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巧对录卷之一

纪文达师曰:昔宋人四六喜缀成句,然一篇之内,不过数联而已。宋人诗话又喜称巧对,如“带眼,琴心”;“杀青,生白”之类。一集之内,亦不过数联而已。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抽黄对白,巧若天成,合璧分璋,词如己出,未有若我朝康熙中之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采掇成语,分类编成,剪裁皆得其菁华,配隶务权其铢两,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后有作者,弗可及矣。按:《分类字锦》中,《巧对》一门最为工丽,今录其尤佳者如左。如:

地媪;天公。山骨;泉心;雌霓;雄风。湖目;溪心。笠泽;弁山。青女;黄姑。礼鼠;文狸。赤舄;缁衣。传癖;书淫。獐怯;狐疑。眉语;手谈。鱼婢;虾姑。鸢肩客;羊鼻公。青眼客;黑头公。喜欢铺;惶恐滩;雌雄剑;子母钱。西门豹;东方虬。金刚舞;夜叉歌。冀北马;汝南鸡。凤尾诺;龙爪书。牛心炙;熊胆丸。龙须草;马面菘。三语掾;一字师。郑牛识字;丁鹤能歌。耐辱居士;离垢先生。郑公孙黑;燕太子丹。三日仆射,七岁尚书。

又有《借对》一门,如:

羊角;鹅毛。一言风,一言雪鹊层;獐牙。一言竹皮冠,一言稻。白香山诗又以“獐牙稻”对“鸭脚葵”赤兔;斑龙。一言马,一言鹿凤子;龙孙。一言蝶,一言笋鸭脚;鸡头。一言葵,一言芡鸡距;龙鳞。一言笔,一言砚白凤;乌龙。一言猫,一言狗边都护;水中丞。金衣公子;赤弁丈夫。一谓黄莺,一谓晴蛉

又有《数目》一门,如:

九折;三危。张正《见石赋》三火;九冰。《金丹诸真元奥》云:“三火所聚,八水周归。”范成大诗云:“肃肃九冰妨发育。温温三火护赡台。”六旦;五晨。萧综《悲落叶》诗云:“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三甲;六丁。三露;五烟。八座;三台。六漠;八溟。九舜;十尧。七佛;九仙。一钵;三衣。二韭;三菁。谢灵运《山居赋》,皆山名万回;千处。皮日休《鸳鸯》诗百雪;千霜。范成大《松》诗六七;五三。《汉书--杨雄传》:合为六七,谓六国及秦;遐迩五三,谓五帝三王五九;十千。韩琦诗:“十千酒且迎春酌,五九寒须伴腊归。”万万;千千。《论衡》下九;前三。七色;千光。万听;千闻。双钩帖;百衲琴。八妃渚;三公山。三鸦水;双兔坡。韩翃《南阳别墅》诗四照蕊;五名香。萧撝诗:“烟霞四照蕊,风月五名香。四分律;五条衣。吕温《送僧》诗十年三赋;一日百函。八重七色;十影九形。四窗八达;五至九房。一湾一浦;千曲千溠。张说《乾湖》诗

又有《干支》一门,如:

五卯;六庚。《真诰》云:“五卯之日当斋。”《太公阴谋》云:“六庚为白兽。”卯酒;午茶。白香山诗亥日;寅年。同上五戊;三庚。《历书》云:立春立秋后,五戊为春秋社。”寅蛤;乙禽。戴表元诗:“莎坂甫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乙禽来。”甲乙帐;戊己屯。壬寅露;甲子霄。张说诗穷丙子;雌甲辰。二丙穴;三癸亭。谷漦午;峰耸丁。李洞《终甲山》诗甲乙相伍;戊巳为坚。《后汉书--马融传》尧时丙子;楚国庚寅。陆游《遇老人》诗:“若非楚国庚寅岁,定是尧时丙子年。”燕避戊巳;蝠忌庚申。《埤雅》看辰合药;过卯煎茶。

又有《卦名》一门,如:

解雨;巽风。履正;升中。风涣;雷随。履艮;升离。占巽;候离。益圣;革凡。上出《汉书--袁盎传》,下出隋炀帝《答智顗书》。九坎;二咸。皆星名白贲;黄离。蹇蹇;师师。谦矩;丰规。鳞萃;羽丰。坎坎;离离。涣涣;临临。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临临”井井;谦谦。履素;颐真。八方大有;六合同人。王勃《序》物与无妄;政贵有恒。

