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岁时杂咏巻二十三

宋 蒲积中 编

立秋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孙 逖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髙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山围伯禹庙江落伍员潮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余苦李萍水覆甘蕉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更闻金刹下钟鼓晚萧萧

同诸公立秋日登琴台 髙 适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临眺自兹始羣贤久相邀徳与形神髙孰知天地遥四时何倐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飚鷰雀满檐楹鸿鹄将扶揺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立秋日雨院中有作杜 甫

山云行絶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髙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礼寛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后题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秋日 刘言史

商风动叶初萧索一贫居老性容茶少羸肌与簟踈旧醅难重漉新菜未胜锄才薄无潘兴便便昼偃庐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飚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 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踈澹日非云暎清风似雨余巻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王太常立秋日即事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灭千峯爽气攅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髙禽当侧弁游鲔对凴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又 卢 纶

山髙云日明潘岳赋初成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绛纱垂簟静白羽拂衣轻鸿雁悲天逺鱼觉水清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松篁余盛茂蓬艾自衰荣遥仰慿轩夕惟应善宋生

立秋日与陆三原于县界送邹十八

武元衡

风入宜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立秋日悲懐 令狐楚

清晓上髙台秋风今日来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立秋日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白居易

下马柳隂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江曲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愁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日登乐游原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髩谁教同防一时秋

立秋夕有懐梦得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树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清即事咏懐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嫋嫋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釭霏微灭碧幌飘飖开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纎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隂催河秋稍清浅月午方徘徊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頺无因风月下一共平生杯

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懐见寄 李 绅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堦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氷兎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巻襟带轻揺飏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歩前楹剑防森在行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鳯章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报国未知効惟鹈徒在梁徘徊顾戎防颢气生东方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吟君白雪唱慙愧巴人肠

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聊寄是诗以申

诚恐李景让

关河廓静晓云开承诏秋祠太守来山霁莲花添翠黛路隂桐叶少尘埃朱幡入庙威仪肃玉佩升坛歩武囘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

周 墀

秋祠灵岳奉樽罍风过深林古陌开莲掌月髙珪币列金天羽衞鬼神陪质明三献虽终礼祈寿千年别上杯岂是琐才能祀事农太守主张来

立秋后自京归家 李 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防横槎松风一雨宜清簟小阁孤灯对绛纱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三百三十六·彭定求
  危夏之·唐圭璋
  郑庶·唐圭璋
  ●词品下卷·沈雄
  ●卷一·毛奇龄
  提要·道潜
  初集目录三·乾隆
  ●跋·纪坤
  新婚与旧鬼·徐志摩
  卷十七·佚名
  卷六·陈邦彦
  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二十八 【割据】·陈衍
  ◆剧话卷上·李调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错获·李渔

    (丑扮地方,持画并告示上)一件新闻活笑死,请君但看这张纸;皇帝家中走了人,教我百姓替他贴招子。自家非别,乃是饶州府城里面,一个当官值役的地方是也。近日有桩异事,北京皇帝老官结识一个表子,不知为甚么缘故,忽然走了。如今发下几

  • ◆陈先生赓(子扬集)·顾嗣立

    赓字子扬,□□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游龙祠 岘山秋晚图 子猷访戴图 铁拄杖 武善夫桃源图 送李长源 寄陕郡杨正卿 宣宗挽词 寒食祀坟回登临西原废寺二首 送寇辅臣 蒲

  • 卷四·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己未赤嵌竹枝词春日重游法华寺无题陈烈妇郑氏輓诗渡海九仙观玉皇阁南法云寺登镇海楼马鞍山弔赖秀才墓浴汤泉虞公庵榴花洞鼓山纪游诗涌泉寺九日同诸友乌石山登高,用十研老人韵二首第一楼观榜华林寺李

