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礼部诗话全文

  仲长统《述志》诗,允谓奇作,其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昌黎志辟异端,而汉三贤赞,统与焉,殆未之察也。

  汤伯纪注陶渊明《述酒》诗,定为瘦辞隐语,盖恭帝哀诗。发千古之未发,诸否之韪之,其难解处,亦不敢决,得存疑之意,愚尝有一二管见补之。“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汤注:“司马氏出重黎之后,此言晋室南渡,国虽未末,而势之分崩久矣。至于今,则典午之气数遂尽也。素砾未详。修渚疑指江陵。”愚谓以“离”为“黎”,则是陶公故讹其字以相乱。离,南也,午也。重离,典午再造也。止作晋南渡说,自通。《书》“我则鸣,鸟不闻”,陶正用此。鸟指凤凰,此谓南渡之初,一时诸贤犹盛也。砾,小石。修渚,长江,指江左。皛,显也。此承首句离照字言。“素砾”显于江渚,其微已甚;至“南岳无余云”,则气数全尽矣。“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汤注:“裕始封豫章郡公。‘重华’谓恭帝禅宋也。”愚谓亦寓裕字,恭帝封零陵王,舜冢在零陵九疑,故云尔。裕实篡弑,陶翁岂肯以禅目之。“日中翔河汾”,日中,午也。裕以元熙二年六月废帝,故诗序夏徂秋,亦寓意云。愚尝读《离骚》见屈子闵宗周之阽危,悲身命之将陨,而其赋《元游》之篇曰:“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超无为以至清,与泰初而为邻。”乃欲制形炼魄,排空御风,浮游八极,后天而终。原虽死,犹不死也。陶公此诗,愤其主弑国亡,而末言游仙修炼之适,且以天容永固、彭殇非伦赞其君,极其尊爱之至,以见乱臣贼子,乍起倏灭于天地之间者,何足道哉。陶公胸次冲淡和平,而忠愤激烈,时发其间,得无交战之累乎?洪庆善之论屈子,有曰:“屈原之忧,忧国也;其乐,乐天也。”吾于陶公亦云。

  汤公因释《述酒》诗,遂及诸篇,直以暴其心曲,故不泛论,甚简而精。愚读之,偶有所见,附著于后。《赠长沙公族祖》云:“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云云。苏明允《族谱》引,一篇之意,不出此数语。《命子诗》末句:“亦已焉哉。”郑康成《诫子书》末曰:“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公正用此语,陆放翁《笔记》云尔。《归鸟》四章。一章“和风”,二章接“清阴”句下,三章“日夕气清”,四章“寒条”,具四时意。《归田园居》第一首:“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古《鸡鸣行》:“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巷中。”陶公全用其语。第二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本杨恽书意。《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自何晏注《论语》,以空为虚无,意本《庄子》,前儒多从之。硃子以回赐屡空货殖对言,故以空匮释之。今此以“被褐”对“屡空”。又《饮酒》第十二首:案汤注第九首。“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以“屡空”对“长饥”,硃子之意,正与之合。《还旧居》诗:“畴昔家上京。”按上京在今南康郡城外十里,栗里原去郡一舍,则公尝徙于此。前者《移家》诗,居不一处也。《拟古》第二首:“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汤注:“田畴字子泰,北平无终人。”按始畴从刘虞,虞为公孙瓚所害,誓言报雠,卒不能践,而从曹操讨乌桓,节义亦不足称。陶公亦是习闻世俗所尊慕尔。第三首:“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托言不背弃之义。《杂诗》第二首:“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翁之志非它,忠愤而已。念此还悲,终晓不能静。”此与《述酒》篇“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意同。《读山海经》第一首:“绕屋树扶疏。”汤注:“扶疏本《太玄》。”愚按《燕剌王传》刘向封事,皆有此语,在扬雄前。第十首“刑天舞干戚”,他本误作“形夭无千岁”,曾纮伯容为辨正之。《桃花源记并诗》,洪景卢云:“后人因陶公记诗,不过称赞仙家之乐,唯韩公有‘渺茫宁知伪与真’云云,不及所以作记之意。窃意桃源之事,以避秦为言;至云无论魏晋,乃寓意刘裕,托之于秦尔。又引胡仁仲诗大略云:“靖节先生绝世人,奈何记伪不考真。先生高步窘末代,雅志不肯为秦民。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离风尘。”斯说得之。愚早岁尝题《桃源图》云:“古今所传避秦,如茹芝之老,采药之女,入海之童,往往不少,桃源事未必无,特所记渔父迷不复得路者,有似异境幻界神仙家之云。此韩公所以有是方言。愚观翁慨然叔季,寤寐羲皇,异时所赋‘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慕向至矣。其于桃源因所乐闻,故今诗云:‘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于此可以知其心,而事之有无,奚足论哉?”颇与前辈之意相发。

