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燕子龛诗话(释曼殊)

废寺无僧,时听堕叶,参以寒蝉断续之声。乃忆十四岁时,随母羁异地,有女郎手书丹霞笺,以红线系蜻蜒背上,使飞入余窗,意似怜予蹭蹬也者。诗曰:“青阳启佳时,白日丽阳谷。新碧映郊ぁ,芳蕤缀林木。轻露养皇荣,和风送芬馥。密叶结重阴,毓华绕四屋。万汇皆专与,嗟我守茕独。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独。”读之饶有苍凉气,疑非闺阁手笔。

《寥天一阁集》中,《古意》两章最佳。诗曰:“磷磷日照鸳鸯瓦,姑射仙人住其下。素手闲调雁柱筝,花雨空向湘弦洒。”“六幅潇湘曳画缯,珠帘垂地暗香凝。春风不动秋千索,独上红楼第一层。”

刘三工诗善饮,余画《文姬图》寄之。病蝉为余题飞卿句云:“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刘三以六言三章见答曰:“白头天山苏武,红泪洛水文姬。喜汝玉关深入,将安阗此胡儿。”“东瀛吹箫乞者,笠予压倒眉梢。记得临觞呜咽,忽忽三日魂销。”“支那音非秦转,先见婆罗多诗。和尚而定国号,国无人焉可知。”又贻余绝句云:“早岁耽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时予将有印度之行,刘三诗故及之。

兵所以卫民,于粤中反为民害,真不祥之物也。力田《今乐府》有《梳篦谣》曰:“东家抱儿窜,西家挈妇奔。贼来犹可活,兵来愁煞人。况闻府帖下,大调土司兵。此物贪且残,千里无居民。掠人持作羹,拆屋持作薪。莫言少为贵,国威尝见轻。无功害尚小,有功害更深。问谁作俑者,必有林中丞。萧条夔子国,城郭为荆榛。贼如梳,兵如篦。猡犭回来,更如剃。保甯贼未除,羁州贼又炽。买马须快剑须利,从今作贼无反计。”仁人之言,满腹悱恻,读之令人扼腕抚膺。

海园湘南曹氏,天赋诗才,不幸短命。十四岁工艳体,有仙气,非寿徵。十九岁牧牛村外,失足溺死。余仅忆其“滴翠满身弹竹露,落红双屐印苔泥”、“乐谱暗翻《金缕曲》,食单亲检水晶糖”数句。

自巴利八版出石叻,途次多悲感。晦闻见寄七律一章,温柔敦厚,可与山谷诗并读。诗云:“四载离感索居,似君南渡又年余。未遗踪迹人间世,稍慰平安海外书。向晚梅花才数点,当头明月满前除。绝胜风景怀人地,回首江南却不如。”后一年,余经广州,留广雅书院,一醉而去。抵日本,居士复追赠一律云:“五年别去惊初见,一醉殊辜万里来。春事阴晴到寒食,故人风雨满离杯。拈花众里吾多负,取钵人间子未回。自有深深无量意,岂堪清浅说蓬莱。”居士旧有蒹葭楼,结构颇不恶,余因作《风絮美人图》寄之。不知爱我闲人者,又呕出多少心血也。

山寺中北风甚烈,忄忄逼人。读放翁诗,泪痕满纸,令人心恻。予最爱其“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一绝。尝作《剑门图》悬壁间,翌日被香客窃去。

昔人卖子句云:“生犹如雏凤,年荒值几钱。此行须珍重,不比阿娘边。”又女致母诗云:“挑灯含泪叠云笺,万里缄封寄可怜。为问生身亲阿母,卖儿还剩几多钱?”两诗真一字一泪也。

金堡祝发后,居吾粤丹霞寺,著有《偏行堂集》。昔余行脚至红梅驿破词龛旁,见手钞淡归和尚诗词三卷,心窃爱之。想是行客暂为寄存,余不敢携去。犹记其《忆吴梅村》一律,大义凛然,想见其为人矣。诗曰:“十郡名贤请自思,座中若个是男儿。鼎湖难挽龙髯日,鸳水争持牛耳时。哭倒冬青徒有泪,歌残凝碧竟无诗。故陵麦饭谁浇取?赢得空尝酒满卮。”当日名贤可知也。

“山斋饭罢浑无事,满钵擎来尽落花”,此境不足为外人道矣。

余有寄刘三《白门》二绝云:“玉砌孤行夜有声,美人泪眼尚分明。莫愁此夕情何限?指点荒烟锁石城。”“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此孟郊《静女吟》也。今者吾国女子,崇尚高乳细腰,羡慕婚姻自由者,将书诸绅可耳。

秦淮青溪上,有张丽华小祠,不知何代初建,至今圮迹犹存。新城王士祯有诗云:“璧月依然琼树枯,玉容犹似忆黄奴。过江青盖无消息,寂寞青溪伴小姑。”二十八字可称吊古杰作。《后庭花》唱乐,天下事已非,当年风景,亦祸苍生之尤者耳。

张宪《崖山行》云:“三宫衔璧国步绝,烛天炎火随风灭。间关海道续萤光,力战崖山犹一决。”余恒诵之。曩画《崖山奇石壁图》,太炎居士为录陈元孝诗曰:“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云雨至今悲。一声杜宇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傍舟我亦艰难日,愧向苍苔读旧碑。”风人之旨,无限爱国。此诗缠绵悱恻,读之令我黯然。

