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璇玑图诗读法卷下

附増第三图读法一

自诗兴起于中心一句各顶字倒换互旋八靣分读七言四句

诗兴感逺殊浮沈始终曜观华繁殷苏作兴感昭恨神玑明别改知识深

诗兴之识深【读法具前】始终之恨神

玑明之浮沈苏作之繁殷

图怨之知麟平端之思钦

璇诗之如林氏辞之懐身

以上四正四隅共得诗八首

诗兴之懐身氏辞之繁殷

苏作之思钦平端之识深

始终之如林璇诗之浮沈

玑明之知麟图怨之恨神

以上八面左旋读得诗八首

诗兴之思钦图怨之繁殷

玑明之懐身璇诗之恨神

始终之知麟平端之浮沈

苏作之如林氏辞之识深以上八面右旋读得诗八首共二十四首

附増第三图读法二

自诗兴顶字两分四正四隅各倒换互旋分读七言四句

诗兴感逺殊浮沉时盛意丽哀遗身始终曜观华繁殷徴流商歌郑南音

诗兴之南音【读法具前】始终之遗身

玑明之旧新苏作之奸臣

以上四正分读得诗四首

诗兴之旧新苏作之南音

始终之识深玑明之浮沈

以上四正左旋读得诗四首

诗兴之奸臣玑明之南音

始终之旧新苏作之遗身

以上四正右旋读得诗四首

璇诗之廊琴平端之春亲

氏辞之基津图怨之嗟仁

以上四隅左旋读得诗四首

璇诗之基津图怨之春亲

氏辞之廊琴平端之嗟仁

以上四隅右旋读得诗四首

诗兴之廊琴苏作之嗟仁

始终之基津玑明之春亲

以上一正间一隅左旋读得诗四首

诗兴之嗟仁玑明之廊琴

始终之春亲苏作之基津

以上一正间一隅右旋读得诗四首

氏辞之南音平端之奸臣

璇诗之遗身图怨之旧新

以上一隅间一正左旋读得诗四首

氏辞之奸臣图怨之南音

璇诗之旧新平端之遗身

以上一隅间一正右旋读得诗四首

诗兴之春亲氏辞之旧新

苏作之廊琴平端之南音

始终之嗟仁璇诗之奸臣

玑明之基津图怨之遗身

以上八靣左旋读得诗八首

诗兴之基津图怨之奸臣

玑明之嗟仁璇诗之南音

始终之廊琴平端之旧新

苏作之春亲氏辞之遗身以上八靣右旋读得诗八首共五十二首并前二十四首总七十六首

附増第三图读法三

自中行退一字于八靣俱只取一句颠倒回文七言四

南郑歌商流征殷廊桃燕水好伤身旧闻离天罪辜神春哀散粲轻神麟

南郑之神麟【读法具前】廊桃之时沈

旧闻之滋林春哀之征深

遗哀之多钦基自之微殷

奸因之伤身嗟中之辜神

以上八面左旋读得诗八首

南郑之滋林嗟中之时沈

奸因之神麟基自之辜神

遗哀之伤身春哀之徴殷

旧闻之多钦廊桃之防深

以上八靣右旋读得诗八首

自中行四正靣间读各取一句颠倒囘文七言四句南郑歌商流徴殷旧闻离天罪辜神遗哀意丽盛时沈奸因女嬖至防深

南郑之防深【读法具前】旧闻之徴殷

遗哀之辜神奸因之时沉

以上四正左旋读得诗四首

南郑之辜神奸因之徴殷

遗哀之防深旧闻之时沈

以上四正右旋读得诗四首

自四隅嗟中起如四正读法

嗟中之滋林廊桃之多钦

春哀之伤身基自之神麟

以上四隅左旋读得诗四首

嗟中之伤身基自之多钦

春哀之滋林廊桃之神麟

以上四隅右旋读得诗四首

自南郑一正一隅各间一句分读法

南郑歌商流徴殷旧闻离天罪辜神廊桃燕水好伤身春哀散粲轻神麟

南郑之神麟【读法具前】 廊桃之时沈

旧闻之滋林 春哀之防深

遗哀之多钦 基自之徴殷

佞因之伤身 嗟中之辜神以上八靣一正一隅各间一句左旋读得诗八首

南郑之滋林 嗟中之时沈

奸因之神麟 基自之辜神

遗哀之伤身春哀之徴殷

旧闻之多钦廊桃之防深以上一正一隅各间一句右旋读得诗八首

自南郑只用正靣一句余用三隅三句读七言四句南郑歌商流徴殷廊桃燕水好伤身春哀散粲轻神麟基自贞远谦滋林

南郑之滋林【读法具前】旧闻之多钦

遗哀之伤身奸因之神麟

以上左旋读得诗四首

南郑之神麟奸因之伤身

遗哀之多钦旧闻之滋林

以上右旋读得诗四首

自嗟仁斜行只用一句余用三正靣三句读七言四句

嗟仁之时沉

廊桃之防深

春哀之徴殷

基自之辜神

以上左旋读得诗四首

嗟仁之辜神

基自之微殷

春哀之徴深

廊桃之时沈

以上右旋读得诗四首共得诗六十四首

右附増第三图共得诗一百四十首

读法四

自嗟字起反覆读亦可分读

嗟叹懐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饬容朗镜明葩纷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嗟叹之为荣【读法具前】荣为之叹嗟

