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七出 惊遇

〖南吕引子·薄幸〗(小旦病容,贴旦扶上)迹滞人寰,名登鬼簿。似异乡穷国,束装归旅。未偿余债,把身羁住。(贴旦)休凄楚,看顷刻知音相遇,叙衷曲,自宽愁绪。

〖浪淘沙〗(小旦)神体不相亲,窀穸为邻,清晨白昼总黄昏。梦里不知身尚在,乞取男身。(贴旦)卢扁往来频,徒费辛勤,但能医国不医人。伫看芝兰新入室,香返离魂。

小姐,方才院子讲,老爷考中了一个女门生,要领进来和小姐清谈散闷。

〖过曲·罗江怨〗(小旦)我恹恹已待殂,慵挥晋塵。今生不与人作徒,满怀幽结向谁舒也?俺待向寂寞泉台,等个来生侣。(贴旦)小姐何不将外面考题,也做一首?(小旦)吟诗债已逋,吟诗债已逋,没福和那阳春曲。

〖一剪梅〗(外上)为选骊黄得牝驹,门下非虚,膝下非虚。(丑随旦上)愿闻《诗》、《礼》借庭趋,《礼》为《婚仪》,《诗》为《关雎》。

(外)我儿,爹爹取了个得意门生,他已拜我为父,你和他是姊妹了。留春,扶小姐下来相见。

(相见,小旦惊介)

(背对贴旦介)留春,你看他俨然是范大娘的模样。

(贴旦)不但他像范大娘,连那丫鬟也像花铃的嘴脸。

〖双调·园林好〗(旦)小姐,念奴家风尘贱躯,何缘向齐门滥竽。今日初见呵,便荷你垂青凝觑,况久后更何如,况久后更何如?

(小旦背喜介)不但面貌相同,连声音也无异,一定是他无疑了。我且把几句好话答他,待爹爹去了,问他就是。(向旦作笑容介)

〖嘉庆子〗姐姐,我和你逼真一见浑似故,不是那套语初交旧不如。我从今呵,愿把腹心相许。何手足敢相殊,何骨肉敢相逾?

(外大笑介)神医,神医!妙药,妙药!我儿到京三载,不曾有个笑容。今日见了他,不但破涕为欢,连气色都转了。爹爹的药方何如?(又笑介)留春,好生服事两位小姐。从今学得医儿法,传与人间父母知。(笑下)

(小旦)你可是范家姐姐?

(旦)正是。

〖哭相思〗(旦、小旦)向只道相逢泉路,何幸得重欢晤?

(小旦)姐姐,你从那里飞来?姐夫今在何处?你为何重作女儿打扮?

〖尹令〗问伊突来何处?问伊良人何许?问伊不笄何故?好教我疑从喜生,莫不是流落天边旅雁孤?

〖品令〗(旦)娘行放心,并没甚非虞。良人得隽,偕奴上公车。(小旦喜介)原来姐夫中了,可喜可贺!(旦)当初只因说亲一事,触犯尊翁,临行嘱托教官,将范郎申了行劣,革去前程。我两口儿只得移归故里,复姓归宗,范郎侥幸中了解元。我如今若说出原情呵,愁伊阿父,触起从前怒。前车非远,一覆岂堪重覆!因此上卸却云翘,重把儿时小髻梳。

(小旦)你原来如此多情,不负我病得这般沉顿。

〖豆叶黄〗“情痴”两字,毕竟输我辈裙裾。笑世上薄幸男儿,笑世上薄幸男儿,半路把红颜丢负。不枉了闺中豪杰,女中丈夫。远隔着万水千山,远隔着万水千山,跋涉前来,还趁我残生未殂。

〖玉交枝〗(旦)都是我将伊耽误,俏身躯全不似初。骤然一见教人怖,喜如今渐觉神苏。(小旦)奴家别后苦情,一言难尽。(旦)你这容颜已写成闺怨图,不须更把衷肠诉。幸相逢把愁眉共舒,幸相逢把愁眉共舒。

(小旦)姐姐,你来便来了,将来怎么样结果?

