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选举畧 【二】

厯代制下

○厯代制下

△辽

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至景宗保寍八年诏复南京礼部贡院圣宗统和以后用唐宋之制取士六年诏开贡举一

人及第是年三月宋进士挈家来归者十七人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余授县令簿尉十二年诏郡邑贡明经茂才异等自是以后放进

士及第者每年有之大约不过二三人或间一二年举行开泰中始广进士之额景福以后增至六十余人五年御元和殿试进士于廷以冯立

为右补阙赵徽以下皆为太子中舍赐绯衣银鱼遂大宴御试进士自此始于是定进士接见之仪从时相至御帐前通名牓子与时相牓子同

奏其赐等甲敕仪依等甲唱名引两阶上殿就位赐座酒其赐章服仪宣敕赐章服更衣谢恩赐宴簪花寿隆后进士及第多至百余人他如制

科则道宗咸雍六年设贤良科诏应是科者先以所业十万言进然终辽之世仅三诏而己 【咸雍十年御永安殿策贤良至天祚干统二年

复策贤良】 其统和三年北皮室详衮进勇敢士十二年诏诸道军勇敢者具以名闻则犹宋之武举也至世及之制自国初行之终其代不易

皇族四帐世选北宰相国舅五帐世选南宰相太祖时百官择人必先宗姓天显二年诏选约尼氏九帐子弟可任官者穆宗应厯五年命郎君

萧哈里世为北府宰相时萧和斯为北院枢密使命世预宰相选辞曰臣子孙贤不肖未可知得一客省使足矣从之景宗保寍时耶律思温为

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预其选兴宗重熙中诏世选官择有才能者用于是贤否稍汰焉其铨政不掌于吏部有契丹北枢密院掌兵

机武铨羣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

△金

金制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久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太宗天会元年急欲得汉士抚辑新附故设科取士无定数亦无定期

至明年二月凡再行五年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缺以宋辽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所习业取士号南北选熙宗天眷初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

赋两科取士海陵天德三年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正隆元年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定以三年一举世宗大定

四年专选女真人颁行女真大小字所译经书每穆昆选二人习之寻兴女真字学校于明安穆昆内多择良家子为生诸路至三千人遂选异

等者得百人荐于京师廪给之命教以古书作诗策复试得图克坦镒三十余人乃定制每场策一道以五百字以上咸免乡试府试止赴会试

御试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府设女真府学以新进士充教授以教士民子弟之愿学者俟行之久学者众则三年一试之乃以图克坦镒

等教授中外其学大振遂定制以策诗赋三场策用女真大字诗用小字既而以选补县令缺员帝问翰林直学士李晏晏对曰国家设科始分

南北两选北选词赋进士擢第一百五十人经义五十人南选百五十人计三百五十人嗣后北选词赋进士七十人经义三十人南选百五十

人尚有二百五十人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以入仕者少故县令员缺帝曰自今文理可采者取之定限以数章宗承安

四年更定科举策论二人取一词赋经义五人取一五举终场年四十五十以上四举终场年五十以上者受恩 【按此即宋特奏名恩例】

又令策论进士试弓箭格宣宗贞佑时策论词赋经义进士及武举人入见赐诰命章服其它制科偶一行之章宗明昌元年初设应制宏词科

二年设制举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学宏词达于从政等科试无常期听内外文武六品以下职官无公私过者从内外五品以上官属于

所属诏试之若草泽士德行为乡里所服者则从府州荐凡试则先投所业策论三十道于学士院视其词理优者委官以羣经子史内出题一

日试论三道如可则廷试策一道不拘常格取其无不通贯者优等迁擢之宏词科试诏诰章表露布檄书皆用四六诫谕颂箴铭序记则或依

古今体或参用四六其除官上等迁两官次等迁一官临时取旨授之承安二年定保举德行才能格泰和中复申明其制焉其武举则始于皇

统至承安时始定制其制试以弓箭枪法再问律一条孙吴事十条继又敕行尚书省有方略出众武艺绝伦招选之宣宗贞佑三年武举中者

同进士例其随处武举入试非居现职及巳用于军前者令郡县尽遣诣京师别为一军以备缓急其被荐而未授官者亦量才任之并诏近臣

举良将然科举虽行所举人终鲜实用金代科目得人进士为极盛至如诸宫护卫及省台译史令史通事仕进皆列于正班宣宗南渡后吏习

日盛仕进之歧既广侥幸之俗益炽军伍劳效杂置令录门荫右职日以繁多科举取士亦随泛滥焉其铨法则文武选悉掌于吏部自从九品

至从七品职事官部拟正七品以上呈省以听制授凡进士则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自余皆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选文资则进士为优

