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家分论

    子才《与□松书》曰:“我辈争奇竞巧,不肯一语平庸,要为运之以庄,措之以雅,而於诗文之道尽之矣。”乃□松固欠庄雅,而己亦多蹈纤佻之弊,何也?

    苕生有生吞活剥之弊,而子才点化胜之。□松有夸多斗靡之弊,而才子简括胜之。

    子才专尚性灵,而太不讲格调,所以喜诚斋之镂刻,而近於词曲。

    鸟之飞也,必回翔而後下。水之流也,每氵亭蓄而後行。袁、蒋多一气直下,而不耐纡徐,皆少韩昌黎迎而距之一段工夫也。

    子才律诗往往不对,盖欲上追唐人高唱也,然失之率易矣。

    子才与苕生唱和则效苕生体,与□松唱和则效□松体。盖自以为兼有二人之长,视二人之诗,如腰间之宝剑也。观其《论诗绝句》可见。

    渔洋诗以游蜀所作为最,竹诗以游晋所作为最,初白诗以游梁所作为最,子才诗以游秦所作为最。王兰泉《湖海诗传》,专录子才少年未定之作而故没真面,似不及怀宁潘瑛《国朝诗萃》之平允也。

    子才性好女色,而诗必牵合古人以就己。如咏罗隐庙则曰“隔帘娇女罢吹箫”,咏铜雀台则曰“招魂只用美人妆”,咏张睢阳庙则曰“刀上蛾眉唤奈何”,咏周瑜墓则曰“小乔何幸嫁夫君”,咏谢安石则曰“东山女伎亦苍生”。然此犹题中所应有也,至咏郭汾阳亦必曰“歌舞聊消种蠡愁”,则太牵合矣。其咏睢阳庙有“残兵独障全淮水,壮士同挥落日戈”一联,则为此题绝唱,苕生集中二首皆不及也。

    少年聪明儿女,血气未定,略知吟咏,罕有不喜流宕者。子才风流放诞,遂诗崇郑、卫,提倡数十年,吴、越间聪明儿女,今犹以之藉口,流弊无穷。此为风雅之罪人。恽子居志孙韶之墓,所以极力诋之也。

    子才古体诗多不谐声调,而转韵尤哑。□松亦然。苕生则十失二三矣。昔赵秋谷著《声调谱》,《四库提要》极推之。然秋谷虽能作谱,而诗歌则未尽谐也。且其所举为法者亦疏而不密,而子才讥其拘,宜其不知声调也。

    与子才同时而最先得名者,莫如沈归愚。归愚才力之薄,又在渔洋之下,且格调太入套,毋怪蒋、赵二公皆不数及也。

    《随园诗话》大率取清真之作,然艳词侧体太多,殊玷风雅。其极推梦楼,讥议蒋、赵之类,亦皆颠倒是非,不符公论。《续诗品》极佳,但“是新非纤”一语,便不能践。

    子才古文自是侯朝宗以後作者,近人因其诗之纤巧,并诋其文,恽子居至以猖狂无理斥之,皆非平心之论。

    吴山尊《本朝八家四六》:“子才长於大题,自是一时冠冕。”山尊才力之大,庶机可接子才,至诗之冗而笨,则不足称三家之嗣音。以上论子才。

    苕生诗有不可及者八:才大而奇,情深而正,学博而醇,识高而老,气豪而真,力锐而厚,格变而隐,词切而坚。但恃其逸足,往往奔放,未免蹈裴晋公讥昌黎之失也。

    刘彦和有言:“彩乏风骨,则雉窜文囿;风骨乏彩,则鸷集翰林。唯藻耀而高翔,乃文笔之鸣凤。”今观三家之诗,袁、赵似“雉窜文囿”,蒋似“鸷集翰林”。至“文笔鸣凤”,则自曹子建、李、杜、韩、苏之外,唯遗山、青丘差堪接武。而苕生乃云“凤凰好文章,雕鹗吾何取”,恐犹未能践此语也。

    翁覃溪论苕生诗,比以吴天章、陆聚缑,似俱不及苕生,且亦不肖。王兰泉则谓论诗於当代,以苕生为首,而尤以其五七古诗为极则。吴山尊亦谓苕生五七言诗,摆脱凡近,自然入格,而离奇变幻,无所不有。二君皆知言也。然苕生诗虽胜人,而顿挫沉深之妙,则终逊李、杜、韩、苏矣。

    苕生古诗好用僻韵,好次元韵,多牵强而无味。昌黎、山谷亦所不免,子才则无之也。

    或谓苕生面目肌理俱近於粗,似不及袁、赵之细腻。不知苕生之粗在面目,至肌理则未尝不细腻也。且体裁较袁、赵为雅,学之者弊少。

    苕生有《京师》、《豫章》、《固原》新乐府,《豫章》、《固原》失之直率,唯《京师》十四篇,兼元、白、张、王、铁、崖、西崖之胜。

    欧阳文忠之诗,才力最近昌黎,而情韵较胜西江之诗,陶彭泽以後,当推第一。介甫、涪翁以刻酷搞之,然不及其自然也。其集中有以五古短篇怀人咏己者,盖本颜延年《五君咏》。苕生怀人诸诗,宪章文忠,多可括诸人一生言行,而上追延年。

