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余尝谓知人虽尧帝犹以为难,而杜子美之曾老姑乃能知唐太宗于侧微之时,识房、杜辈于贱贫之日。子美载其语云:“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噫,一何异耶!唐史载王珪微时,母李氏尝云:“子必贵,但未见与汝游者。”珪一日引房、杜过之,母曰:“汝贵无疑。”余尝观子美《赠王砅使南海诗》,然后知史所书皆误也。砅,珪之玄孙也,谓珪为高祖。其曰“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则砅之高祖母乃姓杜,非姓李也。其曰:“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珪尝为礼部尚书,则尚书妇乃珪之妻,非珪之母也。故诗之中章云:“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夫人尝肩舆,上殿称万寿。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皆谓珪妻尔。人徒见诗中有剪髻之事,有同乎陶母,故谓珪母。审尔,岂不与尚书妇之句相抵梧哉?

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东坡《巴东访莱公遗迹诗》云:“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公以环(《历代诗话》本作“瓌”)奇忠谅之才,而当路者祗(《历代诗话》本作“祇”,同)以常辈遇之,信乎知人之难也。李太白《梁甫吟》云:“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盖谓此也。

先文康公知汝州日,段宝臣为教官,富季申为鲁山主簿,而陈去非以太学录持服来寓。先公语人曰:“是三子者,非凡偶近器也。”是时,富在外邑,则以职事处之于城中,列三人者荐于朝,以为可用,仍以去非《墨梅诗》缴进。于是去非除太学博士,季申除京西漕属,宝臣亦相继褒擢。初,宝臣字去尘,先公一日谓之曰:“君,廊庙具也,宜改字宝臣,取荀卿辅拂之人为国宝之义。”且作序而述(《历代诗话》本作“衍”)其意。及三人者俱贵,先公喜曰:“吾未尝读玉管之书,亦未尝究金书之义,而能逆知其必大者,独以其所为知之耳。汝辈勉其在我者,在人者不问可也。”先公晚年寓居湖州之宝溪,季申既罢枢筦,亦挈家来寓,一觞一咏,必与之俱。季申尝有十绝,其一云:“青衫短簿汝阳天,鹗牍当时误荐贤。承乏西枢了无补,还依丈席听韦编。”其二云:“洛陈花骨巧裁诗,曾把梅篇荐玉墀。来(《历代诗话》本作“未”)说他年调鼎事,只今身已凤凰池。”其三云:“陈君谈论席生风,段子文词气吐虹。参术[月奚]胰皆入箧,知人谁过葛仙翁。”余七篇不录。陈君名恬,字叔易,有高节,贫甚。先公命公库以酒肉薪米日给之。尝谢以诗云:“不是故人供禄米,初非县令给猪肝。养贤礼厚隆三簋,拜赐恩深艳一箪。”建炎初,召赴行在,直秘阁。

张安道以异议出守宛丘,次守南都,苏子由皆从之游。元丰初,子由谪筠州酒税,安道凄然不乐,手写诗为别曰:“可怜萍梗漂浮客,自叹匏瓜老病身。从此空斋挂尘榻,不知重扫待何人。”后十五年,子由方和其诗云:“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为幙(《历代诗话》本作“幕”)下宾。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王介甫、苏子瞻皆为欧阳文忠公所收,公一见二人,便知其它(《历代诗话》本作“他”)日不在人下。《赠介甫诗》云:“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子瞻登乙科,以书谢欧公,欧公语梅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当是时,二人俱未有声,而公知之于未遇之时,如此所以为一世文宗也欤(《历代诗话》本作“与”)?东坡跋梅圣俞诗后云:先君与梅二丈游时,轼与子由弟年甚少,未有知者。家有八(《历代诗话》本无“八”字)老泉公作诗云:“岁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则二苏当少年时,已擅文价矣。

