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梅岩野人郭豫亨(梅花字字香)

豫亨,自号梅岩野人,性爱梅花。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钞录而歌咏之。暇日辄集其句得百篇,目为《字字香》。其中工妙之句,如:「不禁夜雨轻欺着,却怕春风漏泄香。」「十年世事三更梦,斜日阑干万古心。」「春回积雪层冰里,人倚闲庭小槛前。」「岚气欲飞山隔岸,生香不断树交花。」「动摇腊信随征使,裁剪春风入小诗。」「定知深院黄昏后,多在青松白石间。」「一生知己林和靖,晚岁论交何水曹。」「家为逆旅相逢处,人倚阑干欲暮时。」「生无桃李春风面,好作梨花夜月看。」「雪后园林纔半树,水边风月笑横枝。」「几处酒旗山影下,一川风物笛声中。」「白雪却嫌春色晚,好风吹送暗香来。」「肯随骚菊同奴仆,却说山矾是弟兄。」「已成白发潘常侍,自弃明时孟浩然。」梅岩自谓句煅意炼,璧合珠联,亦有天然之巧,吾不知其为古作也。 

梅花集句 

○梅花集句 【录十二。】 

水沈为骨玉为肌,好处曾临阿母池。雪后园林应有恨,篱边屋角立多时。早开却被嫣红妒,未落先愁玉笛吹。要识此花奇绝处,满窗唯有月明知。 【李尧夫。毛泽民。和靖。后村。卢元赞。曹松。简斋。白廷玉。】 

刻玉雕琼作小葩,湿云黯澹雪横斜。半开半落缘谁事,和影和香属我家。数抹晚霞怜野笛,一泓流水度寒沙。吟边苦思无佳句,立尽斜阳数过鸦。 【赵福元。□□□。程月溪。竹塘。和靖。程梅窗。徐荣。应凤山。】 

黯澹江天雪欲飞,屋檐斜入一枝低。禽翻竹叶霜初下,春在花梢日未西。晚岁风霜从冷澹,小园烟景正凄迷。平生惯是思梅苦,多谢诗翁为品题。 【陆仓。和靖。赵天乐。黄师雄。子苍。和靖。张介卿。赵愚轩。】 

天寒落日澹孤村,占断风情向小园。翠羽啼花追昔梦,缟衣和雨立黄昏。藓厓直上双飞屣,茅店惊寒半掩门。忆得去年风雪里,江南石上对洼尊。 【东坡。和靖。陈起。陈竹泉。方惟深。放翁。程梅窗。山谷。】 

踏破溪边一径苔,与寻陈迹久徘徊。云漫陇树魂应断,风静寒塘花正开。只恐好枝为雪压,留看瘦影上窗来。花前独立无人会,谩使诗肠日九回。 【石屏。吕居仁。秦韬玉。刘沧。石屏。易涉趣。赵嘏。元广。】 

雪后相看意更深,谩将一朵插铜瓶。人生此乐须天赋,岁晚知心唯月明。白鹤未归春已老,危阑倚遍酒初醒。逋仙只说香和影,不是诗家莫浪评。 【道潜。张逢吉。东坡。陈月溪。雪矶。耐庵。柯柏轩。刘炎午。】 

勾引春情出苑墙,无人知处忽然香。愁连粉艳飘歌席,亦要天花作道场。风约暗香临浅水,月明疏影媚寒塘。浣花溪上堪惆怅,可是无心赋海棠。 【杨蟠。玉蟾。罗隐。李商隐。□□□。无逸。郑谷。介甫。】 

貌楛神泽骨槎牙,萧索东风两鬓华。甘与雪霜同冷澹,醉看参月半横斜。溪山冷落泥三尺,水竹参差屋数家。自笑自吟还自得,案头摇落小瓶花。 【孤山。东坡。刘斗溪。东坡。吕居仁。张逢吉。卢榘。方煮瀑。】 

榾柮炉寒砚欲冰,舍南舍北雪犹存。旋催妆额添宫样,静爱寒香扑酒樽。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湾流水护柴门。闲中有意堪图画,溪上无人月一痕。 【竹溪。疎寮。于湖。罗隐。韦庄。叶水竹。黄文度。吴可。】 

半屋苍云冷不知,茅檐竹坞两幽奇。凝情金谷登楼日,依约华清出浴时。陇月定知今夕恨,春风摇动故人思。绿杨解语应相笑,雪里开花恐是迟。 【沈□□。晁叔用。赵义若。梅亭。□□□。程梅窗。臧谋。东坡。】 

满地飘零更断肠,恐随春梦去飞扬。柳摇台榭东风软,花扑玉缸春酒香。驿使不来羌管歇,燕钗初试汉宫妆。巡檐说尽心期事,几度凭阑到夕阳。 【□□□。林季谦。介甫。周词。岑 【参】 。张棨。韩偓。晦庵。王叔安。】 