又有《采色》一门,如:

大赤;纯黄。官绿;帝青。陆游诗素白;朱丹。上《淮南子》,下杨雄语真白;自红。庾信诗修白;高青。韩愈诗旋碧;凝青。孟郊诗嫣嫣紫;楚楚青。又有“纯纯素,差差绿”可对朱朱白白;碧碧黄黄。上见韩愈、陆游诗,下见杨万里诗素以为绚;青出于蓝。可黄可黑;或素或青。

纪文达师曰:《左氏传》一书,文繁词缛,学者往往纬以俪语,取便记诵。见于《宋史--艺文志》者,有崔升等十余家,今并亡佚。唯存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一卷,凡一百五十韵,一万五千言,高士奇尝为之注,《通志堂经解》亦收之。按:此书已著录四库,《提要》称其属对虽工,而无当于义理。今复按之,誓句殊不多见,兹择其最工者录之,以存旧帙之梗概焉。

如《君德门》云:

齐桓从善如流;晋文好学不贰。昭十三年用人于次睢之社,乃独霸之是求;僖十九年请命于降莘之神,其何土之能得。庄三十二年不以人从欲,而以欲从人,宋襄何忧鲜济;僖十二年唯有可献否,亦有否献可,齐景始得为和。昭二十年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襄二年大夫其未喻楚共王已命共乎。襄十三年

《政治门》云:

宝近乃得贫,何以饶国;成六年谷出不过籍,所以丰财。宣十五年和民以乱,犹治丝而棼;隐四年为政以礼,则执热有濯。襄三十一年

《天文时令门》云:

圣人在上,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昭四年君子有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昭元年金为火胜,吴楚其仇;昭三十一年龙遇蛇乘,宋郑必耗。襄二十八年日食不书朔,史官失之;僖十五年火伏而有螽,司历过也。哀十二年螽坠于宋,告则必书;文三年蝝生于冬,饥犹有幸。宣十五年

《祭祀门》云:

雩上辛,再雩季辛;昭二十五年烝正月,又烝五月。桓八年顺祀先公,乃作窃弓之盗;定八年有事群望,果征当璧之祥。昭十三年

《储贰门》云:

晋人之难欲立长君;文六年楚国之举恒在少者。文元年哀姜哭市,襄仲失援;文十八年、宣十八年穆嬴啼朝,宣子畏逼。文六年、七年叔姬无宠,舍亦无威;文十四年子良以贤,坚亦以顺。宣四年

《臣道门》云:

司聪司明司味,各无失官;昭九年书名书服书勋,其敢弃命。昭四年和诸戎而五利备,实唯魏绛之谋;襄四年建一官而三物成,端赖祁奚之举。襄三年虎为郑栋,折将压焉;襄三十一年宿实鲁楹,恶其去是。昭元年免囚劝能,犹将十世宥叔向;襄二十一年乡师引过,不以一眚掩孟明。僖三十三年外选旧,内选亲,德劳不失;宣十二年称其仇,立其子,谄比两忘。

君赐未忘,颍谷封人赐类;隐元年母存请遗,翳桑饿者逃名。宣二年异哉子之名,仇以兆怨;桓二年取于父为类,命之曰同。桓六年葛藟庇其本根,忍纵寻斧;文七年草木同其臭味,焉敢差池。襄八年、二十二年

《夫妇门》云:

男有室,女有家,无相渎也;桓十八年和而义,柔而正,能无上乎。昭二十六年

《家国门》云:

皮存毛附;僖十四年唇亡齿寒。僖五年郑岂内臣;僖七年虞犹外府。僖二年神降于莘,非缘兴虢;庄二十三年鬼谋于社,实兆亡曹。哀七年、八年布衣帛冠,五千人之遗,文公兴卫;闵二年生聚教训,二十年之外,勾践灭吴。哀元年齐非吾耦,楚非吾族,鲁郑之谋略同;桓六年、成四年大不在边,细不在庭,子成之择唯慎。昭十四年

《妖祥门》云:

郑蛇交斗;庄十四年宋鹢退飞。僖十六年石何故而言;昭八年星有时而陨。庄七年虢旗易取,贲贲兆于童谣;僖五年宋庙大灾,譆譆闻于亳社。襄三十年天道远,人道迩,裨灶是亦多言;昭十七年、十八年新鬼大,故鬼小,文仲何如其智。文二年伏而盬其脑,晋文吉以得天;僖二十八年退而入于泥,吕锜亡于射月。成十六年

