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十二王章

摩诃达提王之殁,其子,阿曼达伽摩尼.阿巴耶[即王位],九年八个月间行王事,(一)快为大塔于覆盖上设覆盖,又于同所之础部与头部造栏杆。(二)同青铜殿,塔波园之布萨堂、亦设置屋内中庭与屋内段阶,(三)于两所又建美丽宝珠之假堂,人间之主构建罗奢陀雷那精舍。(四)施善业之人[王],于摩诃伽摩堀两侧之储水池施与达吉那精舍,(五)人间之主令全岛为不杀生[地],所有[种类之]瓜果,处处令附植,(六)阿曼提耶国土主,以名曼沙昆般陀[肉瓜][果满比丘等之]钵,作布轮[上载钵],(七)以净信心施所有之僧伽。[以施]满钵,彼示知为阿曼多伽摩尼。(八)

彼弟伽尼伽努.达沙王杀兄而行政于都三年,(九)彼于支提耶[山]精舍裁决布萨堂之诉事,对王犯罪六十名之比丘等,(一〇)王于支提耶山并捕其与党。此破戒之徒名投入伽林多窟中。(一一)

伽尼[伽努]王之没后,阿曼多伽摩尼[王]子,秋罗巴耶王即位一年,(一二)此国土之主于构那伽河畔,于[阿㝹罗陀]都之南方,建立秋罗伽罗伽精舍。(一三)秋罗巴耶殁去,其妹[即]阿曼达王之女,西瓦利坐四个月间之王位。(一四)然阿曼达王之甥名为伊罗那伽,退此西瓦利,于都翳伞,(一五)即位之初年,王往达沙池时,众多之兰巴康那[垂耳]族民弃王而还都。(一六)王不见彼等而怒,于储水池之傍践踏彼等造大塔堆,(一七)据旃陀罗族民为监督彼等,兰巴康那人怒,总结为一园,(一八)捕此王,[王]拘禁于自己之宫,[彼等]自行王事。时王之妃饰装其儿月面西瓦王子,托乳母等之手于王乘用之象处告送[妃之]传言。乳母等伴行王子于彼处,传妃言无余,语王象:(一九~二一)“此汝主公之儿,汝主公今为监视之身。为敌取此儿杀之,不如由汝杀之为善。(二二)谓汝杀此,此为妃言。”斯言已卧儿于象脚下。(二三)

恼着之彼象、泣而破其小舍,入大境地,以强力倒门,(二四)于王之坐所破窗,背王乘来大渡海场,(二五)于是王乘船,象自西海岸传赴玛拉耶地方。(二六)彼王栖于对岸三年,后率军势乘船来罗哈那,(二七)王于沙伽罗苏巴港下,彼于罗哈那行召集大军兵。(二八)

彼王乘之象为达成彼务,由彼南部玛罗耶地方来罗哈那,(二九)于是名摩诃波多摩,有谈本生谭住陀罗达罗山[精舍]之大长老,[王]于其处,(三〇)闻猿猴本生谭对菩萨起信心,[扩展]那伽大精舍,不张弦之弓为一百挺[量],(三一)立[古]塔而扩大,与达沙储水池,同名杜罗储水池之设立。(三二)此率王军为战而出来,兰巴康那族民亦闻此为战之准备。(三三)于伽巴罗康达之入口,阿汉伽罗毗陀之田野,两者间互相损伤之战开始,(三四)王之部下于船身体疲劳已退却,彼王举名乘自入[战场],(三五)兰巴康那民等为彼所讨腹伏而爬,王切彼等之首,积于车轴之下。(三六)如斯事及三度,[大]地之主怜之,谓:“不为杀事,而捕捉之。”(三七)

由此克战,王入于都,使翳王伞,赴提沙储水池之祭礼,(三八)由水中游戏而升,善饰装,见己之荣达,想起其障害兰巴康那民,王怒调车,过[车]之颈木,彼等[兰巴康那民]先入都。(三九、四〇)彼立大境地之门国,王发令言:“汝等于此敷居断彼等之首。”(四一)[答覆]:“车乘之主!此等系王之车牛,使断其角与蹄。”时此事王母知之,止于断首,王切断彼等之鼻与拇指。(四三)王于象所栖地方施于象,[此]地方其名为知[象之受用]。(四四)如斯国土之主伊罗那伽王于阿㝹罗陀城即王位正六年。(四五)

