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卷二十·警句门

  唐卢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宪宗尤爱纶文,至诏张仲素〔访〕其遗稿。故纶集中往往有赠诸人诗,所谓“旧藏云穴,新诗满帝乡”者,送中孚之诗也。”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者,寄端之诗也。“拥褐觉霜下,抱琴闻雁来”者,同宿旅舍之诗也。“风倾竹上雪,山对酒边人”者,题苗发竹间亭诗也。“桂树曾同折,龙门几共登”者,寄端峒曙之诗也。司空曙亦有送中孚诗云:“听猿看楚岫,随雁到吴州。”耿寄曙云:“老医迷旧疾,朽药误新方。”

  李端寄纶云:“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渊。”钱起答苗发《龙池》诗云:“暂别迎车雉,还随护法龙。”又赠夏侯审云:“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诸人更唱迭和,莫非佳句。盖草木臭味既同,则金兰契分弥笃尔。史载郭暖(暧)进宫,大集名士,李端赋诗最工,钱起曰:“素为尔,请以起姓别赋。”端立献一章,又工于前。起之妒贤徒增愧,而端之捷思为可服也。〔《丹阳集》、《韵语阳秋》卷四〕

  钱起与郎士元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然郎岂敢望钱哉!

  《起中书遇雨》诗云:“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宴李监宅》云:“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罢官后》云:“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对雨》云:“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亦可谓奇句矣。士元诗岂有如此句乎?《赠孟少府新除江南尉》云:“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抵旁山岚。”《题王季友半日村别业》云:“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此何等语?余读其诗尽帙,未见有可喜处。以是知不及起远甚。〔同上,同上〕

  “山阴野雪兴难来(乘),“佳辰强饮食犹寒”,皆斡旋其语使就音律。近集(律)有“天上娇(骄)云未肯同”,“十年江海别尝轻”,“花下壶卢鸟劝提”,“与君盖亦不须倾”,皆此法也。〔黄常明《溪诗话》卷四〕

  《宾客集》:“添炉捣鸡舌,洒水净龙须。”骆宾王:“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尊。”此体甚众。惟柳子厚《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一联最工,云:“莳药闲庭延国老,开尊虚室值贤人。”只似称坐客而有两意,盖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故也。梦得又有“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近于汤Ь右军矣。余尝为《郊行》诗云:“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扳缘讶宛童。”乃《古今注》秃鹜一名扶老,《尔雅》女罗(萝)谓之宛童也。又题一士人所居云:“但遣一枝居巧妇,不殊大厦贺佳宾。”盖用《尔雅注》:鹪鹩俗呼巧妇,《炙毂子》雀一名佳宾,言集人屋如宾客也。乐天曾用巧妇对慈姑。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又云任笔沈诗。刘孝绰称弟仪与成(威)云三笔六诗,故牧之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爬(抓)。”近人□(兼)用之,临川云:“闲时(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定)安生(身)比太山。”坡云:“水洗禅心都眼静,山供诗笔总眉愁。”〔同上,同上〕

  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以是得名。“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韦应物以是得名。“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白居易以是得名。“敲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李益以是得名。“鸟宿池中木(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以是得名。“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以是得名。“华裾织翠青如葱,入门下马气如虹。”李贺以是得名。然观各人诗集,平平处甚多。岂皆如此句哉!古人尝(所)谓尝鼎一脔,可以尽知其味,恐未必然尔。杜子美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则是凡子美胸中流出者无非惊人之语矣。读其集者,当知此言不妄。殆非前数公之可比伦也。〔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四〕

  李义山任弘农尉,尝投诗谒告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虽为乐春罪人,然用事出人意表,尤有余味。英俊陆(屈)沉,强颜低意,趋跖诺虎,扼腕不平之气有甚于伤足者。非粗知直己不甘心于病畦下者,不能赏此语之工也。〔《韵语阳秋》、《溪诗话》卷一〕

  郛子稍学作小诗,尝赋《梅花》云:“玉屑装龙脑,云衣覆麝脐。何堪夜来雪,香色雨(两)凄迷。”《留友人》诗云:“良友问何阔,春事遽如许。劳君下鸥沙,一叶系春渚。昨梦堕前世,再见欣欲舞。聊呼花底杯,酒面点红雨。狂歌谢贯珠,〔清论杂挥麈。〕《骊驹》夫(未)可歌,妙旬须君吐。”观此数语,似粗知诗家畦径。学之不已必佳,但恐其中堕尔。〔同上〔《韵语阳秋》卷三〕

