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祖纪上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其先本沙陀部人也。四代祖讳湍,帝有天下,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曰懿陵; 《五代会要》:湍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昞之后。 高祖母陇西李氏,追谥明贞皇后。曾祖讳昂,晋赠太保,追尊为恭僖皇帝,朝号德祖,陵曰沛陵; 《五代会要》:懿陵、沛陵皆无陵所,遥申朝拜。 曾祖母虢国太夫人杨氏,追谥恭惠皇后。祖讳僎,晋赠太傅,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翼祖,陵曰威陵;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追谥为昭穆皇后。皇考讳琠,事后唐武皇帝为列校,晋赠太师,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显祖,陵曰肃陵;皇妣吴国太夫人安氏,追谥章懿皇后。后以唐乾宁二年,岁在乙卯,二月四日生帝于太原。

帝弱不好弄,严重寡言,及长,面紫色,目睛多白。初事唐明宗,列于麾下。明宗与梁人对栅于德胜,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徐殿其后,晋高祖感而壮之。明宗践阼,晋高祖为北京留守,以帝前有护援之力,奏移麾下,署为牙门都校。应顺初,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与晋高祖相遇于途,遂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鎚立于晋高祖后,及有变,敢拥晋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遂免晋高祖于难。 《通监考异》引《汉高祖实录》云:是夜,侦知少帝伏甲,欲与从臣谋害晋高祖,诈屏人对语,方坐庭庑。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鎚立于后,俄顷伏甲者起,敢有勇力,拥晋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力当其锋,死之。帝解佩刀,遇夜晦,以在地苇炬未然者奋击之,众谓短兵也,遂散走。帝乃匿身长垣下,闻帝亲将李洪信谓人曰:“石太尉死矣。”帝隔垣呼洪信曰:“太尉无恙。”乃逾垣出就洪信兵,共护晋高祖,杀建谋者,以少主授王宏贽。

清泰元年,晋高祖复镇河东。三年夏,移镇汶阳。帝劝晋高祖举义,赞成密计,经纶之始,中外赖之。晋高祖以帝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及契丹以全军赴难,大破张敬达之众于晋阳城下,有降军千余人,晋高祖将置之于亲卫,帝尽杀之。晋国初建,加检校司空,充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寻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契丹主送晋高祖至上党,指帝谓高祖曰:“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不可弃之。”晋高祖入洛,委帝巡警,都邑肃然,无敢犯令。

天福二年夏四月,加检校太保。八月,改许州节度使,典军如故。三年夏四月,加检校太傅。冬十月,授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十一月,移授宋州,加检校太尉。十二月,加同平章事。时帝与杜重威同制加恩,帝愤然不乐,恳让不受,杜门不出者数日。 《通监》:知远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于外戚,无大功,耻与之同制。制下数日,杜门四表辞不受。 晋高祖怒,召宰相赵莹等议落帝兵权,任归私第。莹等以为不可,乃遣端明殿学士和凝就第宣谕,帝乃承命。五年三月,改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九月,奉诏赴阙,晋高祖幸其第。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七年正月,加侍中。时天下大蝗,惟不入河东界。六月,晋高祖崩于邺宫,少帝即位,加帝检校太师。八年三月,进位中书令。

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下,契丹主以大军直抵澶州,遣蕃将伟王率兵入雁门。朝廷以帝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帝大破伟王于忻口。寻奉诏起兵至土门,军至乐平,会契丹退,乃还。三月,封太原王。七月,兼北面行营都统。二年四月,封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守太尉。是月,帝诛吐浑白承福等五族凡四百人,以别部王义宗统其余众。九月, 案:此下有脱文。 犯塞,帝亲率牙兵至朔州南阳武谷,大破之。 《东都事略·郭进传》:契丹屠安阳,高祖遣进拒战,契丹败走,以功除刺吏。 十一月,契丹主率蕃汉大军由易、定抵镇州,杜重威等驻军于中渡桥以御之。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以全军降于契丹。十七日,相州节度使张彦泽受契丹命,陷京城,迁少帝于开封府。帝闻之大骇,分兵守境,以备寇患。

