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出 邹林会试

〔副末上〕闽南才望越州文。养翮凌霄已数春。海甸淸风今始顺。飞腾直上帝王城。自家是林举人家僮林相。我相公向因倭寇攻陷本郡。避难杭州。幸蒙临安邹相公重金兰之契。同移入城。寓居一所。炊爨虽分彼此。朝夕实赖周旋。且喜边烽稍息。道路淸宁。我相公家业分崩。已无南还之志。试期迫促。方怀北上之思。今早着我买舟。与邹相公同上京师。我想虽则漂流外境。举目无亲。幸得二位相。公相倚同行。亦可少舒旅况。二位夫人同居相傍。亦且内顾无忧。实不幸中之幸也。船已雇下。不免回覆相公。收拾行李。早办登程前去。〔下旦占同上〕

【一剪梅】〔旦〕才郞将玩上林春。絮舞空庭。花谢闲庭。〔贴〕连枝花底促分襟。触景关情。覩物伤情。

〔玉楼春〕〔旦〕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占〕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旦〕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占〕长江无尽水悠悠。比我愁肠短几许。〔旦〕婶婶。裙钗遭变乱。邂逅江关。夫壻为功名。同游上苑。当此别离情况。焉能止泪交流。〔占〕伯母。萍梗寓他乡。过蒙招集。鸳鸯栖梁石。又见分飞。言及伤心事情。添我断肠隐痛。〔旦〕今日也无可奈何。只得要送他行了。〔占〕看他行色匆匆。谅不可挽留矣。

【前腔】〔生〕桃香浪暖正春晴。雷动龙门。鱼跃龙门。〔小生〕扶摇万里奋鹍鹏。直上云程。同步云程。

〔玉楼春〕〔生〕风光艳冶侵帘幙。辞别春闺启朱户。〔小生〕墙头红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生〕朝云望断知何处。应作巫阳春梦去。〔小生〕紫骝今日逞行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相见介旦贴〕二位相公。行装虽整。情意牵萦。少缓半日何如。〔生小生〕二位娘子。试期已迫。道路尙遥。不得久留也。

【二犯傍妆台】〔旦〕行色向神京。垂杨影裏。马嘶落日两三声。惹得我心添凄惨。〔悲介〕愁似织泪如倾。我半幅鸳衾悲乍冷。你一举鳌头愿早膺。〔合〕江山跋涉。宾鸿远征。那堪踪迹等浮萍。

【前腔】〔生〕自昔蕴经纶。忧民念国。此行端不为微名。大丈夫非无别恨。言及处泪难禁。我京国有花须纵眼。你筐筥无桑要矢心。〔合〕孤帏寂寞。花钿自矜。巫山休得梦朝云。

【前腔】〔贴〕南浦话离情。自今别后。吿君须记扊扅人。叹两处飘零他境。〔悲介〕肠欲断泪先零。你上国并翔双舞凤。须念我异地愁闻对语禽。〔合〕江山跋涉。宾鸿远征。那堪踪迹等云萍。

【前腔】〔小生〕名利线牵人。此行勉强。岂思朱紫佐朝廷。诗书债须当还尽。情脉脉泪纷纷。我客邸怕添魂梦遶。你镜裏休嗟形影分。〔合〕孤帏寂寞。花钿自矜。巫山休得梦朝云。

〔副末〕朋友相待多时。请二位相公落船去罢。〔生〕你搬着行李。我就来了。〔旦〕相公。你如此恝然就去了。〔生〕娘子。大军之后。继以凶年。家园淸素。桂玉关心。别后情怀。万望自遣。林家弟妇。远来避难。早晚维持。必须宽慰。〔旦〕相公。家事不必叮咛。但恐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旅况愁怀。幸君自爱。〔小生〕娘子。黄鸟已寄他邦。靑鸾又分破镜。兴言及此。肠断心崩。但旣欲名遂功成。未免远离久别。邹家嫂嫂。重蒙周恤。你可分勤代劳。事之如母。〔贴〕奴家职分。不须分付。但愿相公鳌头早占。雁足先传。使尊嫂寡妻。同沾雨露。那时握手相欢。不似今日别离之苦也。〔生小生〕我二人就此别了。〔旦贴〕奴家有送。

【玉山颓】〔旦扯生衣泣介〕离情添恨。谩牵衣频说誓盟。愿珍防野店山村。〔附耳低语〕还须念玉消香褪。〔生泣介〕你兰情蕙性。休害得愁眉蹙损。〔合〕返斾期难订。泪盈盈。愿封书早早报泥金。

