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出 帘阻

〖中吕过曲·剔银灯〗(净儒巾、员领,带小丑上)笑区区生来命好,不读书居然中了。安排头带乌纱帽,先娶妻后更娶小。买良田,把花园起造。骋尽豪华兴,都在这遭。

不须刺股更悬梁,别有求名觅利方。

转劣为优人莫测,偷天换日鬼难防。

割来卷面无痕迹,费去钱财有限量。

我替别人当举子,别人替我做文章。

不是我老周惯做亏心事,只为富贵催人日夜忙。

——我周公梦自从买了一名科举,走去观场,也是我命该发达,撞着一个科场老吏,写了个欠票与他,他在场中把别人绝好文字割来,凑在我的卷面上。谁料三分人工,七分天意,挂出榜来,果然中了。随往各衙门说些分上,赚些银子,还了前账,白白落得这个举人。你说便宜不便宜?虽然如此,会试不比乡场,须要另做一番手脚。割卷不可再试,传递难乎其人。我如今用个怀挟的法子,抄了几百篇拟题文字,又录了一卷二三场。任他出去出来,不过是这几个题目,料想没有五书六经;凭他拟长拟短,不过是这几篇后场,料想不考诗词歌赋。只有一件,俗语说得好,家家卖酸酒,不犯是高手。全要做得干净。我如今将文字卷做个爆竹的模样,等待临场时节,塞在粪门之中,就是神仙也搜捡不出,岂不妙哉!说便这等说,也亏我当初喜做龙阳,预先开辟了这座名山,以为今日藏书之地。昨日将来试一试,竟是轻车熟路,绝非鸟道羊肠,何等便益。若待临时作法,虽有五丁力士,也要费许多穿凿之功。(笑介)

〖正宫·四边静〗这藏书秘笈真奇妙,非囊又非橐。带进棘围中,试官不知觉。场题遇着,将来直抄。这是我肚里出来的,逼真好才学。

场期还有几日,我如今且先做一件要紧的事。当初曹个臣许我中后议亲,此时正是议亲的时节了。我若娶得曹小姐为妻,一来做官时节,省得去请幕宾;二来有个翰林阿丈在朝,不受上司的气。这关系不小。况且范介夫改名石坚,也中了浙江乡试。他若孽根未断,来到京中,未免又生痴想。我须要对曹公说破,方不为他所欺。叫长班,写个晚生帖子伺候。

不日称愚婿,权时写晚生。

相逢知刮目,倒屣下阶迎。

(下)

〖仙吕引子·番卜算〗(外便服,带末上)儿女病新差,阿父宽怀抱。安排球彩觅良缘,谁中屏间雀?

下官自从取了崔笺云与女儿作伴,且喜女儿病体霍然,容貌复故。今当大比之年,将来三百名中,定有几个青年未婚的进士,就在榜上择婿便了。如今会场伊迩,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只是夤缘的多,不知可轮得着?我也听其自然。正是:莫与时流争敏捷,且安吾命守迂疏。

(净、小丑上)娇客来从千里外,料应有鹊报檐前。

(末传介)

(外看帖介)原来周公梦中了。我想当初汪仲襄曾替他作伐,我许他中后议亲。他若还说起此事,怎么样对他?(踌躇介)

(丑急上)报,报,报!

(末)报甚么?

(丑)报曹老爷入帘。

(末禀介)

(外)既报入帘,就该回避。叫院子封门。

(末应,出见净介)老爷报了入帘,避嫌谢客。相公请回,场后相见。

(封门介)

(外)莫怪关防密,须知功令严。(末随下)

(净)我若早来一刻,他报入帘,毕竟通个关节与我。不但亲事,连功名都到手了。有这等不凑巧的事!

〖正宫·福马郎〗命薄命薄真命薄,来迟一刻把机缘错。丈人做房考,我这些儿福也不能叨。你避嫌避别个,自家女婿见见何妨?何用忒妆乔!我和你真骨肉,怕甚么口哓哓!

罢!我有这满肚泻出来的文章,还要甚么关节?待中了来说亲,不怕他不许!