伊罗那伽之殁后,彼儿月面王西瓦执王事八年七个月。(四六)王于摩尼伽拉村令造储水池,彼以此施与名伊沙罗沙摩那精舍。(四七)知达弥罗妃此王之第一妃于此村,同所得施精舍。(四八)

此月面[王]西瓦,其弟之耶沙罗罗伽提沙为所知者,于提沙池之水戏时杀之,(四九)楞伽国之快美颜容于阿㝹罗陀都司王事为七年八个月。(五〇)门卫达多之儿己亦为门卫者,其名为须巴,颜貌似王,(五一)耶沙罗罗伽王戏以此须巴将军箸国王之装束,使坐于王座,(五二)以头被卷将军之头,自携手杖立于门傍。(五三)使坐彼[王]座,见诸大臣之敬礼而王笑。彼如斯再三。(五四)[然]一日将军对王之欢笑说:“此将军何故于余之前而欢笑耶?”(五五)令杀王,于此须巴将军行王事六年,所知须巴王。(五六)须巴王于二大精舍冠以须巴王之名令设以善品质列房舍。(五七)同乌鲁卫罗[城]之傍建瓦利精舍,于都之东建耶伽多瓦罗精舍,于[伽奢]河畔建立难提伽玛[精舍]。(五八)

一人兰巴康那族之子名瓦沙巴住郁陀罗波沙者[来都]仕军帅之叔父,时王由流言:“瓦沙巴现称王。”国中凡名为瓦沙巴者皆杀之。(五九、六〇)“此瓦沙巴奉王”语彼军帅之妻早赴王宫。(六一)彼与[瓦沙巴]军帅共出行时,为坚护彼,彼女不给瓦沙巴手炼石灰而给蒟酱。(六二)至王宫之门,军帅见出[持来]蒟酱无石灰而送彼返。(六三)军帅夫人为石灰而来,言由瓦沙巴所窃,与一千金使逃去。(六四)然后彼瓦沙巴赴大精舍之处,于此,由长老等受牛乳、食物、衣服之有惠施,(六五)由此后又由癞患者闻己决为王而喜,决意“为盗贼”,(六六)得有能之人,而后行掠夺村里,由伽波罗普瓦地方向罗哈那前进,(六七)次第取国,彼王从所有种之军力,而二年来近都,(六八)彼大力之瓦沙巴杀须巴王于王庭上,使翳伞于都。然[由]叔父战毙,(六九)曩图利益于彼叔父之妻,瓦沙巴王名未陀为第一妃。(七〇)彼问占星者己之寿量,彼秘密答王,由言十二年,(七一)为秘密之围护,王令与彼一千金,集[比丘]众礼拜而问彼等:(七二)“诸大德!寿命增加有因与否?”[比丘]众答谓:“有。须排除障碍,(七三)行漉水布之布施、住宅之布施、病人扶助之布施。王!(七四)同为旧住院之修理,受五戒法而善守,(七五)于布萨日持布萨禁戒。”王曰:“可。”行如彼之[言]而行。(七六)

三年三年之终了,王对国中之僧众施三衣,(七七)对[自]不来送长老等此施,于三十二处施蜜粥,(七八)于六十四处行混合大施,于四处使点千灯心。(七九)[所谓四个所]:支提耶山[精舍],塔波精舍之塔、大塔、大菩提树堂,是此等之[处处]。(八〇)于质多罗峰建立十个之塔波,修理全岛之古住院。(八一)彼信仰瓦利耶罗精舍长老,建立名摩诃瓦利陀精舍,(八二)建立近于摩诃伽摩之阿努罗多精舍,一千八伽利沙广之黑利伽摩施彼[精舍]。(八三)于提沙瓦达摩那伽建摩智罗精舍,以施舍阿利湖水之一部,(八四)伽兰巴提陀塔设瓦掩被塔,建立布萨堂,为彼灯时灯油,(八五)施舍堀一千伽利沙之储水池,于昆比伽罗伽精舍施建布萨堂。(八六)彼[大]地主又于此处伊沙拉沙摩那伽[精舍]建布萨堂、于塔波园[精舍]建塔波之家,(八七)于大精舍[沿]西门建一列房舍,修理古朽之四室堂。(八八)过去四佛之美像与同像之堂宇使王建立彼美丽大菩提园。(八九)

