契時,志氣塞乎天地,漁獵五蘊山中,還歸一微塵許。動則艸偃風行,靜則花開碓觜,踏遍大千沙界,猶在靜明山裏。好大哥,與麼爾艸鞋連底破了,只用十文大光錢買;貼肉汗衫垢時,阿誰與你漿洗?」

示眾云:「靜明無隔夜禪與人參。」復拈拂子云:「而今有也。」拂一拂云:「到與麼也未?」

為雨樹拾骨櫬上堂。云:「雨西堂告寂,辭老僧云:『不參禪,不學道,單單只會喫飯穿衣,屙屎放尿,以此報師恩,以此繼宗祧。』撫掌三下。」師云:「少賣弄。雨吉祥而逝。」師乃云:「追公之玅年四十有四,不知作何等行業,得到與麼田地。杖掉明月清風,足跨煙霞之背,是公本有青英,得非機偶造次。凜凜然似金烏揭於中天,艸木叢林被其光彩,郁郁乎若玉兔浴於東海,魚龍蝦蟹噉其影質,且非玅運神通,秖為其機如此。今值收骨櫬,為伊此舉也大奇。也大奇,鶴頭翁送烏頭兒,三春不雨時顛沛,野谷猿聞也皺眉(時旱無雨)。」

浴佛上堂。豎拄杖云:「從上諸佛以此利生接物,諸方知識以此舉揚般若,今日靜明以此祝聖誕,大眾憑此一著報恩已竟;脫或躊躇,翻成兩著了也。茲乃吾佛世尊,鑒得合國人天從威音王佛以來,執此一著不能放捨,故從淨飯王宮走出,與人解黏去縛,卻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憾當時無人驀面一唾,致使四十九年含血噴天,自污其口,末後出箇跛腳雲門,道『我當時若在,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是則也是,檢點將來已遲八刻。靜明秖得向矢上加尖,與汝頌出:落浴金盆事以乖,惑癡男女嘆奇哉,半瓢惡水當頭潑,笑破虛空兩片腮。」

祈雨上堂。「今朝四月十五,乾元錯亂曆數,初夏無雨心寒,芒種猶多燥土,畬耔無力可施,二麥杳無一朵,艸木絕以沾濡,農夫喫盡辛苦,物我肉眼望穿。至公何故如此?士庶祈降滂沱,用解憔悴之色。伏願彤雲千里,潤澤八荒,六府三事,用修艸木。幸娑竭老龍王,為禱雨而來,見面於茲(時繪天神像)。試問眾中還有知時識節者麼?膏雨從茲澍,山川盡改顏。」

閱藏上堂。問:「萬法俱空,茲閱何法?」師云:「終南山勢險,迷卻許多人。」進云:「恁麼則轉藏已竟。」師云:「橫看成嶺,豎看成峰。」乃云:「金輪御世,均斗柄以命四時;光被群靈,等太陽而照萬國。修眉映眼,人人以具三身;直鼻垂脣,物我圓成四智。無端四十九載,斥小彈偏,用盡參芝,病根愈熾,末後巧施方便,瀝膽披肝,木人腦後添腮,石女瞳中剔翳,一腔熱血漏逗半兜,動則乖直指之風,靜則醉昏散之地,路逢一笑之子,衣缽兩手交伊,餘機未罄之徒,階級從茲以降,故有半滿之曲、空假之分。犯斯禁者,遐播流芳,謂修多羅如標月指。青天寥廓,火雲雖旺,以難遮智海,沉溟遠艦,乘機而易入,黿羹麟脯,空聞其名,羊酪猩脣,曷足云耳。宗教之旨,八字打開,有眼親手快者,向白紙黑字上,摸著老瞿曇鼻孔,別一壺天。」

上堂。云:「此事貴乎知有,設知有,天賴之以為經,地欽之而為緯,人物庇之接長世界,艸木信之茂實根芽,君王本之一匡天下,佛祖位之續慧聯芳。」復豎拂子云:「若道有,頭上安頭;若道無,爭奈者箇何?」良久云:「今朝半生知浴不識好惡,燒上一池惡水,與合山大眾滌垢磨塵、揩浣意識。殊知精嚴玅體本自瑩徹,此乃麟趾鳳毛之穴,龍潛虎伏之區,澆一滴則塵沙諸佛同時沐,發一漚則艸木昆蟲潔其體,圓陀陀洗出乾坤正氣,阿漉漉頓消歷劫無明,山雲起舞,松月高呼,干戈靖於選佛場,法身浣於沔水上。」下座。