天福十二年春正月丁亥朔,契丹主入东京。癸巳,晋少帝蒙尘于封禅寺。癸卯,少帝北迁。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汉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号会同十年。是月,帝遣牙将王峻奉表于契丹,契丹主赐诏褒美,呼帝为儿,又赐木柺一。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汉仪赐几杖之比也。王峻持柺而归,契丹望之皆避路。及峻至太原,帝知契丹政乱,乃议建号焉。是月,秦州节度使何建以其地入于蜀。戊辰,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文武将吏等,以中原无主,帝威望日隆,群情所属,上笺劝进,帝谦让不允。自是群官三上笺,诸军将吏、缁黄耆耋,相次迫请,教答允之。庚午,陕府屯驻奉国指挥使赵晖、侯章、都头王晏杀契丹监军及副使刘愿,晖自称留后。契丹因授晖陕州兵马留后,侯章为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晏为副都指挥使,晖等不受命。 《宋史·王晏传》:开运末,与本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倡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悬府门外。众请晖为帅,章为本城副指挥使、内外巡检使兼都虞候,乃遣其子汉伦奉表晋阳。

辛未,帝于太原宫受册,即皇帝位,制改晋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 《契丹国志》云:汉祖仍称天福年号,曰:“予未忍忘晋也。” 甲戌,帝以晋帝举族北迁,愤惋久之。是日,率亲兵趋土门路,邀迎晋帝至寿阳,闻其已过,乃还。契丹闻帝建号,伪制削夺帝官爵。以通事耿崇美为潞州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扼要害之地。丁丑,磁州贼帅梁晖据相州。己卯,帝遣都将史宏肇率兵讨代州,平之。初,代州刺史王晖叛归契丹,宏肇一鼓而拔之,斩晖以徇。庚辰,权晋州兵马留后张晏洪奏,军乱,杀知州副使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以城归顺。时晋州留后刘在明赴东京,朝于契丹,从朗知军州事,帝方遣使张晏洪、辛处明等告谕登极,从朗囚之本城。大将药可俦杀从朗于理所,州民相率害赵熙,三军请晏洪为留后,处明为都监。辛巳,权陕州留后赵晖、权潞州留后王守恩,并上表归顺。癸未,澶州贼帅王琼与其众断本州浮桥,琼败,死之。时契丹以族人朗鄂为澶州节度使,朗鄂性贪虐,吏民苦之。琼为水运什长,乃构夏津贼帅张乙,得千余人,沿河而上,中夜窃发,自南城杀守将,绝浮航,入北城,朗悟据牙城以拒之。数日,会契丹救至,琼败死焉。契丹主初闻其变也,惧甚,由是大河之南无久留之意,寻遣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归镇。

三月丙戌朔,诏河东管内,自前税外,杂色征配一切除放。是日,契丹主坐崇元殿行入阁之礼,契丹主以舅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辛卯,权延州留后高允权遣判官李彬奏:本道节度使周密为三军所逐,以允权知留后事,上表归顺。未几,帝召密赴行在。壬辰,丹州都指挥使高彦珣杀契丹所命刺史,据城归命。壬寅,契丹主发自东京还本国。是日,宿于赤岗,至晡,有大声如雷,起于敌帐之下。契丹自黎阳济河,遂趋相州。庚戌,帝以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检校太保刘崇为太原尹、检校太尉,以北京马步军都虞候郭从义为郑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以北京兴捷左厢都指挥使李洪信为陈州刺史、检校司徒,以兴捷右厢都指挥使尚洪迁为单州刺史、检校司徒,以北京武节左厢都指挥使盖万为蔡州刺史,以武节右厢都指挥使周晖为濮州刺史,以保宁都指挥使硃奉千为随州刺史。辛亥,吐浑节度使王义宗加检校太尉,以前忻州刺史秦习为耀州团练使。癸丑,以北京副留守、检校司徒白文珂为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

