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出 渝盟

【步蟾宫】〔外领众上〕中原豺虎纵横起。受金符统握兵机。勤王未忍尽忘私。心愧过门神禹。

且喜已到家庭。军校们。外厢伺候。〔众应下〕

【粉蝶儿】〔老旦上〕门巷喧腾。喜报良人返斾。

〔见介老旦〕江山阻隔。梦寐怀思。〔外〕形遐心迩。在彼犹此。夫人。盗贼四起。朝廷特受我为都元帅。着我捍卫河南江北。开府汴京。彼乃一水之地。不比闽中。况方国珍势甚猖獗。密迩杭城。你母子速整行装。随我赴任。庶几免我内顾之忧。〔老旦〕多感垂念。卽当侍行。

【前腔】〔旦小旦同上旦〕绣履忙移。〔小旦〕今日望云心慰。

〔旦〕爹爹。违颜经岁。日切瞻依。〔外〕儿姻事已谐。吾心少慰。快回房收拾。明早随母起程。〔旦应下外〕夫人。你知道么。我在任已把孩儿许配本郡桃绣衣之子了。〔老旦〕呀。妾有义甥。足称快壻。已曾面订。为我东床。但未禀命。不敢行礼。桃家之请。幸卽辞之。〔外〕说那裏话。

【玉交枝】〔外〕婚姻非细。纳玄纁怎敎变移。况甲门胤子非凡裔。〔老旦〕虽宦家子弟。不知学识何如。〔外〕这那晓得。便景升豚犬何辞。〔老旦〕学识难知。人物也好么。〔外〕冯郞左氏何可知。〔老旦〕这等。只说我已受聘。作急辞他罢。〔外〕中途回辙遗淸议。〔合〕叹姻缘天心主持。岂由我人谋择取。

〔老旦〕相公。你未知我梅家舍甥眞是

【前腔】廐中骐骥。美丰仪能歌白圭。旣非壁立需钱币。靑年且蹑云梯。〔外〕说他也没干了。〔老旦〕我躇蹰择壻嗟已非。儿。你帏中观望徒劳敝。

〔合前末上〕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报报。红巾贼已陷汝宁府及息州光州。众至十万了。〔外〕呀。汝宁等处皆我汴梁地方。〔末〕正是。〔外〕报子外厢领赏。〔末应下外〕夫人。军情紧急。我先起程。你与孩儿后船来罢。〔老旦〕嗄。〔外〕叫院子。分付军校。快整轿马起行。〔小生分付介众上〕禀爷。轿马俱已完备了。〔外〕万里烟尘昏戍楼。〔老旦〕悔教夫壻觅封侯。〔小旦〕艰难苦恨繁霜鬓。〔外〕不斩楼兰誓不休。〔众下小旦吊场介〕灶突已炎上。燕雀犹未知。小姐有请。〔旦上〕靑龙同白虎。凶吉未分岐。〔小旦〕小姐。不好了。老爷把你许嫁桃家了。〔旦〕这怎好。

【玉山颓】〔旦〕姬姜空缔。似松萝分开两岐。念相思一日三秋。况抛离终天永世伤心流涕。恩爱总捐流水。〔合〕明日舟千里。诀别何时。双鱼难附这心儿。

【前腔】〔小旦〕天心应忌。最堪悲生敎别离。似芙蓉并吐秋堤。怪靑霜一朝摧敝。〔旦〕你却何愁。我教奶奶送你去伏事梅相公便了。〔小旦〕小姐说那裏话。我摄提随指。怎忍相离相背。

〔合前外扮园公上〕宅第虽依郭。林园却在家。堪供一月笑。自有四时花。自家园公便是。小姐有命。凡有花开。不时进报。今値小春花发。不免走报一声。园丁报花事。〔旦〕哈。我有甚心情。教他且去。〔小旦〕呀。小姐。你欲晤梅郞。何不嘱付园公。速往姑苏。约彼买舟相傍一话。〔旦〕正是。园公是你舅舅。料不轻泄。快叫他进来。〔小旦叫外入介外〕小姐有何分付。〔旦〕园公。我要劳你呵。

【月上海棠】〔旦〕代帛书。星驰电走苏台去。〔外〕要做甚么。〔旦〕向梅郞传语。道我潜期。教他速到浒墅。买吴舠一话离愁。若迟了呵。隔江波重逢无地。白金一两。聊作路费。切不可走泄。〔外合〕蒙赐予。管取肺腑深藏。鬼神莫觑。

〔小旦〕还有一言。他纵傍舟。没个照会。我和你如何晓得。〔旦〕这不难。我有异香。名曰通天。香闻数里。可取一枝付他。若得傍舟。焚香为号便了。〔小旦〕此说甚妙。待奴取来。〔取香与外介〕

【前腔】〔小旦〕舅舅。把这香牢付伊。香芬远递眞堪异。这通天关节。对面谁知。愿得你缩地兼程。更敎他闻呼疾至。盘缠彀了么。休得漏泄。〔外〕蒙赐予。管取肺腑深藏。鬼神莫觑。

