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零三

 

  卷203_1 【客中作】杜俨

  书剑催人不暂闲,洛阳羁旅复秦关。

  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卷203_2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赵良器

  圣祖发神谋,灵符叶帝求。一人光锡命,万国荷时休。

  雷解圜丘毕,云需曲水游。岸花迎步辇,仙仗拥行舟。

  睿藻天中降,恩波海外流。小臣同品物,陪此乐皇猷。

  卷203_3 【郑国夫人挽歌词】赵良器

  淑德延公胄,宜家接帝姻。桂宫男掌仆,兰殿女升嫔。

  恩泽昭前命,盈虚变此辰。万年今已矣,彤管列何人。

  卷203_4 【郡中客舍】黄麟

  虫响乱啾啾,更人正数筹。魂归洞庭夜,霜卧洛阳秋。

  微月有时隐,长河到晓流。起来还嘱雁,乡信在吴洲。

  卷203_5 【途中口号(一作卢僎诗)】郭向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

  卷203_6 【题李将军山亭】郭良

  凤辖将军位,龙门司隶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

  径出重林草,池摇两岸花。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

  卷203_7 【早行】郭良

  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

  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城。

  卷203_8 【过故人旧宅】王乔

  故人轩骑罢归来,旧宅园林闲不开。

  唯馀挟瑟楼中妇,哭向平生歌舞台。

  卷203_9 【关山月】徐九皋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卷203_10 【战城南】徐九皋

  塞北狂胡旅,城南敌汉围。巉岩一鼓气,拔利五兵威。

  虏骑瞻山哭,王师拓地飞。不应须宠战,当遂勒金徽。

  卷203_11 【咏史】徐九皋

  亡国秦韩代,荣身刘项年。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卷203_12 【途中览镜】徐九皋

  四海游长倦,百年愁半侵。赖窥明镜里,时见丈夫心。

  卷203_13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徐九皋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卷203_14 【松滋江北阻风】阎宽

  江风久未歇,山雨复相仍。巨浪天涯起,馀寒川上凝。

  忧人劳夕惕,乡事惫晨兴。远听知音骇,诚哉不可陵。

  卷203_15 【晓入宜都渚】阎宽

  问俗周楚甸,川行眇江浔。兴随晓光发,道会春言深。

  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伫应舟楫用,曷务归闲心。

  卷203_16 【古意】阎宽

  庭树发华滋,瑶草复葳蕤。好鸟飞相从,愁人深此时。

  天中有灵匹,日夕嚬蛾眉。愿逐飘风花,千里入遥帷。

  心逝爱不见,空歌悲莫悲。

  卷203_17 【春宵览月】阎宽

  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

  卷203_18 【秋怀】阎宽

  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芳草犹未荐,如何蜻蛚鸣。

  秋风已振衣,客去何时归。为问当途者,宁知心有违。

  卷203_19 【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李收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

  映筱多幽趣,临轩得野情。独思作霖雨,流润及生灵。

  卷203_20 【幽情】李收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佳期何时还,欲寄千里道。

  卷203_21 【怀鲁】程弥纶

  曲阜国,尼丘山。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天孙天孙,

  何为今兮学且难,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卷203_22 【燕歌行】屈同仙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是时天地阴埃遍,

  瀚海龙城皆习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汉兵候月秋防塞,

  胡骑乘冰夜渡河。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金戈玉剑十年征,

  红粉青楼多怨情。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卷203_23 【乌江女】屈同仙

  越艳谁家女,朝游江岸傍。青春犹未嫁,红粉旧来娼。

  锦袖盛朱橘,银钩摘紫房。见人羞不语,回艇入溪藏。

  卷203_24 【昌年宫之作】豆卢复

  但有离宫处,君王每不居。旗门芳草合,辇路小槐疏。

  殿闭山烟满,窗凝野霭虚。丰年多望幸,春色待銮舆。

  卷203_25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豆卢复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卷203_26 【奉试咏青】荆冬倩

  路辟天光远,春还月道临。草浓河畔色,槐结路边阴。

  未映君王史,先标胄子襟。经明如可拾,自有致云心。

  卷203_27 【观汉水】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卷203_28 【游越溪】郑绍