才高不用丈人扶,身贵才将好事图。

且去屠龙磨利剑,不须守兔待枯株。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八·彭定求
  花仲胤·唐圭璋
  二集卷四十七·乾隆
  卷七·冯惟讷
  卷三百六十一·陈思
  卷二百七十三·陈思
  卷四十九·朱彝尊
  卷三十一·沈德潜
  水云集补钞·管庭芬
  卷八十九·陈邦彦
  卷七十九·佚名
  御选元诗卷四十·康熙
  卷八·陈衍
  元好问词作鉴赏·佚名
  第二十五出 陈三得病·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阴阳第六·王骥德

      古之论曲者曰:声分平、仄,字别阴、阳。阴、阳之说,北曲《中原音韵》论之甚详;南曲则久废不讲,其法亦淹没不传矣。近孙比部始发其义,盖得之其诸父大司马月峰先生者。夫自五声之有清、浊也,清则轻扬,浊则沉郁。周氏以清者为

  • ●卷五·徐陵

    ○江淹古体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子在天涯,妾心久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班婕妤绫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

  • 陈允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允平(1205?-1280?)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少从杨简学,试上舍不遇,乃放情山水。淳祐三年(1243),为馀姚令,旋罢去。往来吴越间。咸淳九年(1273),郡守刘黻创慈湖书院于杨简故居,以允平相其事。德祐时,授沿海

  • ●卷二·魏泰

    角厮罗,唐土蕃赞普之后,据邈川之宗哥城,尽有河隍之地。祥符中,用蕃僧立遵之策,将众十万,穿古渭州入寇。时曹玮以引进使知秦州,领骑卒六千,守伏城。闻贼已过毕利城,玮率诸将渡渭逆之,遂合战于三都谷,贼军虽众,然器甲殊少,在后

  •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台北府出示:催晋赈各捐户换照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加七级、纪录十次陈为出示催缴换照事(注一)。照得晋赈停捐之后,各捐生给有实收未换部照各户,经本府随案禀请,开列姓名、官阶,先后请照

  • 一三六三 寄谕浙江巡抚海宁等仿照前次发去装潢书匣等式样制造·佚名

    一三六三 寄谕浙江巡抚海宁等仿照前次发去装潢书匣等式样制造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 公阿<桂> 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浙江巡抚海<宁>,传谕两淮盐政全德,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前因江浙两省为人文之薮,

  • 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司马光

    梁纪四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 [1]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1]春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2]辛亥,上祀南郊。 [2]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3]甲寅,魏主有

  • 选举二一·徐松

    选试【宋会要】孝宗淳熙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四川类试,诏成都府路瘔运判官赵不月鹿监试,权发遣成都府路提刑李蘩考试,知嘉州何耕别试所监试,知利州崔渊别试所考试。 八月五日,国子监发解,命监察御史陈升卿监试,国子司业兼权礼

  • 纲鉴易知录卷三四·吴楚材

    东晋纪孝武皇帝纲 乙酉,十年,春正月,燕慕容冲称帝于阿房。纲 夏四月,刘牢之进兵至邺;燕王垂逆战,败,走中山。牢之追击,大败而还。纲 五月,西燕攻长安,秦王坚出奔五将山。目 西燕主冲攻长安,秦王坚身自督战,飞矢满体。冲纵兵暴

  • 卷之十七·佚名

    尚穆王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改定先王尚貞繼妃神主春夏差遣薦新之官。前此,遣御近習頭薦春夏之新于先王尚貞繼妃真壁按司加那志神主。嗣後,遣御書院當薦焉。永着為例。九月二十七日,始置奧御書院奉行一員。始舉紫冠一員以為

  • 卷十一·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一宋 张洽 撰哀公【名蒋定公之子葢夫人定姒所生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杜氏注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于

  • 桓公·桓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传】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邓南鄙郁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

  • 敬请全国僧寺努力救灾启·太虚

    此次洪水为灾,遍十六省;而其余干旱、刀兵、盗匪、瘟疫等灾,犹不可胜计,殆数十年共同恶业所成之恶果!而默察全国人民,犹多未悔祸、未厌乱之心理。设非全国各寺院住持率领四众佛徒,集财施以资其生,布法施以启其善,则已招之苦既难

  • 高皇帝御制文集·朱元璋

    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御制文集。又名《明太祖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

  • 准风月谈·鲁迅

    兴中书局1934年12月出版。收入1933年6月至11月写作的杂文64篇。《前记》说明文集题名的来由,即因《申报·自由谈》刊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作者便借谈社会“风月”而寓写政治“风云”,展开广泛的

  • 表度说·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诸器。

  •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彼时世尊,於後夜起三昧正受。号离垢光。文殊师利童子菩萨。亦以普明三昧。弥勒菩萨导众大士普显三昧。於是贤者舍利弗。後夜寤起自出其室。发心往诣文殊

  • 云卧纪谈·晓莹

    二卷。又称《感山云卧纪谈》。宋仲温晓莹著。绍兴(1131—1162)年间,晓莹于丰城(今属江西)曲江感山云卧庵闲居中,随笔记录诸方尊宿遗言逸迹,士大夫的嘉言懿行,凡可资修行警策、学人龟鉴者皆收录。自富弼颂书、秀紫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