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兰陵王

《兰陵王》,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着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调《兰陵王慢》,殊非旧曲。周齐之际,未有前后十六拍慢曲子耳。

虞美人

《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伯图休,一似□□□□水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酉阳杂俎》云:「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叶动如舞。」《益部方物图赞》改虞作娱,云:「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叶至小者或若动摇,美人以为娱耳。」《笔谈》云:「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曰《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东斋记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过矣。」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锺宫。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

安公子

《安公子》,《通典》及《乐府杂录》称:炀帝将幸江都,乐工王令言者,妙达音律。其子弹胡琵琶作《安公子》曲,令言惊问:「那得此?」对曰:「宫中新翻。」令言流涕曰:「慎毋从行。宫,君也。宫声往而不返,大驾不复回矣。」据《理道要诀》,唐时《安公子》在太簇角,今已不传。其见于世者,中吕调有近,般涉调有令,然尾声皆无所归宿;亦异矣。

水调

《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商时号水调。予数见唐人说水调,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调非曲名,乃俗呼音调之异名,今决矣。按《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即是水调中制歌也。世以今曲《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中吕调,而唐所谓南吕商,则今俗呼中管林锺商也。《脞说》云:「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此说与《安公子》事相类,盖水调中《河传》也。《明皇杂录》云:「禄山犯顺,议欲迁幸。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不终饮而罢。」此水调中一句七字曲也。白乐天《听水调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常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脞说》亦云:「《水调》第五遍,五言调,声最愁苦。」此水调中一句五字曲。又有多遍,似是大曲也。乐天诗又云:「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此水调中新腔也。《南唐近事》云:「元宗留心内宠,宴私击鞠无虚日。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如是数四。上悟,覆桮赐金帛。」此又一句七字。然既曰命奏《水调》词,则是令杨花飞水调中撰词也。《外史梼杌》云:「王衍泛舟巡阆中,舟子皆衣锦绣,自制水调《银汉曲》。」此水调中制《银汉曲》也。今世所唱中吕调《水调歌》,乃是以俗呼音调异名者名曲,虽首尾亦各有五言两句,决非乐天所闻之曲。《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阳永叔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

万岁乐

《万岁乐》,唐史云:「明皇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坐部伎六曲,而《鸟歌万岁乐》居共四。鸟歌者,武后作也。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通典》云:「《鸟歌万岁乐》,武太后所造。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尝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衣绯大袖,并画(瞿鸟)鹆冠,作鸟象。」又云:「今岭南有鸟,似(瞿鸟)鹆,能言,名吉了。[音科。]」异哉,武后也!其为昭仪至篡夺,杀一后一妃,而杀王侯将相中外士大夫不可胜计,凶忍之极。又杀诸武,仅有免者。又最甚,则亲生四子,杀其二,废徙其一,独睿宗危得脱。视他人性命如粪草,至闻鸟歌万岁,乃欲集庆厥躬,改年号永昌。又因二齿生,改号长寿,又号延载,又号天册万岁,又号万岁通天,又号长安。自昔纪号祈祝,未有如后之甚者。在众人则欲速死,在一身则欲长久,世无是理也。按《理道要诀》,唐时太簇商乐曲有《万岁乐》。或曰:即《鸟歌万岁乐》也。又旧唐史:元和八年十月,汴州韩弘撰《圣朝万岁乐谱》三百首以进。今黄锺宫亦有《万岁乐》,不知起前曲或后曲。

夜半乐

《夜半乐》,唐史云:「民间以明皇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乐府杂录》云:「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后撰《夜半乐》曲。」今黄锺宫有《三台夜半乐》,中吕调有慢、有近拍、有序,不知何者为正。

何满子

《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能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进曲赎死。然元白平生交友,闻见率同,独纪此事少异。《卢氏杂锐》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何满子》,词云:『浮云蔽白日』。上曰:『汝知书耶?』乃赐金臂环。」又薛逢《何满子》词云:「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五字四句。乐天所谓一曲四词,庶几是也。歌八迭,疑有和声,如《渔父》、《小秦王》之类。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句,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时尹鹗、李珣亦同此。其它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无复有五字者。字句既异,即知非旧曲。《乐府杂录》云:「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妓,歌此曲音调不同。』召至令歌,发声清越,殆非常音。骆遽问曰:『莫是宫中胡二子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邪?』相对泣下。皆明皇时人也。」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陨。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上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伪蜀孙光宪《何满子》一章云:「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似为孟才人发。祜又有《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详不可得而闻也。