【前腔】〔贴扯小生手介〕叮咛须听。未登程先问归音。纵君家驷马高登。〔低语介〕休学做亏心短行。〔小生〕芙容帐冷。望娉婷宽心待等。

〔合前内催介〕潮水已平。请二位相公登舟。〔生小生〕满怀离别恨。尽在不言中。二位娘子。就此拜辞了。〔对拜介〕

【鹧鸪天】〔生〕两两分飞痛此行。〔旦〕相携无计破愁城。〔小生〕空山化鹤舒长翼。〔贴〕寒夜啼鹃泣短檠。〔二生〕二位娘子请回。〔并下二旦吊场旦〕人去矣。不留情。〔贴〕双眸凝注枉叮咛。〔旦〕倚楼谩把长江盼。〔贴〕渐远孤帆欲断魂。

〔旦〕泪随流水去。

〔贴〕愁逐野云飞。

〔旦〕愿取归期速。

〔贴〕明朝也是迟。

猜你喜欢
  马廷鸾·唐圭璋
  李促虺·唐圭璋
  刘仙伦·唐圭璋
  第一折·佚名
  第四折·贾仲明
  第四折·武汉臣
  第四折·郑廷玉
  卷七十九·陈起
  卷一百三十四·陈思
  卷四百二十八·曹学佺
  卷二百十·曹学佺
  卷八十四·陈邦彦
  卷十九·陈邦彦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菊部羣英》·张次溪
  第四出·徐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放翁诗选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放翁诗选前集十卷後集八卷附别集一卷宋罗椅刘辰翁所选陆游之诗也前集椅所选元大德辛丑其孙憼始刻之前有憼自序後集辰翁所选前後无序

  • 卷二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尊编廖 驹【一首】驹闽人有彊恕斋槀思亲戎马何时歇奔驰倦此身青灯孤馆客白髪倚门人书信连年絶家山入梦频归来未有日囘首一沾巾李孟璿【一首】孟璿名均海盐人以荐官府学训导

  • 卷三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三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秦观淮海集钞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豪隽慷慨溢於文词举进士不中盛气好奇读兵家书见苏轼於徐为黄楼赋轼以为有屈宋才介其诗於王安石亦谓清新如鲍谢轼勉以应举为

  • 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九舒元舆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元和中登进士第调鄠尉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改着作郎分司东都李训与元舆善训用事再迁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

  •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脱脱

        ◎百官志一   官生于职,职沿于事,而名加之。后世沿名,不究其实。吏部,一太宰也,为大司徒,为尚书,为中书,为门下;兵部,一司马也,为大司马,为太尉,为枢密使。沿古官名,分今之职事以配之,于是先王统理天下之法,如治丝而

  • 附录·苏天爵

    苏天爵传(元史卷一八三)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父志道,历官岭北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和林大饥,救荒有惠政,时称能吏。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改翰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史记卷四十九 汉  太  史   令 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外戚世家第十九 【索隐外戚纪后妃也后族亦代有封爵故

  • 春秋大全卷二十一·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宣公下【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晋景三齐顷二衞穆三蔡文十五郑襄八曹文二十一陈成二杞桓四十宋文十四秦桓八楚庄十七】春葬陈灵公【公羊传讨此贼者非臣子也何以书葬君子辞也楚已讨之矣臣子虽欲讨之而

  • 卷十六·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六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二桓公【下】【七年】传名贱之也传曰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又云服于有礼社稷之卫谷邓在南地属衡岳以越弃疆楚逺朝恶人卒至灭亡故书名以贱之杜驳论先儒自谓一凖丘

  • 卷一百六十三·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一孔子间居至民之父母矣【孔子闲居】考异宋板疏子夏覆五至三无之事【一叶左五行】覆下有问字子夏

  • 第十 谋篇 3·王诩

    【原文】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故外亲而内疏①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②,因其见以然之③,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④,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

  • 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佚名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之二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譬如须弥山。若诸杂色至其边者同一金色。世尊,若有众生至菩萨边者,若瞋心。若净心。若欲染心。如是一切悉皆同一萨婆若色。世尊,我从今日於诸菩萨。生尊重心如须弥山。世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自融

    伏龙千岩长禅师千岩禅师。讳元长。越之萧山董氏子也。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其接物利人。灼类于本。当元季时。其著我田衣者。无不藉赖。朝廷褒重。而高其声价。公居伏龙。惟力田博饭而已。君

  • 金丹大旨图·陆西星

    古仙丹法,载之丹经,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大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二者其尽之矣。一阴一阳,配合以两者,天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者,天之行也。《契》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谓离坎是也。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