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过去仙人[尾*耶](切身)娑等  典籍章句无不说

  我今自咏悦愚怀  略诵伽他为百喻

  行恩行义行贤德  无我无慢无怯弱

  真实慈悲可重师  堪作上人出离行

  虽然贫下存刚志  设身富贵亦柔和

  若遇强敌而勇力  此即名为大人相

  少年行善人希有  人来求者欢喜与

  若人称赞我羞闻  彼等之人亦难得

  欲求美称先求法  法上精心德自生

  一切戒行坚持密  彼人世间甚希有

  天然性善言亦善  善人恶人各尽知

  他或有过与藏盖  此等智人世难得

  火性暖兮本自热  月性清凉亦复然

  刹帝利族名称上  彼等下族何得怪

  亲眷难危须救济  他人有难亦复然

  竭力为人情不二  此中活命名正命

  布施忍辱及明力  调伏诸根语言善

  此为圣者真庄严  金宝庄严如担重

  世间未曾有一物  不被无常破坏空

  唯有无为寂静德  经劫凝然得常住

  善哉形色身端正  而具崇修德行光

  譬如明月在当空  清净光明照楼阁

  富贵行檀一切人  识心成就无边法

  勇力救护劣弱者  善哉此德真良善

  德者重德愍无德  愚者轻德而舍去

  智如红日放炎光  愚似星光而掩耀

  贤人能护身诸过  一向修崇德行高

  少若纵心犯一过  积修多德亦皆失

  恶人远离于戒德  常欲亲近不善人

  如舍清凉功德池  而入稠浊不净水

  涂油身上要除垢  除垢复须洗去油

  譬如作事要成功  若得功成舍所作

  恶人恒恶喻黑蛇  恶人迷逸如醉象

  善人怖畏心伤痛  恶人颠倒情忻悦

  大火亘天难便灭  深崖无底莫能知

  审慧善观危恶事  深行信善无疑谤

  落崖入火大危险  或有身存复起行

  若人堕入恶趣中  恶趣深泉不可出

  大水洪波不可漂  大火炽焰不可烧

  强恶群贼不可夺  是彼世间最上财

  下劣之人恃有财  中品之人无所恃

  中人见财略悦心  劣人恃财世最上

  一切种族形色德  同行亲眷与朋友

  一一不知何所来  唯务贪愚好财利

  富者妄言人为实  贫人实语却为非

  谄诳顺恃无真行  贤善之人闻愧耻

  有财豪贵而无德  喻如有德人称赞

  无财贫下德行全  愚者无知却谤毁

  勇猛德行有如无  是彼善人真觉观

  离财安道处清贫  亲眷轻贫实作妄

  屠儿富贵赞真实  上人无财为下劣

  亲眷朋友顺世情  只奉屠酤无善恶

  众知恶趣沉沦险  受罪中间苦百般

  乞者往来希济给  全无辍惠固违情

  乞人不遂逆其情  忿意含嗔叹所恨

  此人心硬语言悭  舍利不如而舍命

  此人悭鄙痴迷重  拯救行檀总不知

  藏贮财帛终散坏  若行惠施永坚牢

  一人如是护多财  愚迷转厚无思虑

  受苦宁知虚妄悭  多人护物苦平等

  不使不用不与人  殊无知此善好事

  金银积聚满屋中  坑盛不净有何别

  贫穷行施真檀度  说彼名为最上人

  富贵微舍少财帛  如河涓滴谁不解

  若人依法行不乏  好施如同好女色

  若施余财行间续  感果亏盈亦如是

  清净心田事法王  少年戒德喻花香

  慈心柔软如闺女  适悦庄严大行芳

  礼参圣境行檀施  精进多闻受苦辛

  轨则若亏无戒行  前修多善并捐功

  今时名称人知重  来世生天众所钦

  福寿远延恒快乐  皆从持戒得成功

  常闻极苦三涂狱  恒守威仪戒德圆

  寿尽浮生舍命时  焰魔恶趣我无怖

  城隍聚落与林间  或有愚迷或智慧

  假使知法不知法  若求善逝须持戒

  坚持禁戒令清净  恒须亲近善知识

  如法熏修善业圆  一切功德皆集聚

  持戒法利获安乐  若意愚迷有毁伤

  德命刹那即便灭  智者何缘而饮酒

  彼或饮酒彰愚劣  究竟为非无善名

  忽然倒地喻无常  染污盈身成不净

  虽然亲眷同欢饮  醉了相违便害命

  如是过失刹那间  说此酒毒胜毒药

  得罪多因淫欲行  直如舍命尚牵心

  一切欲情无善益  何用痴迷募女人

  若乐自妻求适悦  由常贪爱可合宜

  于他妻妾妄追求  当感孤单心怖畏

  血肉筋髓皮肤盖  内外都来不净身

  自身妻子犹非分  他人妇女岂合贪

  若人洁志无淫欲  知此和合如幻梦

  是故远离于女人  而得心安离迷妄

  女人实可为适悦  富贵娇奢亦复然

  亲眷共同生爱恋  命当不久即无常

  愚人一向增贪爱  智者思惟总是虚

  如向爱尘而乐住  何时出离得菩提

  修行勿惮于勤苦  彼后还招安乐身

  应是善言真利益  服行可喻妙良药

  一切事行多明了  过失危亡尽可知

  若是合行彼可行  善事云何有盖覆

  若人修作前程事  先除邪乱正思惟

  决定后时无过咎  自然安隐苦不生

  若修善业令增长  一心寂静离浮嚣

  如有冤家烦恼病  自然除舍绝愚痴

  恶口两舌心下劣  愚人纵意任情行

  岂知孔雀色严德  可喻狼狗乌鹊噪

  呵责愚痴无正解  赞扬精进戒施门

  我说有人行此行  集福安身而最上

  自在法音同歌乐  无心忻乐更何凭

  汝等有情若弃背  为是傍生为是人

  为利非利都不悟  是实无实俱不知

  如是暝然无了别  虽具人形同畜生

  不分贤善与愚痴  岂辩野干异师子

  并无胜劣一般看  智者暂时勿共住

  不言自圣不愚痴  不作两舌不我慢

  难知理上有所知  说是婆罗门庄严

  一心细意修真行  过失恒时不受行

  我慢恶人兴斗诤  如是色德我非有

  愚痴心内怀颠倒  慈忍全无凶猛多