凌波神

《凌波神》,《开元天宝遗事》云:「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凌波池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杨妃外传》云:「上梦艳女,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实有功。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梦中为鼓胡琴,作《凌波曲》。后于凌波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有神女出池心,乃梦中所见女子,因立庙池上,岁祀之。」《明皇杂录》云:「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出入宫中及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赐以金粟妆臂环。」按《理道要诀》天宝诸乐曲名,有《凌波神》二曲,其一在林锺宫,云:时号道调宫。然今之林锺宫实时号南吕宫,而道调宫即古之仲吕宫也。其一在南吕商,云:时号水调。今南吕商则俗呼中管林锺商也;皆不传。予问诸乐工,云:「旧见《凌波曲》谱,不记何宫调也。世传用之歌吹,能招来鬼神,因是久废。」岂以龙女见形之故,相承为能招来鬼神乎?

荔枝香

《荔枝香》,唐史《礼乐志》云:「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脞说》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岁忠州置急递上进,五日至都。天宝四年夏,荔枝滋甚,比开笼时,香满一室。供奉李龟年撰此曲进之,宣赐甚厚。」《杨妃外传》云:「明皇在骊山,命小部音声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名《荔枝香》。」三说虽小异,要是明皇时曲。然史及《杨妃外传》皆谓帝在骊山,故杜牧之华清绝句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遯斋闲览》非之,曰:「明皇每岁十月幸骊山,至春乃还,未尝用六月。词意虽美,而失事实。」予观小杜华清长篇,又有「尘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之语。其后欧阳永叔词亦云:「一从魂散马嵬间。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唐史既出永叔,宜此词亦尔也。今歇指、大石两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

阿滥堆

《阿滥堆》,《中朝故事》云:「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明皇御玉笛,采其声,翻为曲子名。左右皆传唱之,播于远近,人竞以笛效吹。故张祜诗云:『红树萧萧阁半开,玉皇曾幸此宫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贺方回《朝天子》曲云:「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孤吹新阿滥。」即谓《阿滥堆》。江湖间尚有此声,予未之闻也。尝以问老乐工,云属夹钟商。按《理道要诀》天宝诸乐名,堆作(土追),属黄锺羽。夹锺商俗呼双调,而黄锺羽则俗呼般涉调。然《理道要诀》称:黄锺羽时号黄锺商调;皆不可晓也。

卷五

念奴娇

《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然明皇不欲夺狭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后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雨淋铃

《雨淋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自陈仓入散关,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着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媿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铃作何语?」曰:「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宫嫔御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凄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连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即张野狐也。或谓祜诗言上皇出蜀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祜意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两淋铃夜却又归秦,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清平乐

《清平乐》,《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说》指此为《清平乐》曲。按明皇宣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白词七字绝句,与今曲不类。而《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词》。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此曲在越调,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黄锺宫、黄锺商两音者。欧阳炯称,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往往是也。

春光好

《春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坼。上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工,可乎?』」今夹锺宫《春光好》,唐以来多有此曲。或曰:夹锺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菩萨蛮

《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

望江南

《望江南》,《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然卫公为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予尝叹世间有改易错乱误人者,是也。

文溆子

《文溆子》,《卢氏杂说》云:「文宗善吹小管,僧文溆为入内大德,得罪流之。弟子收拾院中籍入家具,犹作师讲声。上采其声制曲,曰《文溆子》。」予考《资治通鉴》:敬宗宝历二年六月己卯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敬、文相继,年祀极近,岂有二文溆哉?至所调俗讲,则不可晓。意此僧以俗谈侮圣言,诱聚群小,至使人主临观,为一笑之乐,死尚晚也。今黄锺宫、大石调、林锺商、歇指调皆有十拍令,未知孰是?而溆字或误作序并绪。

盐角儿

《盐角儿》,《嘉佑杂志》云:「梅圣俞说,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之,遂以名。」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欧阳永叔尝制词。

