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看过去知未来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译文】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那么,继承周代的朝代,就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

【读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向哪里去?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孔圣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这就是传统。

从夏朝到殷朝再到周朝,循历史的轨迹可以知道过去,那么,运用同一法则,我们也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鉴往而知来。

所以,一般人要读一点历史;从政治国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多读一点历史。

猜你喜欢
  卷一·郑玄
  卷三十一 丧服第十一·郑玄
  卷九·叶梦得
  卷六十六·胡广
  卷十二·胡广
  修身第六十一·管仲
  春秋经解卷三·孙觉
  聪明品第三·佚名
  云 南 漫 谈·太虚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佛教不要组政党·太虚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澄观
   第九十則 智門般若體·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四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公自注舍人先世掌丝纶梦弼曰贾至字防邻父曾尝于开元间掌制诰至从宗幸蜀为中书舍人帝传位至当譔册既进藁帝曰昔先帝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

  • 玉山纪游·袁华

    明 袁华 编游昆山聨句诗并序至正八年春二月十有九日昆山顾君仲瑛以书来招致余明日抵顾君所又明日命百华舫集宾客自余而次凡六人朝发自界溪岀津义浦过九里庵转金溪午泊舟驷马桥下换舆骑入慧聚寺寺主僧然叟出肃客上神

  • 野趣有声画跋·杨公远

    野趣杨叔眀旧与倡和阅前作倐十二年矣叔明能画能诗笔愈益老而须髪如漆独道貌犹未老也岂胸中有所养而然乎其无声之诗当求米元章张彦逺辈评之其有声之画如回溪道中山束溪流窄径迁眼前景物入诗无田中科斗古文字柳下舂鉏新

  •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御少好学,进趋详雅。及长,更好弓马。尔朱天光西讨,知御有志略,引为左右,授宣威将军、都将。共平关右,除镇西将

  • 卷十七·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七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议新法者罢熙宁三年二月司马光辞枢宻副使言先帝尝出内藏百万缗助常平仓作籴本前此常平钱谷共及一千余万贯石今无故散尽他日欲立常平法何时得及此数乞罢除条例司追还

  • 世家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二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三。○(辛未)十二年春正月己巳削孔愉安世贞职又以阿海畏缩不救遣将军印公秀如蒙古以奏帝免阿海职召还。庚午门下侍中李藏用 知政事

  • 王都中传·宋濂

    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父名王积翁,曾任宋朝宝章阁学士、福建制置使。至元十三年(1276),宋朝皇帝以福建八郡图籍献与元朝,积翁因而在上京拜见世祖。世祖赐给他金虎符,授予中奉大夫、刑部尚书、福建道宣慰使、兼提刑按

  • 卷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六选举考考课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诏两淮荆襄守令以户口多寡为殿最六年六月复监司臧否守令法闰八月诏御史台置考课监司簿九年七月诏边县择才不拘

  • 易经·说卦传·第五章·佚名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

  • 卷一百一十八 朱子十五·黎靖德

      ◎训门人六   先生问伯羽:"如何用功?"曰:"且学静坐,痛抑思虑。"曰:"痛抑也不得,只是放退可也。若全闭眼而坐,却有思虑矣。"又言:"也不可全无思虑,无邪思耳。"以下训伯羽。   学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多有事在。然

  • 人谱类记卷下·刘宗周

    古云我有徳于人必不可不忘人有德于我必不可忘司马温公曰遇有恩而必报其为臣必忠为子必孝唐张弼脱李大亮之难后大亮贵遇弼于途持之而泣悉推家财与之弼不受大亮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弼之力也愿悉臣官爵与弼帝用为中郎将代

  • 此木轩四书説卷五·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论语四子曰譬如为山章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进进不已存乎已成与不成存乎天所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如诸葛亮之扶翊汉室足当斯语矣子曰语之而不惰者章范氏云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此正所

  • 春秋辨义卷二十·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一己丑○简王十四年崩元年○晋悼公周元年齐灵十年衞献五年蔡景二十年郑成十三年曹成六年陈成二十七年杞桓六十五年宋平四年秦景五年楚共十九年吴寿梦十四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甯

  • 第十卦:《履卦》·佚名

    履:履虎尾,不?人,亨。【白话】《履卦》象征小心行动: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老虎却没有回头咬人,当然亨通顺利。《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白话】《象辞》说:《履卦》的卦象是兑(泽)下乾(天)上,

  • 卷第四·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四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九世共七十六人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已上六人见录)前六世祖

  • 归戒要集卷中·弘赞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辑受五戒法梵志复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戒法。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戒法。十方

  • 丹经极论·佚名

    道教经书。不著撰人。从书中内容分析,可能出于北宋张伯端之后,属张伯端南宗一派丹法。首为论说,讲真铅,修真之士无过冶炼精炁神而已,神仙抱一之道,炼形。论及性命,认为变化之道,性自无中而有,必藉命为体;命自有中而无

  •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碧桃花》。无名氏撰。旦本。叙潮阳知县徐端、县丞张珪,俱是东京人。徐有2女,长名碧桃,次名玉兰。碧桃许字张珪子张道南。某日,道南有白鹦鹉飞入徐家花园,逾墙欲捕。适碧桃游园,2人相会。不料被徐端撞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