英人诗句,以师梨为奇诡而兼流利。尝译其《含羞草》一篇,峻洁无伦。其诗盖合中土义山、长吉而熔冶之者。太炎亦谓予曰:“师梨所作诗,于西方最为妍丽,犹中土之有义山也。”其目光殆与余同。(编者按:以上原载第十三集)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六·彭定求
  ¾íÁù°ÙÁùÊ®Áù·彭定求
  卷一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八十一·彭定求
  费时举·唐圭璋
  ◆梅花道人吴镇(梅花庵稿)·顾嗣立
  第十二回 无佞府父女相逢 四贤村姑嫂见面·萧晶玉
  第四场《降马》·佚名
  第三出 谋吴·梁辰鱼
  ●白雪遗音卷一·华广生
  二集卷十四·乾隆
  卷十七·佚名
  卷三百十五·曹学佺
  谈商籁体·闻一多
  卷三十六·查慎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陈子高遗稿陈克字子高临海人绍兴中为敕令所删定官自号赤城居士侨居金陵有天台集寜王进史图上林风暖脊令飞玉带花骢侍防归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夀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四·杨仲良

      哲宗皇帝   变新法   元丰八年四月辛未,诏户部侍郎李定取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所领事,并提举京城所课利条析以闻。   五月乙末,并罢提举汴河堤岸司。元丰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初置,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今名。   诏尚书

  • 八十五 八贝勒等奏查报讯问曹寅李煦家人等取付款项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据讯问曹寅之家人黑子,回称:四十四年,由我主人曹寅那里,取银二万两,四十六年,取银二万两,皆交给灵普了。听说去南省时,取了银一万两,不知交给了谁。又,每月给戏子、工匠等银两,自四十四年三月起,至四十

  • 第十一卷 仕绩 二·缪荃孙

    江 宁 府 二 明周 贞周贞,字文典,江宁人。吴元年为大理卿,诏同李善长等定律令,贞上疏曰:立法贵简易,使人易晓。若条绪烦多,或一事而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夤缘为奸,则所以禁残暴者,反以贼良善,非良法也。上嘉纳之

  • 李先传·李延寿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年少时喜爱读书,并擅长占相之术。慕容永请他当首席谋士,他劝慕容永占据长子城。在慕容永属下,他官拜秘书监。慕容永被消灭后,他又迁往中山。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陉投奔道武帝,道武帝问李先道:“卿是哪里

  • 總序·佚名

    王諱峼,中宗大王長子,母妃,章敬王后尹氏。生而岐嶷,三歲能解書義,六歲封爲世子。性沈靜寡欲,仁恭孝友,勤於學問,踐履篤實,在東宮二十五年,賢德著聞。及其嗣服,中外想望至治,而執喪過哀,遽至不諱,且無嗣子,惜哉!在位一年,壽三十一。

  • 五年·佚名

    (甲辰)五年清康熙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甲子,憲府停明禮等三宮屯庄之啓。諫院不停,後數日亦停。近來兩司幷發之論,如柴場、漁場、鹽盆、漁箭、海洋折受及三宮事,此皆關係民生弊害,國家利病至重,故三司力爭,萬姓顒望。至於閱歲

  • 二 中国人之聪明·林语堂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面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

  • 卷二十九·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绩卷二十九宋 杨复 撰祭义 祭礼十三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甞冬祭曰烝【谓夏殷时礼也】礿禘阳义也甞烝隂义也禘者阳之盛也甞

  •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何楷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 明何楷闽人着诗经世本古义凡二十八卷依时代为次名曰世本古义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而殿以曹风下泉计三代有诗之世始夏少康终周敬王凡二十八王因配以二十八宿各为序目虽其书於名物训诂考证

  • 虞书·舜典·佚名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自融

    元叟端禅师禅师名行端。号元叟。生台之临海何姓。何姓世以儒显。端母王氏。博释五经章安子弟。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端生不茹荤。襁褓中见沙门遂喜。甫六岁。母王氏授以论孟。端咿唔成诵。乃至经

  • 法华文句记卷第八·湛然

    释授记品注家云。业似先违心符后顺。既拂殊音之异。宁爽一味之果哉。故与记也。今云。事似先违。心机本顺。然诸菩萨岂无先违后顺之人。故知今记声闻须除通释。释此品题。先翻译。次料简。于中初诸经下先引经问中。初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九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觉支品第十五之余云何轻安觉支。谓世尊说。庆喜当知。入初静虑时。语言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一顺轻安相。入第二静虑时。寻伺静

  •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归命一切如来应供遍知觉。我今说此一切如来心真言。若有天人持明仙众。归命供养一切诸佛。受持读诵及赞说真言通达法相。若称唵字是圆满义。若称曩字是离怖畏义

  • 卷第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八明摄化境界 夫佛境无边顺机各异随情广狭见有差殊非是如来分其量数情微即境狭量广即境

  • 一九 大典尊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灵鹫山;尔时,容貌殊胜之乾闼婆子五髻,于夜将明,放光遍照灵鹫山而往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乾闼婆子五髻,如是白世尊言:&ldquo;世尊!我由三十三天之诸天,亲闻、

  • 野记·祝允明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祝允明撰, 四卷。今存版本有明刊本、同治十三年元和祝氏刻本、宣统三年时中书局排印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以下为一卷本:有《历代小史》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续说郛》本等。所谓“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