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姚少监诗集卷一

唐 姚合 撰

送别上五十首

送狄尚书镇太原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送杨尚书祭西岳

报功严祀典宠诏下明庭酒气飘林岭香烟入杳冥乐清三奏备词直百神听衣拂云霞湿诗通水石灵何因逐驺骑暂得到岩扃

送李侍御过夏州

酬恩不顾名走马觉身轻迢逓河边路苍茫塞上城砂寒无宿鴈虏近少闲兵饮罢挥鞭去旁人意气生

送李起居赴池州

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红旗高起焰緑野静无尘阙下亲知别江南惠化新朝昏即千里且愿话逡巡

送刘詹事赴夀州

殷勤莫遽起四坐悉同袍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隋堤傍杨柳楚驿在波涛别後书频寄无辞费笔毫

送裴大夫赴亳州

杭人遮道路垂泣浙江前谯国迎舟舰行歌汴水边周旋君量远交代我才偏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一杯诚淡薄四坐愿留连异政承殊泽应为天下先

送徐州韦仅行军

饯幕俨征轩行军归大藩山程度函谷水驿到夷门晓日诗情远春风酒色浑逡巡何足贵所贵尽残罇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三十年来天下名衔恩东守阖闾城初经咸谷眠山驿渐入梁园问水程霁日满江寒浪静春风遶郭白苹生虎丘野寺吴中少谁伴吟诗月里行

州城全是故吴宫香径难寻古藓中云水计程千里远轩居送别九衢空鹤声高下听无尽潮色朝昬望不同太守吟诗人自理小斋闲卧白苹风

送贾谟赴共城营田

上国羞长【一作平】选戎装贵所从山田依法种兵食及时供水气诗书软岚烟笔砚浓几时无事扰相见得从容

送裴宰君

见说为官处烟霞思不穷夜猿啼户外瀑水落厨中名药人难识仙山路易通还应施静化谁复与君同

送顾非熊下第归越

失意寻归路亲知不复过家山去城远日月在船多楚塞数逢雁浙江长有波秋风别乡去还听鹿鸣歌

送雍陶游蜀

春色三千里愁人意未开木梢穿栈出雨势隔江来荒馆因花宿深山羡客回相如何物在应只有琴台【势一作气】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满座诗人吟送酒离城此会亦应稀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日晩山花当马落天隂水鸟傍船飞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

不道弓箭字罢官惟醉眠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从今嶲州路无复有烽烟

送杨尚书赴东川

郤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遶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送邢郎中赴太原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裴中丞赴华州

我梦何曾应看君渡滻川自无仙掌分非是圣心偏【去年曾梦除华州刺史故此叙述而已】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送徐员外赴河中从事

赤府从军羡儒衣结束轻凉飊下山寺晓浪满关城闲坐饶诗景高眠长道情将军不战术计日立功名

送殷尧藩侍御赴同州

吟诗掷酒船仙掌白楼前从事关中贵主人天下贤此生无了日终岁踏离筵何计因归去深山恣意眠

送崔中丞赴郑州

仆射陂前郡清高越四邻丹霄凤诏下太守虎符新雾湿关城月花香驿路尘连枝相庭树岁岁一家春

送丁端公赴河隂

炎天木叶焦晓夕絶凉飈念子独归县何人不在朝市连风浪动帆彻海门遥饮尽樽中酒同年同寂寥

送郑尚书赴兴元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送田使君赴蔡州

长年离别情百盏酒须倾诗外应无思人间半是行路遥嘶白马林断出红旌功业今应立淮西有劲兵

送无可上人游边

一鉢与三衣经行远近随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送僧

人间扰扰唯闲事自见高人只有诗寂寞嵩峰云外寺常多梦里过斋时

送宋慎言

童穉便知闻如今秪有君百篇诗尽和一盏酒须分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离情同落叶向晩更纷纷

送家兄赴任昭义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别离浮世事迢逓长年情广陌垂花影遥林起雨声出关春草长过汴夏云生黠吏先潜去疲人相次迎宴余和酒拜魂梦共东行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兰烛照重茵飞盃复几分主人寒不寝上客晓离羣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

送喻鳬校书归毘陵

主人庭叶黑诗藁更谁书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山春烟树衆江远晩帆疎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

路歧知不尽离别自无穷行客心方切主人罇未空楚樯收月下江树在潮中人各还家去还家庆不同

送萧正字往蔡州贺裴相淮西平

相府旌旄重还邀上客行今朝郭门路初彻蔡州城从马唯【一作还】提酒防身不要兵从来皆作使君去是时平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一作住谷迹应深】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

送右司薛员外赴处州

怀中天子书腰下使君鱼瀑布和云落仙都与世疎远程兼水陆半岁在舟车相送难相别南风入夏初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

白须芸阁吏羸马月中行庄僻难寻路官闲易出城看山多失飰过寺故题名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

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

诗境西南好秋深昼夜蛩人家连水影驿路在山峰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我为公府系不得此相从

送李植侍御

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谁知陇山鸟长绕玉楼飞风雨依山急云泉入郭微无同昔年别别後寄书稀

送王澹

常省为官处门前数树松寻山屐费齿书石笔无锋果熟猿偷乱花繁鸟语重今来为客去惜【一作借】取最高峰

送崔之仁【一作别刘得仁】

欲出还成住前程甚谪迁佯眠随客醉愁坐似僧禅旧国归何处春山买欠钱几时无一事长在故人边

送孙山人

山翁来帝里不肯住多时【一作山人言语质住世恨多时】尘土衣裳重腥羶仆隶饥林中愁不到城外老应迟喧寂一为别相逢未有期

送费骧

兄寒弟亦饥力学少闲时何路免为客无门卖得诗几人擕酒送独我入山迟少小同居止今朝始别离

送河中杨少府宴崔驸马宅

凤凰楼下醉醺醺晩出东门蝉渐闻不使乡人修【一作治】驿路却将家累宿【一作上】山云闲时采药随僧去每月请钱共客分县吏若非三载满自知无计更寻君

送文着上人游越

水石随缘岂计程东吴相遇别西京夜禅月下袈裟湿晓上山巅锡杖鸣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越中多少前朝寺处处铁钟石磬声