经离之思多多思之离经

三言十二句四首

懐叹嗟所离经路旷遐伤中情君无家房帏清容饬华朗镜明光纷葩珠曜英感思多谁为荣

懐叹之为荣【读法具前】谁为之叹嗟

所离之思多感思之离经

三言十二句四首

嗟叹懐伤中情家无君朗镜明葩纷光谁为荣

嗟叹之为荣【读法具前】荣为之叹嗟

经离之思多多思之离经

三言六句四首

懐叹嗟伤中情君无家朗镜明光纷葩谁为荣

懐叹之为荣【读法具前】谁为之叹嗟

所离之思多感思之离经

三言六句四首共一十六首

游西之摧伤

凶顽之爲基

神明之雁归

三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四段毎段各得诗一十六首

右第四图共诗六十四首

新増读法四

自嗟字起两分读或间一句罗文互用分读作三言或借一字作四言借二字作五言如第五图读法

懐叹嗟伤中情君无家朗镜明光纷葩谁为荣

懐叹之为荣【读法具前】谁为之叹嗟

所离之思多感思之离经

三言六句四首

嗟叹怀路旷遐家无君容饰华葩纷光感思多

嗟叹之思多【读法具前】荣为之离经

经离之为荣多思之叹嗟

三言六句四首

懐叹嗟路旷遐家无君容饬华光纷葩感思多

懐叹之思多【读法具前】所离之为荣

谁为之离经感思之叹嗟

三言六句四首

懐所离经伤路旷遐君房帏清朗容饬华光珠曜英谁感思多

懐所之思多谁感之离经

所懐之为荣感谁之叹嗟右两分各借一字互用分读四言六句四首

懐所离经路伤中情君房帏清容朗镜明光珠曜英感谁为荣

懐所之为荣【读法具前】谁感之叹嗟

所懐之思多感谁之离经右两分各借一字间一句罗互分读四言六句四首

叹懐所离经中伤路旷遐无君房帏清镜朗容饬华纷光珠曜英为谁感思多

叹懐之思多【读法具前】为谁之离经

离所之为荣思感之叹嗟右两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读五言六句四首

叹懐所离经旷路伤中情无君房帏清饬容朗镜明纷光珠曜英思感谁为荣

叹懐之为荣【读法具前】为谁之叹嗟

离所之思多思感之离经右两分各借二字间一句互用分读五言六句四首

阶西之摧伤

浸顽之为基

通明之雁归

三段读法俱同前

右四段每段各増诗二十八首

合原读六十四首总一百七十六首

读法五

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读四言成句亦可六言左右分读法

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衞郑楚樊厉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徴宫羽同声相追

邵南之相追【读法具前】情徴之后妃

周南之情悲宫徴之淑姿

四言十二句四首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周风之相追【读法具前】宫羽之后妃

邵伯之情悲情伤之淑姿

六言六句四首

周风兴自后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厉节中闱衞女河广思归长叹不能奋飞咏志遐路逶迤双发歌我衮衣齐兴硕人其颀华观冶容为谁曜荣翠粲葳蕤宫羽同声相追情伤感我情悲

周风之情悲【读法具前】情伤之后妃

邵伯之相追宫羽之淑姿

六言十二句四首

邵伯窈窕淑姿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衞女河广思归咏志遐路逶迤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齐兴硕人其颀曜荣翠粲葳蕤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情伤感我情悲