郛子稍(《历代诗话》本作“郭子稩”)学作小诗,尝赋《梅花》云:“玉屑装龙脑,云衣覆麝脐。何堪夜来雪,香色两凄迷。”《留友人诗》云:“良友间何阔,春事遽如许。劳君下鸥沙,一叶系(《历代诗话》本作“击”)春渚。昨梦坠前世,再见欣欲舞。聊呼花底杯,酒面点红雨。狂歌谢贯珠,清论杂挥尘。骊驹未可歌,妙句须君吐。”观此数语,似粗知诗家畦径,学之不已必佳,但恐其中堕尔。

欧公与尹师鲁、苏子美俱出杜祁公之门。欧公虽贵,犹不替门生之礼,和祁公诗云:“尘柄屡挥容请益,龙门虽峻忝(《历代诗话》本作“许”)先登。立朝行己师资久,宁止篇章此服膺。”又云:“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善诲常无倦,余谈亦可编。”又云:“昔日青衫遇知己,今来白首再升堂。”盖未尝一日忘祁公也。张芸叟有荆公哀词四首,有“恸哭一声惟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又云:“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盖深病人情之薄也。其欧公之罪人哉!

欧公赠介甫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可谓极其褒美。世传介甫犹以欧公不以孔孟许之为恨,故作报诗云:“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恐未必然也。尝读曾子固集,见子固与介甫书云:“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历代诗话》本作“为”)造语及模拟前人。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但取其自然。”盖荆公之文,因子固而投(《历代诗话》本作“授”)于欧公者甚多,则知介甫归附欧公,非一日也。叶少蕴以为荆公自期于孟子,而处欧公以韩愈,恐未必然尔。

王逢原以书上介甫,且以《南山》之诗求学于荆公。师资之礼已定,故逢原未死以前,荆公赠之诗曰:“楩枏(《历代诗话》本作“柟”)豫章槩白日,只要匠石聊穿裁。”逢原既死之后,荆公思之曰:“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皆以师道自任也。然观逢原寄介甫诗云:“高(《历代诗话》本作“天”)门廉陛益(《历代诗话》本作“郁”)巍巍,势利宁无澹泊讥。岂与跖徒争有道,盍思吾党自言归。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则识度之远,又过荆公矣。又作荆公书皆称介甫,作诗皆称君,所谓“行藏愿与君同道,秖恐蹉跎我独羞。”又云:“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所谓师资者,果如何耶?山谷尝避暑李氏园,题诗于壁云:“题诗未有惊人句,唤取谪仙苏二来。”秦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苏二,大(《历代诗话》本作“人”)似相薄。”则又甚于逢原称介甫矣。

汲引之恩,不可忘也,一日得志,思有以报之,亦人情之(“之”字原无,据《历代诗话》本补)常也。王稽荐范睢于秦,而昭王以为相,其后稽为河东守者,因睢之言也。魏无知荐陈平于汉,而高祖用之,其后赏无知者,因平之言也。唐马周以一介草茅,遭遇太宗,不累年而致位卿相,皆由常何之一言。而身贵得志之时,于何不闻有报何耶?李邦直诗云:“底事马周身富贵,不闻推宠报常何”是已。张文潜诗云:“马周未遇虬髯公,布衣落魄来新丰。一尊独酌岂无意,俗子不解知英雄。”盖周虽缘常何之一言,而其智谞忠亮,亦自有以取之。如疏宗室世守居藩,乐工鸣玉曳履,皆切中时病者也。史臣至比之为筑岩钓渭,亦过矣哉!岑文本云:“周鸢肩火色,腾上必速,但不能久。”其后周年止五十,志不尽行,文本殆如蓍龟矣。

开元天宝之际,孟浩然诗名籍甚,一游长安,王维倾盖延誉,然官卒不显何哉?或谓维见其胜己,不肯荐于天子,故浩然别维诗云:“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希。”史载维私邀浩然于内(《历代诗话》本无“内”字)苑,而遇明皇,遂伏于床下。明皇见之,使诵其所为诗,至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明皇云:“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因放还。使维沼兴]贤之心,当于此时力荐其美,以解明皇之愠,乃尔嘿嘿,或者之论,盖有所自也。厥后虽宠凤林之墓,绘孟亭之像,何所补哉!