右职则军功为优自进士举人劳效应袭恩例之外入仕之途甚多皇统时定牌印护卫令史之出职海陵时置检法知法国史院书写大定时

又定宗室将军宫中诸局承应人宰相书表太子护卫妃护卫王府祇候郎君内侍及宰相之子并译史通事省祇候郎君亲军骁骑诸格章宗

时又置太常检讨内侍寄禄官皆仕进之门户词赋进士状元除应奉余授令簿等官其经义进士女真进士则不得除应奉律科经童祇授司

候等职而已省令史译史出职则授六品以下官省通事枢密院令史译史出职则授从七品以下官自海陵天德四年以河南北选人并赴中

京吏部各置局铨注又命吏部尚书萧颐定河南北官通注格以诸司横班大解并大将军合注差人依年例一就铨注余求仕人分四季拟授

遂为定制大定初诏随朝官能否大率可知若外路转运司幕官以至县令但验资考其中纵有忠勤廉洁者无路而进是此人终身不敢望三

品矣自今通三考视其能否以定升降为格又今用人之法甚弊其有不求闻达入仕虽久限于冗职至三四十年不离七品者而新进结朝贵

致显达岂激劝之道于是清州防御使常德辉上言吏部格法止叙年老是以虽有才能拘于法而不得升以致人才多滞下位刺史县令亲民

之职多不得人乞加体察从之章宗明昌三年诏旧制每季到部求仕人识字者试以书判不识字者问以疑难二事体察言行相副者依条试

验量与升除宣宗贞佑二年以播越流离官职多阙权命河朔诸道宣抚司得补七品以下南迁后诏吏部以秋冬于南京春夏于中都置选赴

调者惮于北行率皆南来遂于南京设之大抵金制简约铨法自国初既定而后无甚更张选人待阙不致如唐宋之冗杂其举荐之典偶一诏

行之始自大定二年诏随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各举廉能官一员后以选举十事命奉御赫噜谕尚书省定拟其一旧格进士军功最高初

除丞簿至八九任始至刺史令提刑采访可用之才减资格而用之其二旧格任满四日有四降之例今若其人果才能可为免降其三随路提

刑所访廉能之官就令定其堪任职事从宜迁注其四从来宰相不得与求仕官相见无以知天下人材优劣其许相见以访才能其五旧时臣

下虽知亲友有可用者皆远嫌不引荐今以五品以上各举所知几人其六前代官到任之后即举可自代者今自五品以上官举自代以备交

承内外五品以上到任须举所知才行官一员以自代其七随朝外路长官一任之内足知僚属之能否每任可令举几人其八人才随色有之

监临诸物料及草泽隐逸之士不无人才宜荐举用之令外路五路随朝六品以上举廉能直言长官移文转申省差官察访得实随才任使草

泽隐逸当遍下司县以提刑司察访呈省随色人才令内外五品以上职官荐之其九亲军出职内有尤长武艺勇敢过人者其令内外官举提

刑司察升品拟注其十内外所荐人才即依所举试之委提刑司采访虚实果能称职更加迁擢如或碌碌即送常调凡各欵随色能举一人即

充岁举之数尚书省覆察相同则置簿籍之如有阙随才奏拟又敕齐民中有德行才能者司县举之特赐同四举五举人例兴定后诏辟举县

令而所举官或私其亲或徇于请求或谬于鉴裁以滥去者甚众哀宗正大元年令监察御史司农官先访察随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清慎

明洁可为举主者然后移文使举所知仍以六事课殿最而升黜其举主于是举主既为之尽心县令亦得人矣

△元

元制仕进多歧铨衡亦无定制其出身有出于学校者有国子监学有蒙古字学回回国学有医学有阴阳学其策名于荐举者有遗逸有

求言有进书有童子其出于宿卫勋臣之家待以不次其用于宣徽中政之属重为内官又荫叙有循常之格而超擢有选用之科由直省侍仪

出官者亦名清望以仓庾赋税任事者例视冗职至工匠皆列班资舆隶亦跻流品吏道杂而进仕之阶最宽焉然自宋五代辽金悉重科举元

则偶一举行而己太宗九年下诏命断事官穆呼尔岱与山东西路课税所长官刘中立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分三日程专治

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杨奂等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当世咸以为非便

复中止世祖中统二年四月命宣抚官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才异等列名上闻以听擢用至元初丞相史天泽等议及科举当行仍不果

行四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以为贡举不行士无仕进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作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

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奏上帝曰此良法也其行之中书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序又请依前代立国学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

