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

  口 诀

  三不可

  危稹逢吉曰:诗不可强作,不可徒作,不可苟作。强作则无意,徒作则无益,苟作则无功。骊塘文集

  八句法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王直方

  四 不下八条并释皎然述

  气高而不怒,力劲而不犯,情多而不暗,才赡而不疏。

  四 深

  气象氛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薄,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二 要

  要力全而不若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二 废

  虽欲废巧尚直,而神思不得直;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四 离

  欲道情而离深僻,欲经史而离书生,欲高逸而离阔远,欲飞动而离轻浮。

  六 迷

  以虚大为高古,以缓慢为淡伫,以诡差为新奇,以错用意为独善,以烂熟为稳约,以气劣弱为容易。

  七 至

  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至难而状易,至丽而自然。

  七 德

  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裁。

  三 多

  欧公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仆于诗亦云。

  三 偷

  诗有三偷:[偷语]最是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太清”,陈主“日月光天德”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如柳浑“太液微波起,长杨高树秋”,沈佺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是也。[偷势]才巧意精,各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王昌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是也。李淑诗苑类格

  十 难下四条并陈永康吟窗杂录序

  一曰识理难,二曰精神难,三曰高古难,四曰风流难,五曰典丽难,六曰质干难,七曰体裁难,八曰劲健难,九曰耿介难,十曰悽切难。

  十 易

  气高而易怒,力劲而易露,情多而易暗,才赡而易疏,道情而易僻,思深而易涩,放逸而易迂,飞动而易浮,新奇而易怪,容易而易弱。

  十 戒

  一戒乎生硬,二戒乎烂熟,三戒乎差错,四戒乎直置,五戒乎妄诞,六戒乎绮靡,七戒乎蹈袭,八戒乎浊秽,九戒乎砌合,十戒乎俳谐。

  十 贵

  一贵乎典重,二贵乎抛掷,三贵乎出尘,四贵手浏亮,五贵乎缜密,六贵乎雅渊,七贵乎温蔚,八贵乎宏丽,九贵乎纯粹,十贵乎莹净。

  二十四名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人,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篇、章、操、引、谣、讴、歌、曲、词、调。自操而下八名,皆是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难题号不同,而悉谓之诗。元稹集

  初学蹊径

  初 学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吕氏童蒙训

  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宁粗无弱,宁僻无俗:诗文皆然。后山诗话

  学 古

  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辞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象也。吕氏童蒙训

  东坡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仆尝以此语太高,后年齿益长,乃知东坡之善诱人也。许彦周诗话

  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肩,恐无此道理。陈无己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语得之。漫斋语录

  晦庵诲人学陶柳选诗韦苏州

  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也。如选诗及韦苏州,亦不可不熟读。

  晦庵诲人学六朝李杜

  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李、杜,只学那峣嵠底,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

  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然;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

  陵阳诲人学韦诗

  公每劝读韦苏州诗。且云:余晚年酷爱此诗。后有书见抵,犹云多读杜陵、韦、柳也。室中语

  又读少陵诗学古人诗

  尝有一少年请益,公谕之,令熟读杜少陵诗;后数日复来,云少陵诗有不可解者,公曰:且读可解者。室中语

  杜少陵作八句近体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卒章之辞。今人效之,临了却作一景联,一篇之意无所归,大可笑也。室中语

  一日,有客携所业谒公,客退,公观之竟,语仆曰:此人多读东坡诗,大率作文须学古人;学古人尚恐不至古人,况学今人哉,其不至古人也必矣。室中语

  吕居仁诲人

  楚词、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遍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

  向 背

  学老杜诗,所哀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何!黄鲁直与赵伯充书

  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学杜无成,不失为功,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乐天耳。后山

  近时学诗者率宗江西,然殊不知江西本亦学少陵者也。故陈无己曰: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少陵,故其诗近之;今少陵之诗,后生少年不复过目,抑亦失江西之意乎!江西平日语学者为诗旨趣,亦独宗少陵一人而已。余为是说,盖欲学诗者,师少陵而友江西,则两得之矣。渔隐

  悟 入

  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如老苏之于文,鲁直之于诗,盖尽此理矣。吕氏童蒙训

  须令有所悟入,则自然度越诸子。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顿悟笔法,如张者,专意此事,未尝少忘胸中,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他人观舞剑,有何干涉!非独作文、学书而然也。吕居仁

  去 陋

  作诗浅易鄙陋之气不除,大可恶。客问:何从去之?仆曰:熟读唐李义山诗与本朝黄鲁直诗而深思之,则去也。许彦周

  忌 俗

  陈参政去非少学诗于崔德符,尝问作诗之要。崔曰: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却扫编

  忌随人后

  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信然。陆机曰:“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也。宋子京笔记

  勤读多为

  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常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比说之效耳。东坡

  陵阳谓诗本于读书

  公一日见谓曰:余老矣,固愿与后生东说西话。但近年人家子弟,往往恃其小有才,更不肯读书,但要作诗到古人地位;殊不知古人未有不读书者。大可悯叹耳!