  • 参寥子诗集卷十二·道潜

    宋 释道潜 撰静舍与蔡秀如承事防话浮云无根蔕合散不可拘忽然随髙风千里各须臾吾生共天壤出处良亦如忆昔淮水濵与君倾葢初翘翘两弟昆文彩照氷壶门防本世胄折节胜寒儒扁舟倚髙岸为我饭伊蒲清谈落犀麈鄙吝惊扫除一别今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八五言长律二蔡襄羣玉殿赐宴【有序】臣蒙恩宣召再至龙图阁观书羣玉殿曲宴伏以数千年间无此盛事臣忝职翰墨荣遇非常谨赋拙诗一首备载本末上干圣览无任战越之至治道承炎厯皇基亘万年深仁涵海

  • 卷三十五·志第十六·礼八·脱脱

        ◎礼八   ○宣圣庙   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大定十四年,国子监言:“岁春秋仲月上丁日,释奠于文宣王,用本监官

  • ●卷十七·邵博

      嘉六年三月,仁皇帝幸后苑,召宰执、侍从、台谏、馆阁以下赏花钓鱼,中觞,上赋诗:“晴旭晖晖花尽开,氤氲花气好风来。游丝胃絮萦行仗,堕蕊飘香入酒杯。鱼跃纹波时泼刺,莺流深树久徘徊。青春朝野方无事,故许欢游近侍陪。”宰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三月。戊辰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记注○庚午。谕军机大臣等。李鸿章奏。遵筹防务一摺。直隶沿海各处。口岸歧

  • 李自成传·张廷玉

    李自成,米脂人。世代居住在怀远堡李继迁寨。父亲李守忠,婚后多年无子,便到华山祈祷,梦见神告诉他说“:我把破军星给你做儿子。”后来生下了自成。自成小时给本乡大姓艾氏牧羊,长大后,充当银川驿站的站卒。他善于骑射,凶狠无赖

  • 吴成传·张廷玉

    吴成,辽阳人,初名买驴。父亲吴通伯,是元朝辽阳行省右丞。太祖时期,通伯父子随观童一起来归降。买驴改为现名,充任总旗,多次随从大军出塞。建文元年(1399),他被授予永平卫百户。后来投降燕王,随从作战,都有功,三次升级,任为都指挥

  • 方域七·徐松

    州县升降废置成都府路,干德三年平两川平:原作「并」,据《元丰九域志》卷七改。,并为西川路,开宝四年分峡路,咸平四年分益、梓、利、夔四路,嘉佑四年以益州路为成都府路。 〔成都府〕:唐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太平兴国六年降为

  •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钱穆

    中国学术有一特征,亦可谓是中国文化之特征,即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请从孔子说起。孔子自言其为学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人之为学,能于所学有信有好,称述我之所得于前人以为学,不以自我创作求异前人为学。故

  • 卷七十六·道世

    △恶口部第八(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凡夫毒炽,恚火常然。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萨之善心,违如来之慈训。故《业报差别经偈言:“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然於无法之中而立五位三玄之法。於无语之中而作呵佛骂祖之说。雷砰电射。魔外不能窥。海涌云屯。龙宫不得藏。然未尝始涉唇吻立文字矣。能具此机宏唱五位君臣之法。横说竖说如转圆石於千仞

  • 卷第九·宗密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九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二上 (弥勒菩萨所问之一。十唱九十二偈。依金鼓忏悔发愿)。 叹佛 我今稽首一切智  三千世界希有尊  种种妙好皆严饰  色如琉璃净无垢  犹如

  • 周易集注·来知德

    注释书。明来知德撰。16卷。象数派 《易》学著作。《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经义考》俱著录。此书乃来氏遁隐于万县求溪山时所撰,成书于万历戊戍 (1598)。书前有自序,谓文王、周公立象,皆藏于序卦错综关

  • 白话魏书·魏收

    《魏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一百三十卷,其中帝纪十四卷,志二十卷,列传九十六卷。载北魏建国(386年)至东魏孝静帝亡国(550年)间一百六十五年历史。此为《魏书》白话

  • 成唯识论·护法

    这是诠释唯识三十颂的论著,凡十卷,护法等十大论师各造释论,唐代玄奘三藏奉诏译,翻经沙门窥基笔受,这是学习唯识学必读的重要论书。世亲晚年造《唯识三十颂》,本颂造出,未造释文而入寂,未几十大论师继起,各造释论,斯时法海波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