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集

一集 第一品

一(一、一、一)

然,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贪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贪焚有情 依贪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贪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一、一、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瞋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瞋之有情 依瞋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瞋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三(一、一、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痴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痴之有情 依痴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痴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一、一、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忿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忿之有情 依忿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忿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五(一、一、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覆法。我说法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覆之有情 依覆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覆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一、一、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断一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何者一法?诸比丘!所谓慢法。我说汝等不再来之成就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慢之有情 依慢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慢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一、一、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一切,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一切遍知一切,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由一切知一切 任何时不贪者

 彼实为持遍知 得超越一切苦”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八(一、一、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慢,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慢,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缠慢慢结 诸人喜有

 不遍知慢 即将转生

 无慢断慢 而解脱者

 彼伏慢结 越一切苦”

我闻世尊说此义。

九(一、一、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贪,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贪,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贪婪有情 依贪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贪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〇(一、一、一〇)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瞋,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瞋,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瞋之有情 依瞋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瞋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成就者品第一

摄颂曰:

贪(一)、瞋(二)及痴(三)、忿(四)、覆(五)、慢为(六)、一切(七),慢(八)贪(九),瞋(一〇)更为二说,谓第一品。

一集 第二品

一一(一、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痴,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痴,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痴之有情 依痴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痴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二(一、二、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忿,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忿,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忿之有情 依忿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忿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三(一、二、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覆,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覆,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覆之有情 依覆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覆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四(一、二、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不观他之一盖如无明盖,依彼[无明]盖所覆,众生长时驰骋流转生死。何以故?诸比丘!依无明盖所覆众生,长夜驰骋流转。”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他无一法 有覆群生

 日夜流转 如为痴覆

 然如舍痴 破除闇聚

 更不流转 亦无他因”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五(一、二、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不观他之一结如爱结,依彼结相应,有情长夜驰骋流转。何以故?诸比丘!与爱结相应,有情长夜驰骋流转。”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爱为第二 长夜流转

 生此生彼 不超轮回

 知此灾祸 爱之生时

 无执爱心 比丘游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六(一、二、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有学、未得之人,为续住希求无上安稳之比丘等,作内缘之言者,诸比丘!我不观他有一缘如如理作意之饶益。诸比丘!如理作意比丘舍离不善,修习善。”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正当之作意 有学比丘法

 他无斯至要 将为得最善

 比丘已正勉 将成苦之灭”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七(一、二、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有学、未得之人,为续住希求无上安稳之比丘等,作外缘之言者,诸比丘!我不观他有一缘如善知识之饶益。诸比丘!善知识之比丘舍离不善,修习善。”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善知识比丘 从顺而恭敬

 守知识言辞 有正知正念

 一切结缚灭 次第将遂愿”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八(一、二、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所生一法,为众生之不利,为众生之不安乐,为众生之不义,为不利,为天、人之苦生。何之一法?为破僧伽。即,诸比丘!僧伽之破坏时,有相互诤论事,有相互诃责,又相互凌蔑,又相互弃舍。于此处,若未敬信者则不敬信,又既敬信者为不敬信。”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恶者破僧伽 永劫生奈落

 悦众住非法 彼由安稳堕

 破僧伽和合 永劫诃奈落”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九(一、二、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所生一法,为众生之利,为众生之安乐,为众生之义利,为天、人之乐生。何之一法?为僧伽之和合。即,诸比丘!僧伽和合时,无相互诤论,无相互诃责,无相互凌蔑,无相互弃舍。于此处若未敬信者而起敬信,既敬信者而增敬信。”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僧伽和合乐 有和合之德

 住法悦和合 不由安稳堕

 僧伽为和合 永劫乐天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〇(一、二、一〇)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于世我以[自己]心[差别智]分析知有染污心一类人之心,此人死时,如负重担,[将生于]地狱。所以者何?诸比丘!实彼心污染。则,诸比丘!于世一类之有情,因心被污而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知世一类人污心 比丘之前佛宣义

 彼心污者应死时 将生奈落入地狱

 如彼放置所拾物 实因心污行恶趣”

我闻世尊说此义。

摄颂曰:

痴(一一)、忿(一二)、及覆(一三)、痴(一四)、欲(一五)、有学(“二”一六、一七),破(一八)、悦(一九)、及人(二〇),以称品第二。

一集 第三品

二一(一、三、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于世我以[自己]心[差别智]分析知净心一类人之心,此人死时,如舍重担[生]天界。所以者何?诸比丘!彼心之清净。诸比丘!则因于世一类有情心净,身坏死后生往善趣、天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知世一类人净心 佛宣此义比丘前

