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去知未来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译文】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那么,继承周代的朝代,就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
【读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向哪里去?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孔圣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这就是传统。
从夏朝到殷朝再到周朝,循历史的轨迹可以知道过去,那么,运用同一法则,我们也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鉴往而知来。
所以,一般人要读一点历史;从政治国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多读一点历史。
猜你喜欢 卷一·郑玄 卷三十一 丧服第十一·郑玄 卷九·叶梦得 卷六十六·胡广 卷十二·胡广 修身第六十一·管仲 春秋经解卷三·孙觉 聪明品第三·佚名 云 南 漫 谈·太虚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佛教不要组政党·太虚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澄观 第九十則 智門般若體·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