  以此豪强诸过失  执为自德胜他人

  出家胜道无心重  善友全然不敬亲

  师教未曾申供养  唯亲斗诤大愚痴

  天边圆月终须缺  山下花芳不久凋

  人世无常何异此  须诤人我拟何为

  女人本性终无实  障碍人修善业因

  阿末罗果有其核  此是世间三种过

  尊重法师参圣迹  心行知足怀悲智

  如是五种世间事  若言难作亦易作

  若人知法恒行善  复能寻访善朋友

  喻如砂内拣真金  一切有情皆知重

  愚劣同行不自由  自然无德无知重

  设复出家必暴恶  纵然活命无善名

  何以不信于朋友  何以不知于天人

  何以不行于方便  何以自作于难学

  悭人何处解布施  流砂何处而有水

  不净何处有馨香  恶人何处有恩义

  憎爱之人何有德  冤家何处有善人

  快乐何人解知足  寿命何人得久长

  淫女嚣浮无厚信  痴人愚钝无分别

  富贵暂荣谁得久  业因决定难破坏

  婆罗门得食欢喜  孔雀闻雷声欢喜

  善人救护他欢喜  愚迷破坏时欢喜

  愚迷爱乐行斗诤  如贫得宝心欢喜

  贤人闻彼善言词  如蜂闻彼花香气

  有德之人德是亲  有过之人过是冤

  贱使之人贱是苦  知足之人足是乐

  何惮巡门持钵化  岂辞力役在他方

  终不于身著我见  恒调心行善柔和

  底心无爱无人我  似鹿无家住野林

  住是富豪及尊贵  应无少事向他求

  弃舍妄缘诸快乐  都无系碍自由闲

  活命性同于鹅鸭  长于清净水中行

  王城聚落人居止  八德多无一二存

  悲羞清净机嫌耻  知法无我快乐力

  连山溪涧岩峦窟  食果皮衣伏五根

  寂静野林堪适悦  何须聚落要求人

  居山不见他门户  自在无拘快乐行

  住彼心中所得利  降伏根识命长生

  我今教化汝等已  合掌调柔心意听

  一切法藏真安乐  彼须忻乐一心求

  汝知善报一人身  若要刹那不可得

  得后愚痴不作福  依前自赚自沉沦

  水滴地上非久住  可喻人生命不坚

  三种无碍谁能作  若是智者方能行

  如是彼若随其力  作意三种少分知

  喻如野鸽观自身  孔雀庄严非胜我

  无常生死谁人爱  智慧何曾观五根

  此身虽住终无久  说彼虚生在世间

  如是焰魔人尽见  众生受苦几人逃

  老死无侵安乐处  云何汝等不能行

  无常情物应皆定  唯务贪生并不知

  前路无凭光影速  缘何兀兀不思惟

  父母妻子朋友等  和合虚幻暂时间

  正法亲眷此堪依  能去无常生死苦

  多求生得烦恼实  护身生得怖畏实

  破坏生得忧愁实  智者若求有何利

  彼若不修真如行  轮回生死几时休

  智者恒观此世间  都成幻化愚痴力

  戏言伎唱皆无实  贪欲追求喻疥疮

  损命不坚如幻梦  何如佛法用身心

  但是为非所作罪  并皆平等坏其身

  世间何彼心愚暗  不解思惟罪恶生

  所怀善恶心中事  护世天人并总知

  心若不能思惟此  何时意地消诸罪

  随缘坐住受用具  稍可身依得暂时

  此假助缘行善利  其余资具人烦恼

  虽睹庄严宫殿等  唯便粗恶床卧具

  知足自然心喜乐  如观丑女胜天女

  须知世上有为财  水火盗贼俱可夺

  如是欲求他世福  莫求此等不坚财

  论义工商农种士  不依法则勿须行

  应知此事合如然  离福自然不成就

  若能作善作不善  应知非是别余人

  并是自身业所造  由是众生一切得

  如是一切所作业  若能后有不复生

  生老病苦及无常  续续未委从何来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猜你喜欢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问疑品第二·佚名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彦悰
  再议印度之佛教·太虚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卷四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十五·赞宁
  卷第二十·昙噩
  卷第三十七之上(露字号)·朱时恩
  卷第一·函昰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佚名
  辩正论卷第一·法琳
  卷上(之三)·道宣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参寥子诗集卷十·道潜

    宋 释道潜撰续许元裕梦中作二首【许奉议失防子甚慧方悲恼中卧于北下遂梦为诗觉而记其两句云未可病中惊老去防须花底唤春归语甚美而元裕意其子他日必复生俾余续之】北窓支枕梦幽防隠隠神眀发暗机未可病中惊老去防须

  • 卷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十 古谚 太公兵法引黄帝语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叶陵之反】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伐柯为虺弗摧行

  • 越绝卷第五·袁康

      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

  • 卷十八·吴广成