 彼心净者应死时 将生善趣往天界

 如彼放置所拾物 实因有情心清净”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二(一、三、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勿畏于福,诸比丘!此为乐、希、欲、爱、悦之同义语,此即是福。诸比丘!则我长时行作福时,能知长时之希、欲、爱、悦果报之经验。七年间修习慈心,七坏成劫间不再来此世。诸比丘!于退转劫间,正入光音天,于进转劫间,生于空梵天宫。诸比丘!于此处我正见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见一切之权威者。诸比丘!我已三十六次为诸天主帝释,更为法法王,战克四方,使住民得安全,成就七宝转轮王已几百次。然对地方王国教说为何?诸比丘!于彼我如是思惟:‘今我已为如斯大神力者、如斯大威力者,此于我为如何业果耶?为如何业之果报耶?’于彼我已如是思惟:‘今我已为如斯大神力者、如斯大威力者,此于我为三业之果,为三业之果报,为布施、调御、节制之[果报]。’”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彼学未来乐根福 又修施静与慈心

 三之乐因修此法 无瞋乐界智者生”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三(一、三、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有一法,若修习多作为者,摄持安住于现法之利与未来[之利]。何之一法?为向善法不放逸。诸比丘!若修习此一法多作为者,摄持安住于现法之利与未来[之利]。”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智者作福不放逸 智者摄持二之利

 现法之利未来利 持现观利智者言”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四(一、三、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一人于[一]劫驰骋流转者之骸骨、骨之堆积、骨之积聚,如彼毗补罗山之大。若善集彼者,且不被坏者[可知此]。”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人一劫所积骨 如山之量大仙宣

 摩揭陀耆梨跋提 灵鹫山毗补罗山

 比前者高后者大 如山之量大仙宣

 圣谛苦与苦之集 苦灭之道超苦事

 由观圣八支之道 最高七度驰骋后

 其人已无一切结 为灭苦者大仙宣”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五(一、三、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有一法,我说犯此之人,无不为恶业。何为一法?诸比丘!彼故为妄语。”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犯一法者为妄语 无不犯恶遮他世”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六(一、三、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我所知,若众生知布施、均分之果报,则不与而食将不存,不住怀悭吝之污心。即令彼最后一搏,虽有最后一口食,或有可爱之物,将无不均分。何以故?诸比丘!如我所知,众生不知如此布施、均分之果,故不与而食,住于怀悭吝之污心。”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均分果报有大果 如大仙宣众生知

 以清心拂吝啬污 适时善施与圣者

 与多人饭施应施 施主逝世到天界

 行天上者满欲喜 均分果报无吝啬”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七(一、三、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一切之有依福业,不彼慈心解脱十六分之一值,惟彼慈心解脱光辉卓绝,且为照渡。诸比丘!譬如一切星光不彼月光十六分之一值,惟月光卓绝且为照渡。如是,诸比丘!一切之有依福业,不彼慈心解脱十六分之一值。惟彼慈心解脱光辉卓绝,且为照渡。诸比丘!譬如秋季雨期最后一月,清朗无云,太阳升空中,善灭空中一切暗,而光辉照渡。诸比丘!如是,一切之有依福业,不彼慈心解脱十六分之一值,惟彼慈心解脱光辉卓绝,且为照渡。诸比丘!譬如夜至晨时东方之明星,照渡光辉。诸比丘!如是一切之有依福业,不彼慈心解脱十六分之一值,彼慈心解脱光辉卓绝,且为照渡。”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若人无限修慈念 见生依灭有结少

 人若有慈无邪心 由彼而得为善人

 向一切人有愍情 圣者施行无限福

 法治众生于满地 王施如仙续游行

 [马之供牺人供牺 钉座强饮坐闩房]

 此与善修慈者比 不值十六分之一

 不为杀业不使杀 不为征伐不使征

 一切众生使为慈 对于何人亦无怨”

我闻世尊说此义。

摄颂曰:

定心(二一)、福(二二)、二利(二三),毗补罗山(二四),知而故妄语(二五),知布施(二六)、修习慈(二七)此七经等,与前二十,此对一法说,集经二十七。

一集终了,有关二法于下叙之。

猜你喜欢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印光
  莲峰和尚语录序·佚名
  四十五、他是阿谁·慧开
  沙门日用卷上·弘赞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三卷·佚名
  卷第七十六·德清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佚名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七·法藏
  佛地经论卷第一·佚名
  复俞慧郁陈慧昶书·印光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五·子璇
  卷第七·晦翁悟明
  卷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释疑·李渔

