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十六

 

  卷116_1 【春江花月夜二首】张子容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卷116_2 【云阳驿陪崔使君邵道士夜宴】张子容

  一尉东南远,谁知此夜欢。诸侯倾皂盖,仙客整黄冠。

  染翰灯花满,飞觞云气寒。欣承国士遇,更借美人看。

  卷116_3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张子容

  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

  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繁华。

  卷116_4 【送苏倩游天台】张子容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卷116_5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张子容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卷116_6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张子容

  山绕楼台出,谿通里閈斜。曾为谢客郡,多有逐臣家。

  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题书报贾谊,此湿似长沙。

  卷116_7 【乐城岁日赠孟浩然(一作王维诗)】张子容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

  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卷116_8 【永嘉作】张子容

  拙宦从江左,投荒更海边。山将孤屿近,水共恶谿连。

  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未应悲晚发,炎瘴苦华年。

  卷116_9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下篇一作王维诗)】张子容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卷116_10 【贬乐城尉日作】张子容

  窜谪边穷海,川原近恶谿。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

  地暖花长发,岩高日易低。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西。

  卷116_11 【自乐城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松阳李少府】张子容

  西行碍浅石,北转入谿桥。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猿挂临潭筱,鸥迎出浦桡。

  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卷116_12 【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张子容

  五马向西椒,重阳坐丽谯。徐州带绿水,楚国在青霄。

  张幕连江树,开筵接海潮。凌云词客语,回雪舞人娇。

  梅福惭仙吏,羊公赏下僚。新丰酒旧美,况是菊花朝。

  卷116_13 【璧池望秋月】张子容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卷116_14 【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张子容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卷116_15 【赠司勋萧郎中】张子容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

  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

  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

  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

  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

  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卷116_16 【巫山】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卷116_17 【除日】张子容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猜你喜欢
  卷五百零七·彭定求
  李刘·唐圭璋
  拾遗·叶梦得
  第二十五出 雪愤·李渔
  ◆梦观道人大圭(梦观集)·顾嗣立
  ◆张承旨翥(蜕庵集)·顾嗣立
  钱霖·隋树森
  卷323 ·佚名
  卷三百十九·陈思
  狼狈·闻一多
  清苑斋集补钞·吴之振
  卷一百七·陈廷敬
  卷七百十二·佚名
  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五刘驾刘驾字司南江东人登大中进士第官国子博士诗一卷皎皎词皎皎复皎皎逢时即为好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班姬入後宫飞燕舞东风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长安旅舍纾情投先逹【一作长安抒怀

  • 卷二百七十九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癸丑朔,御史彭汝礪言:「夫潛神於一堂,而欲以周知四海之遠;制法于一日,而欲施及萬世之久。夫豈一耳目手足之力哉,惟在盡人謀而己。惟陛下益廣言路,以通下情,下情通,則忠謀日至,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六·杨仲良

      仁宗皇帝   王钦若复相   乾兴元年十二月戊午,太常卿、知濠州王钦若为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天圣元年八月,宰臣冯拯病,太后有复相王钦若意。钦若时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上尝为飞白书『王钦若』字,适钦若有奏

  • 圣安本纪卷之三·顾炎武

      昆山遗民宁人顾炎武着  十月乙卯朔,吏部尚书徐石麒罢。  马士英欲用张捷,使陆朗、黄耳鼎连疏攻之。又一奄居间欲升知县某,为吏部徐石麒拒之;奏闻于上,上置不省。乃再疏乞休,遂罢。  发明  台省都转,冢宰职也。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壬戌朔吏部申请许新第进士俱蹔许假回籍○以盗劫易门知县讁所在防御等官○甲子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温纯卒纯字希文狭西三原人嘉靖乙丑进士初为寿光令入长兵科发大珰陈洪奸状及白故给事沈炼

  • 义例·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        宋 萧常 撰 义例 凡後汉书有传者兹不复出事偶相涉则随事而书凡书一岁之事必有先後若旧史新载首尾失序无所 考正则书於岁末曰是岁某人某事 凡记事必系之

  • ●皇朝通典卷七十六·佚名

    兵九 ○兵九 軍政【巡防附】 △軍政【巡防附】 凡軍政五年一舉考察中外武職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薦舉卓異注下考者糾劾該管官兵疏以聞不入舉劾者以中平注考彙送兵部部會都察院兵科京畿道察覈題覆奉旨以卓異加一級注冊候陞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田赋考官田宋宁宗嘉定二年三月罢漳泉福三州兴化军卖废寺田初闽以福建八郡之田分三等膏腴给僧寺道院中下者给土着流寓高宗绍兴二年始令民请买民甚便之至是复罢理宗淳佑九年正月诏以官田

  • 提要·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章句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仪礼章句十七卷国朝呉廷华撰廷华字中林初名兰芳仁和人康熈甲午举人由中书舍人厯官福建海防同知乾隆初尝荐修三礼杭世骏榕城诗

  • 《尸子·处道》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孔子曰:欲知则问,欲能则学,欲给则豫,欲善则肄。国乱,则择其邪人而去之,则国治矣。胸中乱,则择其邪欲而去之,则德正矣。天下非无盲者也,美人之贵,明目者众也;天下非无聋者也,辨士之贵,聪耳者众也;天下非无乱人也,尧舜之贵,可教者众

  • 无有相品第七十七·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於无所破坏法无相法无所有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念。云何於是无形法而知差别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於无相法以一相而逮正觉。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如幻如响如梦

  • 月灯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问。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与一法相应。皆悉能获最胜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一法。童子。若菩萨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童子。云何于一切

  • 卷第七十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

  • 卷第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广慧及禅师传 智及。字以中。苏之吴县顾氏子。入海云院祝发。受具戒。闻贤首家讲法界观。往听之。未及终章。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辞。

  • 太上玄一真人说三途五苦劝诫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玄一三真劝戒罪福法轮妙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当为其中之一部分。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述三途五苦,劝人修善守戒。

  • 非草书·赵壹

    书法论著。东汉赵壹撰。,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光和间辞赋家,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有文学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痛恨权奸当道,揭露黑暗政治的忧国之心。是篇乃如今可考的较早有关书法理论

  • 春明丛说·俞蛟

    俞蛟,会稽山阴人,字清源,号梦厂居士。自幼失学,一生不得志。乾嘉年间曾于豫、楚、西粤、燕、赵、齐、鲁等地“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较广。《春明丛说》二十九则。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春明

  • 天台传佛心印记·怀则

    全一卷。元代怀则撰述。又作佛心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注书有明代传灯所著之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