〔外〕小人连夜趱行了。〔下〕

〔旦〕白日寻思夜梦频。

欲披芳草访遗尘。

〔小旦〕天涯一去无消息。

从此萧郞是路人。

猜你喜欢
  卷二·唐圭璋
  卷之十一·高启
  第六场·老舍
  第二折·马致远
  哭庵词集·易顺鼎
  卷一百八十五·徐世昌
  古乐苑衍録卷四·梅鼎祚
  卷四十五·乾隆
  卷一百九十·陈廷敬
  卷八百四·佚名
  卷四百二十二·佚名
  薛秀求婚·佚名
  卷四十五·查慎行
  寒山诗鉴赏·佚名
  卷四·张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张廷玉

        ◎礼十   巡狩 东宫监国 皇长孙监国 颁诏仪 迎接诏赦仪 进书仪 进表笺仪乡饮酒礼 蕃王朝贡礼 遣使之蕃国仪 蕃国遣使进表仪 品官相见礼庶人相见礼   巡狩之制   永乐六年北巡,礼部行直省,凡有重事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九·焦竑

      都察院六(督儲 漕運 河道 采木 捕盜 鹽政)   ◆督儲   都察院左都御史軒輗傳   又傳(彭韶)   巡撫應天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公季鳳墓志銘(楊一清)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瑀傳(實錄)   副都御史陳公瑗傳(李濂)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皇王大纪卷三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宣王元年甲戌二年天下大旱三年旱四年旱五年旱六年大旱大雅二十四篇曰云汉八章章十句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烖而惧侧身脩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倬彼云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纪昀

    选举畧 【二】厯代制下○厯代制下辽金元明△辽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至景宗保寍八年诏复南京礼部贡院圣宗统和以后用唐宋之制取士六年诏开贡举一 人及第是年三月宋进士挈家来归者十七人命有司考其中第

  • 战国策卷九·鲍彪

    宋 鲍彪 注燕【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鴈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西而乐浪莬亦属焉】文公【桓公子元年显王八年庚申】奉阳君【衍李兊二字】甚不取于苏秦【传亦云】苏

  • 卷十四户婚律·窦仪

    【六门】律条十四并疏令格敕条十一同姓及外姻有服共为婚姻夫丧守志娶逃亡妇女监临婚娶枉法娶人妻妾和娶人妻七出义絶和离主与奴娶良人诈妄嫁娶违律为婚定婚年限同姓及外姻有服共为婚姻夫丧守志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

  • 论诽第二十四·桓宽

    丞相史曰:“晏子有言:‘儒者华于言而寡于实,繁于乐而舒于民,久丧以害生,厚葬以伤业,礼烦而难行,道迂而难遵,称往古而訾当世,贱所见而贵所闻。’此人本枉,以己为式。此颜异所以诛黜,而狄山死于匈奴也。处其位而非其朝,生乎世而讪其

  • 卷九·陈士元

    <经部,四书类,论语类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九明 陈士元 撰人物考齐桓公朱子曰齐桓公名小白元按左传小白齐僖公庶子也齐世家云僖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襄公僖公同母弟夷仲之子曰公孙无知弑襄公而自立为齐君未防

  • 明觉禅师祖英集卷第五·重显

    参学小师文政编师之形言也。且异乎阳春白雪碧云清风者也。夫大圭不琢贵乎天真。至言不文尚于理实。乃世之衡鉴。岂智识而拟议哉。师自戾止翠峰雪窦。或先德言句渊密。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怀别贻赠之作。固亦多矣。其有

  • 卷第一·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唐 菩提流志译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一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大宝藏帐。其地宝帐。皆是如来神通大福功德之所成故。

  •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侍者)持正录 (参学)洪乔祖编参禅虽以不立文字不假修证为宗。然既可参则必有要。要者何。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使人一举而径得其直遂者是也。万目非不网也。舍纲举目。网必不张。万缕非不衣也。遗领举缕。衣必不

  • 全晋文·严可均

    《全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7卷,是完整的一部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晋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胎产秘书·陈笏庵

    《胎产秘书》,产科著作。又名《胎产金针》。二卷(又有三卷及四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床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后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的护理。其产后部分,似从傅青主《产后

  • 照世杯·酌元亭主人

    清代短篇小说集,共4集,各自独立成卷。作者酌元亭主人,真实姓氏生平不详。书名源于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书中说:“撒马罕儿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作者取其照世之意,意即观此书可明达世事。第1卷《七

  • 虎啸龙吟·朱贞木

    《虎啸龙吟》,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武侠小说,江浙交界,浩渺太湖,汊港繁歧,崖峰秀拔。明朝忠臣烈士据湖依山,把三万顷水乡建成了反清复明基地,由「陆地神仙」游一瓢道人之三徒弟黄九龙统领。明末高僧百拙上人

  • 唐四僧诗·佚名

    六卷。不著编者。此集共六卷。所录皆为唐僧人之诗。包括《灵澈诗》一卷、《灵一集》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九卷。据 《书录解题》载 《灵澈诗》、《灵一集》,皆一卷,而 《清塞诗》 与《常达诗》皆失载。《

  • 名人轶事·佚名

    郑经之初立也,清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衣冠,议遂中辍。至三藩既平,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删八字)足下父子自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