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散财结客

〔小外扮武谔上〕腰间湛卢剑。头上缦胡缨。救难灭踪迹。杀人留姓名。自家姓武。名谔。排行十七。东吴人氏。避地江都。胆气绝人。豪侠好义。生平有一大雠人。被我一剑行诛。又有一大恩人。不是千金难报。闻陇西李太白。高才尙义。结客捐金。昨日取醉平康。六院诸姬。齐来相见。竞以轻绡练裙。求其诗赋。太白乘醉落笔。手不停挥。各有赠篇。潇洒淸妙。临去悉厚赠金帛。日散万金。我不免去一见此人。果是如何。〔小生扮员半千上〕兴到文藻飞。饥来颜色槁。吟成百篇诗。不能易一饱。自家员半千。高才流落。寓住维扬。闻李太白一代才子。轻财重义。不免去访他。求他一济。〔丑扮张光乍上〕朝从都市游。暮向娼楼宿。身上着罗衣。家中无半粟。自家扬州城中一个浪子。名唤张光乍。家无活计。花酒为主。少年场中。风流有数。昨日与人赌输万贯钱。无从措处。闻此间有个李太白。仗义疎财。极肯交结好汉。不免去走一遭。〔占扮柳条靑上〕少年生深闺。逢人便掩面。今日走路傍。哀哀泪如线。妾身乃扬州城中女子柳条靑。父亲柳宿。薄宦仓曹。逋欠官粮。追赔禁狱。妾欲卖身救父。一时未得便成。闻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不免含羞去见他一面。〔丑〕列位想都是要见李太白先生的。求门上通报。大家进见。〔通报介生上末净从人同上〕

【西地锦】〔生〕潮满江心放棹。月明桥上吹箫。五陵结客方年少。千金于我鸿毛。

门外何人。〔末〕禀上相公。门外有四位客人相访。〔生〕请进来。〔并进见介生〕四位何来。各请道名姓。〔小外〕小子姓武。名谔。排行十七。东吴人氏。〔小生〕小生姓员。名半千。颇善诗赋。〔丑〕小子姓张。名光乍。少年场中。有名子弟。〔生〕这一位小娘子何人。〔占〕妾身姓柳。名条靑。乃司仓柳宿之女。父亲有难。求见相公。〔生〕请列位见教。下顾为何。〔小外〕小子生平豪侠。有大雠人。业已一剑行诛。又有一大恩人。思得千金为报。闻先生轻财重义。特尔相投。倘蒙慨然。吾事毕矣。〔章人头介〕仇人头颅现在此。〔生〕这个没凭据。焉知眞假。〔小外怒起介〕我武十七好汉。怎肯欺人。旣为小人所疑。合当速去。〔生挽科〕烈士不欺人。小人无知。豪杰不必介怀。左右快取千金为赠。〔小外〕如此多谢。〔生指小生〕此位有何见教。〔小生〕念小生结发读书。颇工辞赋。屡举不第。流落江湖。饥寒困苦。世无郭元振。故敢吿急足下。〔生〕仆亦久闻员君大名。愿虚怀请教。适纔武十七说报雠杀人。事亦大奇。求君见教一篇。〔小生〕领命。〔沈吟介〕古人好侠烈。其事多咨且。荆卿西入秦。乃与舞阳俱。意气岂不壮。剑术何其疎。副车中徒尔。空衣斩亦虚。夫君运奇节。长啸起雄图。赤雷闪宝剑。淸霜泣头颅。义声振天地。成功秪须臾。激昂千载下。永为壮士模。〔生〕奇哉。矢口成篇。雄壮激烈。眞才子也。左右快取千金为员先生寿。〔小生〕多谢。〔生指丑〕此位有何见教。〔丑〕小子无赖。昨与博徒赌输万贯。求相公见助。相公倘要往平康取乐。小子最善帮闲。〔生〕左右取万贯送此人。〔丑〕多谢。〔生〕小娘子为何事而来。〔占〕妾父薄宦。逋欠官粮。监追在狱。妾身意欲自鬻救父。一时未有因缘。望相公垂怜。救拔苦难。〔生〕娘子言之良苦。不知你所须几何。〔占〕得五百金足矣。〔生〕左右发五百金。赠这小娘子。〔小外〕李公高义。足冠千古。我四人一同拜谢。

