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五、考市

  先谈县考,我就去报了苏州府吴县籍。在那个时候,省之下有府,府之下有县,而苏州一府之下,却有九个县。怎样的九个县呢?长洲、元和、吴县,谓之上三县;常熟、昭文、吴江、震泽、昆山、新阳,谓之下六县。上三县的长、元、吴,就在苏州城厢内外以及各乡各镇,其余六县,即今日已归并为常熟、吴江、昆山为三县。

  我们住在苏州城内的人,原是长、元、吴三县都可以报考的,何以却报考了吴县呢?这有三个原因:一则,我祖籍是吴县,而不是长、元。二则,我现在所住居的地方,在阊门一带,也是吴县境界。三则,吴县是三县中的大县,辖地既广,学额也较多。但吴县是大县,却不是首县,首县乃是长洲,所以称为长、元、吴。可是长洲虽首县,吴县以大县资格,亦以首县自居。苏州有句俗语,叫做“长洲弗让吴县。”出三节会的时候,长洲城隍与吴县城隍往往为了争道而仪仗队相打起来。如果一家小兄弟争吵,他们的母亲往往骂道:“你们又长洲弗让吴县哉。”及至辛亥革命,三县归并成一县,统称之为吴县,而吴县的区域愈大了。

  苏州有一个考场,称之为贡院,在葑门内双塔寺前(一名定慧寺巷),双塔细而高,正像两枝笔,这是吴下文风称盛的象徵。据老辈说:苏州从前本没有贡院,那个考场,是在昆山的,士子考试,要到昆山去。到后来苏州才有考场。现在这个考场很宽大,里面可以坐数千人。有头门、二门,进去中间一条甬道,两边都是考棚,一直到大堂,大堂后面,还有二堂以及其它厅事、房舍等等,预备学政来考试住的。

  每当考试时,那里就热闹起来,一班考生,都要到贡院周围,去租考寓。为的在开考那一天,五更天未明时,就要点名给卷,点名携卷入场后,就要封门,封门以后,任何人不能进去了。如果住得远一点的考生,便要赶不及,又如果遇着了风雨落雪,更加觉得不便。因此大家都要在邻近考场的地方,租定一个考寓。

  住在贡院附近人家,到考试时出租考寓,视为当然的事。房子多余的人家,不必说了,把家中空闲的房屋,临时出租,那大厅、门房,凡是可以住人,都可以派用场。即使是小户人家,自己只住两三间屋的,也可以让出一间与考生,或者将自己所住房间,以及床铺,家具,都让给他们,而自己另想法子,暂住到别处去的。

  苏州一向是尊重读书人的,对于考生,以为斯文种子,呼之为考相公,便是租考寓与他们,也不事苛求。这一场考试下来,他们的考寓中,考取了多少新秀才,他们引为荣耀,而且夸为吉利。住在他们那里,有如家人妇子一般。我有一位同学,住在考寓里,被女主人看中了,就把女儿许配了他。这不仅是我国的留学生中,有此艳遇,那旧日的考试中的考寓里,也有此佳话呢。

  租考寓是订明三次考试的,即县考、府考、道考。租金此寻常租屋略贵一些,但这是临时租借性质,而且把床榻、家具、炉灶等等,都临时借给你的。这屋子里,也同学校宿舍一般,一间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有多少铺位。三考完毕,大家回去,也有的得第以后另外荡一些谢仪,这是例外的。

  除了考寓以外,便是临时设立的许多书铺子、文具店。因为这个地方是住宅区,他们都租借人家的墙门间,设立一个简单的铺位。几口白木的书架,装满了书,柜台也没有,用几块台板,套上个蓝布套子。招牌用木板糊上白纸,写上几个大字,却是名人手笔。这时观前街的几家书店,也都到这里来,设立临时书店了。若到了府考、道考的时候,更为热闹,因为常熟、吴江、昆山的考生都要来。也有上海的书店,他们是专做赶考生意的。

  文具店不像现在那样都成了欧美化,从前的文具店,完全是国粹。纸、墨、笔、砚是大宗,还有卷袋、卷夹、墨匣、笔匣等,更带卖些诗牋信封、白摺子、殿试策,没有一样不是国货。可是却有一样,非外国货不可,那就是洋蜡烛是也,这洋蜡烛,在文具店里也有买,原来这考试有时到深夜,须要接烛,而中国蜡烛太不适宜:一则,有烟煤,要结灯花;二则,如果跌倒,烛油便要污卷;三则,没有插处,又常常要易烛。洋蜡烛均无此弊,当时德国的白礼氏船牌洋烛,已倾销于中国,而考生则非此不可(即乡会试亦用得着),正给它推行不少呢。

  在此时期,临近一带的菜馆、饭店、点心铺,也很热闹。从临顿路至濂溪坊巷,以及甫桥西街,平时食店不多,也没有大规模的,到此时全靠考场了。假如身边有三百文钱(那时用制钱,有钱筹而无银角)三四人可饱餐一顿,芹菜每碟只售七文(此为入泮佳兆,且有古典),萝卜丝渍以葱花,每碟亦七文,天寒微有冰屑,我名之曰冰雪萝卜丝。我们儿童不饮酒,那些送考的家长们,亲友们,半斤绍兴酒,亦足以御寒,惟倘欲稍为吃的讲究一点,那些小饭店是不行的,就非到观前街不可了。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范晔
  第九十四回 陈奇瑜得贿纵寇 秦良玉奉诏勤王·蔡东藩
  卷十二·张廷玉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后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卷四十二·张守节
  南游记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第29章 武汉失守后·冯玉祥
  儒林传·李百药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李延寿
  孛术鲁·宋濂
  卷四十九祀典二·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佚名
  卷第卅六·佚名
  倪兆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万俟咏·唐圭璋