〖江儿水〗巧计愁成拙,欢声虑变吁。探珠项下愁龙寤,盗铃耳畔难声护,救人井底将身误。欢处也须回顾,终不然姊妹团圆,拆散夫妻两处。

(旦)且待石郎会试出来,再作道理。我和你苦了三年,今日相逢,且寻乐事,不得又起愁肠。

〖川拨棹〗休长虑,得相逢,且暂娱。水到处自会成渠,水到处自会成渠。料苍天不终困予,把从前愁尽驱,自今朝乐有余。

〖尾文〗(小旦)我神清气爽浑如故,竟不识病归何处?(旦)我和你共枕同衾此夜初。

(携手下)

猜你喜欢
  王□□·唐圭璋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谢章铤
  第十八出 惊飓·李渔
  {团圆}·佚名
  私语·徐志摩
  榖城山馆集卷十五·于慎行
  卷五·赖良
  卷七十一·陆游
  卷一百九·陈思
  卷四·沈德潜
  卷一·钱子正
  止斋集补钞·吴之振
  卷二百十三·陈廷敬
  总目三·佚名
  御选宋诗卷十五·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履道·唐圭璋

      履道字适正,号正心,丰城人。咸淳元年(1265)进士。仕为鄂县令。元大德中,为山南湖北道按察司知事、宁州通判、瑞州蒙山银场提举。大德八年(1304)卒。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秦淮夜月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炀帝南幸江都,在途约历数旬,所有四十余所的杂宫,统是赶紧筑造,大致粗就,炀帝到一处,留一二日,尚嫌它未尽完善,所以不愿稽延,便扬帆直下,竟达江都。江都为南中胜地,山水文秀,扬名海内,炀帝与后妃人等,朝赏夕宴,不暇细表,好容

  •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六月。乙卯朔。以祈雨即应上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遣惇亲王奕誴诣时应宫。恭亲王奕诣昭显庙。惠郡王奕详诣宣仁庙。贝勒载澂诣凝和庙拈香。  ○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甲

  • 光绪二十一年下·佚名

    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

  • 六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六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十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其余未

  • 斛律光传·李延寿

    斛律光,字明月,长着一张马一样的面孔,老虎一样的身躯。神情清爽,气宇雄杰。寡于言笑,善于骑射。最初为侯景的部下,彭乐曾对高敖曹说:“斛律家的这个小孩不可三次封为将军,今后一定会超过别人的声望。”他以库直小吏的身份侍奉

  • 尚同中第十二·墨子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

  • 卷二·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二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二八卜郊不从牛灾犹三望郊不时皆书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宣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於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祝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罗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大唐贞观廿二年五月十五日于长安弘福寺翻经院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弘福寺沙门知仁笔受弘福寺沙门灵隽笔受大总持寺沙门道观笔受瑶台寺沙门道卓笔受清禅寺沙门明觉笔受大总持寺沙门辨

  • 普曜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十八变品第二十五  佛告比丘。如来于是转法轮已。化彼五人拘邻之等。念此间有优为迦叶等。大有名称。国王黎庶咸来奉之。与五百弟子俱。欲往先开化令解道法。然却彼后当次伏焉。即往从之迦

  • 种莲集·胡珽

    莲归居士辑净土圣贤录续编。采访往生事实。共有百数十条。而续得於书成之后者。正复不少。余为另列一编。不分门类。不序先后。随闻见而记之。名曰种莲集。取思齐大师句。与君同作种莲人之意。以俟后之辑三编者采取焉

  • 卷第四·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四 祖教 问法 祖教 六祖大师因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云和尚还得不。师云我不得。云和尚为甚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汾阳昭代云。方知密旨难传。 翠岩芝云。会得二头。不会得三首

  • 二五 优昙婆逻师子吼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窟山。时,有一普行者,名为尼俱陀,常与三千之普行者俱,住于优昙婆逻普行者女林。时,又有居士名为散陀那,日日往观王舍城,诣访佛处[供养、恭敬世尊]。某时,散陀那居士思惟:&ldquo;今非诣访佛处之

  • 王子安集·王勃

    十六卷。唐王勃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 (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平台钞略》十篇。因戏作 《檄

  •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王志谨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金末元初全真道士王志谨(号栖云子)撰述,约成书于丁未年(124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乃王志谨门人「刘公」记录,论志焕编次,收入王志谨语录九十余条。书言全真道炼心修性之真功真行。其说以《

  • 癸巳论语解·张栻

    亦称“南轩先生论语解”。南宋张栻撰。十卷。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年),是年岁在癸巳,故名。此书在写作过程中,曾与朱熹往复商讨。考《朱子大全》集中备载与栻商订此书多至一百一十八条,又订其误字二条。张栻改正者仅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