    苕生论诗,於西江阿其所好,稍乖公允。至极推北地、信阳,力诋初白、樊榭,尤为持论之偏。

    苕生少与汪辇□、杨子载、赵山南齐名。赵则略成体格,汪则寒瘦逼人,杨之新乐府与五古庶可肩随苕生,惜其未能全美也。

    苕生於广昌何鹤年极力扶奖,然鹤年亦失之寒瘦。苕生“水气乘间出,山身向晚分”二训,最近鹤年。

    苕生初寓金陵,感子才访己题壁之殷,於是作诗以题其诗、古文、骈体,极其推崇,然不存於集中,则不满於子才也。子才知其轻己,言不由衷,故题苕生集诗,晚年亦删第一首,而且时刺苕生为粗才。至□松於苕生,始曰:“跋扈词场万敌摧”,又哭之曰:“久将身入千秋看,如此才应几代生?”可谓推服至矣。乃观其集中论诗称才子而遗己,遂题诗三首,第以才气推苕生,而阴致不满之意。後有知人论世者,最宜於此索隐而持平。

    苕生词学苏、辛、陈其年,而较为细腻。《九种曲》出於玉茗堂,而较为正大。古文虽直举胸臆,空所倚傍,然可接李穆堂一派,非但不及魏叔子,并让子才出一头地。

    三家诗集皆有两本,袁、赵则晚年所手定;苕生一刻於京师,再刻於扬州,皆在身後。论者多以再刻胜初刻,其实初刻经张瘦铜诸人所删改,多足为苕生功臣;再刻则存其原本,且增入数十首应酬之诗,觉触目冗滥,反为白璧微瑕。以上论苕生。

    □松《十家诗话》,最为具知人之识,持千古之平。但其所为之诗,则效前人而尚少简练。

    □松五七言古,意欲以议论之警辟,才力之新奇,独开生面,几於前无古人。然趁韵凑句,殊欠雅健。且苕生性好诙谐,为诗则极严正。□松礻是躬以礼,而诗乃多近滑稽之雄,使人失笑,较子才而更甚,何也?岂不善学东坡而堕入诚斋恶道耶!

    □松宦游南北数千里之外,所表见固皆不虚,而极险之境地,极怪之人物,皆收入诗料,遂觉少陵、放翁之入蜀,昌黎、东坡之浮海,犹逊其所得所发之奇,可谓极诗中之伟观也。

    □松七律格虽不高,而语无不典,事无不切,意无不达,对无不工,兼放翁、初白之胜,非袁、蒋所能及也。

    少陵《李潮八分小篆歌》,开诗中考据之端。而竹为诗,每好以此等为能事。□松才学宏富,亦好考据以见长,然吊诡搜奇,俱觉冗蔓可厌。近日此风盛行,而诗遂同胥抄矣。

    读苕生长篇,人或嫌其单薄;读□松长篇,人多叹其典赡。然苕生本色极高,且精光贯注,使人不敢逼视;□松则近於掉书袋矣。盖苕生失在矜才,□松失在逞博也。

    张船山之诗,多近袁、赵体,亦能自出新意。其《宝鸡驿题壁十八首》,力诋将帅养痈,与□松《拟老杜诸将十首》,同一忠愤。但矫变沉雄,俱不能及老杜。

    明七子如何、李、沧溟诗,虽摹古未化,然其生平之行谊,各有卓然自立之处,所以前人虽极力贬斥,诗究难泯。读三家之诗,须知三家之大节各有可传,不第以真才本色鼎立一时,而□松尤为醇美。

    过求新巧,必落纤小家数。如子才“殿上归来履几双,三分天下更分香”,□松“如此容华嫁穷羿,教他那得不分离”之类,乃晚唐、元人恶派,以之入词曲可也。

    □松好作俚浅之语,往往如委巷间歌谣。若“被我说破不值钱”,“一个西瓜分八片”等句,成何说话!

    □松经学不深,而《廿二史记》,则多揭古人之隐,以自见其识力之深微,觉《史通》、《史纠》诸书,犹为识小忘大。同时唯钱竹汀《廿二史考异》,异曲同工;王礼堂《十七史商榷》,殊不及其精审也。至《陔馀丛考》,则颇近於浅陋矣。

    □松於同时诸人,只以“千秋”二字推袁、蒋、王、钱四人,盖自以诗歌与袁、蒋鼎立,考据与王、钱鼎立也。然王礼堂尊郑学太过,尚非千秋之人。以上论□松。 

猜你喜欢
  曹冠·唐圭璋
  仲并·唐圭璋
  江纬·唐圭璋
  卷三十六·阮阅
  提要·吴沆
  论巧体第二十九·王骥德
  第四十五章 凶鬼自叹·屠隆
  ◆上清外史薛玄曦(上清集)·顾嗣立
  卷四十九·徐世昌
  卷八·汤右曾
  卷313 ·佚名
  玄思·闻一多
  山谷集补钞·吴之振
  卷四百十·佚名
  竹斋诗集巻一·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南山居士·唐圭璋