  予家《渊明集》十卷,卷后有杨休之序录||宋丞相私记及曾纮说《读山海经》误句三条,乾道中,林栗守江州时所刊。第三卷首有序云:“《文选》五臣注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题云:‘渊明诗,晋所作者,皆题年号,入宋所作,但题甲子而已。意者耻事二姓,故以异之。’思悦考渊明之诗,有以题甲子者,始庚子距丙辰,凡十七年间,只九首耳,案集九题诗十一首。皆晋安帝时所作也。中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作》,此年秋,乃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解印绶,赋《归去来兮》。后一十六年庚申,晋禅宋,恭帝元熙二年也。萧得施作传曰:‘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于渊明之出处,得其实矣。宁容晋未禅宋前二十载,辄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以甲子而自取异哉?矧诗中又无标晋年号者,其所记甲子,盖偶记一时之事耳,后人类而次之,亦非渊明意也。世之好事者,多尚旧说,今因详校,故书于第三卷首,以明五臣之失,且袪来者之惑。”愚按陈振孙伯玉亦云:“有治平三年思悦题。”思悦者,不知何人,今未有考,但其所论甚当而有未尽。且《宋书南史》皆云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惟云甲子而已。李善注《文选》,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题下,引《宋书》云云。尽自沈约李延寿皆然,李善亦引之,不独五臣误也。今考渊明文,惟祭程氏妹文书“义熙三年”,《祭从弟敬远文》则云“岁在辛亥,节惟仲秋”,《自祭文》则曰“岁惟丁卯,律中无射”。惟丁卯在宋元嘉四年,辛亥亦在安帝时,则所谓一时偶记者,信乎得之矣。本传:“江州否则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潜游庐山,弘令其故人庞通之赍酒具,半道栗里邀之。”集中答庞参军四言五言各一首,皆叙邻曲契好,明是此人。又有怨诗示庞主簿者,即参军邪?“半道栗里”,亦可证移家之事。陈氏《书录》称吴仁杰斗南有年谱,张縯季长有辨证,俟见并考之。

  周伯弜编《三体诗》,绝句以杜常《华清宫》一首为冠:“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按《唐史》及小说诸书,皆无杜常名字。或者以为宋人。然华清宫朝元阁,宋时不存已久,自当为唐人诗无疑。“晓风”,以陈仁《诗统》作“晓乘”为是,下有“西风”字,不应重用也。“长杨”止以树言尔。近有僧圆至,注作长杨宫,在盩厔县南。相去辽绝,知其不通,遂谓诗人寓言托讽,皆谬也。且此诗首句“江南”之云,地里已自难晓,故或者以蜀江之南释之,此句亦闲况不切。后两句虽形容空宫凄凉之景,亦非奇语。又用“长杨”字使人致惑,以冠此编,殊未为当。杜牧之《定量州开元寺》诗首句:“松寺曾同一鹤栖。”至注云:“所谓同鹤栖者,恐是与妇人同宿,托名鹤尔。”此尤谬妄。牧之跌宕,人遂以此归之,可发一笑。李洞《送三藏归西域》云:“十万里程多少难,沙中弹舌授降龙。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末句言其始去之时也,至注以为思三藏之时,则味短矣。