喝驮子

《喝驮子》,《洞微志》云:「屯田员外郎冯敢,景德三年为开封府丞检涝户田,宿史胡店。日落,忽见三妇人过店前,入西畔古佛堂。敢料其鬼也,携仆王侃诣之。延坐饮酒,称二十六舅母者,请王侃歌送酒,三女侧听。十四姨者曰:『何名也?』侃对曰:『《喝驮子》。』十四姨曰:『非也。此曲单州营妓教头葛大(女市)所撰新声。梁祖作四镇时,驻兵鱼台,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女市)献之。梁祖令李振填词,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因谓之《葛大(女市)》。及战,得胜回,始流传河北,军中竞唱。俗以押马队,故讹曰《喝驮子》。庄皇入洛,亦爱此曲,谓左右曰:『此亦古曲,葛氏但更五七声耳。』」李珣《琼瑶集》有《凤台》一曲,注云:「俗谓之《喝驮子》。」不载何宫调。今世道调宫有慢,句读与古不类耳。

后庭花

《后庭花》,《南史》云:「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通典》云:「《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后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予因知后主诗,胥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曲名。故前辈诗云:「玉树歌翻王气终,景阳钟动晓楼空。」又云:「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又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又云:「彩笺曾襞欺江总,绮阁尘销玉树空。」又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云:「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又云:「后庭余唱落船窗。」又云:「后庭新声叹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宫前井,犹自听吹玉树花。」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又按《国史纂异》,云阳县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扬雄《甘泉赋》「玉树青葱」,左思以为假称珍怪者,实非也,似之而已。予谓云阳既有玉树,即《甘泉赋》中,未必假称。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或者疑是两曲,谓诗家或称玉树,或称后庭花,少有连称者。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着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两段各六句,亦令也。

西河长命女

《西河长命女》,崔元范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讷尚书饯于鉴湖,命盛小丛歌,坐客各赋诗送之。有云:「为公唱作西河调,日暮偏伤去住人。」《理道要诀》:「《长命女西河》,在林锺羽,时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脞说》云:「张红红者,大历初,随父歌?食。过将军韦青所居,青纳为姬。自传其艺,颖悟绝伦。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间,先歌于青。青令红红潜听,以小豆数合记其拍,绐云:『女弟子久歌此,非新曲也。』隔屏奏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请与相见,叹伏不已。兼云:『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小娘子,寻为才人。」按此曲起开元以前,大历间,乐工加减节奏,红红又正一声而已。《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珣《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锺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盖《西河长命女》本林锺羽,而近世所分二曲,在仙吕、正平两调,亦羽调也。

杨柳枝

《杨柳枝》,《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前辈诗云:「万里长江一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云:「乐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皆指汴渠事。而张祜《折杨柳枝》两绝句,其一云:「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则知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乐府杂录》云:白傅作《杨柳枝》。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又作《杨柳枝二十韵》云:「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注云:「洛下新声也。」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作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今黄锺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诗,与刘白及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词多侧字起头,平字起头者,十之一二。今词尽皆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

麦秀两岐

《麦秀两岐》,《文酒清话》云:「唐封舜卿性轻佻。德宗时使湖南,道经金州,守张乐燕之。执杯索《麦秀两岐》曲,乐工不能。封谓乐工曰:『汝山民亦合闻大朝音律。』守为杖乐工。复行酒,封又索此曲。乐工前乞侍郎举一遍。封为唱彻,众已尽记,于是终席动此曲。封既行,守密写曲谱,言封燕席事,邮筒中送与潭州牧。封至潭,牧亦张乐燕之。倡优作褴褛数妇人,抱男女筐筥,歌《麦秀两岐》之曲,叙其拾麦勤苦之由。封面如死灰,归过金州,不复言矣。」今世所传《麦秀两岐》,今在黄锺宫。唐《尊前集》载和凝一曲,与今曲不类。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三·彭定求
  卷四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一百一十·彭定求
  第四折·张国宾
  卷十三·徐世昌
  七言巻十八·洪迈
  卷六十八·陈思
  黄庭坚·朱自清
  后村集补钞·管庭芬
  卷四十八·高棅
  提要·高棅
  卷三·文洪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七·康熙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流类手鉴·虚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13 ·佚名