《礼乐门》云:

太史观易象春秋,知周礼之尽在;昭二年伶工奏国风雅训,叹韶舞之无加。襄二十九年蔡侯之情敖在心,况其不父;襄二十八年楚围之威仪无则,何以似君。襄三十一年

《赏罚门》云:

皇父氏之御,赏以耏门;文十一年辟司徒之妻,与之石窌。成二年三辟之征,兴皆叔世;昭六年九刑之命,作自先君。文十八年赏盗去盗,臧纥不能;襄二十二年以逆戮逆,庆封其肯。昭四年上其手,下其手,州犁乃请问诸囚;襄二十六年亦左之,亦右之,王叔不能举其契。襄十年

《朝会门》云:

息民继好,乃礼之经;隐七年亲仁善邻,为国之宝。隐六年拜皇华之五善,教以咨周;襄四年卒常棣之七章,期于好合。襄二十年赋湛露不答,赋彤弓不答,大礼敢干;文四年歌相鼠不知,歌茅鸱不知,淫人终灭。襄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昭四年晋则已偷,何瘠牛之足畏;昭十三年吴方无道,亦瘈狗之可虞。哀十二年

《武事门》云:

晋三驾而莫争;襄九年楚再世之不竞。宣十二年师人多寒,赖有狭纩之拊;宣十二年公徒弗怒,遂至执冰以嬉。昭二十七年乏为反正,岂容怙其隽才;宣十二年武以止戈,何所陈于京观。宣十二年诱以采樵,绞人尽覆;桓十二年袭其藉稻,鄅子无归。昭十八年燧系象尾而奔吴;定四年马蒙虎皮以溃楚。僖二十八年汰舟而三寸入;昭二十六年蹲甲而七礼穿。成十六年

《城邑门》云:

楚取州来,适以挑吴;昭十九年晋城虎牢,实则逼郑。襄二年曹将亡宋而筑邑;哀七年齐欲灭莱而湮城。襄六年

《人品门》云:

鸡惮牺而断尾;昭二十二年象有齿以焚身。襄二十四年贵而贫,民无求焉;襄二十二年富而骄,子必祸矣。定十三年孟明去晋,不受处父之骖;僖三十年士会辞秦,快赠绕朝之策。文十三年室于怒,市于色;昭十九年食其肉,寝其皮。昭三年、襄二十一年

《形体门》云:

骈胁薄而观,曹其无礼;僖二十二年跛足帷而笑,齐实召师。宣十七年黰可鉴,古曰元妻;昭二十八年赤而毛,宋名弃妾。襄二十年泽门之晳,邑中之黔,有诅有祝;襄十七年佐恶而婉,痤美而狠,一废一兴。襄二十六年豺狼之声也,羊舌之族必亡;昭二十八年熊虎可畜乎,若敖之宗必灭。宣四年蜂目者忍能兴宫甲之围;文元年豭喙者谗诡告孟钟之落。昭四年

《车马门》云:

过门何须策短;襄十七年及腹犹恃鞭长。宣十五年锡鸾和铃昭其声;桓二年韅靷鞅靽观其备。僖二十八年

《饮食门》云:

伏甲能攻于三爵,祸起熊蹯;宣二年公膳忍去其双鸡,怒生鹜泊。襄二十八年

《服饰门》云:

火龙黼黻,衮耀其文;桓二年衡紞纮綖,冕昭其度。同裘则狐而袖则羔,不说初矣;襄十四年衣有襘而带有结,乃视过焉。昭十一年

《草木门》云:

蕰藻蘋蘩,荐之昭信;隐三年枣修榛栗,借以告虔。庄二十四年杞或歌夫生圃;昭二十年莠犹指其在门。襄三十年

《鸟兽门》云:

鹤虽乘轩,焉能受甲;闵二年乌方集幕,已解围师。庄二十八年、襄十八年

《四子书》中语有天然成对者,闻国初吴梅村过访某公,某适著《四书讲义》至《孟子胡王章》,未能下笔,而有愠色。吴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某云:“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相与抚掌大笑,遂竟夜成《四书对语》一册,今惜未见传本。