人专命师儒教习经义俟其艺成然后试用庶凡勋旧之家人材辈出以备超擢议上不果行后丞相和尔果斯留梦炎翰林学士王恽屡上言

不用仁宗皇庆二年中书省又奏请开科并言取士之法经学实修己治人之道词赋乃摛章绘句之学自隋唐以来取士专尚词赋故士习浮

华今臣等所拟将律赋省题讨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帝然之乃下诏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

充赋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策焉其科场之制每三岁一次开试举人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推举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

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以礼敦遣诸路府或徇私滥举并应举而不举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体察究治其考试程序蒙古色目

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词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限五百

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唯务直

述限一千字以上蒙古色目人愿试南人汉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

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又定制乡试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条汉人南人明经经疑二问

经义一道至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策一道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二十六日汉人南人试策一道会试省部依乡试例定期次

年二月分三场试三月于殿廷考试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按元时乡试行省

十一共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 延佑二年用赵孟俯元明善议贡试之法凡蒙古由科举出身授从六品色目汉人

递降一级岁贡八人上四人充部令史下四人各路教授泰定初中书省臣奏下第举人仁宗延佑间命中书省各授教官之职以慰其归今当

改元之初恩泽宜溥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

学正山长先有资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国子员以后下第之士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籍者顺帝至元元年诏罢科举至六年始

复举行其外如医学之官转至常调可任亲民他如荐举之制亦屡诏焉世祖至元十八年诏求山林隐逸之士继遣侍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

遗才又命求隐晦之士俾有司具以名闻然其时如刘因萧■〈奭斗〉辞召不赴武宗至大四年旺扎勒李孟等言方今进用儒者而老成日

以凋谢四方儒士有成材者请擢任国学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帝曰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任用之仁宗

延佑元年敕各省大臣专意访求遗逸苟得其人先以名闻而后致之七年诏曰比岁设立科举以取人才尚虑高尚之士晦迹邱园无从可致

其有隐居行义才德高迈深明治道不求闻达者所在官司具姓名牒报本道廉访司覆奏察问以备录用又屡诏求言于下使得进言于上虽

指斥时政并无谴责往往采择其言任用其人列诸庶位以图治功其它著书立言裨益教化启迪后人亦斟酌录用着为例程英宗至治三年

召前集贤侍讲学士赵居信为翰林学士承旨前直学士吴澄为学士因命搜访山林隐逸顺帝至正中前后征处士张枢彭炳郑玉等以枢为

翰林修撰炳为端本堂说书玉为翰林侍制皆不至若铨法则多与前代制不同大抵元制仕进者多以胥吏起家故有部令史译史通事出职

后注六品台院大司农司译史令史出职多正八品其各院各寺监令史考满皆作正七品或八品九品不等至诸王分地与所受汤沐邑得自

举其人以名闻朝廷而后授其职世祖至元二年乃诏各投下总管府长官不迁外其所属州县长官于本投下分到城邑内迁转其投下官必

用蒙古人员他如大禧宣徽诸院皆由本司擢用直省舍人则择勋臣子弟为之至拟厯六十月者亦得从政礼仪诸职则国子生员举充皆不

由铨选唯最贵者则有集赛出身盖以元初用左右宿卫为心膂爪牙故四集赛子孙世为宿卫之长使得自举其属诸集赛岁久被遇常加显

擢亦无定制也

△明

明初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未尝偏废太祖洪武三年诏开科举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凡京师及各行省乡试皆八月

初场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又诏各行省连试三年庶官足任使自

后三年一举着为定例科举凡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唯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十七年又定科举程序凡三年一大比直隶府州县试于应

天府外州府县试于各布政司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第一场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

道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应试人皆有司保

举资性敦厚文行可称者仁宗洪熙元年定取士额数南京国子监并南直隶共八十名北京国子监并北直隶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

建各四十五名湖广广东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陕西山西山东各三十名广西二十名云南交趾各十名贵州愿试者就试湖广 【

按宣德二年令贵州就试云南继又云南乡试增五名正统五年定顺天府八十名应天府百名浙江福建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广东皆

五十名湖广五十五名山东四川皆四十五名陕西山西皆四十名广西三十名云南二十名以后屡有损益崇祯间两直隶增至百三十余名

他省渐增无出百名者】 会试则太祖洪武三年定额百名英宗正统五年奏准增额为百五十人宪宗成化以后进士以三百名为率其由恩

请而广额者不为定制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用翰林及朝臣文学之优者为读卷官共阅对策拟定名次候临轩或如所拟或有所

更定传制唱第一甲授修撰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其它或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至

举人贡生不第在监而选者或授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官或授教职旧制会试主考皆由特简其同考则参用翰林及教职其后增置房