      永遇乐   梅赠客   满眼寒姿,桂蟾匀素,霜女同莹。野屋喷香,池波弄影,仿佛鸾窥镜。一枝堪寄,天涯远信,惆怅塞鸿难倩。这情怀、厌厌怎向,无人伴我孤另。   风凄露冷。仙郎此夜,若许枕衾相并。解吐芳心,绸缪共约,学取双

  • ◆云丘道人张简(云丘道人集)·顾嗣立

    简字仲简,吴人。初师张伯雨为黄冠,自称云丘道人,隐居鸿山。元季兵乱以母老归养,遂返巾服,又号白羊山樵。洪武二年,召修元史。玉山主人谓仲简作诗淡雅,有陶、韦风。杨铁厓谓仲简诗工韦、柳,翰墨无俗气,而暗合书法,自诗名益着,而字

  • 卷八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九皎然兵後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孟明常引支子元道人修习禅心兼饵芝术遂与予有栖山之契其宦情未遣故劝勉之携手曾此分怳如隔秦越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如何此路岐

  • 第四十九出 途遇佳音·佚名

    【四朝元】(潮腔)脚酸袂行,首领莫做声。为着私情,拆散千里断形影。伊许处被云遮,我只处隔山岭,我只处隔山岭,树林乌暗★(上毛下火)人惊。猿啼共鸟叫,哀怨做野声。越添我心头痛。嗏,那为五娘仔乞人屈断,配送崖州城

  • 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李延寿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

  •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一·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隆庆元年正月戊午上敕谕礼部曰朕惟自古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万历六年八月庚辰朔赐大学士张居正等各杨梅一篓○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何雒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本院印信仍充经筵日讲及会典纂修官○升刑部左侍郎徐栻为南京工部尚书大理寺卿陆光祖为工部右侍郎○免万历元二年

  • 卷二十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九      宋 苏辙 撰晋叔向列传第六叔向晋之公族也名肹氏曰羊舌其祖羊舌大夫事献公爲军尉从申生伐臯落氏劝申生以死易乱者也其子职佐祁奚爲军尉生子四人长曰赤次曰肹次曰虎季曰鲋赤与肹

  • 卷七十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七上 死国 汉 孔融【脂习】 傅彤【子佥】 程畿 北地王谌诸葛瞻【子尚黄崇】 人之所重莫重於死死得其所而与生同偷生不死而与

  • 卷十三·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冬十月己卯朔大清兵取婺源,胡海定徒步六百里至广信乞援于黄道周。道周叹曰:『君一致仕令耳,犹仗节若是』!引满酌之,立发援师。海定归,语人曰:『黄公长者,顾爱克厥威,奈何』!抵家,与母张氏别

  • 公孙表传·魏收

    公孙表,字玄元,燕郡广陽人。早先是一个儒生,四处游学。慕容冲任他为尚书郎。慕容垂攻破长子城之后,公孙表跟随他到了中山。慕容宝失败逃走,他就归附了朝廷。朝廷派他为使者出使江南,十分称职,任尚书郎。后来授任他为博士。当

  • 奚萼衔·佚名

    奚萼衔先生小传奚先生名光华萼衔其号也世居江阴南鄕之●潴里昔有奚将军讳成者其祖也始由淞江迁居于此有子三长出守贵州平越值苗乱父子战殁次者赴难统兵平之袭职留守平越遂家焉其居江邑故里者则为三房于是奚氏有黔吴两

  • ●自序·多隆阿

      昔夫子教人學詩則在興觀羣怨與事父事君之大而鳥獸草木之名其餘緒也惟為餘緒故後之學者往往略見大意直有學究性命之奧而於目前之物猶多承沿舊誤不能辨正者或據此說以攻彼據彼說以攻此彼此聚訟雖極之連編累牘不能明

  • 卷二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二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七>廛廬周禮遂人上地中地下地皆夫一廛載師以廛里任國中之地又曰宅不毛者有里布詩曰中田有廬疆場有瓜又曰亟其乘屋孟子曰

  • 尚书表注卷上·金履祥

    宋 金履祥 撰尧典【古文尚书作兟第一】虞书【古文作□】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徳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 卷三·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三      宋 欧阳修 撰北风论曰北风本刺卫君暴虐百姓苦之不避风雪相携而去尔郑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喻君政教暴酷者非也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者承上携手同行之语云其可虚徐而不进乎谓当亟去尔皆

  • 卷六十三·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六十三哀公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左】十一年春齐爲鄎故【鄎在前年】国书高无防帅师伐我及清【清杜注齐地济北卢县东有清亭卢县今长清县也】季孙谓其宰冉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上堂二上堂。僧问。譬如掷剑挥空。有一人剑亦无。虚空亦不挥时如何。师云。大众。见尔败阙。进云。学人只管推出。和尚何不放行。师云。莫谤崇宁好。进云。为什么不肯承当。师云。藏身露影。进云。今日捉败。师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