  陵阳论诗本于学

  范季随尝请益曰:今人有少时文名大著,久而不振者,其咎安在?公曰:无他,止学耳。初无悟解,无益也;如人操舟入蜀,穷极艰阻,则曰吾至矣,于中流弃去篙榜,不施维缆,不特其退甚速,则将倾覆矣。如人之诗,止学也。

  艺熟必精

  昔梅圣俞日课一诗。余为方孚若作行状,其家以陆放翁手录诗稿一卷为润笔。题其前云:七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九日,计七十八日,得诗一百首。陆之日课尤勤于梅。二公岂贪多哉!艺之熟者必精,理势然也。刘后村文

  不可强作

  或励精潜思,不便下笔;或遇事因感,时时举扬,工夫一也。古之作者,正如是耳。惟不可凿空强作,出于牵强,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吕居仁

  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山谷

  不可泛泛

  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余行蜀道,过筹笔驿,如石曼卿诗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脍炙天下久矣;然有山水处皆可用,不必筹笔驿也。诗眼

  不可费力

  黄鲁直与郭功甫曰:公做诗费许多气力做甚?此语切当,有益于学诗者。许彦周

  不可作意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此简斋之诗也。观末后两句,则诗之为诗,岂可以作意为之耶!小园解后录

  不露斧凿

  有意中无斧凿痕,有句中无斧凿痕,有字中无斧凿痕,须要体认得。漫斋语录

  不可露斧凿粘皮骨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李商隐柳诗云:“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其有斧凿痕也。石曼卿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恨其粘皮骨也。能脱此二病,始可以言诗矣。

  不可粘皮着骨

  “亭亭思妇石,下阅几人代。荡子长不归,山椒久相待。微云荫发彩,初月辉蛾黛。秋雨叠苔衣,春风舞萝带。宛然姑射子,矫首尘冥外。陈迹遂亡穷,佳期从莫再。脱如鲁秋氏,妄结桑下爱。玉质委泥沙,悠悠复安在?”此贺方回作望夫石诗也,交游间无不爱者。余谓田承君云:此诗可以见方回得失:其所得者,琢磨之功;所失者,太粘着皮骨耳。承君支以为然。王直方诗话

  言其意不言其名

  东坡曰: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故其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禁脔

  不可太着题

  世有青衿集一编,以授学徒,可以论蒙。若天诗云:“戴盆徒仰止,测管讵知之?”席诗云:“孔堂曾子避,汉殿戴冯重。”可谓着题。乃东坡所谓“赋诗必此诗”也。漫叟诗话

  得其短处

  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如“封主簿亲事不合”诗之类是也。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吕氏童蒙训

  诗意贵开辟

  凡作诗,使人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句,次第终篇,方为至妙。如老杜“莽莽天涯雨,江村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是也。室中语

  诗要联属

  大概作诗,要从首至尾,语脉联属,如有理词状。古诗云:“唤婢打鸦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可为标准。室中语

  次 韵

  公平日虽有次韵诗,然性不喜为。尝云:古人不和,况次韵乎!室中语

  诗贵传远

  又云: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传远。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仆曰:老杜遣兴诗谓孟浩然云:“赋诗不必多,往往凌鲍谢。”正为此也。室中语

  又云:诗虽细事,然古人出语,必期于传;故少陵有“老去新诗谁与传”,“清诗句句自堪传”,“将诗不必万人传”之句。

  诗有正邪

  公云:诗道如佛法,当分大乘、小乘,邪魔、外道,惟知者可以语此。室中语

  得人印可

  韩子苍云:作诗文当得文人印可,乃自不疑。所以前辈汲汲于求知也。遗珠

  自成一家

  学诗须是有始有卒,自能名家,方不枉下工夫。如罗隐、杜荀鹤辈,至卑弱,至今不能泯没者,以其自成一家耳。室中语

  诗不可言什

  诗二雅及颂,前二卷题曰某诗之什。陆德明释云:歌诗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

  诗有力量

  诗有力量,犹如弓之斗力,其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及处,分寸不可强。若出塞曲:“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又八哀诗“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许彦周诗话