湖山摇落岁方悲,自恐冰容不入时。但笑红芳夸艳冶,浑将绛雪点寒枝。桥边野水通渔路,城外春风吹酒旗。正似美人初醉着,澹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 【毛泽民】 。和靖。刘禹锡。介甫。东坡。】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彭定求
  第二十一出 债饵·李渔
  第二十九章 展武相逢·屠隆
  第一折·孟汉卿
  兰楚芳·隋树森
  吕侍中·隋树森
  余集卷九·乾隆
  五言巻十二·洪迈
  卷十一·史简
  卷三百八十三·曹学佺
  卷五十六·曹学佺
  卷三十二·曹庭栋
  卷二十六·胡文学
  李祁词作鉴赏·佚名
  十二集 三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彭定求

        卷590_1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李郢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   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崖崩苇岸纵横

  • 李子正·唐圭璋

      减兰十梅   并序   窃以花虽多品,梅最先春。始因暖律之潜催,正直冰澌之初泮。前村雪里,已见一枝;山上驿边,乱飘千片。寄江南之春信,与陇上之故人。玉脸娉婷,如寿阳之傅粉;冰肌莹彻,逞姑射之仙姿。不同桃李之繁枝,自有雪

  • 古诗镜卷十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八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二 简文帝【讳纲字世缵武帝第三子也六岁能属文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艶发雅好赋诗然文伤轻靡时号宫体初封晋安王云麾将军丹阳尹历兖荆南徐雍益五州刺史昭明太子薨立为皇太

  • 卷上·德龄

    余父裕庚任法使四年。既庙瓜代,乃挈眷归,从者为余母暨头贰等参赞、海陆军随员与其眷属、仆役等,都五十五人。于一千九百零三年一月二日,乘安南船,由巴黎行抵上海。上海道及上海县等,俱公服相迓。旧例:显者过境,为县之长者,饮食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八·佚名

    澎湖文献抄存苍圣祭祀仪节蔡香祖像赞户部执照(四件)监照澎湖通判借据催讨澎湖通判借款禀帖蔡香祖寄厝公约字兰谱六品军功林凤捷禀帖奉委条记委赴管理烽火馆谕署澎镇右协都阃府李札苍圣祭祀仪节一、旧炉主于上元前三日分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二·佚名

    嘉靖元年三月戊申朔左谕德顾鼎臣乞假省墓许之命驰驿归以日讲恩也○礼科给事中李锡言南郊耕耤国之大礼而教坊承应哄然喧笑殊为渎亵古者伶官贱工亦得因事纳忠请自今凡遇庆成等宴例用教坊者皆预行演习必使事关国体可为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日食自卯正三刻至巳初三刻所不尽分余躔井宿度先是礼部奏寅刻百官赴思善门哭临毕赴本部救护青衣角带不用鼓乐毕仍素服腰绖办事又丧礼方殷阁臣候不时咨问免出行礼俱报可○ 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百官率

  • 一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莫瞻菉在御史任内条奏四件情形片·佚名

    一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莫瞻菉在御史任内条奏四件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查莫瞻菉在御史任内条奏四件:一系条奏河南省卖与山西民人地亩,经毕沅奏请淮其回赎,但其中有麦已收割出粜者,应请令该抚查照该省月报麦价,令

  • 八八二 河南巡抚富勒浑奏恭缴违碍书籍折·佚名

    八八二 河南巡抚富勒浑奏恭缴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二日河南巡抚臣富勒浑跪奏,为恭缴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窃前抚臣雅德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将豫省查缴违碍书籍板片解送在案。臣抵任后,复又饬令所属实力搜罗,不

  • 秦纪·张居正

    秦,是国名。初周孝王时,始封非子于秦,为伯爵。平王东迁,秦襄公始尽有岐雍之地,至孝公益大,遂霸诸侯。及始皇遂兼并六国,自立为帝,仍以秦为国号。始皇帝原文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今以

  • 六年·佚名

    (丙戌)六年大明永樂四年春正月1月1日○壬辰朔,上率世子百官,遙賀帝正。坐正殿受朝賀,宴群臣,吾都里、兀良哈、日本客使,皆與朝。上曰:「受日本使之朝,無乃僭歟?且以隣國之使,在於拜列,似未便也。」左右對曰:「振古如玆。」賜群臣宴

  • 墨子閒詁卷十五·孙诒让

    迎敵祠第六十八

  • 卷十六·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六宋 高闶 撰僖公三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郑父?郑父者里克之党也惠公以私意杀里克故其党皆惧谋召重耳是怀二心以事君也然则?郑父之死虽可伤亦可罪也故幷书其名字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

  • 总说·方苞

    总説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张子曰周礼惟大宰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记得此复忘彼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朱子曰周官徧布周密乃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卷犹明奢摩他毗婆舍那 辨断烦恼义显二种灭谓性灭毕竟灭 以三空三昧配定慧舍相 明成就十法见无相涅槃 辨施畜生得百倍报及施阐提千倍报 广辨轻重业定不定业及报定时不定等 广辨菩萨

  • 无异禅师语录序·元来

    续藏经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法孙)弘瀚汇编 弘裕同集无异禅师语录序大光明中。无物不有。无物不空。真俗二谛。於中影现。一点灵明。溷入知见。一念瞥起。认为安身立命之处。或迁转不停。或坚凝不化。其升其沉。一任造

  • 晋阳秋·孙盛

    东晋孙盛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二十二卷。“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母郑太后名春,避讳改。编年体东晋史。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一卷,辑有荀至杜乂

  • 春秋通论·姚际恒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着名学者。着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