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卷十六·留题门下

  松江新作长桥,制度宏丽,前世所未有。苏子美《长桥对月》云:“云头焰焰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时谓此桥非此句雄伟不能称也。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律遒劲,而独罕传。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恨不尽见之。〔《六一诗话》〕

  李古,少贫贱,一举成名。不二十年,自副枢密除本州刺史,有《登祝融峰》云:“欲上祝融峰,先古石桥。凿开处,取路到丹霄。”〔《南唐近事》〕

  陈谊,吉州人,《题螺江庙》云:“庙里杉松萧飒风,庙前江水碧溶溶。凭阑不见当时事,落日远山千万重。”太平兴国中,史馆学士张齐贤出为本道转运使,至其庙,览留题诗牌甚多,俱打去,独留谊诗,方知名。〔《郡阁雅谈》〕

  郢中寺壁有郑文宝诗亲笔,《寒食访僧舍》云:“客舍愁经百五春,雨余溪寺绿无尘。金花何处秋千鼓,粉颊谁家斗草人?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归燕语逡巡。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古今诗话》〕

  章碣《题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昔年曾是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舒州三祖山,因芟萝蔓,峭壁问得诗,乃杜牧之《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睛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范文正谪睦州,过严陵钓台,作诗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繁知一闻乐天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书曰:“忠州太守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待清词。”白公见诗,邀知一曰:“刘梦得理白帝,欲留一诗于此,怯而不敢。罢郡经过,悉去诗千余首,只留四篇。

  沈期曰:‘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晓,潮落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竞曰:‘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峙苍苍。’李端曰:‘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远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曰:‘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金陵赏心亭,丁晋公建也,秦淮绝致。公以家藏《袁安卧雪图》张于其屏,乃唐周防笔。经十四守无敢觊觎者,后为太守窃去,以凡笔画芦雁易之。王密学琪来作守,登临赋诗曰:“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此诗乃窃画者萧斧也。同前

  苏州昆山县惠聚寺殿基,乃鬼神一夕砌成。殿中有僧繇画龙,每因风雨夜,腾波涛,伤田害稼,乡人患之。僧繇再画一锁锁之,仍画一钉钉其锁。至今人扪其钉头尚隐隐。唐乾宁初,吴都崔融善五言,《题惠聚》云:“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同前

  丁晋公旧有园在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亭仙游洞。与道士刘遁往来。遁作《仙游亭诗》赠公云:“屡在仙游亭上醉,仙游洞里杳无人。他时鸣鹤归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公莫晓其诗。后公南迁,遁往见公于崖,方思其诗,知为异人也。〔《古今诗话》〕

  洪州西山与滕王阁相对,过客多留诗。有僧览之,告郡守曰:“诗无佳者,何不去之?”守愕然曰:“能作佳句乎?”因为诗曰:“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几夜碍新月,半江无夕阳。”〔《杂言杂载古今诗话》:此陈文亮诗,亮因天下既定,作诗云:“草铺春□阔,兵偃塞垣操。”或谓陈希夷作。〕

  真州即扬州之杨子县,古白沙镇也。祥符中,丁晋公铸圣祖天尊象,遂为真州,有仪真观。西一水萦回,南入大江,号曰胥浦。一日三潮,俗云子胥解剑渡江之所。观之记载,使者以象在舟,日方午,潮水忽至。今有午潮。张芸叟有诗云:“闻说仙乡接濑乡,闲邀诗侣礼虚皇。三潮宝派通前浦,万叶灵杉蔽蜀岗。

  天地杳冥供泻象,江山回合助灵祥。五云送入蓬莱岛,留与人间作道场。”〔《〔古今诗话〕》〕

  金陵升元即瓦棺寺也。在城西隅,前瞰江面,后踞崇岗,最为古迹。累经兵火,略无仿佛。李氏时,升元阁犹在,乃梁时故物,高二百四十尺,太白所谓“日月隐檐楹”也。

  瓜州渡杨子桥,介于江淮之冲,南之潇湘,北走秦陇,咸此取道。古诗云:“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羌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元稹相廉问东浙七年。因题东武亭曰:“役役闲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卢简夫侍御曰:“丞相不恋鲈鱼,为好鉴湖春色。”春色谓刘采春。并同前