缪莲仙艮有辑《四书对语》,自二言至八言,不下数百则,亦一时之极思也。今择其警策者录之如左。

二言如:

才也;器之。熊掌;燕毛。吉月;凶年。无财;有命。披发;及肩。父母;子男。仲子;孟孙。铿尔;瑟兮。舍瑟;鼓琴。摩顶;胁肩。父召;子来。钻燧;伐柯。乡愿;里仁。不熄;其燃;赤也;白乎。屏气;养心。鹯也;凤兮。矢人;弤朕。西子;南人。及席;捐阶。自牗;出门。夷子;狄人。鸢飞;鲤退。卓尔;欿然。稽首;曲肱。掘井;冯河。

三言如:

子为善;我欲仁。端章甫;被袗衣。一家仁;百姓足。舜好问;汤执中。用不足;问有余。物交物;觚不觚。知者乐;仁则荣。为心害;不目逃。有牵牛;不问马。舜相尧;殷受夏。虽闭户;将入门。十一月;五百年。在陋巷;居于陵。虽孝子;独孤臣。仲叔圉;公伯寮。尊五美;举一隅。恶声至;礼貌衰。无欲速;不加多。仁且智;实若虚。徯我后;爰厥妃。尔为尔;才不才。曾晳后;阳货先。

四言如:

王赫斯怒;民具尔瞻。王之不王;朝将视朝。哀此茕独;反其旄倪。君子行法;小人犯刑。虽有恶人;卒为善士。父母俱存;妻子好合。善人是富;君子固穷。吾将仕矣;民皆仰之。穷不失义;富而无骄。得之不得;斯焉取斯。好行小慧;则乱大谋。有众逐虎;其父攘羊。修我墙屋;宜尔室家。吾闻西伯;子谓南容。请问其目;勿求于心。瞻彼淇澳;止于邱隅。譬诸草木;虽若丘陵。敏而好学;乐以忘忧。霜露所坠;日月有明。夫岂不义;然而未仁。乐然后笑;哀而不伤。予欲无言;女奚不曰。若圣与仁;使骄且吝。不得其门;宁媚于灶。

五言如:

小人喻于利;君子耻其言。异哉子叔疑;死矣盆成括。夫子焉不学;先生将何之。居简而行简;执柯以伐柯。望望然去之;迟迟吾行也。饭疏食饮水;披袗衣鼓琴。夫我则不暇;于予与何诛。胡不慥慥尔;何为纷纷然。星辰之远也;山川其舍诸。可谓具臣矣;愿为小相焉。非尔所及也;夫我乃行之。

六言如:

知者乐仁者寿;鄙夫宽薄夫敦。兽蹄鸟迹之道;鸡鸣狗吠相闻。言必信行必果;视思明听思聪。是闻也非达也;既来之则安之。江淮河汉是也;日月星辰系焉。富润屋德润身;居移气养移体。

七言如:

敏则有功公则说;威而不猛恭而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无暴其气。

八言如:

子谓之姑徐徐云尔;某何为是栖栖者与。

汤春生亦有《四书对语》,二言如:

自古;而今。故艺;而芸。所覆;奚冠。不熄;益深。徙义;近仁。有圉;无田。风也;水哉。效死;舍生。清矣;浊兮。其叶;则苗。象往;鲤趋。以栗;于茅。适市;抱关。遵海;冯河。一妾;九男。攘臂;曲肱。

三言如:

学不厌;仕而优。不百里;之一邦。仁内也;礼后乎。老吾老;亲其亲。物交物;才不才。如神在;其人存。强哉矫;恭而安。和无寡;德不孤。焉得刚;奚其正。浮于海;浴乎沂。使先觉;无后灾。载华岳;挟太山。有寒疾;则热中。好驰马;有牵牛。如归市;将入门。

四字如:

施于四体;执其两端。原泉混混;维石岩岩。修其天爵;教以人伦。率西水浒;逾东家墙。取土必得;视民如伤。或五十步;虽千万人。储子为相;管仲得君。十目所视;四体不勤。所求乎弟;不让于师。衣服不备;饮食若流。虽狎必变;又敬不违。变其彀率;范我驰驱。不遇故去;盍归乎来。尊其瞻视;善为说辞。犹湍水也;若大路然。若合符节;如鼓瑟琴。绸缪牗户;溥博渊泉。居必迁坐;立不中门。乐善不倦;强恕而行。雨露之养;日月有明。故益伊尹;若禹皋陶。无耻之耻;知和而和。失诸正鹄;见乎蓍龟。必因川泽;若决江河。行不由径;游必有方。大王王季;曾子子思。譬若掘井;可使在山。为臣不易;畜君何尤。