      庆历五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八年春正月,贡鹘于契丹。  契丹自西征败衄,山前后困敝殆甚。又女真、渤海所在扰乱。曩霄知其衰,常以兵掠其境。契丹主怒,欲起倾国兵讨之,曩霄因以白鹘贡。  二月,复互市。  天圣中,陕西榷

  •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八十六、参观朝日新闻·包天笑

      这一次到日本,我很想参观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如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就是我们的许多友朋,曾在这个大学里毕业。但是没有这个机缘,我们的旅游程序单上,也没有这项节目。不过到神田区那里去逛了一逛,看看那里的书店。那里

  • 一零二、韩宣惠王即韩威侯考·钱穆

    《史记 韩世家》:宣惠王立,《索隐》云:“《纪年》,郑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五月,梁惠王会威侯于巫沙。十月,郑宣王朝梁。不见威侯之卒。下败韩举在威侯八年,而此《系家》即以为宣惠王之年。又上有杀

  •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佚名

    【提要】 这是一篇受君王怀疑之后自我辩解的雄辩,虽然有些委婉,甚至饱含了委屈,但说理清澈、论辩有力,一片忠心和光明磊落充满在言语之中。 【原文】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

  •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朕惟自古膺图御厯之后躬集大统手致太平懋烈丰功光前翼后行之为政斯发之为言义蕴固卓越乎百王训行尤昭示乎奕禩惟圣有作后人述焉千载同揆也我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灵首岀智勇天授秉英断之

  • 卷五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脩,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後,而嬴姓盖其族

  • 黄闳道·周诒春

    黄闳道 字筱文。年二十九岁。生于湖北汉口。已婚。女一。永久通信处。湖北宜昌川汉铁路局。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土木工程。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入本薛文尼大学。宣统

  • 卷二五·邱濬

    ▲市籴之令 《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卦名)。 臣按:此后世为市之始。先儒谓《易》之十二卦制器尚象,始《离》,次《盖》

  • 第十三章 11·辜鸿铭

    子曰:“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辜讲孔子继续说:“有句俗话说,让诚实而高尚的人管理国家一百年, 那么不可能再有暴力,而且极刑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法很正确。”

  •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白话】《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

  • 公羊折诸卷二·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公羊折诸卷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荘公孰隐隐子也王方麓曰先儒谓不书即位不正其始也朱子则以此非圣人绌之是鲁君原不行即位之礼如此则庄公不书即位公谷以为继故而有所不忍行焉得之矣然以此示训可也其

  •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佚名

    述建斋行道时补授高功等职的科仪,包括戒律内容。

  • 金箓斋启坛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杜光庭集。述科仪。金箓斋为皇帝而建,此为正式行道前夕启坛之仪。

  • 后花园·萧红

    《后花园》是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后花园里一个小磨官的情感经历,映射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助。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叙事方式极有特色,她在借鉴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框架的同时,成功利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换来刻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