  陈希夷题西峰云:“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

  几夜碍新月,半江无夕阳。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翰府名谈》〕

  陈希夷题华山云:“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同前

  王仲仪镇真定,惠爱在人,罢日,攀辕卧辙不得去。《题村寺》曰:“宽猛三年无枉理,公私兼济不欺心。如今受代朝天去,遮路人人泪满襟。”同前

  裴晋公赴敌淮西,题名于华岳之阙门。大顺中,户部侍郎司空图以一绝纪之云:“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鼓鼙。石阙莫教苍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古今诗话》〕

  开元初,郑瑶经慈恩寺题云:“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南部新书》〕

  郴州城东有山高秀,神仙苏眈修真之所,唐封为苏仙山。观有泉,名曰桔泉。

  元结诗曰:“灵桔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乡关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风冷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沈彬诗曰:“眼穿林罅见郴州,井里相逢侧局揪。味道不来闲处坐,劳生更欲几时休?苏仙宅古烟霞老,义帝坟荒草木愁。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摭遗》〕

  郑毅夫《题吴江长桥》云:“插天ぐ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青琐集》〕

  况融留题甚多,谢元云:“云湿幽岩滑,风梳古木香。”僧栖岩云:“闲云四边近,浮世一齐低。”卢载之云:“五千里地内望见,七十二峰中最高。”全楚地五千里,南岳七十二峰,祝融最高。〔同前〕

  罗隐《题金山》云:“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孙山云:“结宇孤峰上,安禅巨浪间。”亦可亚张祜诗。〔《〔青琐集〕》〕

  润州甘露寺有三贤亭,乃刘备孙权曹操微时尝会此。罗隐诗云:“汉鼎未分聊把手,楚醪虽美肯同心。”过者心服焉。同前

  衡州耒阳有杜甫祠,过客题诗多矣。欧阳文忠公独称徐介之诗云:“来接汨罗水,天心知所存。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颓垣。”〔同前〕

  畿邑扶沟有白鹤观,苏才翁子美壁间留题二绝。周元郎中知是邑,爱之,作诗纪其美,公卿和者,韩卫公诗最佳。诗云:“二苏遗迹匿仙局,贤宰重来为发明。字久半随风雨驳,气豪犹入鬼神惊。直疑鸾凤骞云去,不假江山到地清。人对盛时须自勉,酒豪颠草尚垂名。”〔同前〕

  三闾大夫屈平,字灵均,沉沙之处汨罗江在岳州境内。正庙以渔父配享。唐末,有洪州衙前军将,忘其姓名,题一绝云:“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酹酒,大夫元是独醒人。”自后,能诗者不敢措手。

  唐东京政平坊安国观,明皇朝玉真公主所建。女冠多上阳退宫嫱。卢尚书有诗云:“夕照纱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请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

  〔《剧谈录》〕

  唐相段文昌家江陵,少以贫窭修进,常患口食不给。每听曾口寺钟,辄诣谒食,为寺僧所厌,自此乃斋后扣钟,冀其晚届而不逮食。后入登台座,出连大镇,拜荆南节度使,诗《题曾口寺》云“曾遇黎饭后钟”,盖为此。〔《北梦琐言》《古今诗话》载此诗是唐相王播题扬州佛寺,有全篇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黎饭后钟。三十年前尘土面,而今始得碧纱笼。”今言段文昌,乃江陵人所传误。〕

  怀素台在郡东五里横陇之上,唐开元中,有僧怀素居是台,学者因谓之怀素台,有墨池笔冢存焉。裴说有《题怀素台歌》云:“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

  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笔冢低低高似山,墨池浅浅深如海。我来恨不已,争得青天化为一张纸,高声唤起怀素书,搦管研朱点湘水。欲归家,重叹嗟,眼前有,三个字:枯树槎,乌梢蛇,墨老鸦。”〔《零陵总记》〕