五言如:

得众则得国;有土此有财。其故家遗俗;虽孝子慈孙。庶人召之役;弟子服其劳。闻一以知十;枉尺而直寻。管氏而知礼;仲子恶能廉。居敬而行简;修己以安人。先进于礼乐;夫子之文章。亦不入于室;则往拜其门。

六言如:

八家皆私百亩;一朝而获十禽。故太王事獯鬻;若孔子主痈疽。舜其大知也与;禹吾无间然矣。仁者无不爱也;君子亦有恶乎。行义以达其道;当仁不让于师。今有璞玉于此;吾岂匏瓜也哉。

七言如:

敏则有功公则悦;淡而不厌简而文。尔何曾比予于是;吾亦欲无加诸人。是犹恶醉而强酒;譬如登高必自卑。鱼鳖不可胜食也;牛羊又从而牧之。盎于背施于四体;本诸身征诸庶民。持其志无暴其气;居之安则资之深。不行先王之道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辅世长民莫如德;令闻广誉施于身。

八言如:

有彼无恶,在此无射;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非其道也非其义也;在所损乎在所益乎。鲁欲使乐正子为政;虞不用百里奚而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虽袒裼祼裎于我侧;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其为父子兄弟足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正唯弟子不能学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李小松钧简按试江右、吉安两县,首题一为“富之”,一为“器之”;次题一为“使有菽粟如水火”,一为“犹以杞柳为桮棬”。一气相生,亦天然对仗也。

赵瓯北《簷曝杂记》云:有用经书成句成天然对偶者,如:

天维显思;民亦劳止。维汝一德;于今三年。有能奋庸;爰立作相。行此四德;弼予一人。文王之德之纯;周公之才之美。闲暇而明政刑;会通以行典礼。礼乐自天子出;笾豆则有司存。欣欣然有喜色;荡荡乎无能名。率百官若帝之初;于万年受天之祜。发号施令罔不减;陈善闭邪谓之敬。闻俎豆,未学军旅之事;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亶聪明而有作,不作聪明;由仁义以安行,非行仁义。五百里采,五百里卫,外包有截之区;八千岁春,八千岁秋,上祝无疆之寿。是为冯妇也;无若宋人然。迅雷风烈,烈风雷雨;绝地天通,通天地人。宰予昼寝,于予与何诛;子贡方人,夫我则不暇。孟孙问孝于我我;赐也何敢望回回。

猜你喜欢
  卷四十·彭定求
  沈与求·唐圭璋
  ◆李征士序(絪缊集)·顾嗣立
  第二十六回 真义女全忠全孝·陈端生
  第四出 严嵩庆寿·王世贞
  楔子·佚名
  第四折·王实甫
  序·陈廷焯
  等待(二)·戴望舒
  传奇汇考标目卷上·佚名
  卷47 ·佚名
  卷一百十四·陈思
  卷一·钱子正
  卷一百十二·陈元龙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七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一古今体九十九首【丁丑】自嘉兴一日至灵岩驻跸二首檇李至灵岩一百卅余里舟行纵顺风比至亦晩矣长堤可跋马笃速便且驶易马行逾刻风帆落後已北南殊所习其别

  • 卷111 ·佚名

    韩维 同胡江范郡裴二宋司马饮会灵水轩即席赋以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为 华轩压春波,樽酒四座密。 柔软柳间风,舒迟花后日。 晚色帘卷静,欢兴觞行疾。 一陪诸英游,黾勉惭落笔。 韩维 同化光陪宁极之

  •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少帝讳义符,小字车兵,武帝长子也,母曰张夫人。晋义熙二年,生于京口。武帝晚无男,及帝生,甚悦。年十岁,拜豫章公世子。帝有旅力,善骑射,解音律。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进为宋太子。武帝受禅,立为皇太子。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

  • 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李延寿

    桓玄篡位,父敞先爲尚书,以答事微谬,降爲廷尉卿。及宋武帝讨桓玄,邵白敞表献忠款,帝大悦,命署寺门曰:“有犯张廷尉家者,军法论。”事平,以敞爲吴郡太守。及王谧爲扬州,召邵补主簿。刘毅位居亚相,好士爱才,当世莫不辐凑,唯邵不往。亲