此王之彼首妃,名郁陀喜塔与美丽之塔舍建立此处,(九〇)[大]地主于塔波园[精舍]令建筑塔波之家,其落成之祝又行大施。(九一)通佛言词之比丘等,以[四种]要品谈法比丘等,施酥油、粗糖,(九二)于都之四门救助贫民,对病比丘等行病人之救助。(九三)玛野提、罗秋波罗、瓦哈池、库兰波村[之池]、摩诃尼伽瓦提池、摩诃伽玛之二[池],开哈罗、开利瓦沙、恙普提、瓦达曼伽那、阿比瓦达玛那伽,此等十一之储水池是[此王之堀]。(九四、九五)于第十二为余分设为丰作,为护都城,障壁如斯高。(九六)于四门设望楼,[为己]筑大殿,使造游园放白鸟于其处。(九七)于都处处堀莲池,由坠道而王落水其处。(九八)[大]地主瓦沙巴行如斯种种之善业,彼对善业有敬意除障碍,(九九)四十四年间于都执政,行吠舍佉之祭及四十四回。(一〇〇)

彼须巴王唯有己之王女一人,疑瓦沙巴有难,托[彼女]于瓦工,(一〇一)自身之毛布衣及附国王之要具。须巴王之为瓦沙巴而被杀耶?瓦工引取彼女,(一〇二)为养女而育于己家,其少女彼从事业务时,运食。(一〇三)此有智慧之女于伽丹巴华丛中,彼第七日施食物见出入灭尽定[长老](一〇四)已再调理食物运父之处,问迟延之理由,以此事由语父。(一〇五)彼[父]喜令再送食物与长老,亲善之长老见通[彼女之]未来语少女云:(一〇六)“少女!汝得权势忆起此地。”而其日长老入般涅槃。(一〇七)

彼瓦沙巴王其子万伽那西伽.提沙达成年时,彼适求处女,(一〇八)[见]妇女之相人人巧,瓦工村见此少女,(一〇九)上报于王,王令伴彼女来。此时瓦工语彼女之为王女,(一一〇)由毛布衣其他之物证明是须巴王之王女。王喜无止行彼女与彼子之式。(一一一)

瓦沙巴王殁后,[彼]万伽那西伽.提沙伽于阿㝹罗陀都行政事三年,(一一二)此万伽那西伽.提沙伽王于库那河畔建称摩诃曼伽罗精舍,彼王妃摩诃玛陀忆起长老之言为建立精舍而蓄财。(一一四)

万伽那西伽.提沙殁后,[彼]子伽奢巴府加伽摩尼,二十二年间行政,(一一五)彼闻母之语,为母营造伽丹巴华林王母精舍。(一一六)彼贤明之母[妃]为[购入]土地施千万金,大精舍之彼精舍亦为营造。(一一七)自于其处建石造之舍塔,由处处购施[比丘]众之受用物,(一一八)扩大阿波邮达罗大塔之积,于彼四方之门令造弓形门。(一一九)此大地主堀伽玛尼.提沙储水地施与为维持阿巴耶吉利精舍,(一二〇)于玛利洽瓦提伽塔设掩被塔,以购十万金施[比丘]众之受用物。(一二一)于最后之年建名罗玛伽之精舍,都中亦构大王座堂。(一二二)

伽奢巴府之殁后,此王之义父老那伽见政事六年,(一二三)于东方波伽罗伽[精舍],于南方库提泡巴达,于西方达伽泡沙那,于那伽岛沙利泡巴达[精舍],(一二四)于比奢村洽那卫罗,于罗哈那地方睹巴罗那伽山[精舍],而内部地方吉利卫哈罗[精舍](一二五)此老那伽王虽甚短年月,但令造营此七个寺。(一二六)如斯知者以可灭之财,多行善业得不灭者,然昧者愚痴以欲之故多行恶业。(一二七)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十二王章第三十五章[毕]

猜你喜欢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七·佚名
  卷五·丹霞子淳
  印度文化的复活·太虚
  卷第七十三·佚名
  不退转法轮品第一·佚名
  卷第十七·宗密
  卷之二十九·别庵性统
  宗镜录卷第八十九·延寿
  曹溪大休珠禪師普說卷第十·佚名
  卷二·徐昌治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卷九·佚名
  卷第六·道宣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五·智旭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四集卷八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三古今体九十一首【辛丑七】箧韘用癸巳?题皇祖御用韘诗韵门前呈射年十二【壬寅岁余年十二侍  皇祖於宫门前呈射发矢连中每邀  思奬仰惟  家法肄勤尚射癸巳岁敬以  皇祖御用韘十