韩退之于崔立之厚矣,立之所望于退之者宜如何!然集中所荅三诗,皆未有慰荐之意何邪?其曰“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又云:“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知识当要路,正赖汲引,隐情惜己,殆同寒蝉,古人之所恶也。

余家自曾伯祖侍郎讳宫以甲科起家,至庆历中,曾大父通议杨寘榜相继及第,尔后世世有人。大父清孝公余中榜,先人文康公何昌言榜,某黄公度榜,至小子邲木(《历代诗话》本作“朱”)待问榜,连五世矣。当时尊长皆有诗以纪庆。曾大父赠先祖诗云:“传家何用富金赢(《历代诗话》本作“籯”),教子何如只一经。庆历科名今已继,更教来叶嗣前馨。”先大父赠先人及伯父诗云:“广场笔阵数千人,喜汝穿杨箭镞亲。庆绪绵长时幸会,文科兴后事还新。昔年继榜熙宁岁,今偶同科绍圣春。从此莫教书种断,孙曾应复值昌辰。”文康公赐某诗云:“儿曹春榜预言扬,窃吹知难复士乡。黄绢未能摛好语,青毡偶幸继前芳。穿杨喜共东床客(女夫章倧同榜),攀桂同摽北寺房。圣世选才如华岳,积尘曾不愧毫芒。”予(《历代诗话》本作“余”)尝赠邲诗云:“吾家五世十三人,竞撷丹枝撼月轮。庆历贤科开后裔,隆兴儒业继前尘。泥金帖报家庭喜,烧尾筵张(《历代诗话》本作“中”)帝里春。从此传芳应未艾,桂香应已袭天伦。”通议之子若孙若曾孙在桂籍者,于今已十有三人,故言之于前。长子郛亦不废学业,故期之于后。其它宗从登科者甚多,各有诗纪庆,不暇录。

郯始留意星历学,绍兴癸酉取解漕台问《斗为帝车赋》,省试复以“日星为纪三台色齐”为诗赋题,其所为贯穿甘石之学甚详。小孙女夜梦郯登楼至十六级而止,筮之,为省闱第十六人之祥,已而果然。予(《历代诗话》本作“余”)作诗赠之曰:“飞(《历代诗话》本作“张”)铃走帜到金溪(《历代诗话》本作“溪”),喜子文闱预品题。名字巍峨光(《历代诗话》本作“先”)蕊榜,词章斐斖(《历代诗话》本作“亹”)动文奎。阶梯已合婴儿梦,星斗先分天老题。后日胪传当第一,天伦科甲尚为低。”时郯弟邰(《历代诗话》本无“邰”字)王佐牓(《历代诗话》本作“榜”)甲科第七人。

孟郊《落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愁有余矣。《下第留别长安知己》云:“岂知鶗鴂鸣,瑶草不得春。”《失意投刘侍御》云:“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叹命》云:“题诗怨还怨,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怨有余矣。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今之新进士,不问科甲高下,唱名出皇城,则例喝状元,莫知其端。唐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尝作诗曰:“春来无处不闲行,楚润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则新进士例呼状元,旧矣。郑谷,赵昌翰牓第八名也。

杜荀鹤老而未第,求知己甚切,《投裴侍郎》云:“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投李给事》云:“相知不相荐,何以自稚怼!薄锻端吩疲骸爸弘m然切,春官未必私。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投崔尚书》云:“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如此等句,几于哀鸣矣。《本事诗》载,裴晋公于兴化里凿池起台榭,贾岛方下第怨愤,题诗亭中云:“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后,荆棘满廷(《历代诗话》本作“亭”)君始知。”人皆恶其不逊,则荀鹤之哀鸣,犹为可怜也。

琼州进士姜唐佐,东坡极爱之,赠之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且告之曰:“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及唐佐预广州计偕,过汝阳,见子由,时东坡已下世矣。子由因为足成其篇云:“生长茅间有异方,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筦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逡滤涨丝矗夹艝|坡眼力长。”唐佐是年省闱不利,则有负于逡轮R印|坡尝书唐佐课册云:“云兴天际,欻(《历代诗话》本作“倏”)若车盖。凝矑未瞬,弥漫霮[雨对],惊雷出火,乔木糜碎。溜绠四坠(《历代诗话》本作“悬溜绠缒”),日中见沫。移晷而收,野无全块。”今亦刊集中,乃戏书刘梦得《楚望赋》也。