  •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选举四·宋濂

        ◎选举四   ○考课   凡随朝职官: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依旧例通理八十月,升三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考满升二等。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升一等,两

  • 第三十五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嗣子承宗·蔡东藩

      却说刁协走死,刘隗奔往后赵。王敦并非不闻,本来君侧已清,理应入朝谢罪,收兵还镇,但敦是个蜂目豺声的忍人,既已起事,怎肯就此罢休?当下据住石头,按兵不朝,明明是胁迫元帝,志在横行。元帝无法抵制,只得令公卿百官,统往石头,劝令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七·姚之骃

    礼乐门典制礼乐所自 元李好文集宪宗时有日月之祀当羣臣奏对时上问礼乐自何始左右对以尧舜则其立神基肇人极已宏逺矣右为尊 元名臣奏议泰定帝时迁列圣神主于太庙新殿博士刘致议曰国家取唐宋定制为九世遂以旧庙入室为

  • 卷第二·徐鼒

    丙申(初七日),明曾应遴奏江西事。应遴言:『臣乡江右,自桥头失守而贼从永破吉,插岭兵破而贼破萍及袁,益王走闽中。建昌溃于十一月初二日,抚州、南丰陷于初七日』。并言:『赣已失守,所奏皆十六年张献忠陷江西事也;而抚臣报尚杳然』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夏四月戊戌朔。享太庙。遣惇亲王奕誴恭代行礼。记注  ○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卯皆如之。记注  ○盛京将军岐元奏。请<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二·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四防昌三年正月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袭可汗【旧回鹘传云丰州刺史石雄后唐献祖纪年録云石州刺史石雄按是时田牟为丰州刺史今从实録】石雄大破回鹘迎太和公主以归【旧石雄传曰三年回鹘大略云朔刘沔以

  • 喜同传·宋濂

    喜同,河西人。初为后宫卫士,因有才被选为承徽寺经历,再调南阳县达鲁花赤。两年后红巾军起,陷邓州,抵南阳。时南阳无城无守兵,喜同用计俘义军数人,从口供中得知大队人马将至,于是日夜亲督丁壮巡逻守备。有大司农钱木尔者,拥兵驻

  • 丁宾传·张廷玉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句容知县。征招为御史。大学士张居正是丁宾的主考官,诬陷刘台窝藏赃物,嘱咐丁宾前往辽东调查。丁宾极力推辞,违背了张居正的心意而被撤职。万历十九年(1591),他被推荐担任

  • 卷十一 石晋背盟·李有棠

    太宗天显十一年秋八月庚午,自将往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冬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十二月,晋帝入洛,唐主从珂自焚死。晋命桑维翰为文,纪帝功德。帝命近侍塔鲁存问晋帝。庚寅,发太原。闻洛阳既克,遣郎君济勒台抚慰之。十

  • 第六节 选 举(下)·吕思勉

    举官之制,隋、唐时亦为一大变。其事维何?辟举之废是已。《隋书·百官志》曰:“旧周、齐州、郡、县职,自州都、郡、县正已下,皆州、郡将、县令至而调用,理时事,至是不知时事,直谓之乡官。別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

  • 卷十七·道世

    △普贤部第六▲感应缘(略引四验)宋路昭太后宋沙门释道温宋沙门释道冏齐沙门释普明宋路昭太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轝白象,安於中兴禅房,因设讲于寺。其年十月八日斋毕解座,会僧二百人。于时寺宇始构,帝甚留心,辇跸临幸,旬必

  •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欲天子诸色天子。持诸名花名香而散佛上作礼卻祝各白佛言: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者,甚深甚深。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佛告诸天子言:深般若波罗蜜者,空则是相无相无愿相。无行之相无生灭相。无著无断相无所有

  • 卷第五·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五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六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法嗣 汾阳大达无业国师(凡五) 商州上洛杜氏子。初参马大师。问三乘教理。粗亦研穷。尝闻禅宗。即心是佛。实未明了。乞和尚慈悲指示

  • 艮斋诗集·侯克中

    元诗别集。14卷。侯克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为明代藏书家毛晋旧藏的元刊本。本集卷首无序言,各卷所收入的诗篇未按体裁类编。在这14卷诗中,主要为七言近体,七言律诗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