      咏字雅言,自号词隐。游上庠不第。充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20),补下州文学。有大声集五卷,不传。   蓦山溪   桂花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

  • 卷五·唐圭璋

    周邦彦(十六首)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

  • 五集目录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录九卷之六十九壬子元旦元旦试笔元旦夀皇殿瞻礼纪事咏檀玉如意杨晋庆岁图降旨寛免各省积欠钱粮诗以志事题乾清宫所藏五砚降旨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五省昨岁不成灾

  • 第六出 哭表 (仙吕调真文韵)·丁耀亢

    【卜算子】(末冠带上)触目伤心尽,万事愁难忍。痛哭当年报汉疏,多少孤臣恨。落叶长安不可闻,批鳞空自问高旻。丈夫热血凭谁洒,夜半挑灯泣古人。下官沈炼。别号青霞。官任锦衣卫经历。禄微官卑,虽无谋政之权,肠热

  • 静思集巻四·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古送刘掾归休人生无如食禄好何似逄萌挂冠早山林朝市将无同英雄不向尘中老闻君拂衣归故林徃事欲说谁知心一代文章尘土梦百年富贵浮云阴君今住近青原下庭竹窓梅絶潇洒几回清夜梦故人故人天上骑骢马丹心

  • 卷一百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 明 曹学佺 编 方外一 吴筠【字贞节华隂人】 游仙诗 启册观往载揺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悟彼九仙妙超然全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祥风吹羽盖庆霄

  • 卷七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七十七宫殿艮岳赋【有序        宋】李 质宣和四年嵗在壬寅夏五月朔艮岳告成命小臣质恭请作古赋以进臣俯伏惴栗惧学术荒陋不足以奉诏正衣冠屏息窃诵宸制如日月照映至于经营终始与

  • 诸序·顾贞观

    余弱冠与徐子石渔定交于一一堂,见其手录梁汾先生《弹指词》一卷,每风清月夜,相与歌&ldquo;季子平安否&rdquo;二阕,激昂慷慨,如李少卿更衣循发时,于以见情词入人深也。越今二十馀年,先生之孙仲温重刻《弹指词》成,而属余为之序

  • 艇斋小集·曾季貍

    (宋)曾季狸 撰曾季狸字裘父文定公弟宰之曾孙也再举进士不第师事韩子苍吕居仁又与朱晦翁张南轩书问往复南轩被召季狸戒其不当谈兵且劝以范文正忠宣父子为法郡守张孝祥枢密刘珙荐于朝皆谢不起吕东莱数称其学有渊源南轩有

  •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洪武三十年春正月甲寅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丙辰享太庙○长兴侯耿炳文佩征西将军为总兵官武定侯郭英为副往狭西及甘肃选精锐步骑巡西北边以备胡寇上谕炳文等曰帝王之治天下务安民也今海内无虞民固安矣然边境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纪昀

    天文略 【一】(臣)等谨按周官推步掌于冯相氏占变掌于保章氏各有专司故司马迁史记分为八书之二古者小民咸识天象仰瞻星汉用知时 节而趣耕作夏小正月令诸书示农事女工勿怠缓也而律设科条私习天文有禁乃以绝民间或妄语禨祥

  • 段坚传·张廷玉

    段坚,字可太,兰州人。年少读书时即有圣贤之志。乡试中举,入国子监。景泰元年(1450),上书请求召还四方监军,取缔全国各地佛道寺观,未获批准。五年(1454)中进士及第,授福山知县。他在本县刊印《小学》,在士民中讲诵,素来鄙陋的民

  • 卷一百四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一百四十六 朱批缪沅奏摺 内阁学士【臣】缪沅谨 奏【臣】於雍正六年四月二十日奉 旨差审参革原任蒲台县知县朱成元家人张士荣叩阍控告告休蒲台县知县王僧慧一案【臣】於五月初二日至济南本日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七嘉礼册封亲王世子郡王之礼命下礼工二部制亲王及世子册寳以金郡王册印银质金饰  【若嗣封王注名于册寳印世相授】豫期礼部诹吉奏请命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为使内阁学士翰林院学士礼

  • 卷十七·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七    明 湛若水 撰文公【名興僖公子母聲姜夫人出姜在位十八年】【襄王二十六年】元年【晉襄二年齊昭七年衛成九年蔡莊二七年鄭穆二年曹共二十七年陳共六年杞桓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唐慧琳

        大唐沙门慧苑撰  音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上(并序)  经从第一卷尽第十六  原夫第一胜义寔离言之法性等流真教诚有海之方舟故以名句字声作别相之本质色香味触为住持之自体嗟乎超绝言虑之旨洽悟见闻之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周庄王九年。释迦生於天竺迦维卫国 按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

  • 佛果击节录卷下·圆悟克勤

      雪窦明觉禅师拈古  佛果圜悟禅师击节第三十八则洞山三顿举洞山初和尚到云门。门问近离什么处。(常程途)山云查渡。(实头人难得)门云。夏在什么处。(第二头箭锋也须着眼)山云。湖南报慈。(可[日*煞]不瞒人)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