  白沙驿在永州一百二十里祁阳县,下临湘水西岸,门外有亭,以形胜尽在此也。开宝初,左补阙刘能奉诏之九嶷,维舟于此,留诗云:“窗外秋声湘瑟怨,槛前竹色楚帆飞。”又云:“懒向九嶷岐路望,渡头云雨正霏霏。”

  法华寺在永州东南一里高阜之上,城郭岗峦,交相掩映。唐咸通中有头陀蒋氏爱其地,乃拖钳行丐,获金帛巨万以创寺焉。名士无不留咏。沈彬云:“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又孟宾于:“匝地人家凭槛见,远山秋色卷帘看。”可谓尽其状。

  朝阳岩在永州城西南一里余,元结所名也,以其东向,日先照故名。杜陵有歌云:“朝阳岩下潇水深,朝阳洞中寒泉清。零陵城郭夹潇岸,岩洞幽奇当郡城。

  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徒有先贤传。水石为娱安可忘,长歌一曲留相劝。”又有牛丛诗云:“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风栖。”

  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自道州营道县九嶷山中,亦名营水。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海阳山中,经灵渠北流,至零陵北与潇水合。二水皆清Г一色。高秋八九月,虽丈余可以见底。自零陵合流,渭之潇湘。经衡阳,抵长沙,入洞庭。

  秦韬玉有诗云:“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又云:“岚光楚岫和空碧,秋气湘江到底清。”沈彬湘江行云:“数家渔网疏云外,一岸残阳细雨中。”

  僧齐己《潇湘诗》云:“二水远难论,从《离》到《坎》奔。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又云:“月来无夜底,云度见秋痕。”何涓有诗云:“雁影数行秋半逢,渔歌一声夜深发。”皆曲尽其妙。

  浯溪在永州北百余里,流入湘江。溪水石奇绝。唐上元中容管经略使元结罢任居焉。以所著《中兴颂》刻之崖石,颜真卿书。结复为《浯台石堂西峰四厌亭铭》,皆刻于石崖上。皇朝乾德中左补阙王伸知永州,维舟于此,留诗云:“湘川佳致有浯溪,元结雄文向此题。想得后人难以继,高名长与白云齐。”

  淡塘在永州北三十里,其水有九十九源。昔有居人文潭,好农务谷,乃筑塘以灌田,百姓利之,立碑纪其功。霸国时碑犹在塘中。长兴初,黄损为永州团练副使,取为别业。有诗曰:“傍水野禽通体白,盘山果半边红。”损去,为居民刘氏所有。并同前

  鹅羊山在长沙县北二十里,本名东华山,亦谓之石宝山。上有仙坛、丹灶。

  《湘中别记》云:“昔郡人成君平年十五,兄使牧鹅羊,忽遇一仙翁,相将入此山。兄后寻至山中,见君平,因问所牧鹅羊何在。弟指白石曰:“此是也。”遂驱起,令随兄去。旬日却还山下,复化为石。今犹存焉。因名此山为鹅羊山。”

  毕田诗云:“羽客何年此炼丹?尚留空灶镇孱颜。云中鸡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转顽。湘渚几因沧海变,辽城无复令威还。何年仙驭还来此,尽遣飞腾上九关。”

  〔《幽闲鼓吹》〕

  醉乡,《湘中别记》云:“后汉时,有人在此乡,忽然醉,经三昼夜始醒,犹有酒气。言与天神共饮乃尔。后任阳羡令,每言岁之丰俭无不验。俄亦仙去。”

  毕田诗云:“三宿酣神酎,乡名因此呼。山中千日者,自合是仙都。”同前

  水帘,朱陵洞口有泉,自洞而去,巨石横峻,壁立千仞,一派飞下如纹帘之状。毕田诗云:“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钩。”〔《湘中故事》〕

  凝碧在南岳石桥上。毕田诗云:“四面山屏叠万重,古岚浓翠锁寒空。清秋独倚危阑立,身在琉璃世界中。”

  掷钵峰,湘中山水记云:“昔惠思禅师居般若台,尝掷钵乘之,赴陈帝召。”