秦太虚举进士不得,东坡诗曰:“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深为称屈也。李方叔省试不得第,而东坡领贡举,尝有诗赠之云:“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山谷和云:“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座主归过于己,门生归命于天,俱一世之贤也。

梅圣俞《送方云(《历代诗话》本作“干”)下第》云:“竭泽古所戒,但饱腹中书。风雷变有时,且复归孟潴。”《送蔡骃(《历代诗话》本作“驿”)下第诗》云:“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怀之归河朔,慎勿辄镕锻。”盖人士切于得失,一不得意,则必变所学,以求媚于有司,此学者之大病也,故圣俞以是戒之。

唐曹邺《及第诗》云:“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忩忩(《历代诗话》本作“怱怱”)出九衢,僮仆颜色异。”是生敬于僮仆也。施肩吾《及第诗》云:“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光好。”是改观于江神也。盖其心之喜自生疑尔,僮仆江神岂遽如是哉!邺又云:“故衣末及换,尚有去年泪。”肩吾云:“忆昔将贡年,抱(《历代诗话》本作“把”)愁此江边。”二子所作,皆以今年之喜而思昔日之愁也,是岂能置得丧于膜外者乎?

文闱有挟书传义之禁,旧矣。窃怪李揆为考官,大陈经史于庭,令学者纵观。和凝为考官,开门彻棘,令学者自便。如此则真贤实能孰辨耶?予(《历代诗话》本作“余”)知其故矣。盖自唐以来,主司重素望,故文场一启,而投卷(《历代诗话》本作“递”)纷然,举子之升黜固有定议矣,虽禁挟书传义奚为哉!“朝向公卿说,暮向公卿说。谁谓黄锺管,化为君子舌。”此孟郊有祈于知己也,而吕渭取之。“拟动如浮海,凡言似课诗。终身事知己,此后复何为?”此杜荀鹤有祈于知己也,而裴贽取之。“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历代诗话》本作“成”)阴。却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此郑谷有祈于知己也,而柳玭取之。举子祈之于前,主司录之于后,公论何在乎!长庆初,钱徽为考官,取郑明等三十三人,以所取不当,再命白居易试《孤竹(《历代诗话》本作“行”)管赋》,试者皆不知本事,遂落十一人,而钱徽贬江州刺史。当时诏书,以谓浮薄之徒,扇为朋党,干(《历代诗话》本作“以”)挠主司,每岁策名,无不先定。则陈书彻棘之举,殆无足恠也。 

猜你喜欢
  衣白山人·唐圭璋
  ◆吴参政当·顾嗣立
  序·老舍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四·方回
  卷六·仇兆鳌
  二集卷八·乾隆
  卷50 ·佚名
  卷六·房祺
  卷三百七十五·陈思
  卷十六·曹庭栋
  卷三十一·吴之振
  瓦匠之家·胡也频
  目录下·陈元龙
  邹序·顾贞观
  刘一让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832_1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贯休   十万里到此,辛勤讵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给孤园。   一月行沙碛,三更到铁门。白头乡思在,回首一销魂。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

  • 卷四·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四元 赖良 编张以宁【字志道闽人】蛾睂亭碧酒双玉瓶独酌蛾睂亭不见李太白但见三山青秋色淮上来萧然满云汀安得五十弦弹与蛟龙听孙华【字元实】夕阳夕阳挂红鼓强半浸绿水斯须日渐下堆阜参差起老

  • 卷二十三·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吕中父山人时 初名时臣自称甬东野人世居木阜峯下山川名胜山人少喜为诗不治经生业及壮负气不能随俗俯仰尝於坐隅书青天白日名山大川八字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张廷玉