夏四月己未,以北京马军都指挥使、集州刺史刘信为滑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以北京随使、右都押衙杨邠为权枢密使、检校太保;以北京武节都指挥使、雷州刺史宏肇为许州节度使,充待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以北京牢城都指挥使、壁州刺史常思为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权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三城巡检使;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为同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以蕃汉兵马都孔目官郭威为权枢密使、检校司徒;以河东左都押衙扈彦珂为宣徽南院使、检校司徒;以右都押衙王浩为宣徽北院使、检校司徒;以两使都孔目官王章为权三司使、检校太保。是日,契丹主取相州,杀留后梁晖。 《宋史·李穀传》:潜遣河朔酋豪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谋北旋,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 晖,磁州滏阳人,少为盗,会契丹入汴,晖收集徒党,先入磁州,无所侵犯,遣使送款于帝。晖侦知相州颇积兵仗,且无守备,遂以三月二十一日夜与其徒逾垣而入,杀契丹数十人,夺器甲数万计,遂据其城。契丹主先遣相州节度使高唐英率兵讨之。未几,契丹主至城下,是月四日攻拔之,遂屠其城。翼日,契丹主北去,命高唐英镇之,唐英阅城中遗民,得男女七百人而已。乾祐中,王继宏镇相州,奏于城中得髑髅十余万,杀人之数,从可知也。庚申,以石州刺史易全章为洺州团练使,以前辽州刺史安真为宿州团练使,以岚州刺史孟行超为颍州团练使,以汾州刺史武彦宏为曹州防御使,以前宪州刺史慕容信为齐州防御使,以辽州刺史薛琼为亳州防御使,以沁州刺史李汉韬为汝州防御使。癸亥,册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甲子,以皇长子承训为左卫上将军,第二子承祐为左卫大将军,第三子承勋为右卫大将军,皇女彭城郡君宋氏封永宁公主,皇侄承赟为右卫上将军。以河东节度判官苏逢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河东观察判官苏禹珪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升府州为节镇,加永安军额。以振武节度使、府州团练使折从阮为永安军节度使,行府州刺史、检校太尉;以北京随使、左都押衙刘铢为河阳节度使;以河东支使韩祚为左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乙丑,遣史宏肇率兵一万人趋潞州。丙寅,以权知潞州军州事、左骁卫大将军王守恩为潞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以权点检延州军州事高允权为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以岢岚军使郑谦为忻州刺史,遥领应州节度使,充忻、代二州义军都部署。丁卯,以河东都巡馆驿、沿河巡检使阎万进为岚州刺史,领朔州节度使,充岚、宪二州义军都制置。戊辰,权河阳留后武行德以城来归。初,契丹主将发东京,船载武库兵仗,自汴浮河,欲置之于北地,遣奉国都虞候武行德部送,与军士千余人并家属俱行。至河阴,军乱,夺兵仗,杀契丹监吏,众推行德为帅,与河阴屯驻军士合,乃自汜水抵河阳。河阳伪命节度使崔廷勋率兵拒之,兵败,行德等追蹑之,廷勋弃城而遁,行德因据其城。 《隆平集·武行德传》:行德陷于契丹,伪请自效,因遣送将校数十人护所取尚方铠甲还契丹。至河阴,行德谓众曰:“我与若等能为边地鬼耶?”众素伏其威名,皆曰:“惟命。”遂攻孟州,走其节度使崔廷勋,悉以府库分诸校,而权领州事。遣其弟行友诣太原劝进。 伪命西京留守刘晞弃洛城,南走许州,遂奔东京,洛京巡检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未几,太为武行德所害。是日,蕃将耿崇美屯泽州,史宏肇遣先锋将马诲率兵击之,崇美退保怀州。崔廷勋以契丹众攻武行德于河阳,行德出战,为廷勋所败。汴州萧翰遣蕃将高牟翰将兵援送刘晞复归于洛。牟翰至,杀前澶州节度使潘环于洛阳。辛未,以河阳都部署武行德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尉,充一行马步军都部署。甲戌,潞州节度使王守恩加检校太尉,以前棣州刺史慕容彦超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丙子,契丹主耶律德光卒于镇之栾城。赵延寿于镇州自称权知国事。辛巳,陕州节度使赵晖加检校太尉,华州节度使兼陕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侯章加检校太傅,以陕府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绛州防御使王晏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以丹州都指挥使、权知军州事高彦珣为丹州刺史。 《隆平集·王晏传》云:汉祖威名未振,而晏等归之,甚喜,即授以节度使。

猜你喜欢
  第九十六回 忤重闱师丹遭贬 害故妃史立售奸·蔡东藩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 入阿房西燕称尊·蔡东藩
  第二十八回 萧耨斤挟权弑主母 赵元昊僭号寇边疆·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二·徐乾学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第二十一卷 仕绩 一 二·缪荃孙
  光绪五年·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佚名
  一五 橘子屋读书·周作人
  吕翾传·张廷玉
  附录二·孙中山
  卷九十五·佚名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十九·薛居正