解制上堂。問:「問也不犯當頭,答也不落二三,請師一鑒。」師打,進云:「謝師答話。」師云:「灼然。」乃云:「九十日以前,晴有餘,農人喫盡辛苦;九十日以後,甘雨怯,秋穗迫於鋪舒;正當九十日,是我藩府報本之日,眾宰官忱務之時。林下人以虛空為口、滄海為量,逐日飽無米飯、飲木楂羹,閒坐困眠,隨分度日,以此參天地、感鬼神,報洪庥、酬罔極時也。聖制告圓,公私兩利,佛法世法,原來缽盂口向天,結制解制,兩隻艸鞋沒量闊,有者道,向深山幽巖中燒枯洗月;有者道,即此長連床上敧枕高眠。」拽拄杖下座,一時打散。

立兩序,上堂。驀豎手云:「獨掌不浪鳴。」合拍云:「兩手鳴摑摑。昔者靈山會上親行此令,三千餘年無人舉著。醉上座已珍藏五十二年,今日從新舉出,互相酬唱,若作聲見,聲不自聲;若作色明;色非所有。秖饒離聲色外見得分明,猶是法身邊事。畢竟如何是法身向上事?鸚哥能會舞,還要翅邊風。」

晚參。「結制解制千古常規,秖如一念未有之先,結之一字安寄?生佛以來,釋迦尚不敢以道自任,矧浩浩商量者,似栽角於兔頭、植毛於龜背,亦恨根基有級,故馬大師設禪堂以館多徒,以眾荷眾,克責自恣,因爾說箇結;要把歷劫無明種子,磨擦到十成處,名之桶子底脫,亦名無事人,斯謂之解。靜明頗知眾兄弟作略,亦效古人體式,以十月十五日為結。且布袋口屬老僧,你們向甚麼處屙?如定奪得,一期粥飯錢渠儂自還,不關老僧事。」

結制上堂。云:「綰著布袋口,盛滿金剛栗棘,一垂竹簾箔,深藏無位真人。幸值皇風浩蕩、琴演谿湍,東方既白,蟠桃帶緋色而吐青峰;律轉一陽,慶雲駕虛空而出幽谷。景星再現,衒耀人天,霜徑初開,象龍畢集。九旬禁足,殊無衲子之風,百日安期,辜負拈花大義。山長水遠,白練拖經天緯地之材,日居月諸,衲子登不生不滅之岸,故爾禾山打鼓、雪峰輥毬,普化一生搖鈴、曹山今日孝滿。惟有靜明不循舊轍,單單秖會罵人,今將五十二年一副羅剎臉面,不是祖師巴鼻,且非格外提持,撞著磕著佛法相見。」

晚參。師以杖撥空三下云:「道,道。」眾無語,師云:「此事因你有者箇礙,故假拄杖子拈提,猛然薦得,一任呼喚,如信不及,且向長連床上,朝參暮究,如何是我主人公?不見道:識者喚作佛性,不識喚作精魂。與麼說話,取笑大方。若是眼裏有筋,掩耳而出,勿勞久立。」

上堂。云:「今朝冬月正初一,寒風敗葉滿階砌,冰凌板上雪花鋪,佛事人情俱告畢。」復指雪云:「那箇為甚麼擸擸

猜你喜欢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宗赜慈觉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四·欧阳竟无
  禅门锻炼说·戒显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楚石梵琦
  卷第十一·佚名
  本愿药师经古迹上·太贤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卷三十七·佚名
  目录·通云
  卷之十四·佚名
  卷第十·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目錄·海明
  卷中·佚名
  天衣怀禅师·惠洪
  第一 六处相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吴文英

    还京乐 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 泛清商竟。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菱歌四

  • 第四十三回 医亲疾尽吐真情·陈端生

    第四十三回医亲疾尽吐真情诗曰:于温而厉居元宰,医到忘怀思悄然。一室张惶犹是假,试看仁孝女婵娟。话说郦丞相走将出来,行到厅门背后,只见一人喘吁迎着,说道:相爷呀,吓杀小的了。少刻去见孟大人时,须要留心防备。丞相抬头一看