【驻云飞】千古人豪。义气棱层五岳高。日角扬奇表。天藻藏灵窍。嗏金帛等秋毫。垂怜无吿。救困扶危。功德标穹昊。定拟仙班地位超。

【前腔】〔生〕浪迹萍飘。一片雄心久不消。重义轻金宝。结客连燕赵。嗏癖性爱钱刀。王戎和峤。长物浮云。不散还须耗。留取花生五色毫。

〔众〕散财结客不言恩。天下饥寒尽在门。

只手一挥三十万。定应功德奏天阍。

猜你喜欢
  沈伯文·唐圭璋
  李淛·唐圭璋
  第十一出 请封·李渔
  ◆萨经历都剌(雁门集 天锡集)·顾嗣立
  第二折·刘君锡
  第二折·郑廷玉
  卷四·黄大舆
  卷二十·汤右曾
  卷三百四·陈思
  卷九十六·吴之振
  梅花字字香后集·郭豫亨
  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光宣诗坛点将录定本跋·汪国垣
  原跋 无名氏·贾凫西
  卷七·温庭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于鹄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诗一卷江南曲偶【一作闲】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衆中不敢【一作得】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山中寄樊仆射【一作寄襄阳樊司空】却忆东

  • 列传第十一 魏舒 李憙 刘寔 高光·房玄龄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

  •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黄庭坚】 〔字鲁直。尝游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汉时,广陵有老翁钓于涪水,自号涪翁,山谷谪涪州因称涪翁。又谪黔州,寓开元寺,寺有摩围泉,因号摩围老人。陈后山云:“今代词手,惟

  • 卷之六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原序·岳珂

    愧郯録原序 昔者吾夫子求文献於杞而不足证学官名於郯而有余师方春秋时二国在诸侯间壤地生齿广轮衆寡亡以大相过也其亦仅存焉耳矣而杞之志若曰吾蕞尔邑要非天下之所取正周礼秉鲁夏盟主晋旧章故府

  •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杜景升。○杜景升全州万顷县人质厚少文有勇力初补控鹤军手搏者招景升为伍其舅上将军文儒宝闻之曰: "搏贱技也非壮士所为。" 景升遂不往。 后

  • 阎鸣泰传·张廷玉

    阎鸣泰,清苑人。万历年间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累升到辽东参政,后因规谏皇帝被弹劾罢免归家。后来,又被起用为佥事,分巡辽海地区。开原失陷后,经略熊廷弼派他抚治沈阳,鸣泰半道恸哭而返。不久他托病辞归。天启二年(1622)鸣泰

  • 瞿九思传·张廷玉

    瞿九思,字睿夫,黄梅人。其父瞿晟,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广平知府。曾主持凿长渠三百里,灌田数十亩。九思十岁随父亲在吉安,拜罗洪先为师。十五岁做《定志论》,后与同乡耿定向交游,学问更加长进。万历元年(1573)乡试中举

  • 论师范·梁启超

    善矣哉,日人之兴学也。明治八年,国中普设大学校,而三年之前,为师范学校以先之。师范学校与小学校并立,小学校之教习,即师范学校之生徒也。数年以后,小学之生徒,升为中学、大学之生徒,小学之教习,即可升为中学、大学之教习,故师范

  • 卷第三十三·佚名

    亲王八进拜八皇弟偲加恩制政和六年宗祀门下。朕搜讲弥文。缉熙坠典。必有尊也。肇新王者之堂。庶或飨之。克尽圣人之孝。眷言同气。实对盛容。方熙事之迄成。宜褒章之首及。诞孚涣号。猷告大廷。具官某。德量醇深。器

  • 第五节 文学美术·吕思勉

    吾尝言有唐中叶,为风气转变之会,今观于其文学而益信也。言以达意,文以代言,论其用本至此而止,然爱美为人性所同,达意之外,又必加之以修饰,久之遂稍离其真矣。骈文之句调,与口语相去日远,且以浮辞害意,由此也。丁斯时也,必求所以达

  • 卷十·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明 陈士元 撰礼仪考禘孔融氏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羣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郑氏曰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以毁庙羣庙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増及

  • 卷九·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九宋 崔子方 撰内大夫门例时如庄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陈庄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庄三十二年冬十月公子庆父如齐【承子般卒月】僖五年夏公孙兹如牟僖七年秋七月公子友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说是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悉暗暝。六种震动。如佛初坐菩提道场。未成正觉居菩萨位。尔时眉间放大光明。而诸魔宫亦皆暗瞑。同于今日。等

  • 东山存稿·赵汸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 (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 曾预修 《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遗文为一编,后范准又收

  • 王榭传·佚名

    传奇小说。佚名撰。一卷。故事写王榭海上遇难,漂流到燕子国,被一老翁救起,娶老翁之女为妻。后回故乡,其妻赠与灵丹,能召魂再生。其国王赠以“飞云轩”,即一乌毡兜子,榭入兜瞬息便至家中,家人告榭,其子刚死半月,榭便以灵丹救活其

  • 槎翁诗集·刘崧

    明诗别集。刘崧著。刘崧曾著《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己》等13个诗集,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应泰合刻为《刘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