    豆卢革,祖籍,同州刺史。父瓒,舒州刺史。《宣和书谱》云:失其世系。革少值乱离,避地鄜、延,转入中山,王处直礼之,辟于幕下,有奏记之誉。因牡丹会赋诗,讽处直以桑柘为意,言甚古雅,渐加器仰,转节度判官。而理家无法,独请谒处直,处直虑布

  • 卷一百二十七·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七 ∷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五年金皇统五年   春,正月,丁未朔,初行大朝会礼于大庆殿,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视东都旧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甲寅朔大学士叶向高<锍-釒>请补阁臣以重政本言 皇上试思御极以来阁臣承恩遇善始终能几何人小者败名大者丧身虽人品行业之不齐亦以登进难而在事者退步息肩之不易耳今一年之间连丧二辅若不旁求名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通志卷一百八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四前秦苻洪 健 生 坚 丕 登 苻雄 王堕王猛 苻融 苻朗 索泮 徐嵩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苖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

  • 一○五六 护理江西巡抚李承邺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一部折·佚名

    一○五六 护理江西巡抚李承邺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一部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护理江西巡抚印务 署布政使臣李承邺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御制读苏武传·班固

    御制读苏武传成仁不辱自堪表啮雪餐?恐未然迁史好奇班亦尔子舆早及武成篇【常谓正史当存实録毋贵奇特苟其事足信人义足劝世斯可矣如苏武之仗节誓死不辱君命诚人臣之极则节牧羝有百折不回之气匈奴敬之始而絶饮继则给

  • 卷二百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慎刑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诏羣臣言事知睦州桐庐县刁衎上谏曰刑书谓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巡检使臣捕得盗贼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四·佚名

    户婚门争业上吴盟诉吴锡卖田范西堂,后同吴锡继吴革之絶。未及壹年,典卖田业,所存无几,道逢其人,两手分付,得之傥来,殊无难色。吴肃乘其机会,未及数日,连立五契,并吞其家,括囊无遗,不自属餍,尽而后已。吴盟遨游二者之间,卽与评议,又同

  • 张襄壮奏疏卷三·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题为征勦须用骑兵营员尤宜遴补吁请俞防以资战守事窃臣奉命専征职司军旅所有行间一切应行事宜皆当预为筹画悉心布置始不至临事仓皇以蹈覆餗也目今贼氛未灭命将出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四·钱若水

    起端拱元年三月,尽六月三月戊午朔以左监门卫将军侍其稹为本卫大将 军庚申以户部郎中乔维岳为两浙转运使马歩军 都军头田斌为冀州防御使壬戍左神武军大将军 顺州团练使王继升卒继升冀州阜城人与子昭逺 同事上于藩邸性质

  • 卷一 劝学一·孙星衍

    《尚书大传·略说》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大戴礼·劝学》孔子曰:“野哉

  • 蕤呬耶经卷上(亦名玉呬耶经)·佚名

    大唐大兴善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三藏和尚奉 诏译序品第一我今当说通摄一切。作曼荼罗秘密次第。广略大小总在之经。于诸佛部曼荼罗中。无能胜明王曼荼罗者而为上首。于莲华部曼荼罗中。善住明王曼荼罗者而为上首。

  • 卷第八·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八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佛说六字大陀罗尼经一品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神咒经一品 阿夷驺咒病经一首 佛说咒六字神王经一品 尼乾陀天所说生难咒一首 大自在天王所说咒名摩醯首罗天一首 大自在天及其眷属所说

  • 云溪集·郭印

    十二卷。宋郭印 (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

  •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慧寂

    全一卷。又作仰山寂禅师语录、智通禅师语录。唐代僧慧寂(840~916)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崇祯三年(1630)成书,康熙四年(1665)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御选语录卷四。仰山之语录早有成稿,然始终乏人整理

  •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全一卷。明代僧善璨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以福建福州府为中心,记录当代缁素之果字系、正字系僧俗约七十余人之本籍、姓氏与机缘语要。然未刊序、跋,仅于卷末附偈一首(卍续一四八·一九二下):‘祖印递递相传,有缘继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