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跋一

  志以言而章,言以文而远,文以叙而传,叙以德而久。古太史氏职采民谣,缉为歌诗,以献于王,王以知其才而见其志,于是乎伸之。及古道废阙,英才埋没,往往托之著述比兴以自见者多矣。然非得当世闻人表而出之,则亦无以取信于后世。先君子平生以直道行已,动与物忤,志不获骋,终老林下。遗文颇富,未克流于世,而遭子之火,独《诗话》十卷仅存。大丞相陈公妙年,以文章先多士,为天子名宰,望重德隆,不轻许可,载览遗稿,叹惜不遇,慨然以盛文序于首。正声劲气,端庄典雅,遂使积年暧味,一旦光明,相与传久,可谓立古而不朽者。次年七月甲子,廓敬书于后,以示子孙,无忘盛德焉。 

诗话杂说,行于世者多矣,往往徒资笑谈之乐,鲜有益于后学。若《溪诗话》,议论去取,一出于正,真所谓有补于名教者,其详已具大丞相陈公之叙。永存与先生宗裔,同出光之固始,乃敢锓木以广其传。乾道已丑孟冬吉日,右朝奉郎权知蕲州军州事黄永存谨识。 

跋二

  左史杨公邦弼志先祖之墓,其略曰:“公登宣和甲辰第,授辰州辰溪县丞,就升令。在任五年,以才谞称。辟差沅州军事判官,摄倅事。郎将汪长灏与傜酋有隙,酋鼓众数万,声言渡江乘城,人心恟惧。公奋不顾身,入其巢穴,晓以祸福,悉愧慑谢罪,一州赖以全。继权麻阳县,遭巨寇曹成之扰,公率群傜于敌,禽其将,贼众宵遁。寻辟鄂之嘉鱼令,下车未几,流移还集。复权岳之平江。甫半岁,帅漕交辟,处之宾幕。平江士民千余人,诣都督行府乞还任,丞相张公浚止其事,有诏即真。时湖贼杨么抄掠数郡,遏绝水道。官军屯岳阳,而县距州数舍,地险,艰于转饷。公虑粮食不继,预设巨舰,令民输租其中,得米千余斛,乘风而前。贼引数十艘尾逐。会官军至,只舟不得返,因降其众,官军得以仰啸,贼垒遂平。秩且满,有权贵寄产于县境为民患者,公按以三尺,乃为排根。自以植节不替谐俗,遂委官而归,无复功名意。丞相张公以人物为己任,每欲推之要津。及帅闽,招致幕下数月,竟不肯留。丞相见其确守退志,乃谓人曰:“如黄令之才,使稍宦达,何所不至。今恬于名位,甘老林泉,故平生抱负弗克施,良可惜也。”公学问优于人,志度闳深,调护不虞,不动声气。遇仓卒,州县尝倚以为重。居官所至人爱,所去见思,一时使者多朝廷大吏,察治状无以易公,争相辟置,故其风绩迭见于湖北表里如此。先祖尝著《诗话》十卷,发挥杜少陵窔奥不得施用之处,乡衮正献陈公为之叙引,学者从诵习之。比刊于蕲春,先君复刊于家塾,所传广矣。焘不肖,分教潭汤,适在先祖游宦之地,讵可无此书乎?因稍正其讹舛,刊之学宫,且以出处之大方,识于卷末,庶观者有所考焉。嘉泰三年癸亥正月朔旦,孙从政郎沅州学教授焘谨书。 

跋三

岁在壬子,予守沅,莅政之暇,遍观学宫所有书籍。一见《溪诗话》,与其它所集旨趣不同,盖黄令君所援引诸家之诗,悉指少陵为归宿地,虽于去取间默寓其不得时以行志之愤,然议论皆本于爱君忧国,事亲敬长,一扫骚人絺章绘句之习。其于名教,岂小补哉!孔子曰:“《诗》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溪其有见于此乎。沅本事小而讹,予司臬乡部,公余略加订正,而锓诸梓。非惟可以便观览,亦使此集之传益广云。咸淳已巳立秋日,澧阳聂棠识。 

跋四

《溪诗话》十卷,宋黄彻常明撰。《书录解题》谓是莆田人,而《八闽通志》则云邵武人,举绍兴十五年进士,殆家本莆田而占籍于邵武者也。编中持论多本少陵。自言官辰、沅逾年。顾志州郡官师者,不载姓氏,集亦失传。其送弟诗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过江莫与马同船。”语浅情真,不失风雅之旨矣。康熙戊子三月,小长芦朱彝尊识于曝书亭。 

跋五

吾家诗学,肇自莆阳监察公昆弟。厥后文节为江西鼻祖,而闽中一派,流衍特长,论者以晚唐体目之。不知宗法有本,厚人伦,维风教,常明公《溪诗话》具在,可考而知也。模自壬午入闽,得拜族尊莘田先生。先生官四会令,罢归家居,萧然环堵,焚香著书,不特文章媲美前人,气节尤与常明公符合,益信君子之泽,未有艾焉。新安鲍君以文近有丛书之刻,模因检所藏曝书亭旧钞,亟请开雕。以文复购善本,校其讹脱,详载前后序跋,又皆竹垞先生当日所未见,而常明公之生平功绩,于以灿然。发潜阐幽,以文高谊,感不朽矣。乾隆丙申阳月,无双后裔黄模敬书。

