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父字季和,号东窗。淳祐元年(1241)进士。隐居通议有韶父诗。自号录云:字彦良。   伊州三台令   水村月淡云低。为爱寒香晚吹。瘦马立多时。是谁家、茅舍竹篱。   三三两两芳蕤。未放琼铺雪堆。只这一些儿。胜 
- 惟则,字天如,吉之永新人。族姓谭氏,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曰「师子林」。有竹万竿,竹外多怪石,其中最高者类狻猊。他石或跂或蹲,厥状匪一,轩堂亭阁,冠绝一时,则公以中峰倡道天目师子岩,故名「师子」 
- (张珪引张千上,云)老夫张珪的便是。自为潮阳县丞,三年任满,回东京闲住。孩儿张道南,一举状元及第,也在潮阳为县丞。不料孩儿染病在身,医药无效。老夫想来,必有邪魔外道述着,不得痊可。此处离城三十里丹霞山,有一道者,乃是萨真人 
-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凤池吟稿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十    明 汪广洋 撰七言絶句过丛山关观孙炎题壁空翠深深啼竹鸡丛山塞口日沈西数行大字光如漆知是孙炎醉後题句曲山中闻说昌阳可引年便从句曲种秋烟茅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三经国乙卯六月叶赫将上所聘女许适蒙古众贝勒大臣闻之请发兵徃征上谕曰征讨国之大事若以负婚之故怒而兴师则未可也盖此女之生衅所由启实非偶然 
-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七之四	朱批石麟奏摺	雍正十年二月初六日山西巡抚【臣】石麟谨	奏为奏	闻晋省得雪日期事窃照晋省各属地方上年十月得雪深透之後十一十 
-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欣赏一位中国学者自述的快乐时刻,十七世纪印象派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里计算出来的。下面便是他自己认为是人 
-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干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大哉叹辞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 
- 	凡例	诗演义之作本以申朱子集传之义非敢违异间有他说可取必先用传义而他说附之其後	诗传於每篇之後各揭篇名云篇凡几章章凡几句盖因其旧今於各篇之首先揭篇名旧序是者用之其非者皆以诗传大意为篇之小序	诗中鸟兽草木 
-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 
-     巴看落目瓦传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救护一切面前住  究竟发于菩提心  一切有情作利益  轮回有情至彼岸  痴心嗔心本自性  悭贪贡高本自性  始从今 
-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 
- 宋诗总集。一卷。南宋吴渭编。吴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曾为义乌令,宋亡不仕,退居于家。“月泉”得名于月泉书院(浦江城北旧有月泉)。南宋诗社林立,为互相唱和,以文会友之所。宋亡后吴氏成立月泉吟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一卷,清末诵清堂主人撰,成书于民国三年。作者(本名及其生平不详)曾参预清末辛亥年四川铁路的筹画,是清政府修路大员赵尔巽的主要幕僚之一。本纪略意在开脱作者本人在修路一事的责任。但因其以“辑录当 
- 梵名Dhya^na -nis!t!hita-sama^dhi-dharmaparya^ya-su^tra 。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弘始九年复校。又称坐禅三昧法门经、菩萨禅法经、阿兰若习禅法、禅法要。略称禅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