  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渔潭逢钓楫,月浦值孤舟。

  访泊随烟火,迷途视斗牛。今宵越乡意,还取醉忘忧。

  卷203_29 【登楼(一作王之涣诗)】朱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

  卷203_30 【感寓二首】梁德裕

  彩云呈瑞质,五色发人寰。独作龙虎状,孤飞天地间。

  隐隐临北极,峨峨象南山。恨在帝乡外,不逢枝叶攀。

  幽涧生蕙若,幽渚老江蓠。荣落人不见,芳香徒尔为。

  不及绿萍草,生君红莲池。左右美人弄,朝夕春风吹。

  叶洗玉泉水,珠清湛露滋。心亦愿如此,托君君不知。

  卷203_31 【咏谈容娘】常非月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卷203_32 【览史】张良璞

  享年八十已,历数穷苍生。七虎门源上,咆哮关内鸣。

  建都用鹑宿,设险因金城。舜曲烟火起,汾河珠翠明。

  海云引天仗,朔雪留边兵。作孽人怨久,其亡鬼信盈。

  素灵感刘季,白马从子婴。昏虐不务德,百代无芳声。

  卷203_33 【奉试冷井诗】孙欣

  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

  铜瓶向影落,玉甃抱虚圆。永愿调神鼎,尧时泰万年。

  卷203_34 【都中闲居】王羡门

  君王巡海内,北阙下明台。云物天中少,烟花岁后来。

  河从御苑出,山向国门开。寂寞东京里,空留贾谊才。

  卷203_35 【江南弄】芮挺章

  春江可怜事,最在美人家。鹦鹉能言鸟,芙蓉巧笑花。

  地衔金作埒,水抱玉为沙。薄晚青丝骑,长鞭赴狭斜。

  卷203_36 【少年行】芮挺章

  任气称张放,衔恩在少年。玉阶朝就日,金屋夜升天。

  轩骑青云际,笙歌绿水边。建章明月好,留醉伴风烟。

  卷203_37 【伊水门】楼颖

  朝涉伊水门,伊水入门流。惬心乃成兴,澹然泛孤舟。

  霏微傍青霭,容与随白鸥。竹阴交前浦,柳花媚中洲。

  日落阴云生,弥觉兹路幽。聊以恣所适,此外知何求。

  卷203_38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三首】楼颖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

  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兴成只自适,欲白返忘言。

  纳凉每选地,近是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

  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

  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

  水光壁际动,山影浪中摇。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卷203_39 【西施石】楼颖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

  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卷203_40 【江南行】李康成

  杨柳青青莺欲啼,风光摇荡绿蘋齐,金阴城头日色低。

  日色低,情难极,水中凫鹥双比翼。

  卷203_41 【采莲曲】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钿红袖水中央,

  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

  各回船,两摇手。

  卷203_42 【玉华仙子歌】李康成

  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转态凝情五云里,

  娇颜千岁芙蓉花。紫阳彩女矜无数,遥见玉华皆掩嫭。

  高堂初日不成妍,洛渚流风徒自怜。璇阶霓绮阁,

  碧题霜罗幕。仙娥桂树长自春,王母桃花未尝落。

  上元夫人宾上清,深宫寂历厌层城。解佩空怜郑交甫,

  吹箫不逐许飞琼。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

  兰陵贵士谢相逢,济北风生尚回顾。沧洲傲吏爱金丹,

  清心回望云之端。羽盖霓裳一相识,传情写念长无极。

  长无极,永相随。攀霄历金阙,弄影下瑶池。

  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玄圃昆仑芝。不学兰香中道绝,

  却教青鸟报相思。

  卷203_43 【自君之出矣】李康成

  自君之出矣,弦吹绝无声。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卷203_44 【句】李康成

  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

  (《经籍考》云:康成编《玉台后集》,中间自载其

  诗八首,如《河阳居家女》长篇一首,押五十二韵,

  若欲与《木兰》及《孔雀东南飞》之作方驾者,

  末四句云云,亦佳)

  

猜你喜欢
  翁定·唐圭璋
  卷二十一·阮阅
  卷六·刘克庄
  第三十二出 冥誓·汤显祖
  第二折·佚名
  孔文升·隋树森
  卷第六·陈与义
  卷十五·韩淲
  卷215 ·佚名
  卷54 ·佚名
  卷七十三·朱彝尊
  卷二十七·吴之振
  卷四百七十八·陈廷敬
  御选金诗卷一·康熙
  28、纳婢·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六 汉·史梦兰