邵伯之情悲【读法具前】情伤之淑姿

周风之相追宫羽之后妃

六言十二句四首

惟时之成辞

奸佞之防萌

何辜之惟新

三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四段每段各得诗十六首

右第五图共诗六十四首

新増读法五

各取两边四字成句或两分或间隔一句罗互为四言六言分读法

兴自后妃厉节中闱不能奋飞歌我衮衣冶容为谁同声相追

兴自之相追【读法具前】同声之后妃

窈窕之情悲感我之淑姿

四言六句四首

兴自后妃窈窕淑姿厉节中闱河广思归不能奋飞遐路逶迤歌我衮衣硕人其颀冶容为谁翠粲葳蕤同声相追感我情悲

兴自之情悲【读法具前】同声之淑姿

窈窕之相追感我之后妃

四言十二句四首

兴自后妃窈窕淑姿河广思归厉节中闱不能奋飞遐路逶迤硕人其颀歌我衮衣冶容为谁翠粲葳蕤感我情悲同声相追

兴自之相追【读法具前】感我之淑姿

同声之后妃窈窕之情悲

四言十二句四首

兴自后妃河广思归不能奋飞硕人其颀冶容为谁感我情悲

兴自之情悲【读法具前】同声之淑姿

窈窕之相追感我之后妃

两边分读左右递退四言六句四首

周风兴自后妃衞女河广思归长叹不能奋飞齐兴硕人其颀华观冶容为谁情伤感我情悲

周风之情悲【读法具前】宫羽之淑姿

邵伯之相追情伤之后妃

两边分读左右递退六言六句四首

白日之成辞

作辞之防萌

集乎之惟新

三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四段每段各増诗二十首共八十首合原读六十四首总一百四十四首

读法六

自寒歳五言反覆读

寒歳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顔防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寒歳之行士【读法具前】士行之歳寒

松凋之贤仁仁贤之凋松

五言四句四首

寒歳识凋松始终知物贞顔防改华容士行别贤仁

寒歳之贤仁【读法具前】仁贤之歳寒

松凋之行士士行之凋松

五言四句四首

诗风之微

一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二段每段各得诗八首

龙虎繁文藻荣曜华雕旂容饬观壮丽充顔曜綉衣

龙虎之綉衣【读法具前】衣綉之虎龙

五言四句二首

藻文繁虎龙荣曜华雕旂丽壮观饬容充顔曜綉衣

藻文之綉衣【读法具前】充顔之虎龙

五言四句二首

哀年之竒倾

一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二段每段各得诗四首

右第六图共诗二十四首

新増读法六

自寒岁五言从外读入从内读出

寒岁识凋松仁贤别行士顔丧改华容贞物知终始

寒岁之终始【读法具前】仁贤之华容

松凋之物贞士行之丧顔

从外读入五言四句四首

贞物知始终顔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寒岁识凋松

贞物之凋松【读法具前】顔丧之行士

始终之岁寒容华之贤仁

从内读出五言四句四首

诗风之孔宣

一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二段每段各增诗八首

龙虎繁文藻旂雕华曜荣容饬观壮丽衣綉曜顔充

五言四句一首

藻文繁虎龙充顔曜綉衣丽壮观饬容荣曜华雕旂

藻文之雕旂【读法具前】充顔之饬容

从外读入五言四句二首

荣曜华雕旂丽壮观饬容充顔曜綉衣藻文繁虎龙

荣曜之虎龙【读法具前】丽壮之綉衣

从内读出五言四句二首

哀年之异世

一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二段每段各增诗五首共二十六首合原读二十四首总五十首

读法七

自思感四言反覆读中段四言亦可作五言

思感自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

思感之劳形【读法具前】形劳之感思

四言四句二首

宁自感思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

宁自之劳形【读法具前】梦想之感思

四言四句二首

愆旧之何如

婴是之何寃

怀伤之者谁

三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四段每段各得诗四首共一十六首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丽辞作比端无终始

诗情之终始【读法具前】始终之情诗

辞丽之兴理兴理之丽辞

情明之始诗丽作之理辞

无终之比端义兴之显怨

显明之义怨比作之无端

四言四句十首

诗情明显怨怨义兴理辞辞丽作比端端无终始诗

诗情之始诗诗始之情诗

辞丽之理辞辞理之丽辞

端比之无端怨显之义怨

端无之比端怨义之显怨

五言四句八首

以上一段得诗一十八首

右第七图共诗三十四首通共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新増读法七

自宁自作四言从外读入从内读出又于中央空方四方一段囘环互搭读

宁自感思夣想劳形侧君在时孜孜伤情

宁自之伤情【读法具前】夣想之在时

从外读入四言四句二首

孜孜伤情侧君在时夣想劳形宁自感思

孜孜之感思【读法具前】侧君之劳形

从内读出四言四句二首

孜孜伤情宁自感思夣想劳形侧君在时

孜孜之在时【读法具前】侧君之伤情

从下句间逓读四言四句二首

念是之独居

懐忧之漫漫

悼思之感悲

三段读法俱同前

以上四段毎段各増诗六首共二十四首

诗情明显丽辞作比端无终始怨义兴理

理兴义怨比作丽辞始终无端显明情诗

端无终始怨义兴理诗情明显丽辞作比

比作丽辞诗情明显理兴义怨始终无端

辞丽作比怨义兴理诗情明显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显明情诗理兴义怨比作丽辞

怨义兴理端无终始诗情明显辞丽作比

比作丽辞始终无端显明情诗理兴义怨

右中央空心一方四言四句八首

以上五段共増诗三十二首合原读三十四首总六十六首

右七图并附増一图共八图新増诗四千二百六首合原读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共七千九百五十八首