  焚 诗

  余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臣喜曰:公之文进矣,仆之诗亦然。宋子京笔记

猜你喜欢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谢章铤
  ●卷九·丁绍仪
  感伤一 古调诗五言 凡七十八首·白居易
  新催妆曲·徐志摩
  四集卷五十五·乾隆
  柴氏四隐集原序·柴望
  卷四十·梅鼎祚
  卷三百五十二·陈思
  卷一百七十七·陈思
  巻七·邵浩
  卷十一·史简
  二薇亭集补钞·管庭芬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四十三·徐倬
  李冠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徐世昌

    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江西分守湖西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愚山先生学余集》。浮萍兔丝篇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

  • 卷一百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一花果朝华赋          【晋】夏侯湛咨神树之修异实积阳之纯精蜿潜根以诞节据川壤以擢茎皎日升而朝华?景逝而夕零逮明晨而繁沸若静夜之众星长茎攒起柔条列布濯灵柯于时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蔡东藩

      却说章帝生母,本是贾贵人,见二十五回。因为马太后所抚养,故专以马氏为外家,未尝加封生母;就是贾氏亲族,也无一人得受宠荣。至马太后告崩,乃策书加贾贵人赤绶,汉制贵人,但服绿绶,惟诸侯王得用赤绶。安车一驷,宫人二百,御府杂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二月。己卯。谕军机大臣等、李续宜奏、皖逆纠合大股捻匪。由英霍上犯鄂边。已于二月初六日、由青草堛率全军而上。六安寿州一带。势难兼顾等语。逆贼上犯楚疆。势极剽疾。胡林翼力守太湖。因病未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四·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四 旗帜 金以水德王凡用师行征旗皆尚黑虽五方皆具必以黑为主寻常车驾出入止用一日旗与后同乘则加月旗二旗相间而陈或数百队或千余队日旗即以红绡为日刺於黄旗上月旗即以素帛为月

  • 五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佚名

    五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查办遗书,恭折奏覆事。钦奉谕旨,采访遗书,经前抚臣熊学鹏购得五十六种,护抚臣布政使王亶望购得五十一种,又淳安县知县

  • 钦定元史语解卷七·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七地理巴噶罕  【微小也卷一百十八作不海韩】莽赉音苏密【尔  第一须弥山也卷一百十八作莽来由失木鲁】伯【尔】克图 【险处也卷一

  • 二十五、考市·包天笑

      先谈县考,我就去报了苏州府吴县籍。在那个时候,省之下有府,府之下有县,而苏州一府之下,却有九个县。怎样的九个县呢?长洲、元和、吴县,谓之上三县;常熟、昭文、吴江、震泽、昆山、新阳,谓之下六县。上三县的长、元、吴,就在

  • 范仲淹传·脱脱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原来是..州人。后来全家迁徙到江南定居,于是成为了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长山县一位姓朱的家里,他也就改姓朱,名说。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长大

  •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哲宗元佑二年翰林学士苏辙论黄河必非东决疏曰臣去岁领户部右曹以财赋不足而开河之议不决河北费用不赀曾上三章

  • 上论·章世纯

    ○孝弟也者 二句贤、者重孝弟、而明其为要道焉、夫孝弟亦仁也、而独居仁之摠则因仁之所待而全、也是以君子重之、且世之言道者。务为大耳。而家庭孝弟之事。则薄而不修。必以此为浅小易究之事也乃一

  • 文公·文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夏,曹伯来朝。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单伯至自齐。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齐人侵我西鄙。季孙行父如晋。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

  • 弘明集卷第九·僧祐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吴兴沈绩作序注)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并二启诏答)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吴兴沈绩作序注)  夫神道冥默。宣尼固已绝言。心数理妙。柱史又所未说。圣非智不周近情难用

  • 致班禅熊希龄函·太虚

    班禅大师、秉三先生均鉴:顷接四川佛教会来电云云,太虚但讲经耳,不知其可。兹幸五族佛徒,班师允为领袖,各区教产,秉公素殷护持,而又值二公均列议席,为此敬陈来电,祈察!至所关佛教宏护之事,应如何筹议施行,统希尊裁为荷!专此,恭请大安

  •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 十一之卷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世杨岐三世)  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十八人(十二人见录) 舒州太平佛鉴慧懃禅师 东京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 舒州龙门佛眼清远禅师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 嘉州九顶清

  • 宗子相集·宗臣

    十五卷。明宗臣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后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

  • 黄帝阴符经注·沈亚夫

    黄帝阴符经注,原题「给事中沈亚夫注」。《通志•艺文略》着录是书一卷,当出于北宋。今本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前有序言一篇,总叙经旨。极陈内丹家言,然观其注文尚称简洁平实。经文取三百字本,分上中下三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