  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但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故失于绮靡而无高古气味。老杜句(诗)云:“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句(语)即警策也。〔《吕氏童蒙训》、《渔隐丛话》前集卷九〕

 

  ●卷二十·句法门

  前人文章各自一种句法。如老杜“今君起柁春江流,予亦江边具小舟”,“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如此之类,老杜句法也。东坡“秋水今几竿”之类,自〔是〕东坡句法。鲁直(之)“夏扇日在摇”,“行乐亦云聊”,此鲁直句法也。学者若能遍考前作,自然度越流辈。〔同上,同上卷八〕

  渊明退之诗句法分明,卓然异众,惟鲁直为能深识之。学者若能识此等语,自然过人。阮嗣宗诗亦然。〔同上卷一八〕

  徐师川云:“作诗回头一句最为难道。如山谷诗所谓‘忽思钟陵江十里’之类是也。他人岂如此,尤见句法安壮。山谷平日诗多用此格。”〔本条出处未详〕

  徐师川(三字作“《吕氏童蒙训》”)云:“为诗文常患意不属。或只得一句,语意便尽,欲足成一章,又恶其不相称。(师川云:但能知意不属则学可进矣。凡注意作诗文,或得一两句而止,)若未〔有〕其次句,即不若且休,养锐以待新意。若尽力须要相属,譬如力不敌而苦战,一败之后,意气沮矣。”〔《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五〕

  王荆公好集句,尝于东坡处见古砚,东坡令荆公集句。荆公云:“巧匠斫山骨。”只得一句,遂逡巡而去。山谷尝有句云:“麒麟卧葬功名骨。”终身不得好对。〔同上。同上〕

  《庄子》文多奇变,〔如〕技经肯綮之未尝,乃未尝技经肯綮也。诗句时有此法,如昌黎“一蛇两头见未曾”,“拘管计日月”,“欲进又不可”,“君欲强起时难〔更〕”。东坡云“迨兹霜雪(此雪霜)未”,“兹谋待君必”,“聊亦记吾曾”。余人罕敢用。〔黄常明《溪诗话》卷五〕

 

  ●卷二十·苦吟门

  山泽之儒多癯,诗人尤甚。子美有“思君令人瘦”,乐天云:“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又云:“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李商隐“瘦尽东阳姓沈人。”掉头捻髭之苦,岂有张颐丰颊者哉!沈昭略尝戏王约以肥而痴,答以瘦而狂。昭略喜曰:“瘦已胜肥,狂已(应)胜痴。”〔同上,同上卷一○〕

  〔旧说〕贾岛诗如“鸟从井口出,人从(自)岳阳来”,贯休“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皆经年方得〔偶〕句,以见其词涩思苦。若非好事者夸辞,亦缪用其心也。〔同上,同上〕

  《后山诗话》云:荆公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而公平生文体数变,莫年诗益工,用意盖(益)苦。故言不可不谨也。〔《渔隐从话》前集卷三六〕

  《蔡宽夫诗话》云:司空图善论前人诗,如谓“元白为力勃气亻孱,乃都会之豪估”,“郊岛非附于寒涩,无所置才”,皆切中其病。及自评其作,乃以“南楼山最秀,北路邑偏清”为“假令作者复生,亦当以着题见许”,此殆不可晓。当局者迷,固人情之通患。如乐天所谓“属()石破山,先观迹;发矢中的,兼听弦声”。使不见其诗而闻此语,当以为如何哉!〔同上卷一九〕

  《冷斋夜话》云:贾岛诗有影略句,韩退之喜之,其《渡桑干》诗曰:“客舍并州三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而今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又《赴长江道中》诗曰:“策杖离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同上〕

  《隐居诗话》云: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而退之荐其诗云“荣华肖天秀,捷疾愈响报”,何也?〔同上〕

  苏子由云: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孟郊尝有诗云:“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容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忧,是以卒穷以死。而李翱称之,以为郊诗“高处在古无上,平处犹下顾沈谢”。至韩退之亦谈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闻道也!孔子称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虽穷困早死,而非其处身之非,可以言命,与郊异矣。〔同上〕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彭定求
  严羽·唐圭璋
  卷四十二·董康
  卷一·丁绍仪
  卷七·品藻五·冯金伯
  第十四出 灯前修本·王世贞
  张氏·隋树森
  二集卷五十六·乾隆
  第二十九出 天变(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原序·查慎行
  古诗镜卷三十六·陆时雍
  卷一百二十五·陈思
  卷四·佚名
  咏史诗巻上·胡曾
  文信国集杜诗·文天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风·秋瑾