考悉以翰林科部为之两京乡试主考悉用翰林而各省考官则于儒官儒士内聘明经公正之人景帝景泰三年令推举见任教官年五十以

下三十以上文学廉谨者聘充考官于是教官主试遂为定例迨后监临官往往侵夺其职掌由职分既卑听其指使以外帘官预定去取科举

之法大坏神宗万厯十一年始定制浙江江西福建湖广皆用编修检讨他省用科部官同考亦多用甲科教职仅取一二云武科则太祖洪武

十二年立武学用武举武臣子弟于各直省应试英宗天顺中令天下文武官举通晓兵法谋勇出众者各抚按三司直隶巡按御史考试中式

者兵部同总兵官于帅府试策畧教场试弓马答策二道宪宗成化十四年武科乡会试悉视文科例其后焂罢焂复无定制至庄烈帝崇祯四

年始行武殿试传胪之制焉荐举之典明初与科举并用太祖洪武元年征天下贤才至京授以职守三年谕廷臣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

有司采举备礼遣送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其目曰聪明正直曰贤良方正曰孝弟力田曰儒士曰孝廉曰秀才曰人才曰耆民皆礼送京师不

次擢用而各省贡生亦由太学以进由布衣而至大僚者其途甚广耆儒鲍洵辈年九十余至京即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儒士王本等为四辅官

兼太子宾客贤良郭有道季才范敏人才郑沂等为尚书明经张文通等为佥都御史孝廉李德为府尹贤良栾世英等孝弟李好诚等为参政

聪明张大享等为参议其显擢者如此以渐而跻贵显者不可胜数成祖永乐间荐举起家犹有内授翰林外授藩司者自后科举日重荐举日

轻能文之士率由场屋进以为荣有司虽数奉求贤之诏亦奉行故事而己至于铨政则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凡文职铨选之事专属之吏部文

选司以三途分用京官六部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为一途其推官知县及学官兼用举人贡生选京官五府

六部首领官通政司太常光禄詹事府属由官荫生选州县佐贰都布按三司首领官由监生选为举贡等一途外府盐运司首领官中外杂职

入流未入流官由吏员承差等选为吏员一途此其大凡也初授曰听选升任曰升选选人之法每年吏部六考六选其拣选则三年举行举人

及恩岁贡就教无定期凡升选必满考若员缺应补不待满者曰推升布按员缺三品以上官会举监司则序迁其防边兵备等率由选择保举

授以敕书边府及佐贰亦付以敕凡常选官除授悉由吏部其后党论日纷选法日紊万厯中尚书孙丕扬乃改用掣签之法以清铨政焉 【

按掣签之议发于文选员外郎倪斯蕙尚书李戴拟行未果至孙丕扬始定其制】 初太祖御奉天门选官且谕毋拘资格选人有即授侍郎者

而监司最多进士监生参错互用给事御史亦初授与升迁各半中叶后拘于资格举贡虽与进士并称正途轩轾迥异隆庆中大学士高拱言

进士偏重之弊久而弥甚请自授官而后惟考政绩不问其出身以复国初三途并用之制然积势己重不能复返崇祯中间推一二举人置之

要位又推广推官知县行取考选之制而时事日非无益于治武选自增设团营以亲信大臣为提督其坐营官皆不由兵部铨选故武选之任

不能如文选司之得行其职焉初定南北更调之法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后官制既定自学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以南北矣