  硃子《感兴》诗第一篇云:“昆仑大无外,旁礴下深广。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皇羲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北山何先生曰:“此篇三节,首尾一意。首四句言盈天地间,别无物事,一阴一阳,流行其中,实天地之功用,品汇之根柢。次六句言伏羲观象设卦,开物成务,建立人极之功。无极翁只是举濂溪之号,犹昔人目范太史为唐鉴翁尔。此篇只是以阴阳为主,后面诸章,亦我是说此者,而诸说推之太过。”蔡仲觉谓“此篇言无极、太极,不知指何语为说太极,况无极乎?太极固是阴阳之理,言阴阳则太极已在其中,若强揠作太极说,则一章语脉,皆贯穿不来。此等言语滉瀁,最说理之大病。”第二篇云:“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论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勉斋先生曰:“两篇皆是言阴阳,前篇是说横看底,后篇是说直看底,横是上下四方,远近大小,此理拍塞,无一处不周,无一物不到,直是上自开辟以来,下至千万世之后,只是这物事流行不息。”而蔡氏反以勉斋之说为不然,使二篇果为太极作,勉斋安得无一言以及之乎?或者犹谓一理至理,岂非太极之名?且何先生固已言太极是阴阳之理,但全篇章指,非说太极耳。蔡氏乃以次篇为说,动而阳,静而阴,尤不可通。又第十四章元亨云云,因诚字万化原字,诸公又以为说太极。窃谓此言天道元亨利贞,非诚则无有,而人之五性,实以此存。世人逞其私见,穿以为知,不顺乎自然,故道愈昏而不可见。若山林之士,幽寂探索,反得其原,此指先天太极图之传,出于隐者也。盖上篇言圣贤操存之要,无非践竹,下篇言异端词藻之害道,故于此发明其旨,亦不必深为之说也。

  卫武公《抑戒宾筵》二诗,极言荒湛之失,本以刺王,而引以自归。至于丧乱回遹等语,皆所不讳,盖所以致其警戒之切尔,旧序之言为是。韦苏州《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兒。朝持摴蒲局。暮窃邻家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书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此盖韦公因见当时三卫恣横,身在其列,故托以自言,亦古人之意。论者遂谓韦少豪纵不羁,晚始折节,所谓对痴人谈梦也。使真为自言,则窃姬之丑,不识字之愚,何至如此历举乎?

  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图经》载费文袆登仙驾鹤于此,《齐谐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皆因黄鹤而为之说者,当以颢之自注为正。张南轩辨费文袆事妄,谓黄鹤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岳麓寺碑》,题江夏黄仙鹤刻,邕书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见相传之旧矣。

  《北山》诗后三章,“或燕燕居息”以下凡十二句,皆首用“或”字。韩公《南山》诗盖本此。卢仝《放鱼》诗,亦连六句用“或”字。《南山》之作,仝固得于自击也。

  方崧卿《韩文举正》后有附录等,裒集后人有及韩公事甚悉,而李商隐读韩诗甚壮伟,独不及载,何也?王伯大所刻本音释中载之。

  元微之《连昌宫词》,多重用韵“竹”“速”“录”“屋”“续”等。《渔隐丛话》载古人重用韵甚多,而未及此。

  “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此贺水部诗。贺,唐末五代时得道者。东坡以五诗纪其事,详见《汪浮溪集》。名亢,陈后山所为作传者。

  沈存中云:“婺州金华山有松石。”陆龟蒙《笠泽丛书》:“松石为琴荐。”姜特立《松石歌》:“壶山柏木不足道,康干节理由人为。”注:“壶山有柏,半化为石,余是坚木。回纥康干河有松,人斫之投水中,三年化为石,节理皆松也。”陆放翁《断碑叹》云“二萧同起南兰陵,正如文叔与伯升。至今人悲大萧死,赍恨不见梁家兴”云云,盖咏萧懿祠堂碑也。懿忠而衍篡,事具史传明甚多而翁误乃如此。又《筹笔驿》云:“一等人间管城子,不堪谯叟作降笺。”按《三国志》谯周为后主画降策,而降表乃却正所为,亦误也。

  昔人讥王介甫“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以秋英不比春花落,公引《楚词》为证。或谓“落”,初也,始也,如落成之落。愚谓《楚词》“落英”与“坠落”对言,屈子似非指“落”为“始”者,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硃子不释“落”字,亦阙疑之意。硃文公赠人诗云:“知君亦念我,相望平声两咨嗟。”今按“望”字作去声读自可;而注平声者,岂以其音之调乎?文公之于诗,其精如此。

  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句乃可,如李师中送唐介诗是也。若句韵建党,用此何为。又必用韵连而声协者,若东冬、寒山、爻豪、清青之类,今人乃间越用之,或一在上平,一在下平,皆非是。