猜你喜欢
  卷一·彭定求
  刘颉·唐圭璋
  第二折·马致远
  第四折·关汉卿
  楚辞集注卷第一·朱熹
  卷二三·郭则沄
  二集目录六·乾隆
  初集目录四·乾隆
  卷290 ·佚名
  卷283 ·佚名
  蓝山集巻四·蓝仁
  卷二十四·王琦
  呜呼三月一十八·刘半农
  眉山集补钞·吴之振
  岳州作·张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章 士女私奔·屠隆

    【一翦梅】〔小生扮顾雕龙小旦扮陈木难小生上〕少年吐语气成虹。名字雕龙。才自雕龙。月明有女约房栊。地是临邛。人是临邛。小生顾雕龙。西蜀成都人氏。薄有才华。颇饶风韵。云笺彩笔。擅才子于西川。翠

  • 卷九·张元凯

    七言律诗迎春日雪考钟伐鼓九衢哗,少皥迎回玉作车。彩仗缤纷承羽盖,青旛缭绕缀瑶华。条风变柳千门絮,淑气吹梅万树花。甲第稍闻歌吹动,阳春白雪曲中夸。岁首得故人书却报卧病经时岁已迁,故人长铗尚风烟。江梅消息春前得,朔雁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八·孙承泽

    ○顺帝朝正内外官朝仪元统二年十月正内外官朝会仪班次一依品从苏天爵奏曰朝觐会同国家大体班制仪式不可不肃夫九品分官所以着尊卑之序四方述职所以同逺近之风盖位序尊严则观望隆重朝廷典宪莫大于斯迩年以来朝仪虽设版

  •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八月乙丑朔○丙寅 永宁县进嘉禾五十四本 以北京军民养马者多增置行太仆寺卿少卿各一员寺丞八员○丁卯○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戊辰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曰朕命尔备御一隅诸事皆

  • 卷三十·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 楚国张邦昌録 张邦昌字时彦魏州冠氏人也【按宋史云邦昌字子能水静军东光人】少登进士第历任沧州教授改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宣和元年累遣至尚书右丞改左丞迁中书侍郎当王黼用事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职官志十一职制补放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官员领侍卫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内大臣散秩大臣八旗满洲蒙古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外省将军职名开列具奏补放领侍卫内大臣内如有出兵出差者

  • 守道第二十六·韩非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

  • 泾野子内篇卷十九·吕柟

    鹫峰东所语嘉靖壬辰楷自京师囘入南监乃先谒先生问为学工夫先生曰须是忠信立诚以进徳修业存得诚了则发一言是一个事业行一事是一个事业至于接物无非此意若无事时或博考经典或与良朋善友切磋琢磨自不患不日进于高明矣问

  • 卷四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十五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三【十三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十三谷风之什诂训传第二十毛诗小雅郑氏笺谷风考异古本注道絶弃恩忘旧也谨按序有此七字注和调之貌下有也 兴者风而

  • 卷三·王应麟

    雅 《郑氏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始祖后稷,由神气而生,有播种之功于民。公刘至于大王、王季,历及千载,越异代,而别世载其功业,为天下所归。文王受命,武王遂定天下。盛德之隆,大雅之初,起自《文王》,至于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八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时。有异比丘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于其路边。住一树下。起不善觉。以依恶贪。尔时。世尊见彼比丘住

  • 孔雀王咒经卷下·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阿难汝当取二十八夜叉大军主名。守护十方国土。阿难东方四夜叉大军主住东方。常守护东方。其名如是。地呵(梁言长)修涅多罗(梁言善根)介那柯(梁言满)迦毗罗(梁言黄色)以此大孔雀王咒。拥护我某甲

  • 求得现世的安乐·李叔同

    莲花宝座后的光环、祥云与远山,一切都那么祥和宁静,请不必执着于患得患失的苦境,斩断捆绑内心的绳索,求得当下的福报与现世的安乐。与那光环、祥云和远山一样宁静,此生将幸福满满。珍惜机遇求福报人总为未得到的东西忧心惴

  • 三〇 三十二相经·佚名

    第一 诵品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外]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以此奉曰:“世尊”,世尊如次言:“诸比丘!于大人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

  • 霏雪录·刘绩

    二卷。明镏绩 (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 (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 《嵩阳稿》、《诗律》 以及《霏雪录》等。徐铉附注以为镏

  • 从政遗规·陈宏谋

    《从政遗规》中有关官吏道德问题的观点和论述。《从政遗规》是中国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清代陈宏谋编辑的著作《五种遗规》之一。清代乾隆年间,陈宏谋对宋代至清初二十二位封建官吏的官箴著作加以辑录而成,是供清代官吏

  • 大业杂记·杜宝

    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今本仅叙隋大业三年(607)至十二年事。详于炀帝土木营建和巡幸江都故事。对洛阳城营建,江南河开凿,西苑、汾阳十

  • 摄大乘论释·世亲

    无著所造摄大乘论之注释书。(一)梵名Maha^ya^na -sam!graha-bha^s!ya 。世亲造。汉译本有三:(一)陈代真谛译,凡十五卷。天嘉四年(563)于广州制旨寺译出,慧恺笔录。又称梁译摄大乘论释,略作摄论释、梁释论。(二) 隋开皇十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