(臣)等谨按科目之设自唐人专尚进士五代沿唐制惟用词赋宋中叶始重经义金设经义诗赋两科元用经疑明定三场之制虽条

格数有变更而设科取士以备用者则因而不改至荐举征辟之典尚沿汉制间亦举行焉考汉初屡行荐辟审材受职号为得人然其时秀才

孝廉之举己患名实之不相符其后举主以汲引为私而士之竞进者复立名誉分标目以相矜尚驯至邀结党援互相倾轧则乡举里选之法

固不可行于后世矣夫事举言扬古之论选造者未尝不因言以考绩唐以后科目取士虽不能无流弊而科场既显设章程士亦得一风教以

就有司之短矱人才即不必尽出其中而文辞得失较有定衡诚登明而选公则科目之视他途寍非此善于彼哉至若铨政掌自吏部厯代相

沿以进退黜陟为冢宰之任其清慎者犹能自持稍不得人滋弊擅权辄紊朝政明初三途并用驳而不纯始以吏部尚书综六部之权继而选

司侵尚书之职后复以科道与吏部相攻击党论日纷纪纲渐隳威柄之旁移亦由制度之未善也前代立法以救弊者如汉左雄之限年授职

晋刘毅之九品论人皆先定资格而后能正一代之铨衡盖资格不定则无以绝徼幸而禁舞文即有勤于奉职者好尚之偏闻见之误并足以

紊铨选与其越格以待奇才孰若循资以课实绩乎万厯时孙丕扬定掣签法一破从来吏部专私之积习分选注授悉本于至公洵为典铨不

易之良规矣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汤球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六·焦竑
  第一回 盘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黄士衡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六·佚名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佚名
  两汉笔记卷三·钱时
  缘起·包天笑
  郭璞传·房玄龄
  吕琦传·薛居正
  杨巨源传·脱脱
  张位传·张廷玉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选举二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孙仁孺

    第十一齣 鑽穴隙【夜游宫】〔旦上〕嫁得夫君豪壮。会温存更复情长。所恨情儿太广。偸觑姨娘。妆台边。枕簟上。绣帘旁。偶尔相期共嫁他。谁知自是会豪奢。但嫌有意窥娇妹。可道男儿情易邪。奴家自许良人。匆匆好合。

  • 卷七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七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七接武【上】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防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观法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七人物志一百三十七列女传十七八旗满洲列女传十五厢黄旗满洲前锋达启之妻舒穆禄氏厢黄旗满洲马甲奇善之妻富察氏厢黄旗满洲鸟枪护军吉祥之妻

  • 卷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历代田赋之制明太祖即位之初定天下田赋田有二曰官田曰民田赋有二曰夏税曰秋粮其额收则具於黄册总於户部其徵输期限则责之布政司州县夏税曰

  • 礼五五·徐松

    听政【宋会要】请听政御殿。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昭宪皇太后崩。五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九日,始见百官于殿门。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太宗即位。二十三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表请听政,诏答不

  • 黄耀昌·周诒春

    黄耀昌 字文南。年五十七岁。生于广东香山。兄瑞勋。深州知事。弟耀祺。本籍通信处。广东香山黄寓。已婚。子四。女六。光緖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胡克中学校。及春野哈佛高等学校。光緖七年回国。任上海第一纱厂事。

  • 乐庵语录卷五·龚昱

      宋 龚昱 编  或人问地狱之説果有否先生曰不可谓有亦不可谓无皆由心之所生一念善处便是天堂一念恶处便是地狱且如人问昆山县有狱否告之曰无你若杀了人便有狱矣地狱之説只是这个道理  人以生老病死为苦何其愚

  • 卷四十四·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四宋 陈经 撰毕命【周书】此篇当知商之余民三纪之后世变风移与周公君陈之时大异毕公之化尤难于其终盖当是时为善者众易以劝也为恶者寡易以惩也故康王所以命毕公

  • 卷十九·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九      婺源江永撰補服    凶禮二補【黄氏曰補服有五有見本經傳記者有見它記者有見注疏者又有心喪有弔服悉類而分之以補經文之缺】父卒為祖後者服斬【詳見不杖期章為君之父母妻長

  • 卷二十八·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八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一丧服篇天子以下亲疏隆杀之礼防服第十一 郑目録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大戴第十七小戴第九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ldquo;世尊!何因缘故,如是大地六种震动?&rdquo;佛告阿难:&ldquo;我说福田无差别相,故现斯瑞。往昔诸佛亦于此处,作如是说福田之相,利益众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 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山诗卷之下·善酂

    嘉兴大藏经 翼庵禅师语录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山诗卷之下原韵不须攻人恶不须伐己善行之则可行卷之则可卷禄厚忧责大言深虑交浅闻兹若念兹小儿当自见。和韵。物类之相应深微而妙善草莽或而舒鱼▆忽而卷秋月扬明辉秋江蓄清

  • 苏镇舞会·巴尔扎克

    《苏镇舞会》以婚姻问题为题材,但着意于反映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和等级门阀观念的日趋破产,当时比较明智的贵族都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谁若死抱住阀阅世家的旧

  • 宋艺圃集·李蓘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

  • 秦汉史·吕思勉

    秦汉历史研究专著。吕思勉著。开明书店1947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再版。香港太平书局翻印本流传亦较广。分上下两册,凡20章126节,约60万字。上册是秦汉政治历史,分列12章79节,以纪事本末体叙述自秦始皇26年(前2

  • 弘道广显三昧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得普智心品第一,佛游鹫山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萨俱。阿耨达龙王问法。清净道品第二,道无习品第三,请如来品第四,请入龙宫半月。无欲行品第五,信值法品第六,转法轮品第七,决诸疑难品第八,文殊与诸

  •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佛在祇园,愍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