        冯胜 傅友德 廖永忠 杨璟 胡美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太祖尝

  • ●卷一·佚名

    司马温公归洛,讲《孝经》。有二父老住听,持箪食、豆羹以献公为享。尽讲《庶人章》毕,父老请曰:&ldquo;自天子至士,皆有诗,庶人独无诗耶?&rdquo;公不能答。李如圭,字宝之,吉水人。七岁能诵《书》。淳熙间,孝宗谕云:&ldquo;诵《尚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十一·徐乾学

    宋纪二十一【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譲徳文眀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夏四月以梁鼎制陜西青白盐事初解州池盐通商贩易鼎请官自鬻朝廷是其议故用之鼎至解池禁止商贩官运赴鄜延

  • 延平二王遗集·陈匪石

    &middot;郑成功&middot;诗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仰看仙岑碧,俯视菜花黄。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静闻天籁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万历六年九月己酉朔先是扬州府强贼入境各巡捕官住俸提问未几缉捕前贼三十七名巡按题请各官免降 上曰该府拏获甚少功不掩罪指挥顾名臣姑从宽免降知府卢德烨等以旨下之日为始开俸管事○刑部题逃军徐大中等盗精微科房门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七·来保

    五月戊戌四川布政使仓德奏言督臣张广泗添调之陜甘云贵官兵余丁一万三千名内凉州河州官兵由茂州赴营陜西固原延绥官兵自栈道入川由灌县出口云贵官兵由成都省城前赴军营添调新兵即应加増粮运【臣】商之抚臣先后雇覔背夫

  • 附孔子年表·钱穆

    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孔子生。 鲁襄公二十四年 孔子年三岁。父叔梁纥卒。 鲁昭公七年 孔子年十七岁。母颜征在卒在前。 鲁昭公九年 孔子年十九岁。娶宋幵官氏。 鲁昭公十年 孔子年二十岁。生子鲤,字伯鱼。

  • 卷一百七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二 朱批王奕仁奏摺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提督贵州等处学政翰林院编修【臣】王奕仁谨 奏为遵 旨条陈事窃【臣】於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恭请圣训仰蒙 皇上面谕学臣无地方责任有见闻的

  • 卷二·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二明 蔡清 撰康诰曰克明徳【芟一条减五十七字】克明徳明字连上所谓明之者也徳自是明徳吴季子云明则众人之所同克则文王之所独此语有病盖以明之之明为明徳之明矣人多喜

  • 卷首十五·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经文考异 国风 关雎君子好逑 礼记缁衣引诗作君子好仇释文逑本亦作仇郑笺怨耦曰仇 葛覃服之无斁 礼记缁衣作服之无射 螽斯诜诜兮 释文诜说文作 桃夭 释文夭

  • 第六章 17·辜鸿铭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辜讲孔子说:“人天生是正直的,如果一个人不再正直,那么他生存的机会就很渺茫。”辜解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句话是对现实的最好体现。如卡莱尔所说,基督教教义中对

  • 辞佛学院院长书·太虚

    敬启者:太虚自壬戌四月八日受请为佛学院院长,勉策疏慵,躬任烦剧,功效未宏,身心已瘁。今幸三年约满,且院中基金渐备,原状完整,用特具书辞职,请贵会即行另请院长,俾获交代而就休养。不胜祷切之至!此致佛学院院董会公鉴!太虚和南。(见

  • 张苍水诗文集·张煌言

    诗文集。明张煌言(1620—1664)撰。不分卷。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后为清兵所俘,被害于杭州。是集包括诗集《寄零草》与文集。诗集按诗体分类,并附寄零草补遗四十五首,寄零草

  • 小亨集·杨弘道

    元代诗文别集。6卷。杨弘道撰。《小亨集》原本15卷,今已不存。《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成6卷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己酉(1249)秋元好问序。据此序,可知15卷本《小亨集》编成于本年。元好问和杨弘道结识于金宣宗定

  • 怪房客·程小青

    那头发花白的老妇刚才在霍桑书室中的那只专供来客的安乐椅上坐定,忽又跳起身来。伊举起了两只干瘪皱皮的手,在空中画符似地乱摇了一会,又气息琳琳地说话。 “先生,我怕极了!我当家的在纱厂里做工;一天不做,一天不活,实在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