猜你喜欢
  ◆霅川翁钱选(习懒斋稿)·顾嗣立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徐复祚
  ●卷一·蒋敦复
  西圃词说·田同之
  卷一·白居易
  二集卷三十八·乾隆
  卷九十四·王奕清
  天籁集后序·白朴
  卷二百七十七·陈思
  唐音卷三·杨士弘
  卷一百三十二·陈廷敬
  卷十五·康熙
  卷上·惠洪
  卷三十三·查慎行
  卷五·马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二 明 王十朋 撰 乐府 竹枝歌【并序忠州作】 竹枝歌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岂亦往昔之所见有足怨者欤夫伤二妃而哀屈原思怀王而怜项羽此亦楚人之意相传而然者且其山川风俗鄙野勤

  • 卷八·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八 元 侯克中 撰 谐音格 诗贵於音韵谐叶此卷用韵一以音同字异者为之自我作古後或有取焉 七言三十一首 老怀 世故纷纭莫异同碧云无处觅崆峒娇莺尽日啼宫柳威凤何时到井桐四海共怜今白髪百年

  • 汪兆镛·龙榆生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阴。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生。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举於乡,两应礼部试,不售,遂南归,为人佐治。辛亥后侨居澳门,闭户撰述。尝受业陈澧门下,治经、治史,一以师说为归。民国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六·汪楫

      崇禎五年二月   ○崇禎五年二月   五年壬申二月己巳朔兵科給事中黃紹杰以督臣曹文衡監臣鄧希詔彼此訐訟屡蒙溫諭而齟齬未觧上言自古未有反顏相視之人而復可以覿面共事者况文衡以節鉞重臣無因而受監視之點染

  • 十国春秋卷五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一烈宗世家烈宗姓刘名隠祖安仁上蔡人也【册府元龟云彭城人仕唐为潮州刺史】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于泉州之马铺死遂葬焉【何乔逺闽书作汰口山刘店】父谦为广州牙将【十国纪年云刘谦望字徳光亦名知谦后

  • 郊語第六十五·苏舆

      人之言:醞去煙,鴟羽去眯,慈石取鐵,頸金取火,蠶珥絲於室,而 絕於堂,蕪荑生於燕,橘枳死於荊,此十物者,皆奇而可怪,非人所意也。夫非人所意而然,既已有之矣,或者吉凶禍福、利不利之所從生,無有奇怪,非人所意,如是者乎?此等可畏也。孔

  • 题近溪子明道录 耿定向·罗汝芳

    余曩为近溪子题《疏山会语》,其词甚俚且赣,近溪子不以余为迕,若谓有契于心者,梓而传之矣。顷,杜生来自滇,将公泉胡公大命复以其集问序于余。嗟!余于近溪子窃附忘言之交矣,又何言与?又何言与!顾余兹有积疑于衷,非近溪子末余释也,藉

  • 第三十章·王夫之

    章句“此言圣人之德”一句,专就“譬如天地”四句说。双峰乃云“此章言孔子之德 ”,大为不审。 或问言“上律”、“下袭”之迹,夏时、周易云云,皆言道也,非言德也;又推之

  •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五祭仪 六祭器【附见】 七祭物【附见】正谒仪迫日【前一日除夕】诣家堂埽除设位【设六案六长兀其一负中南向近西为太祖位其一负中南向近东而去半武为世室位其一负左壁西向北上而去壁半武为

  • 卷九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九    宋 卫湜 撰宾牟贾侍坐於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衆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

  • 卷二十·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二十宋 李明復 撰僖公六年春王正月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謝湜曰文公逃首止之盟故六國伐鄭鄭未服故圍新城盟則違命至於逃伐則距命至於圍著文公背中

  • 卷九 论语·钱时

    卷九 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如字,一作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ldquo;来!予与尔言。&rdquo;曰:&ldquo;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rdquo;曰:&ldquo;不可。&rdquo;&ldquo;好[去声]从事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原文: 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

  • 学者有四失(1)·戴圣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长(

  • 后序·如净

    净禅师得无师句。用逸格机。娄至德已前。青叶鬓之后。突出无面目底。糙暴生狞。通身是眼。要看是录。予保。渠未梦见此老脚跟下汗臭气在。绍定改元开炉日 灵隐高原祖泉敬跋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天衣举似个

  •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佚名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续道藏》。此经包括《龟山丹皇飞玄紫文》、《上清始生变化玄箓》二篇,言思神之法。其内容文句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一书之上下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

  • 三厨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述佛临涅槃时说“三厨法”,谓:“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畏厨,第三非有无非(非无)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者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审其内容,颇似道家辟谷法。经中及附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