    吊屈原楚怀本孱王,乃同聋与瞽。谤多言难伸,虫生木自腐。臣心一如豸,市语三成虎。君何喜谄佞,忠直反遭忤。伤哉九畹兰,下与群草伍。临风自芳媚,又被薰莸妒。太息屈子原,胡不生于鲁?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妆台喜见仙

  • 卷六·王昶

    冯鼎位五首 吴本泰一首 周世臣一首 葛一龙一首 钱继章四首王彦泓一首 茅维一首 欧阳铉一首 金俊明一首 卓人月一首陈子龙十七首 钱应金二首 汤传楹四首 方大猷一首 方以智一首杨士聪一首 钱棅一首 万日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七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唐【七言絶句】赴召            辩才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留碧嶂间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闲偶题            寒山子胭脂画面娇千様龙麝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十五年八月戊午朔○云南左布政使张楚城升太仆寺卿致仕○吏部推太平府推官蔡时鼎为南京刑部广西司主事 上不许湖广道御史王世扬上<锍-釒>曰先是 皇上惩创冒籍慎重贤科时鼎不达 圣衷妄有陈说狂愚之罪固无所逃

  •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庚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记注○谕内阁、昨据端方、冯煦等电奏、安徽巡抚恩铭、赴灾警学堂考验。该学堂会办道员徐锡麟、胆敢率血

  • 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壬午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着开缺以侍郎候补。

  • 保越録·徐勉之

    至正十八年冬十一月戊戍浙江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吕公珍来镇绍兴时穆尔古苏遇变之后越民思之如失怙恃公至祭而哭之拜其母于家中严肃号令安和人民百物安堵上下赖焉大军自取兰溪势益猖獗十二月甲申克婺州十九年春正庚申越城

  •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目録·章冲

    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三年周郑交恶宋穆立殇州吁弑桓五年如棠观鱼郑败燕师始用六佾六年陈及郑平八年祊易许田郑公子忽逆妇妫羽父请族九年郑伯以王命讨宋郑人大败戎师十一年滕侯薛侯争长郑庄入许息侯伐郑羽父弑隐桓公二年曲

  • 杜弼传·李百药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陽人氏,小字辅国。自序说,本是京兆杜陵人氏,弼曾同邢邵扈从到东山,两人一起讨论名理问题。邢认为人死再生,大概是画蛇添足。弼回答说:“一般说来,人死为归无,没有了再生的力量。当然啦,物未生之前,本来也是无,无

  • 卷二百八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外戚汉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朱虚侯刘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

  • ●皇朝通典卷三·佚名

    食貨三 ○食貨三 田制三 △田制三 田制【駐防莊田 官田】 駐防莊田 官田【祭田 學田 馬廠 牧廠附】 ·駐防莊田 駐防官兵莊田 國初以盛京為駐防重地按旗分處各有定界繼因邊內地瘠糧不足支展邊開墾移兩黃旗於鐵嶺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六礼部十五官员拜礼礼仪定式凡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二品见一品二品居右行两拜礼一品居左答礼三品见二品三品居右行两拜礼二品居左答礼

  • 三十五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庚申,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仁宗大王忌晨。○政院啓曰:「明日納采日,視事不爲,取稟。」傳曰:「知道。」傳于政院曰:「明日行禮後,三公引見爲之。」○嘉禮都監啓曰:「翟衣之制,當初未有所考,但據孝敬

  • 提要·林慎思

      伸蒙子三卷,唐林慎思撰。前有慎思自序,曰旧着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殚思,一旦斋沐祷心灵,是宵梦有异焉,明日召蓍祝之得蒙之观,曰伸蒙入觏通明之象也,因自号伸蒙子。又曰:尝与二三子辨论兴亾敷陈古今,编成上中

  • 卷十九·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九宣公集說【孔氏穎逹曰魯世家云宣公名倭或作接文公之子敬嬴所生以匡王五年即位諡法善問周逹曰宣】【癸匡王丑五年】元年【晉靈十三年齊惠公元元年衛

  • 僖公·僖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卫侯出奔楚。五月癸丑,公会晋侯

  • 俱舍论记 第六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六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四如是已说至说为因缘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三明因缘。就中。一结前问起。二正辨体性。此即结前问起且因六种者。此下第二正辨体性就中。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明六因中。

  • 西山群仙会真记·施肩吾

    题施肩吾撰,李竦编。道教经书。五卷。简称《会真记》。施肩吾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进士,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