  •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赵尔巽

      ◎畴人二   李潢 汪莱 陈杰丁兆庆 张福僖 时曰淳 李锐黎应南 骆腾凤项名达王大有 丁取忠李锡蕃 谢家禾 吴嘉善 罗士琳易之瀚顾观光韩应陛 左潜曾纪鸿 夏鸾翔 邹伯奇 李善兰 华衡芳弟世芳   李潢,字云门,锺祥人

  • ●卷七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八。   起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申,尽二十九日庚寅。   知磁州宗泽以兵至北京。   宗泽自将二千人至北京王循抚如信德府王谕泽供副元帅职事。   二十三日甲申金人索监书藏经苏黄文及古文书

  • 第二十三 卷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司 道 徐州道(光绪二年改徐海道为徐州道)吴世熊 浙江仁和监生,元年任。二年五月十一调江西督粮道。段 起 湖南清泉监生。三年五月十一调自江西督粮道,六年六月十五广东盐运使。薛书常 河南灵宝癸亥进士。四年补

  • 提要·宋濂

    (臣)等谨案浦阳人物记二巻明宋濓撰濓字景濓浦江人元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明初征授太子经厯官翰林学士承旨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凡分五目曰忠义曰孝友曰政事曰文学曰贞节所纪共二十有九人而以进士题名一篇附于后欧阳玄

  •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故继孔子、左丘明之后,而述司马迁及班固。司马迁,字子长,龙门阳夏人也。汉武帝时,嗣其父谈而为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故得紬金匱石室之书而作《史记》。晚年官尚书令,尊崇任

  • ·呈凤邑主曹怀朴核改议撤捐给精兵银两禀请臬道宪周芸皋大人稿·丁曰健

    曹公名谨,字怀朴,河南解元。时因幕友蔡姓自漳之台,任凤书禀,颇笃交情,常有来往赠答。旋值此举急遽,忝承清问下及,爰敢不揣冒昧涂鸦,缮呈曹公斧削禀请,以抒愤世嫉俗深衷,聊亦少补于各厅、县之万一耳!台湾府凤山县知

  • 第四十七章 沈阳事变后广西之新面貌·李宗仁

    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是在5月下旬在广州召开的。凡属国民党第一、二、三届中委而不愿与南京合作的,都纷纷到广州参加。同时由非常会议议决成立国民政府。推选唐绍仪、汪兆铭、萧佛成、林森、古应

  • 卷三十·陆九渊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

  • 存人编卷三·颜元

    明太祖高皇帝释迦佛赞解佛之害,至今日尚忍言哉!胥天下之周行而埂塞之,胥天下之人物而斩绝之。家家土偶,而不思野鬼入宅,足以招致不祥,户户诵经,而不知覆宗绝嗣之邪教,阴毒浸染,足以害人祸世。甚哉民乎,愚之可怜也!人徒见高皇帝龙

  • 卷四·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氏传补注卷四   元 赵汸 撰文公元年内史叔服【孔氏曰传称内史叔服内史於周礼为中大夫天子大夫例书字】於是闰三月非礼也【孔氏曰僖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治历者皆以彼为章首之岁汉书律历志云文

  • 佛说普贤曼拏罗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十百千人俱。  复有诸大菩萨摩诃萨。皆是一切白法具足。得无量智善巧方便能师子吼。其名曰。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隋三藏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络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

  • 佛法金汤编卷第八·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萧瑀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相高祖。太史令傅奕七上书请除佛法。高祖以其书付群臣议。大臣皆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瑀曰。佛圣人也。而奕非之。非圣

  • 幼科指南·周震

    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医学指南》。4卷。清周震(慎斋)撰。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卷1为小儿歌赋及总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证下列有方名,卷后附载类方,并介绍药物组

  • 神仙养生秘术·佚名

    题“太白山人传,后赵黄门侍郎刘景先受,宋抱一子校正。” 宋陈显微号抱一子,不知是否此校正者。卷末《辟谷子》曰: 永 宁二年(351年)刘景先自称遇太白山隐士得此方。述外丹术及服 食、辟谷、制宝、制蜡、制轻粉、制净药、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吴谦

    金匮类著作。清吴谦等纂注。八卷。谦另有《医宗金鉴》 已著录。因《金匮要略》传世较久,多有残阙、误漏,作者欲加厘正,去其错讹,删繁补遗,遂博采诸家精华编辑成书。该书为乾隆七年(1742) 官修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