    〖忆莺儿〗(外冠带,引众行,唱上)兵燹稀,甘雨肥,未及瓜期诏已催,带便还乡昼锦衣。新花拂旗,新沙筑堤,宦囊不重肩夫喜。鹤相随,破琴犹在,依旧载将归。下官詹烈侯,复任西川,未及一载,蒙圣上俯鉴微劳,加升大司马之职,钦召回京,带便从故乡一

  • ●第三十六出 赴试·孟称舜

    【醉落魄】〔末、净同上〕〔末〕蛟龙久在池中隐,一声雷震,满川桃浪红生晕。〔净〕竞跃天门,方显旧精神。【前腔】〔生、小生同上〕〔小生〕十年窗下无人问,喜逢佳运,同趋帝阙探花信。〔生〕回首妆楼,暗里自伤神。三年一度选

  • 第六十七回 元天子巧设机关·陈端生

    第六十七回元天子巧设机关陈寅恪评:又观第一七卷六七回中孟丽君违抗皇帝御旨,不肯代为脱袍;第一四卷第五四回中孟丽君在皇帝之前,面斥孟士元及韩氏,以致其父母招受责辱;第一五卷第五八回中皇甫少华(即孟丽君之夫。)向丽君跪

  • 卷一百二十八·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八 ∷起著雍执徐正月,尽上章敦牂三月,凡二年有奇。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八年金皇统八年   春,正月,甲子,以永祐陵近在会稽,准先朝故事,春秋二仲以太常少卿荐献,季

  •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佚名

    宋理宗六己未开庆元年正月乙巳朔,诏:『朕临御以来,于今三纪,小心翼翼,夙夜不敢康宁。方今国事正殷,四郊多垒,环视宇内,罕如人意。皆前日因循苟且,豢养偷惰,滋至于今,可不戒哉!载更丕化,肇纪新元,赖尔股肱惟良暨中外小大之臣茂迎天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八景泰二年春正月辛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晏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朝鲜国王李珦遣陪臣赵石冈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万历十三年四月壬寅朔 上亲享 太庙是日太常寺卿沉人种赞福胙及还宫折旋失度 上遣中使至阁传谕诘之时人种已推闽抚几欲停推阁臣解之乃已○丙午大雩○丁未东虏哈不慎寇边初哈酋以窃犯辽东革抚赏至是见诸酋领赏艳之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二·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庚寅朔。直隶总督王文韶奏、长芦盐引摊助军饷。前因商情困苦。同治十二年奏准减交。外商每引五钱减为四钱。京商每引二钱五分减为二钱。兹届限满。运艰销滞。又值灾冲滩盐。请将军需复价

  • 十三、我过新年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记元旦》。阴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其他节日和它比较起来便显得缺少假日精神的整个性了。五天里面,全国的人都穿了最好的衣服,关上店门,闲荡着,赌博着,敲锣鼓,放爆竹,拜年,看戏。这是一个大好日子,每个人都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人物志七十三大臣传五十九【汉军镶黄旗五张允随 范时绎杨廷璋 范时绶 英亷 范时纪】张允随张允随汉军镶黄旗人祖一魁福建邵武府知府有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朱子抄释二卷明吕柟撰是编乃嘉靖丙申柟为国子监祭酒时所定宋儒之中惟朱子著述最富辨论亦最多其时诸弟子所述者有池録饶録饶后録建録诸刻黎靖徳刋除重分类编次尚得一百四十卷则浩博可知矣柟此夲所抄止于

  • 中庸直指补注·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中之一字。名同实异。此书以喜怒哀乐未发为中。若随情解之。只是独头意识边事耳。老子不如守中。似约第七识体。后世玄学。局在形躯。又非老子本旨矣。藏教所诠真理。离断离常。亦名中道。通教即

  • 卷十二·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二     元 李廉 撰文公【名兴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在位十八年】左氏【注文公僖公之子夫人声姜所生僖公薨文公立】【周襄王二十六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左氏【注先君未葬而公即位不可旷年

  • 第七 罗睺罗相应·佚名

    第一 界品[一]第一 眼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尔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三坐于一面之罗睺罗白世尊言:&ldquo;善哉,大德!请世尊为我说法,我愿奉闻,退居一处、不放逸,热诚专注

  •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佚名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洞真太微黄书》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类。经文开篇为《太帝招魂众文》,概述修炼《金阳索经》胎息之道,以及

  •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初成道,观自在菩萨说咒,并说受持者当得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