  • 巻三十三·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三十三明 胡震亨 撰集録四唐人诗见于金石刻及自有真迹传世者至宋尚多如宣和内府所收藏载在书谱者真迹班班可攷而金石刻收藏之富无如欧阳文忠赵明诚两家目录备在南渡后王象之碑目亦具一二当时

  • 巻七·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七     明 袁表马荧 编陈徴君集二七言古诗赠皆山隐者兼寄良箴食粟不为农学书不为儒青年蹭蹬无名士白首蹉跎一野夫故交零落今谁在时人白眼那相待欲从东海招鲁连还向夷门揖朱亥沧溟万里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中卷第二十四·袁宏

      〔熹〕(嘉)平四年(乙卯、一七五)  春三月,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之前〔一〕。 〔一〕 胡三省曰:“雒阳记:太学在雒阳 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

  • 一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诸史同异录》悖妄之处现传提调询问并查底本片·佚名

    一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诸史同异录》悖妄之处现传提调询问并查底本片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七日查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内悖妄之处,臣等现传续办三分书提调,详加询问。并查取文渊阁所贮此书及其余二分书,【真按:何故只有

  • 提要·朱熹

    【臣】等谨案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宋朱子撰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甚若邢恕之反相挤害者亦具录其名氏以备攷其后宋史道学儒林诸传多据此为之葢宋人谈道学宗派自此书始而宋人分道学门户亦

  • 楚世家第十·司马迁

    安砚方译注【说明】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楚国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为帝喾的火正,因有功,被命为祝融。以后其弟吴回继之。吴回第六子季连,芈(mǐ,米)姓,是楚人的直接祖先。季连的后裔熊绎被周成王封于楚蛮,

  • 耶律玦传·脱脱

    耶律玦,字吾展,遥辇鲜质可汗的后代。重熙初,被征召修撰国史,补为符宝郎,累迁为知北院副部署事。入宫见太后,太后回头对左右说:“先帝说玦儿必会成为伟人,果然如此!”除为枢密副使,出京任西南面招讨都监,历任同签南京留守事、南面

  • 杂记下·戴圣

    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虽诸父昆弟之丧,如当父母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丧之服。卒事,反丧服。如三年之丧,则旣顈,其练祥皆同。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附于王父也。有殡,闻外

  • 卷十三·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十三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隐公【案经九年春无王月左传独称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及庚辰则南季来聘亦在三月经无王者阙文而以三月列於来聘之下者後人乱之也留此存疑以待後学】元年春王三月 三年春王二月

  • 卷六十四·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六十四哀公附録鲁史【自此以下至十六年皆鲁史记之文弟子欲存孔子卒故并録以续春秋】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句绎杜注地名】【左】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射小邾大夫春秋止于获麟故射不在三叛人之

  • (二十七)朱子之四书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经学,以下当续述朱子之四书学。在宋代理学家心中,四书学亦即是经学,而四书地位,尚尤较其他诸经为重要。首先提出四书而赋以极崇高之地位者为二程,朱子毕生,于四书用功最勤最密,即谓四书学乃朱子全部学术之中心

  • 哀公·哀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吴伐我。夏,齐人取讙及阐。归邾子益子邾。秋七月。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齐人归讙及阐。【传】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

  •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上·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赐紫沙门臣法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摩诃母质邻那山。于大宝楼阁中为众说法。是时一切诸佛称扬赞叹。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于是彼众俱来会坐。彼于世尊普遍焰鬘莲华座最初东边

  •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般若灯论释序释慧赜述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

  • 卷第九·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法语上 示本照上座 本来成佛。因甚自取沉沦。本有家珍。何故抛却外走。祇为一念生迷。致使百非俱集。由是甘受波咤。不能自出。正如人在梦中。受大苦恼。摆脱不得。若道是

  • 国琛集·唐枢

    二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镇,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妖贼李福达罪被斥为民,隆庆初复官。年少就学于湛若水,并深受王守仁 “良知”影响,后深造实践,称一庵先生。著有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丹波元坚

    《金匮要略》研究性著作。又名《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述义》。3卷。日本丹波元坚(亦柔)撰于1894年。作者此编,意在补充其父丹波元简《金匮要略辑义》采辑《金匮》各家注文在阐释仲景原文精义方面间有缺漏或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