  毕田诗云:“应将钵渡斗神通,掷去乘将赴帝宫。争似岭头提不起,于今相续阐真风。”

  石霜山,寺在溜阳县南八十里,有崇胜禅寺。昔普会禅师居众千余,名其堂曰枯木,盖取其晏寂也。廉使丞相裴公尝亲枉大旆诣之,尽留玉环象笏在此,迄今存焉。毕田诗云:“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辟禅坊。使君环笏留何用?枯木千余满一堂。”

  大哀洲在湘阴县西三十里,《图经》云:“昔舜甫狩,二妃寻之至此,而闻舜葬于九嶷。一《博物志》云:“舜崩于苍梧,二女以涕挥竹,竹尽成斑。”毕田诗云:“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写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筱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双々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神鼎山在湘防县东北,绝顶有丹井,于此获药鼎及巨人迹,云神仙所履之迹,因此名为神鼎。故毕田诗云:“玉趾分明印绝巅,药成仙去几千年。深藏宝鼎今方出,合得丹经与世传。”

  香水,《湘中别记》云:在县郭内,其水甚香,若合余水即变。昔年尝贡此水,民多困弊。至齐末以来,因废罢,以板覆之,上起塔,今犹存。湘乡本谓之湘香,盖由此而名。《列子》曰:“壶顶有口,名曰滋穴,其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椒兰,味过醪醴。”毕田诗云:“坎上浮图已拂天,椒兰遗馥尚依然。九重无复修常贡,空有香名与邑传。”并同前

  邓峰永庵主,南禅师法子,鲁直恨不识。有自庆者,事永甚久,即以庆主黄龙,丛林于庆改观。及与语,多解体。山谷过永庵题曰:“夺得胡儿马便休,休嗟李广不封侯。当时射杀南山虎,仔细看来是石头。”〔《冷斋夜话》〕

  东坡爱西湖,诗曰:“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相宜。”余宿孤山下,读林和靖诗,句句皆西湖写生,特天姿自然,不施铅华耳。作诗书壁曰:“长爱东坡眼不枯,解将西子比西湖。先生诗妙真如画,为作《春寒出浴图》。”

  前辈访人不遇不书壁,东坡作行说不肯书牌,恶其特地,只书壁耳。候人未至则扫墨竹。荆公访一高士不遇,题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冷斋夜话》〕

  潘大临工诗,山谷尤喜之。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答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满林风雨,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冷斋夜话〕》〕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八出 诟红·孟称舜
  ●瑶峰集卷下·王尔烈
  卷七·杜甫
  北郭集卷四·徐贲
  续集巻六·黄昇
  惜香乐府卷五·赵长卿
  卷290 ·佚名
  劫·刘半农
  卷二百七十三·曹学佺
  先天集钞·吴之振
  岁时杂咏巻二十三·蒲积中
  卷三十八·陈邦彦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七十一·佚名
  第五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回 苏乳母王府安身·陈端生

    第三十六回苏乳母王府安身诗曰:推恩念及存贞母,王府安身足养之。玉食锦衣娱晚景,恒思贫苦在家时。启上王爷得知:苏奶奶迎接到了,已在东辕门进来。复爷的钧旨。东平千岁笑颜开,女伯相同接出来。行过一层宫院外,已观苏母入庭

  • 卷一百十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九目録杂题类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唐刘禹锡】杨子华画【唐元稹三首】资圣寺诸画傚柏梁体【唐段成式张希复郑符】病起见图画【唐僧齐已】题童氏画【唐阙名】观何君

  • 卷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月类古乐府月重轮行        【魏】文 帝三辰垂光照临四海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愚见目前圣覩万年明闇相絶何可胜言五言古奉和月下        【齐】王 融雕云度

  • 第十二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张鸿渐上白舜华与我倒极其恩爱,每日床上银钱,尽我花费,登山玩水,却也逍遥。但这一条肠子,系恋家中,何日是了! [玉蛾郎]正月里,梅花娇,春雪飘,和风荡荡上柳梢。家家闹元宵,走冰又过桥;他乡人,也跟着走一遭。 二月二,是花朝,冻初消,榆