    赵蕃 寄审知并属彦博三首 地迥林逃斫,湖深水易平。 邻多为圃住,门有趁虚行。 游钓昔爱此,林庐曾属情。 谁欤二亩乞,已矣一枝营。 赵蕃 寄审知并属彦博三首 豫章稠众木,孔翠逐群飞。 梁栋期

  • 卷十四·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四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六首【熙宁九年丙辰在密州作】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於其间观

  • 卷三·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 【起丁卯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尽戊寅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凡十二年 【丁卯】二十年春正月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征纳克楚 【元太尉纳克楚拥衆数十万屯金山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弘治十二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覆吏科给事中吴蕣所言经筵所以正君心而隆圣学欲访察仿佛宋儒程颐朱熹者不拘常额擢居斯职且欲起用致仕南京祭酒谢铎以备朝夕延访蕣言深为有见但铎先以少卿屠勋之言候缺起用请移文趣起以俟擢用

  • 战国策卷三·鲍彪

    宋 鲍彪 注秦【苏张説外自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嶲益州皆属焉】孝公【献公子显王八年庚申立】卫鞅【卫之庻孽公子姓

  • 读例存疑卷十九·薛允升

    礼律之二仪制合和御药乘舆服御物收藏禁书御赐衣物失误朝贺失仪奏对失序朝见留难上书陈言见任官辄自立碑禁止迎送公差人员欺陵长官服舍违式僧道拜父母失占天象术士妄言祸福匿父母夫丧弃亲之任丧葬郷饮酒礼合和御药:巻首

  • 长孙俭传·令狐德棻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原名庆明。祖先是魏氏的支脉,姓托拔氏。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姓长孙。五世祖长孙嵩,曾任魏国太尉、北平王。长孙俭从小为人正直,有操守节行,体态魁梧,神色严肃,即便在卧室,也终日不苟言笑。不乱结交朋友,不

  • 卷二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二下     宋 沈枢 撰赏罚门 蜀相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埶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初长水校尉

  • 卷一百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一乐考乐县宋宁宗庆元初两宫奉上尊号用宫县三十六架【臣】等谨按此乾道旧制也淳熙增用四十八架辽太宗大同元年三月自汴将还得晋太常乐谱宫县

  • 孟子字義疏證卷下·戴震

      才三條  才者,人與百物各如其性以為形質,而知能遂區以別焉,盂子所謂「天之降才」是也。氣化生人生物,據其限於所分而言謂之命,據其為人物之本始而言謂之性,據其體質而言謂之才。由成性各殊,故才質亦殊。才質者,性之所呈

  • 大学或问·胡广

    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文已略陈之而古法之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即今之小学书】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曰吾闻君子务其远者大者小人务其近者小者今子方

  • 卷六·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六      元 郑玉 撰庄公 公名同桓公之子庄王四年即位諡法胜敌克乱曰庄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夫人孙于齐 公羊氏曰孙犹逊也内讳奔谓之孙夫人何以不称氏与弑公也

  •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所然持甘露种浇五盛阴。为五阴薪从慧明卻坏恶火。从三界礼我施礼。为持甘露灭三毒者,从五阴钻所生随应。持智慧意灭恶火意。三界中尊敬者,我亦尊敬意叉手。自从慧智力慧者自得。如自得知佛便教弟子所说应行。听说从是意

  •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义。菩萨是略语,正云菩提萨埵。菩提、是对宇宙万有的最高觉悟,萨埵、是有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卷上·佚名

        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

  • 别墅之怪·程小青

    一个春初的下午,我们的旧仆施桂引进一个客人来。那人的年龄已在五十左右,有个国字形的脸,扁鼻大眼,身上穿一件淡灰色细回文的华丝罗夹袍,左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装束十二分阔绰,走路时也大模大样,很像商界中的所谓体面人物。

  • 元曲选·臧懋循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

  • 礼书纲目·江永

    八十五卷。清江永(1681-1762)撰。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未完成之作,后人续修亦未完成。江永广摘博讨群经,以《周礼》原秩列纲目,为《礼书纲目》,自称“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此书仿《仪礼经传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