送无可上人游越

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嬾读经文求作佛愿攻诗句觅昇【一作成】仙芳春山影花连寺触夜潮声月满船今日送行偏惜别共师文字有因缘

送洛阳张员外

饯客未归城东方驺骑迎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朔雁和云度川风吹雨【一作雪】晴藓庭公事暇【一作少】应祗独吟行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萧关路絶久石堠亦为尘护塞空兵帐和戎在使臣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

送王龟处士

送客客为谁朱门处士稀唯修曾子行不着老莱衣古寺随僧飰空林共鸟归壶中驻年药烧得献庭闱

送崔郎中赴常州

贵是鴒原在紫薇荣逢知巳领黄扉人间盛事今全得江上政声复欲归风起满城山果落雨余穿宅水禽飞昔年尝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

送林使君赴邵州

诏书飞下五云间才子分符不等闲驿路算程多是水州图管地少於山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清净化人人自理终朝无事更相关

送别友人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时总不知

姚少监诗集卷一

猜你喜欢
  卷一·刘克庄
  鲍参军集卷五·鲍照
  ◆陈□□阳纯·顾嗣立
  卷一·杜甫
  丙集第十一·钱谦益
  序一(吴澄)·段克己
  卷1 ·佚名
  唐诗镜卷三十七·陆时雍
  卷二十八·郭知达
  卷三十一·陈思
  卷三百七十七·曹学佺
  卷九·王安石
  同文馆唱和诗巻二·邓忠臣
  借银回家·佚名
  哀盐船文原文·汪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草堂诗余原序·佚名

    顾子汝所刻草堂诗余成问序于东海何良俊何良俊曰夫诗余者古乐府之流别而后世歌曲之滥觞也爰自上古鸿荒之世礼教未兴而乐音巳具盖乐者由人心生者也方其淳和未散下有元声则凡里巷歌谣之辞不假绳削而自应宫徴即成周列国之

  • 四集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二十六古今体一百十首【乙未二】正月九日恭奉皇太后观灯侍宴喜而成什未临三五放灯时曲宴观灯奉懿嬉一刻千金恒一喜无疆万夀永无期月迎望看光逾洁春始孟欣漏尚迟任步从容却扶掖示予康健即深慈

  •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赵尔巽

      ◎河渠二   △运河   运河自京师历直沽、山东,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馀里,又自京口抵杭州,首尾八百馀里,通谓之运河。   明代有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之别。清自康熙中靳辅开中河,避黄流之险,

  • ●卷八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八。   起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辛巳,尽三月初六日丙申。   二十一日辛巳大元帅宿任城县。   大元帅早发中都晚宿任城是夕北兵仍怀惧敌不乐南去纵横置椅棹於大街以限阻往来将发火谋乱张俊刺知巡

  • 第八章留养租·佚名

    (一)具禀留养局丐首江明,众孤贫人等,为禀请檄县照章给发,一面转详立案,以垂久远,而重善举事。缘乾隆二十九年前,彰邑主胡邦翰视彰化多有鳏寡孤独残疾人等,贫苦冻馁,无可栖依,普发慈心,捐廉建屋四十三间在北门外,取名曰「留养局」,收

  • 晋纪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司马光

    晋纪七 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 [1]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余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

  • 礼三○·徐松

    历代大行丧礼下孝宗【宋会要】之寿。偶爽节宣,遂愆和豫,今至大渐,将不克享天下之养。皇帝孝爱,忧形于色,祈祷备至,日期康复,而定数莫踰。吾方高蹈冲虚。夙明至理,顾循终始,复何憾焉!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可尊为太皇太后,寿成皇后

  • 卷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三十一恩赉五【蠲赋三】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臣】蒋陈锡谨题为皇恩溥博如天万姓欢呼动地吁请代题恭谢天恩事

  • 张子语录跋·张载

    右张子语录三卷,后录二卷,无纂辑人姓氏,宋史艺文志、马氏经籍考、陈氏书录解题均不载,独晁氏读书志附志有横渠先生语录,卷数同,无后录。是本卷上首叶缺前九行,旧藏汲古阁毛氏。艺芸书舍汪氏迄铁琴铜剑楼瞿氏均未补得。余闻滂

  • 卷十三·刘玉汝

    <经部,诗类,诗缵绪>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十三     元 刘玉汝 撰 大雅一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

  • 第十章&nbsp;道家第三阶段:庄子·冯友兰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姓庄,名周,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威王

  •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莲社讲──  一 证境与说法  二 境法与行法  三 法界缘起  四 信行思修大林莲社今日开欢迎戴季陶先生演讲会,我本是来参加欢迎的;乃各位乘此时机,要我说法。在佛法上之所谓法,本是

  • 编珠·杜公瞻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

  • 谈辂·张凤翼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三卷。明张凤翼撰。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今存有《百陵学山》本、《快书》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卷中多杂议,然也有一部分传闻杂记,具小说味。这些杂

  •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27年冬。初载1928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收入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8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作品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以一个患了肺病的少女莎

  • 王安石传·梁启超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

  • 淮城纪事·佚名

    一卷。明不着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京,路、王二人仍负隅

  • 阿閦佛国经·佚名

    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