  • 列传第一 后妃上·李延寿

    宋孝穆赵皇后 孝懿萧皇后 武敬臧皇后 武张夫人 文章胡太后 少帝司马皇后 文元袁皇后 孝武昭路太后 明宣沈太后 孝武文穆王皇后 前废帝何皇后 明恭王皇后 后废帝陈太妃 后废帝江皇后 顺陈太妃 顺谢皇后 齐宣孝陈皇后

  • 卷一百三十·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 ∷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蒙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春,正月,辛卯朔,金主以弟兖殁于除夕,不视朝。   丙午,金以中京留守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夏四月丁卯朔四川宣抚使吴璘得本司副将兼知德顺军张舜忠报金人七千余骑至九龙泉距原州十五里设两寨于南原一寨于城西时原州受围五日矣敌势益壮民人粮畜俘掠殆尽叚彦巩诠屡来告急都统制姚仲

  • 第二十八回 争储位冢嗣被黜 罹文网名士沉冤·蔡东藩

      却说康熙帝聪明英武,算作绝顶,即位以后,灭明裔,扫叛王,降台湾,和俄罗斯,服喀尔喀,平准噶尔,他的圣德神功,小子已叙述大略。他还巡幸五台山,共计五次,南巡又六次。巡幸五台的缘故,有人说他是出去省亲,因顺治皇帝即位十八年,看破

  • 提要·解缙

    【臣】等谨案古今列女传三巻明解缙等奉勅撰先是明太祖孝慈皇后马氏每聴女史读书至列女传谓宜加讨论因请于帝命儒臣攷订未就永乐元年成祖既追上马后尊諡册寳仁孝皇后徐氏复以此书为言因命缙及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杨

  • 第三十二卷 访目·缪荃孙

    汉西汉东平赵王庙碑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大司徒甄邯墓碑在后湖之侧,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茅君别院碑分书。牛迹山去陆郎桥五里,为茅君别院,有《西汉永光五年》。碑系麻石,久损折,可摩挲者,不过

  • 戴法兴传·李延寿

    戴法兴是会稽山陰人。家贫,父亲戴硕子以贩卖纟宁麻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字写得好,法兴好读书。山陰有个陈戴,家境富裕,有钱三千万,当地有人说:“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戴三千万钱。”法兴年少时在

  • 卷二·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宸章【二】乾隆四十八年皇上圣夀七十三御制诗文重华宫记宫殿之制乾清坤宁二宫为紫微正中左右各二永巷每一永巷以次列三官斯为十二宫其後东西以次各列五所重华宫则昔之西二所也雍正年间予

  • 卷六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元世祖至元三年许衡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衡乃上疏其一曰为天下国家有大规模规模既定循其序而行之使无过焉无不及焉则

  • 卷二十八·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春官典命典命节疏经云掌诸侯之五仪【上疑脱此字】此乃臣之仪也【臣上疑脱诸字】上公节音义介音界【界仍作介误】疏古者百里之国九里之城【下脱七十里之国五

  • 殖善根品第十一·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言:我从然灯佛来。次复值佛名莲华上。我以金华奉散彼佛。为求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次复值佛名一切世间最胜自在。我以银华奉散彼佛。为求如是一切智。次复值佛名极高行。我把宝钱奉献彼佛。为求如是不

  • 解脫道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三   問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虚空而一切入有二   種.有虚空離色有虚空不離色.虚空入處相所謂離色虚空[一]井

  • 刘遗民书问附·僧肇

    遗民和南。顷餐徽闻。有怀遥伫。岁末寒严。体中如何。音寄壅隔。增用抱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瘵耳。因慧明道人北游。裁通其情。古人不以形疏致淡。悟涉则亲。是以虽复江山悠邈不面当年。至于企怀风味。镜心象迹。伫

  • 卷第一百五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触纳息第三之二问若天眼现在前时。生得眼为断不。若断者云何不异熟生色断已复续。以阿毗达磨者。不欲令异熟生色断已续故。若不断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