  旧作集句,用东坡“庭下已生书带草”句对唐人“马头初见米囊花”,以为的切。近阅张祐诗,有云“碧抽书带草,红节米囊花”,已有此句矣。

  旧得黄可玉《江行小藁》,读其《望九峰山》诗云“看山如觅孟万年,君自求之眉睫间。病翁生愁午睡去,舟行失却九峰山。前瞻数点颇銛锐,沿流计程只此是”云云,爱其意新而语佳。后阅程致道北山集望九华山诗序云:“船发大云仓五十里许,顾江南众江中,有数峰奇爽特异,一见即知其为九华,问篙人,果然。”因知褚季野于广会中识孟万年,正应如此,黄岂尝见此邪?不然,则诗人胸次之妙,固有不约而同者。

  唐子西诗文皆精确,前辈谓其早及苏门,不在秦晁下。以予评之,规模意度,殆是陈无己流亚也。世称宋诗人,句律流丽,必曰陈简斋;对偶工切,必曰陆放翁。今子西所作,流布自然,用故事故语,融化深稳,前乎二公已有若人矣。《刘后村诗话》尝举十余联,考其集中,盖不胜举也。《春日郊外》诗“水生看欲到垂杨”,绝句“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简斋有“水光忽到树”及“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之句,非袭用其语,则亦暗合者与。

  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甲寅秋,与黄晋卿夜宿杭佑圣观,房墙外有古柏一株,月光隔树,玲珑晃耀。晋卿曰:“此可赋诗。”后阅默成潘公集,有一诗云:“圆月隔高树,举问何以名。镜悬宝丝网,灯晃云母屏。”序称:“因见日未出木表,光景清异,与诸弟约赋。”夜梦人告何不用下二句,乃知此夕发兴,与潘公不殊。又壬戌四月,予过京口,遇谢君植,同登北固,临视大江,风起浪涌,往来帆千百,若凝立不动者,因忆古人“千帆来去风,帆远却如闲”之句,诚佳语也。此类甚多,姑记二条,与朋友所共知者。

  大德丙午,师道侍先君在仙居,郭外数里南峰僧寺,山水颇清绝,尝一至焉。寺有监光轩,宋季名士吴谅直翁讲授其上,壁间题刻诗词,甚有佳者,略记三首于后。郭三益诗云:“山光竹影交寒辉,下有碧浸吹涟漪。沙痕隐隐白鸟去,石声凿凿扁舟归。芝兰发香禅味远,云务吐秀人家稀。须知春事不可挽,杜鹃已绕林中飞。”郭南渡后人,尝为令。陈碧栖仁玉骚词云:“怀佳人兮山扃,蹑烟霏兮步轻。蹇独立兮山上,空山无人兮寒松自声。怀佳人兮何许,白云封关兮猿鹤看户。羌有怀兮曷愬,风虚徐兮檐铎语。迟佳人兮未来,聊逍遥兮容与。”陈有文名,以白衣召用,作此时年甚少,盖怀吴谅直翁也。又有徐一初《九日登高摸鱼兒》词盖丙子后作:“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当年幕府,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连羽。登临莫上高层望,怕见故宫禾黍。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寸。黄花无语,毕竟是西风□□披拂,犹识旧时主。”亦感慨之作也。

猜你喜欢
  李好义·唐圭璋
  郑庶·唐圭璋
  第二十三出 感愤·许自昌
  第三折·贾仲明
  第十七折 群奸 诬·冯梦龙
  卷十八·杜文澜
  ●卷一·郭麐
  ●白石道人歌曲跋·姜夔
  八教授颂·闻一多
  初集卷十二·乾隆
  卷一百三十四·冯惟讷
  卷二百十四·陈思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八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一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癸亥,詔以冬至有事于南郊,羣臣毋得上表請加尊號。   甲子,燕王宮火。   丙寅,降知石州、洛苑副使劉舜臣為禮賓副使,坐盜用公使酒醋,法當死,上以邊臣特寬之。   丁卯,詔廣西

  • ·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并查办善后事宜暨凯旋妥筹防海情形摺·丁曰健

    奏为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巨匪多名,并将善后事宜分别查办暨凯旋抵郡妥筹防海情形,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北势湳伪北王洪欉等全股踞逆,并搜捕各处逸匪,台疆一律安定缘由,业于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缮摺