    汉,高祖姓刘,名邦,沛人,以布衣起兵,灭秦称帝业,都长安,在位十二年崩,葬长陵,庙号太祖。子惠帝盈立,七年崩,葬安陵。太后吕氏,取他人子为太子,立之,临朝称制八年崩。大臣迎立高祖子代王恒,是为文帝。诛吕氏所名孝惠子弘等,二十三年崩,葬

  • 五集卷九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九古今体四十九首【乙卯七】翠云岩叠去岁韵二首去年季夏兹仲夏一例喜晴景讵非【去岁六月下旬虑此间雨多幸自廿六开霁越五日来此有五日快晴畏方释连朝继朗愿无

  • 卷424 ·佚名

    项安世 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塞垣秋易觉,八月索衣裘。 露熟千株橘,风高百尺楼。 人多宋玉赋,边倚卫公筹。 水落鱼方贱,年丰酒易求。 少留元不恶,三峡正幽幽。 项安世 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何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

  • 卷十四·王夫之

    ◎李定国列传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本农家子,十岁为张献忠所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献忠养子四:孙可望为长,定国次之,刘文秀、艾云枝次之。可望狡谲鸷忍,常为献忠掌老营,号“一堵墙”。献忠之降也,左良玉固欲杀之,可

  • 读礼通考卷六十九·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二国恤四宋大丧仪宋史礼志太祖干徳初改葬宣祖有司言改卜陵寝合用哀册及文班官各撰歌辞二首吉仗用大驾卤簿凶仗用大升舆龙輴鵞茸纛魂车香舆铭旌哀諡册宝车方相买道车白幰弩素信幡钱山舆黄白纸帐暖帐夏帐千味

  •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五·佚名

    明元帝 太武帝太武凶残【王毂】崔浩【少游】孝文帝穆泰与陆叡安乐侯隆等谋作乱伏诛【温公】韩显宗等谏取士当择贤才不宜专取门望【温公】文帝至肆州慰劳所遇跛眇者赦军士为盗者三人【温公】孝明帝李崇北征上表乞改镇

  •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解惠全白晓红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ldquo;除

  • 谢晦传·李延寿

    谢晦,字宣明,陈郡陽夏人,是晋朝太常谢裒的玄孙。谢裒的儿子谢奕、谢据、谢万、谢铁,都是以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谢据的儿子谢朗字长度,位居东陽太守。谢朗的儿子谢重字景重,职位是会稽王刘道子的骠骑长史。谢重生了谢绚、谢

  • 宋礼传·张廷玉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受推荐授予陕西按察佥事,又因犯过失降为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后,命他代理礼部事务。宋礼以敏捷干练被升为礼部侍郎。永乐二年

  • 卷二十·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     元 吴澄 撰丧服四制【郑氏曰记丧服之制取於仁义礼知也】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隂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赞叹品第七  尔时佛告地神坚牢善女天。过去有王名金龙尊。常以赞叹赞叹去来现在诸佛。  我今尊重  敬礼赞叹  去来现在  十方诸佛  诸佛清净  微妙寂灭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七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菩萨名一切慧世界名波头摩华。佛号无尽月。于此义中义分为五。一释菩萨名。二释世界名。三释随位进修佛果之号。四释其座体。五定其所来方面。一释菩萨名者所以名一切慧。以随位进修中达一切法无体

  •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佚名

    [一]第一 出离一如是我闻。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二其时,尊者婆耆沙乃出家不久之新比丘,被留作精舍之看守人。三其时众多妇人为参观精舍,装饰打扮而来阿兰若。四时尊者婆耆

  • 鹤林玉露·罗大经

    宋代笔记。18卷。罗大经著。此书为其退居林下所作。自序写于宋淳祐八年(1248),当为成书之时。“鹤林”是他与门客清谈之所,“玉露”则本杜甫《赠虞十五司马》“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句。全书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

  • 优婆夷志·圆信

    佛教史书。清圆信校订,郭凝之汇编。一卷。撰述时间不详。是一部辑录唐宋时期在家奉佛妇女事迹的著作。以人名为标题,共收庞行婆、灵照女、转藏婆、一掌婆、无语婆、郑十三娘、平田嫂、秦国夫人、沈道婆等三十人的事迹

  • 丛林两序须知·费隐通容

    全一卷。明代僧费隐通容(1593~1661)撰,法嗣百痴行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内容包括总引、西序、东序。西序又分:(一)首庭须知(西堂通用),(二)书记须知,(三)藏主须知,(四)知客须知,(五)浴主须知,(六)方丈侍者须知。东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