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 烦恼相应

第一 眼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眼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七

于耳欲贪……于鼻欲贪……于舌欲贪……于身欲贪……。

于意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二 色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香……味……所触……法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三 识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眼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四 触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眼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五 受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眼触所生之受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六 想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想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七 思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思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思……香思……所触思……法思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八 爱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爱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爱……香爱……味爱……所触爱……法爱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九 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地界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若比丘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证知、现证之诸法。”

第十 蕴

一~七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乃至……于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烦恼相应(终)

此品摄颂曰:

 眼色识触受

 想思爱界蕴

 如是等为十

猜你喜欢
  谈临济四宾主·太虚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三·怀感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九·澄观
  常欢喜品第三十·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佚名
  御选语录卷六·雍正
  观音义疏记卷第四·知礼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后出阿弥陀佛偈·佚名
  行品第九·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五卷·宗泐
  序·彭绍升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续清凉传卷上·张商英
  卷第一百十五·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四室宇梁王园赋        【汉】枚 乘脩竹檀栾夹池水旋园并驰道临广衍故行于昆仑之垦芴兮有似乎西山西山隑隑激扬尘埃蛇龙奏林木薄游风踊焉虚谷应焉纷纷纭纭腾踊乱云枝叶翚

  • 九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九集序缀白裘之行于世久矣,自初集以至八集,见者无不击节。所以辑是编者,广搜博采,嗣八集而踵起也。夫自开辟以来,其为戏也多矣:巢许以天下戏,逢比以躯命戏,苏张以口舌戏,孙吴以战阵戏,萧曹以功名戏,班马以笔墨戏;至若偃师之

  • 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张廷玉

        ◎职官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

  • 自序·蔡东藩

      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窃案迁《史》起自黄帝,讫于天汉,大旨在叙古从略,叙秦汉从详,综计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余言。班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隆庆六年正月戊午朔 上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免百官宴赐节钱钞 中官 东官免贺○己未 诏云南广东采办珠宝岁进宝石二万块珠八千两三年而止户科都给事中张书等江西道监察御史刘世曾等乞莭采办崇俭德以苏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八 金世系表畧 完顔氏其先出韎鞨氏唐初有黑水靺鞨居肃慎地附高丽五代时始称女真其在南者系籍於辽号熟女真在北者不籍於辽号生女真既而避辽主宗真讳改曰女直始祖函普自高丽来居完

  • 卷二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七乾隆二十九年冬十月庚辰谕乌鲁木齐办事散秩大臣伍弥泰严行约束遣犯上谕军机大臣曰乌鲁木齐所有遣犯甚多自应严行约束毋任脱逃滋事从前旌额理在彼尚能约束安静今更替囘京着传谕

  • 廖纪传·张廷玉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考功主事,逐次升迁文选郎中。正德年间,历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赋税上交后的剩余金钱未私占。迁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继位后,封为南京吏部尚书。后调到兵部,参与辅助军机要

  • 卷四十三·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三盛事【十九 民数谷数一】【臣】等谨按周礼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孟冬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盖祀上星司民吉月陈籍即生齿以验蕃昌也诗楚茨志仓庾之富归美于万夀者再甫田颂茨梁坻

  • 牌示南巡日期·佚名

    为晓谕事:照得本镇定于十月□日自郡起程,前往南路一带巡查地方营伍及考阅官兵技艺,查验仓库、钱粮、军装、器械、马匹、银两等项,合行遣牌知。为此,牌仰沿途经过营汛庄社人等知悉:凡官兵各守汛地,不许远离迎送。本镇所带随从

  • 卷二十二上·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上 嘉礼六 册公主序 古者天子之女谓之王姬周之中世下嫁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而谓之公主汉制因之始有封邑帝之姊妹谓之长公主至唐公主

  • 三传辨疑卷二十·程端学

      哀公  元年春鼷防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  谷梁曰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防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

  • 卷四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十八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六【十六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十六文王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三毛诗大雅郑氏笺文王考异古本注受命下有者字 制立周邦下有也下传于叹辞下笺崩諡曰文下

  • 卷之三·张居正

    夏书夏,是大禹有天下之号。这书纪夏家一代的事迹,故叫做夏书,共四篇。禹贡贡,是贡赋。这一篇,史臣记大禹平水土,定贡赋,及经理天下的事。独以贡名篇者,水土平而后贡赋定,特举其成功而言也。【原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 卷第三·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东晋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四年。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汉)(刘聪麟嘉二)(後赵)(石勒)(成)(太宗玉衡七)(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燕)(高祖)(代)(平文帝郁律

  • 卷第八·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八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佛事 鼓山天王殿上梁 栋隆斯吉。横开解脱之门。护法俨临。永作金汤之固。示众生归元之路。防僧海外侮之侵。自然海晏河清。风和日暖。更有究竟圆满一句。作么生道。坐断千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杜光庭

    唐末杜光庭删定,述科仪。原缺午、晚仪。详述读词、称法位,为皇家及一切幽灵祈祷。

  • 岁华纪丽·韩鄂

    四卷。旧本题唐韩鄂 (生卒年不详)撰。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韩休之弟殿中丞倩。韩倩之子河南兵曹参军韩涤。韩鄂即韩涤之曾孙。此书之体例如 《北堂书钞》及 《白氏六帖》。以一年四季节候分门隶事。各编均为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