  • 谠论集卷一·陈次升

    (宋)陈次升 撰上神宗论转运使选用责任考课三法状【按此元丰七年次升初为御史时所奏】臣伏以生民休戚系郡县之得失今天下州三百县一千二百其治否朝廷固不得周知付之十八路转运使而与选者三司副使省府判官提点刑狱或以叙

  • 始兴王陈叔陵传·姚思廉

    始兴王陈叔陵字子嵩,高宗第二子。梁承圣年间高宗在江陵为直阁将军时,陈叔陵出生在这里。陈书江陵陷落,高宗随迁关右,叔陵留居穰城。高宗之所以回来,是以后主及陈叔陵为人质的。天嘉三年(562),随后主一道还朝,封为康乐侯,食邑

  • 尧暄传·李延寿

    尧暄,字辟邪,上党长子人。原名叫钟葵,后来赐名为暄。祖父尧僧赖,道武帝平定中山时,他和赵郡吕含最先来投奔魏国。尧暄聪明懂礼,容貌俊美。官至千人将军。太武帝因为他谦逊谨慎,提升他为中散大夫。后来又兼任北部尚书。当时刚

  • 方献夫传·张廷玉

    方献夫,字叔贤,广东南海人。他一生下就死了父亲,刚刚加冠成人就考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选为庶吉士。他正要告假回家侍养母亲,母亲也过世了,他于是住家守丧。正德年间,出任礼部主事,后调到吏部,升为员外郎。他同主事王守仁

  • 宣汉篇第五十七·王充

    儒者称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汉兴已来,未有太平。彼谓五帝、三王致太平,汉未有太平者,见五帝、三王圣人也,圣人之德能致太平;谓汉不太平者,汉无圣帝也,贤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见孔子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方今无凤鸟、

  • 春秋左传序·杜预

    晋杜氏着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春秋左氏传序【音义】【陆曰此元凯所作既以释经故依例音之本或题为春秋左传序者沈文阿以为释例序今不用】【疏】【正义曰此序题目文多不同或云春秋序或云左氏传序或云春秋经传集解序

  • 卷三十一·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三十一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商颂 郑笺曰商者契所封之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者吞鳦卵而生契尧之末年舜举为司徒有五教之功乃赐姓而封之世有官守十四世至汤受命伐夏桀定天下後世有中宗高宗此三王

  • 卷十六·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六宋 段昌武 撰正小雅郑氏诗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孔曰二雅正有文武成变有厉宣幽六王君丰镐之地文王居丰武王居镐太史公曰成王卜居洛邑定九鼎焉

  • 玉藻·姚际恒

    此篇多言天子诸侯服食起居之礼,威仪度数无不并详,真煌煌典礼之书也。与少仪、曲礼相似,而深邃过之,虽篇中间有脱误,要不害其全体,不必为之讳而强释也。(卷五五,页一)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以祭」,祭天也。郑氏

  • 卷三百二·佚名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之五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布施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 菩萨乐定品第五·佚名

    又复诸族姓子。等目菩萨摩诃萨。东方去此。过无数佛刹。於彼有土。名最上度无极。於彼有定正受。号无上度无极。如其所过本土。乃得最上之土。其土或有土而正受。或早时。或中时。或复晡时。或西时。或晚时。或念之顷

  • 卷第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五门总摄颂曰。焚尸诘三转  舍堕我身亡界苾刍不应  不合五皮用第五门第一子摄颂曰。焚尸诵三启  目连因打亡不应广大作  多获诸珍宝缘在室罗伐城逝多

  •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经文仅千余字,乃太上老君宣讲道法。谓世间万民不信三宝,背正信邪。每到上七之日,有斗口使者抄录其善恶,上奏天曹,减尅寿算。老君遂派遣北斗

  •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佚名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经文前半篇为神仙图像,有大像五幅,小像四十余幅。其中有部分宫殿楼阁图。图像之后为《九宫紫房三丹田诀》

  • 黑孩儿·还珠楼主

    《黑孩儿》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1947年11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4月出版第三集。全书共三集六回,总计十九万字。作品在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诠释了侠

  • 妙法莲华经文句·智顗

    二十卷。隋代释智顗撰。《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为《法华文句》,略称为《文句》。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由天台宗始祖智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对经中字句及意义详加解说,其弟子灌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